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三藩的战争具体的进程是怎样的?

灭三藩的战争具体的进程是怎样的?

大致上按时间顺序的重大战役。
最佳答案
吴 三桂起兵后,即致书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和在贵州、四川、湖北、陕西等地的亲朋故旧,煽动反清。此举在汉族将领中引起强烈的反应。各地汉族将领,或 为辽东军阀,与吴三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或于清军进关后被迫降清,与满族权贵隔阂较深,对朝廷排挤压抑汉官心怀不满。他们纷纷响应吴三桂。一场大规模的 反清战争爆发了。

贵州四川 吴三桂反清后,首先派兵开赴贵州,贵州提督李本深在安顺起兵响应。云贵总督甘文焜见贵阳不可守,率数骑避走, 后受与吴三桂勾结的叛将逼迫,自刎于镇远吉祥寺。贵州巡抚曹申吉、黔西总兵官王永清先后降服吴三桂。次年正月,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官吴之茂、 谭宏起兵响应吴三桂。吴三桂未打一仗,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西南云南、贵州、四川三省。

湖南湖北 吴三桂占领西南三省后,立即派大兵进攻湖 南。康熙帝得知吴三桂欲犯湖南,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统帅八旗兵开赴湖南前线,抵挡吴军。八旗官兵自入关以后被清朝视为国家的根本,予以 种种优待,养尊处优,已失去当年的锐气。勒尔锦行动迟缓,三月才抵达荆州,他见吴三桂兵强气盛,不敢渡江争锋,屯兵江北,与吴军隔江相望。吴三桂招降纳 叛,有汉族将领为内应,只用了几个月的功夫,就占领了沅州、常德、宝庆、长沙、永州、衡州、岳州和湖北松滋地区。吴三桂亲到常德督战,令吴应麒在岳州浚濠 筑垒,又于澧州、长沙布重兵相为犄角,坚守湖南,同时兵分两路,一路东取江西,一路西出四川,经略湖北及陕甘地区。

福 建 靖南王耿精忠 接到吴三桂煽动反叛的书信后,即囚禁了福建总督范承漠,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十五日,据福建反清。他攻陷福建延平、邵武、福宁、建宁、汀州诸 府,邀约吴三桂合兵攻打江西,唆使潮州总兵官刘进忠叛扰广东,又书招台湾郑经发兵攻取沿海郡县,以为声援。随后,他兵分三路,东路攻打浙江温州、台州、处 州;中路进犯浙江金华、衢州;西路侵扰江西广信、建昌。又遣兵进犯安徽,侵掠徽州、婺源、祁门,气势猖獗。

广 东 尚可喜虽然跋扈,但在 政治上并无异志。吴三桂叛乱之后,尚可喜逮捕了吴三桂的使者,将逆书呈奏朝廷,并上书表白效忠清朝。他担心长子尚之信招惹是非,请求朝廷允许以次子尚之孝 袭封。康熙十四年正月,朝廷晋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令尚之孝袭封,并任命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尚之信为讨寇将军。

这时,广东局势十分危 急,吴三桂在广东招降纳叛,郑经又发兵助刘进忠入寇。尚之孝迎战失利,退驻惠州。十五年一月,尚可喜病重,二月,尚之信接受吴三桂招讨大将军伪号,遣心腹 封锁藩府,幽禁其父。又与郑经讲和,夺尚之孝兵权,使之闲居广州。十月,尚可喜忧愤而死。从此,尚之信毫无顾忌,更加为非作歹。

广 西 孔有德死后,其女孔四贞嫁孙延龄为妻。孙延龄因此得授广西将军,统辖孔有德所遗部众,驻镇桂林。孙延龄年纪轻,资历浅,不能服众,都统王永年等人曾联名弹 劾他。吴三桂叛乱后,康熙帝为安抚孙延龄,封之为抚蛮将军,命他固守广西。孙延龄痛恨王永年等人,趁西南出现变乱,于康熙十三年二月杀了王永年等人,监禁 广西巡抚马雄镇,起兵响应吴三桂。五月,他自称安远大将军,派兵攻掠广西各地。

陕 西 陕西提督王辅臣原为吴三桂藩下总兵官。康熙十三年 八月,王辅臣奉命率兵两千跟随大学士、兵部尚书莫洛自陕西向四川进军,征讨吴三桂。十二月,途经宁羌,王辅臣因受到莫洛凌辱,袭杀莫洛,还据平凉,并与吴 三桂通款。吴三桂大喜,急忙给王辅臣送去20万两犒师银,授其为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兵。

