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http://linger.blog.51cto.com/867849/411720
山也登了,枪也打了,没啥玩头了,于是从亭子(叫蓬莱阁或蓬莱亭吧,不大,坐满人,所以没进去)的另一边下山去了,下去的道路因是曲折中前行,所以感觉走的时间比上来时要长,我拿个相机拍照落在最后面,看到前面有一棵树从旁边斜伸到道上来,阿巧一时兴起,伸手抓住了树枝,两只脚离地而起,整个人荡了上去,嘿
~
这个姿势不错,赶紧抓拍,可惜还是慢了半拍,等我摆好拍照架势,她已经放下脚来,看到我在拍她,就摆了个一手扶着树干,一手做
V
的淑女样,得,拍吧!心里可直懊恼自个的迟钝反应。
在三山岛上有很多奇特风景,几乎随处可见奇峰突兀、异石成趣的景象(提一下最有名的十大景点是:板壁峰、十二生肖石、金鸡石、仙人洞、狮身人面像、牛背石、香炉石、石码头、龙头山、马脚印,这些风景在网上都有详细的介绍,偶在这里就不说了),同时也与之相关地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我不知是因奇峰怪石而形成的美丽传说,还是由世代相传的传说造就了各种风景的延续?这对我来说这已不是很重要了,我只是一路随意拍过来,拍到的不仅仅是传说中的风景:如宋代开采太湖石的花纲石遗址;号称吴中第一奇峰的“板壁峰”;
一左一右手牵手,肩并肩的姐妹桥;还拍那些传说中没提到而让我感兴趣的景致:传说中看到它会令你回忆起前世记忆的彼岸花;象征爱情忠贞不渝,至死永不分离的连体树;放眼望去不见荷花、莲藕但见拥水而坐的满池荷叶;头上被无数脚跨过,仍能从石缝中蹦出来并开花的不知名小草;登高远眺如江南少女般含情脉脉的另两座岛屿;舒适地坐在四轮自行车前篮子里与主人一同前行的卷毛狗;悬挂在高空中只可仰脖欣赏的可爱丝瓜……
不知不觉一路拍下来,已到了来时的东泊码头,这才想起我们还没跟船老大打电话呢,朋友在阿巧的埋怨中(呵呵
~
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这么快就下来了)赶紧联系,好容易联系妥当,在此等候着快艇的到来,此时,天下起了毛毛雨,湖面吹来的风很凉,女儿在叫冷来,老公脱下外套让女儿穿上,那茄克衫又大又长,女儿套在身上,把手都缩在袖子管里放在胸口,象古代衣服的甩袖,看上去很滑稽可爱,那一旁阿巧也从背后拥抱朋友的腰并靠在其背上以来抵挡湖风的寒意,雨越下越密,我们在对一艘艘到来的快艇进行了猜测,判断是否是我们那艘的过程中终于等来了属于我们那艘,(呵呵
~
你说这是不是跟等公交车一样?)船老大停稳了船,两手象扯风筝一样从后面拉上了顶蓬,大家赶紧躲到里面去,回程中船又停了一次,虽然知道原因,可是这时湖面的浪花,比来的时候更高更急,砸向水泥地的感觉更猛烈,更要命的是我的心头一直在盘旋着要是船翻可怎么办的可怕念头(哎
~
提心吊胆的,努力不去想它,难哦),终于在忐忑不安中回到明月湾古村。
这时的天空似有似无地飘落几滴零星小雨,天色虽是灰蒙蒙的,可离吃晚饭时间还早,于是备把伞开始拜访这古老而神秘的村落――明月湾古村,主人家在指明入村的进口后就回去准备晚餐了(据说在农家吃饭住宿可以免门票,果真如此)。
在村口朋友就开始如数家珍般地说开了,看得出他对这里很熟悉,从他口中得知此古村是位于西山南端石公山西两公里处,南濒太湖,背倚青山,由于地形宛如一钩明月,故称为明月湾,简称明湾,她是吴县西山最古老的村落。
一入村口,发觉本来已是灰蒙蒙的天色一下子又暗了很多,原来是前方一棵参天大树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朋友说,走,我们去看爷爷背孙子,还没明白是啥意思,朋友带我们来到大树下指着树说,这棵树龄有
1200
多年的大樟树,是当地著名的子孙树,相传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手植。你们看这左侧下面是什么,是已经枯掉的树干,据说是因遭雷劈火烧而形成的枯木,紧挨它又有新枝长成并形成参天大树,村里人都称它为“爷爷背孙子”这形状是不是有点象?嗯,经朋友一说,确实很形象,树干巨大无比,看似要五、六个人才能抱住,虽说树寿已千年,但看上去仍十分茂盛。从树下走过,回头再望,感觉到那棵千年古樟犹如一位母亲正张开她温柔的臂膀,把这个小小的村落如同她的孩儿般簇拥在怀里,不禁心中倍感温馨。
前面是一条小河,横躺着展现在眼前,小河虽只有五六米的宽度,但它直通太湖,在中央有一座石板铺成的小桥,这就是明月桥,有一个传说,在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曾经在此共赏明月,故名为明月桥,古村明月湾也由此而得名,据说村后石排上仍保留着西施当年洗妆的画眉泉遗址。站在桥上但见河水清澈见底,雨点落在河面上溅起了朵朵小花,仿佛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游,走过明月桥踏着长长的块块石板铺成的路来到一座拱门下,这是更楼,门墙上从右到左书写了“明月湾”三个字,意在向来访者表明当下已经来到了明月湾古村落。
雨后的古村空气格外清新,我们漫步在雨后湿漉漉的小巷里,两边灰白高耸的砖墙,高低片片的黛瓦、一尘不染的石板街,看着女儿在前面走的身影,我依稀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走在石板路上的感觉,唉
~
只是青砖的剥落透露出了年代的积淀,时光不再倒流,往事也不再回忆。这里家家户户屋前屋后都种上了果树,绿荫掩墙,不时看到石榴、橘子从枝上探下身来诱惑路人伸手去采摘,或是看到路边依墙攀爬的被雨水打得水灵灵丝瓜,还会在墙角里瞄见顺墙而下的爬山虎一枝独秀。树下是三三两两昂首挺胸的白鸭,或是几只悠然自得地散步的母鸡,猫半睁着眼惬意地卧在门槛上,我拿着相机对着那猫,她一动也不动随我拍,我又移得很近,几乎要贴到她的脸了,她这才把头转来转去,可身体还是纹丝不动,似不让我拍到她脸,(吆喝
~
挺有大腕范儿的嘛!)哦
~
这古村隐隐约约地透出的一种舒适、惬意的令人有一种慑人的魅力,难以言表,唉
~
要是我也能在这里住下来过上懒散的日子,那实在是人生一大美事!
