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象婚庆公司 社区O2O要像120

当下的社区O2O们,其实也在做着往高大上说是增值服务,往实里说就是可勾选项的生意。

别象婚庆公司 社区O2O要像120_第1张图片

文/张书乐

本文刊载于《销售与市场》杂志管理版2016年01期


社区O2O是个好东西,未来人人都需要,但是在现在,所有的社区O2O都在做着婚庆公司的活,或者说,你可以拥有,但你完全可以不用它帮忙。


北上广的婚庆公司进化到了什么阶段,我不清楚。但在我所住的这个二线城市里,婚庆公司忙活的业务大体就是以下几件――安排接亲婚车、布置婚礼现场、安排婚礼仪式,还有的婚庆公司还顺便帮忙拍个婚纱照。


看起来这些都是婚礼的重要环节。但打住,其实这都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式婚礼,充分必要条件是有一场亲朋好友参加的婚宴,至于其他仪式,则是为了让喜宴更加热闹。而这,恰恰是婚庆公司不参与的项目。此外,如果真要说还有什么必选项,那就是闹洞房环节,似乎也非婚庆公司的强项。


所以,在婚礼的高附加值上花样百出、推成出新的婚庆公司大多没有真正做大做强,也就没多少悬念了。而当下的社区O2O们,其实也在做着往高大上说是增值服务,往实里说就是可勾选项的生意。


比如说花了10亿做实验的顺丰嘿客,其主要套路就是勾搭那些不网购的中老年社群人群,到最近的嘿客店子里看图选货,然后在用电商模式隔点时间上货上门,玩的是和价格贵点的超市抢生意,却没曾想,这部分人群更愿意去超市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平时玩网购的族群呢?既然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买东西,何必多走几步路?一些做平台的社区O2O看到了嘿客的困局,就开始打起物业的主意,帮物业升级智能门禁,然后住户开车回家就不用等保安芝麻开门了,以此笼络住了一些用户。


然而,这并没什么用,用户一般感触不深也就罢了,就连物业,也未必真的就节约了人力。扫车牌开门是可以让保安省点心,但来做客的车辆进来,收发室老大爷还是要切换回手动模式。而且,除了这些,做平台的社区O2O,似乎没有多少个性化服务可以提供,只能一味的吸收一些垂直化O2O们加盟。


可问题是, 垂直化的社区O2O们更加好不到那里去。外卖是普及项目,但依旧是不想动手的居民的备选项,盒饭总未必好过附近的馆子,实在贪便宜图省事,方便面和速冻食品似乎更符合懒人习惯;至于上门理发、美容之类的业务就更加鸡肋了,家里没这条件还不说,有着等的功夫,也够走到实体店了;唯一有卖点的或许就是家政服务了,网上叫来,或许比电话叫节约了钱,而且还能看到评价,可如果服务很满意会如何?跳过中间商,直接要家政人员的电话,以后做私活就是了。


更何况,这些都是社区生活里,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元素,也是在社区周围已经遍布了、趋于成熟的业务,除非你住在一个新建的小区或城乡结合部。前者,这些本地生活服务稍远了点,但只要小区够有吸引力,总会抵达;后者,不好意思,你可能也不在社区O2O的服务区内……


社区O2O,就是个婚庆公司,服务社区,却没有考虑到社区居民到底需要什么?总定位于懒人生意,这或许恰恰是无论平台还是垂直的社区O2O总困在这些勾选项服务的原因所在。或许社区养老、医疗O2O之类的前景会更好,如果能够聚合所在城市最优质的资源,服务于碎片化的社区,毕竟这些生活服务在大多数社区附近还多少有点稀缺。


提供附近没有或很少,但非常必要服务,社区O2O才能不像婚庆公司,更像120。


张书乐 微信号:zsl13973399819 新著有《越界――互联网时代必先搞懂的大败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人,附加值,婚纱照,婚庆公司,婚礼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