王辅臣叛变后,甘肃、陕西一片混乱。固原、定边、巩昌、临洮、兰州、同州、延绥等地守将先后附敌。

台 湾 郑成功死后,长子郑经继承延平郡王王位,行招讨大将军事。郑经奉永历年号,继续抗清。他重用陈永华,发展农业生产,解决了征台大军的粮食问题。派工匠 教当地居民取土烧瓦,起盖房屋,发展手工业。又利用台湾的有利地形,通海贸易,发展商业。他还建孔庙,立学校,考试青年学子,优秀者补六官内都事。这是台 湾有儒学教育和初级科举的开始。台湾在政治经济诸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

郑经因台湾地处一隅,与清朝抗衡元异以卵击石,不敢大举进犯东南沿 海。清廷因大局初定,水师力量薄弱,也无法收复台湾。台湾这时实际上是处于地方割据状态。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郑经以为有机可趁,立即积极介人。他 与吴三桂、耿精忠取得联系,于康熙十三年三月亲率舟师抵达厦门。【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从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到康熙十三年底,在吴三桂倡乱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反清战火迅速蔓延,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台湾的全部及福建、陕西、甘肃、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已先后脱离了清政府的控制。清政府处处被动,局面岌岌可危。



(四)平藩战争的胜利



三 藩叛乱之后,康熙帝立即派遣满洲诸王,统帅八旗禁旅前往镇压。勒尔锦南下之后,他又先后指派多罗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攻打岳州;安亲王岳乐为定远平寇 大将军攻打江西;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大将军镇守江南;多罗贝勒洞鄂为定西大将军,与莫洛合兵由陕西攻打四川;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贝子傅喇塔为宁海将 军,由浙江攻打福建。

与军事行动相配合,康熙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攻势,剿抚并用,分化瓦解三藩。他处决了吴三桂在京的子孙,对耿精忠在 京之弟则十分宽容,派耿聚忠与朝廷官员同赴福建招抚,并反复声明若耿精忠悔罪投诚,复其王爵,令其照旧镇守福建。朝廷还一再宣布原吴三桂属下官民,无论在 各省做官或闲住者,只要与叛乱无涉,虽父子兄弟在云南,概不株连。对立有战功的绿旗将领,康熙帝也分别予以赏赐,以联络感情,缓和朝廷上的满汉矛盾。

康 熙帝对军需问题也十分重视。当时有“三吴财富实甲海内”之说,吴三桂倡乱之后,康熙帝即对江南的防守做了周密的安排,并在政治上对江南地主采取灵活的政 策,如准许开销“奏销案”黜革的缙绅等等。结果,在平叛战争中,江南地区保持稳定,为清政府提供了有效的经济保障。后来,江宁巡抚曾说过,平叛战争军需取 给于江南不下3000余万。除此之外,康熙帝还裁减地方经费,加强财政管理;削减官俸,加征官绅田赋,鼓励官员和富民捐纳;改折漕白二粮,增收盐课;增收 关税和杂税,采取种种措施筹集经费,终于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吴三桂这时年纪已过60,多谋而不善断,无心进取。他横穿云 贵,轻取湖南之时,曾有谋士劝他乘势北渡长江,与清廷争夺天下,他却放回折尔肯,付疏至京,希冀索回子孙,与清廷划他讲和。直到康熙帝绞死吴应熊父子,吴 三桂才恍然大悟,叹曰:“上少年乃能是耶?事决矣。”王辅臣叛变后,叛军纵横五省,天下震动,可是,吴三桂仍然一心经略长江以南,企图与清廷划江为界,裂 土称王。正因为如此,康熙十三、十四年,吴三桂虽然在战场上处于主动,却未扩大战果。到了康熙十五年,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陕甘战场 王辅臣为人有勇无谋,他叛变后,踞蹙于平凉一隅,未作进取发展。清政府从北京和湖厂调集兵力,先后收复了绥德、兰州、巩昌、延安、定边诸城,截断王辅臣与 四川叛军的联络通道。康熙十五年二月,康熙帝任命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负责西北战事。图海亲至平凉督战,指挥清军围攻平凉,并截断叛军饷道,使之坐困 孤城,陷入困境。六月,王辅臣粮尽计穷,不得已派人乞降。康熙帝下诏赦罪。清军乘胜收复固原、庆阳,西线大捷。

浙赣闽战场 康熙十四年, 郑经应耿精忠之约,协同对清作战,十月,出兵攻陷漳州,并乘胜袭取兴化、汀州。十二月,攻取温州。十五年,郑经又陆续收复了广东潮州府和惠州、广州二府的 一些州县,势力达于极盛。六月,他违约偷袭耿精忠的地盘,迫使耿军自江西前线撤军回防。清军乘势大举进攻,越过仙霞关,攻克建宁,抵达延平。耿精忠势蹙出 降,献出福州,随同清军一同攻打郑经,连克兴、泉、汀、漳四州。郑经势单力孤,于十六年初败走厦门。浙江、福建又为清军所有。