要说明月湾村最著名的就是石板街,据记载:石板街修筑于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年),现存的石板街总长达
1140
米
,当地人称这条石板街为“棋盘街”,是明月古村的最大特色之一,共用
4560
余块金山花岗条石铺成,街巷纵横交错,石板下是是数米深的排水沟,遇到大雨,山水可以从沟渠中迅速排出,可见古代的排水系统相当了得。现在行走在上面还可以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这些排水沟至今大部分仍起着排水的功用。在当地民谣中有“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之说,雨中的石板街在雨水的浸染之下石色温润如新,只有雨天行走在石板街上才能真正领会“雨后穿绣鞋
"
的意思。
明月湾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明清建筑相对比较集中,保护程度也相对较好。关于明月湾村落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明月湾的古建筑,大多重建于明清鼎盛时间,建筑以二层为多,普遍是二到三进,外貌古朴简洁,内部精细文雅。朋友熟门熟路地带着我们穿街走巷,叙述着他从村民口中打听来的许多不为游人所知的所见所闻,他指着一人家门口说门前的两个长得象鸟一样的石雕说这家以前朝里做官的,而是文官,为什么?因那时的明、清两代,官员们的朝服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的图案,这图案是用来区分官品大小的,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图案不同,官品也不同;又闲逛来到一户人家的宅第门口、朋友指着门口的左右两面墙问我们,看得出有什么不同,见我们摇头他就娓娓道来,在那时的大户人家门口墙砌的时候很有讲究,左墙是上尖下扁,而右墙是上扁下尖,左右是不对称的,但体现一种阴阳搭配和谐感,还有在大门人家的外墙壁上有个石框,框内的石板上有图案代表消防栓,等等,讲的人声色并茂,听的人新奇万分。
不知不觉走过了礼和堂、瞻瑞堂、裕耕堂、邓氏宗祠,穿过一座桥下,来到了花岗岩条石铺就的古码头。从一旁的石碑上可以得知,该码头原系明月湾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水上通道,白居易等历代名人由此泊舟登岸,明月湾商贸湘楚,也于此挥手告别。码头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清乾隆二十一年(
1756
),因“湾中旧堤及两岸塘埠且就倾圮”,村民集资重建,码头全长
58
米,宽
4.6
米,用
256
块花岗岩条石铺成,颇具气势,依稀可见当年舟楫往来盛况。走到桥洞下,向岸边望出去,只见一块块长长的石板不是很平整地被铺在一起,并逐渐向外延伸,一直指向太湖内,又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几棵遮阴的树从青石的缝隙中长出来,为古码头风景平添几分姿色。雨又下了起来了,细细地、密密地,遂撑起伞来,不知道为什么雨中观景,总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是淡淡的忧郁,抑或是怀古的悲伤,哦
~
那感觉…那滋味…真的很好,或许往日总有许不如意的事积压在心头,那心情因压制太多而无处发泄,变得日渐沉重,然而在这里,面对那白茫茫的、天水一色的太湖,心情仿佛被雨水洗涮过,所有的不适都随之流入到太湖中去,留下令人倍感轻松的心情,显得格外舒畅……
回来时天色已晚,已到掌灯时分,炊烟四起,家家户户开始了一又轮待客之道,晚饭还是很丰盛,有野生甲鱼、野生鳗鱼、银鱼莼菜汤(太湖三白中的另一白)还有……哦
~
过于饥饿使得我光顾大朵快颐地吃忘记拍照,待想起时桌面上已所剩无几,晚上就住在楼上(与吃饭的地方仅隔一扇玻璃门),住宿的地方比较干净,这一点是非常好的,只是这里要自备毛巾牙刷等洗刷用品,由于我想当然地没带,只好用主人家提供的一次性毛巾牙刷将就着用了(想来大多数的游客都是自带的,因此他们一般也不提供,只是为防万一象征性地备着点,所以质量非常不好,哎
~
以后要牢记一定要自带),夜宿明月楼,听着窗外淅沥沥的雨声,偶尔有驰过汽车碾压发出的泥泞声,夜黑黑着,村落静静着,好有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意境,犹如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心伴随着这份宁静而慢慢进入了梦乡……(待续)
更多的照片请到我的相册里浏览
http://home.51cto.com/apps/photo/index.php?s=/Index/album/id/6648/uid/867849
本文出自 “ linger”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http://linger.blog.51cto.com/867849/4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