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次的实验,我们这次说说Exchange2010的DAG技术,让我们从2007的高可用性技术说起吧。
exchange2007 Mailbox服务器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有这些。
a、SCC单一拷贝群集方案。(两台Mailbox共享一个集中存储)。可以实现服务器的故障转移,数据库放在共享存储上,数据库要是挂了就完蛋了。
b、LCR本地连续复制方案。可以实现存储的高可用性,不能实现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复制日志到第二个服务器,再将日志写入到第二台服务器)
c、CCR群集连续复制。同时实现服务器和存储的高可用性。(两台服务器在同一个的时间点只能有一台激活)这两台服务器只能安装mailbox角色,不能安装其他exchange角色。另外必须在生产环境部署之初就设计部署好,如果已经是生产环境了,想增加CCR高可用是不可以的,只能推倒重来。还需先搭建群集,依赖于windows Failover Cluster,邮箱管理员需要了解群集技术。还有如一台服务器上的一个数据库出现问题,则会将整个服务器进行迁移,切换到备用节点。CCR只能有两个节点。备用节点会完全闲置。
d、SCR在异地放备用的服务器备用。异地的服务器要想起来,必须通过命令行,手工下达指令,不能自动进行。
实际企业中一般用CCR+SCR,另外
Exchange2007要先创建群集,再实现CCR。而在Exchange2010当中,我们需要先创建Exchange DAG组,添加服务器的时候,会自动配置好群及功能。
Exchange 2010 高可用性简介。相比Exchange2003和Exchange2007
- 降低了复杂度
- 降低了成本(支持了低价格的SATA磁盘)
- 消除单点故障点(支持16点DAG,可以随时增加DAG,服务器除了邮箱也可以装其他角色)
- 减少恢复的时间
- 支持更大的邮箱(对Sata磁盘和IO都进行了优化)
- 支持大规模部署
- 可以实现邮箱的在线移动
Exchange 2010的DAG发展了连续复制技术可以实现Exchange 2007的 CCR+SCR功能,统一管理。最少两台服务器就能够提供Exchange角色的全冗余。一般推荐2+1方案。本地两台,异地一台。
exchange 2010 高可用性架构
DAG(Database Availability Group) 高可用性基础
创建DAG组
将服务器添加到DAG组
做数据库的副本添加
数据库拷贝 (连续复制技术)
活动管理者(AM)负责管理工作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客户端访问服务
每个数据库有一个活动拷贝,活动拷贝可以被加载或者卸载,最大的被动节点数目=DAG中的服务器数目减一。邮箱服务器上的数据库,是故障转移的最小单位~
邮箱数据库切换大约需要30秒。数据库的命名在整个森林中是唯一的。因为数据库不在属于某一个数据库,而是属于整个森林。
Exchange 2007 数据库放在存储组里面,一个存储组对应5个数据库和一个日志。而Exchange2010没有存储组的概念了。我们直接创建数据库,一个数据库对应一个日志。
- DAG成员的主动节点: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给用户
- DAG成员的被动节点:如果主动节点失败可提供服务给用户
在任何时间,一个数据库拷贝要么是源要么是目标,不能同时。
在任何时间,一个数据库拷贝要么是主动的要么是被动的。
任何时刻一个DAG中的每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拷贝是主动的
每个服务器不能有一个数据库超过一个的拷贝
ActiveManager 是Exchange内的资源管理器(高可用性的大脑)
- 在DAG中的每一台服务器上运行
- 负责管理哪个拷贝是主动地,哪个是被动的
- 定义数据库被激活和加载时所需的源信息
- 将信息提供给其他Exchange组件(如RPC client access和 Hub Transport)
- 信息存放在群集数据库中
AM要是出问题不运行了,DAG也就出问题了~
由于Exchange2010的高可用性,所以不需要备份也能保证很高的安全性。但是备份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截断日志,降低日志对磁盘空间的占用。流备份API已经被取消了,现在必须使用VSS备份(Volume Shadow Copy Service)。windows backup 备份整个服务器。
小型企业的可以使用双服务器都安装CAS/HUB/Mailbox 做DAG。
DAG的设计前提。
- 常规要求
-
- 需要DNS
- DAG中的每个邮箱服务器必须是相同的域中的成员服务器
- 不支持将同时作为目录服务器的Exchange2010邮箱服务器添加到DAG
- 分配给DAG的名称必须是不超过15个字符的有效、可用和唯一的计算机名称
- 软件要求
- Exchange2010 标准版和企业版或混合服务器
-
- DAG成员的操作系统必须是 server2008或者2008R2,不能使混合环境、
- Windows Server 2008或者2008 R2 必须是企业版
- 网络要求
-
- MAPI网络:其他服务器使用该网络与DAG成员通信
- 复制网络:专用于日志传送和种子设定
- 支持单一网络配置,但是不推荐
- DAG网络支持IPv4和IPV6。仅当同时使用IPV4时才支持IPV6,不支持纯IPV6
- 阻止MAPI网络与复制网络之间的通讯
- 使用静态路由配置跨复制网络的链接
- DAG名称和IP地址要求
-
- 每个DAG指定一个唯一的名称
- 分配一个或多个静态IP地址在MAPI网络里,或配置为使用DHCP
- DAG的任何IP地址必须在MAPI网络上
- 在多个子网上具有MAPI网络的DAG设置多个IP地址。
- 见证服务器的要求
-
- 当DAG的成员数为偶数时,使用见证服务器可以实现和维护仲裁,
- 当DAG的成员数为奇数时,则不使用见证服务器
- 见证服务器不能是DAG的成员,一般建议UHB充当见证服务器
- 见证服务器必须与DAG位于同一个AD林中
- 见证服务器必须运行server2008 R2、Server2008、Server2003 R2、Server2003
- 一台服务器可以充当多个DAG的见证,但是每个DAG都需要拥有自己的见证目录
DAG的部署过程
- 安装第二台或更多的Mailbox服务器
- 创建一个DAG(Powershell命令为:New-DatebaseAvailabilityGroup)
- 向DAG添加两个或者多个邮箱服务器(Powershell命令为:Add-DatebaseAvailabilityGroupServer)
- 根据需要配置DAG属性(Powershell命令为:Set-DatebaseAvailabilityGroup)
- 在DAG中跨邮箱服务器添加邮箱数据库副本(Powershell命令为:Add-MailboxDatabaseCopy)
具体的实验过程图片如下:
1、首先我们为EX02还有EX04这两台Mailbox服务器添加网卡,使每台服务器有两块网卡,一块连接生产网络(MAPI)提供对外服务、另一块连接到一个专用的交换机用来同步邮箱日志数据。
我们在实验中将两台服务器的本地连接1连接到MAPI网络用于对外提供服务。IP是192.168.10.0/24的网络。两台服务器的本地连接2连接到专用的交换机,用来同步日志数据网段是192.168.11.0/24。
让我门先来为之前配置好的EX02,配置一下新加入的网卡,用于同步日志。
仅保留最后三项,其余的可取消不要。如下图:
编辑TCP/IP V4的属性
手工指定IP地址
配置IP为192.168.11.2/24,并点击高级继续配置
进入DNS标签
取消勾选“在DNS中注册此链接的地址”
进入WINS标签
取消启用LMHOSTS查找,并禁用TCP/IP上的NetBIOS,如下图:
确认关闭
点击组织呼叫出菜单栏
在高级里面选择高级设置
将用于连接MAPI网络的本地连接的优先顺序升到顶部。
接下来我们在新安装的EX04上,同样配置好网卡设置,以便用于同步日志数据。
2、我们开始在EX04安装Mailbox角色。
首先还是安装.net框架和必要的补丁,满足Exchange2010安装的先决条件。
需要安装以下这些补丁
重启之后,进入Exchange2010的安装目录,setup安装
我们选择自定义。
只勾选“邮箱角色”
按照向导提示安装完毕。
3、去DC上设置见证服务器。 设置见证服务器。一般用HUB服务器充当,但是,目前的实验环境HUB服务器和邮箱服务器在一起,所以我们使用DC代替。到DC服务器的C盘建立一个文件夹DAG,设置共享属性,添加管理员组完全控制,everyone只读。安全也让管理员组完全控制(如果见证服务器是HUB服务器做到这步就完成了)。如果实验里面的见证服务器是DC不是exchange服务器,那么需要在AD用户和计算机里面,将exchange trusted subsystem 添加到服务器的本地管理员组。
具体步骤如图:
在DC的C盘新建一个文件夹DAG并设置共享
4、到EX02上配置DAG组,我试验的时候是通过命令方式完成的EMS,指定了DAG组的名字是DAG1。DAG服务器的名字是 DC01。DAG目录是c:\dag IP是:192.168.10.199(需要和MAPI网络在一个网段)。
完成之后就能在EMC中的组织配置,邮箱,数据库可用性标签看到数据库可用组DAG1了
5、接下来我们新建一个邮箱,配置冗余,测试一下我们主动被动模式。
新建一个邮箱MDB01在服务器EX02上,然后在新建一个邮箱复本到EX04上作为冗余。
本节实验完毕,如果各位发现试验中有任何问题,请您予以指正。谢谢
本文参考微软technet网络广播,以及如下朋友的博客。
- http://197374.blog.51cto.com/187374/553250
- http://daicm.blog.51cto.com/800220/561472
- http://fengxja.blog.51cto.com/1410070/592240
- http://lm107916.blog.51cto.com/1084797/604272
- http://bill007.blog.51cto.com/1352815/608151
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