广东广西战 场 耿精忠降清后,孙延龄、尚之信深受震动。孙延龄因有清朝派人招抚,又有部将傅弘烈、妻子孔四贞规劝,决计降清,并于康熙十六年初,派傅弘烈赴江西迎接 清军。吴三桂侦知孙延龄动向,派从孙吴世琮领兵攻入桂林,杀死孙延龄父子,将孔四贞带到云南,并派部将留守桂林。不久,孙延龄旧部杀死吴军守将,投降了清 政府。

尚之信叛清原为争夺王位,他接受了吴三桂的封号,却不肯听从吴三桂调遣,也不派兵攻打清军。康熙十五年底,尚之信见清军在福建、广西进展顺利,心中不安。十二月,他派人携密疏至江西简亲王军前乞降。十六年三月,清军进入广东。广东平定。


湖 南战场 湖南是三藩之乱的中心战场。吴三桂占有湖南后,主力军一直坚守湖南,清军频频进攻,败多胜少,始终不能动摇吴三桂。康熙十五年三月,安亲王岳乐趁 吴三桂亲赴松滋指挥吴军援助王辅臣之机,攻下醴陵、萍乡,直逼长沙。吴三桂闻讯,急忙亲统大军自松滋回援。康熙帝命勒尔锦率荆岳大军渡江南下接应,勒尔锦 行动迟缓,更于途中遇上吴三桂回援大军,望风溃遁,奔回荆州。

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秋季开始,全国形势发生了逆转。陕西王辅臣、福建耿精忠先后降清,吴三桂半年之内连失数省,陷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但他凭借百战劲旅,仍然坚守岳州、长沙,屡屡挫败清军攻势。

康 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已67岁,起兵反清也有6年了。这时,他势单力孤,深感日暮途穷,遂决计称帝封臣,以鼓舞士气。三月初一,吴三桂在衡州称 帝,国号周,建元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置百官,大封诸将,僭造新历,举云、贵、川、湖乡试。八月十七日,吴三桂病死于军中。十月,吴世璠(吴应熊庶子) 迎丧还滇,即帝位,改元洪化。

吴三桂死后,康熙帝督促各路大军进剿,又遣吴三桂原下属赴各地军前招抚。吴世璠凭借吴三桂多年来在西南地区 蓄积的力量,与清军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相持数年,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才最后攻下吴氏老巢昆明,吴世璠自杀。清军进入昆明后,戮吴世璠 尸,传首京师。

吴氏灭亡之前,三藩当中的尚之信已于康熙十九年闰八月被清朝赐死于广州。耿精忠于清军攻克昆明后的第二年正月被凌迟处死。孙延龄之妻孔四贞被清军带回京师,默默无闻地了此一生。王辅臣则畏罪自杀。

至此,延续8年之久,战火波及十几个省区的三藩之乱被彻底平息了。年轻的康熙皇帝亲自指挥了这场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这使他的政治声望大为提高,康熙帝的统治巩固了。
 
“三藩”指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 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 他们本为明朝辽东边将,后来降清,或开关迎接清军进入山海关,或为清廷南征北 战,镇压人民的反抗和抗清势力,立有战功。清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之后,他们以功被 封为王,享受高官厚禄,作为清朝控制南方边远地区的藩篱。他们利用这一机会,保存 并扩大自己的实力。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恣意妄为,对下鱼肉百姓,对上与中央 政府抗衡。

吴三桂割据云南,大肆圈占民田,把耕种这些土地的各族农民变为自己的佃户,恢 复明末各种繁重的赋役,强迫农民纳租纳税。抢掠人口,“勒平民为余丁,不从者指为 ‘逃人’”。放高利贷“诱人称贷责重息”。广征关市,榷税盐井、金矿、铜山之利。 其部属更是无恶不作,杀人夺货,无所畏忌。尚之信在广东则是一个酗酒杀人的恶魔, 以杀人为乐。令其部属私充盐商,姿意盘剥。耿精忠在福建也是横征盐课,勒索银米。

他们还夺人田庐,掠人子女,莫敢谁何,十分猖狂。 吴三桂在云贵,掌管一切文武官员兵民事务,总督、巡抚均“听王节制”。他专横 跋扈,“用人,吏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为了达到世守云南割据一方的 目的,他公然将清廷命官“指为外人”。大量招揽宾客及有才望者,蓄为私人,遍置于 水陆要冲,严密控制。甚至还向全国选派官吏,称为“西选”,一时出现了“西选之官 几满天下”的情况。 吴三桂除同另两藩互通声息外,又“岁遣人至藏熬茶”,通使达赖喇嘛,“奏互市 茶马于北胜州(今云南永胜)”,力争西藏上层分子的支持。耿、尚二人也是尾大不掉, 没把皇帝放在眼里。

“三藩”各拥有雄厚兵力。吴三桂有旗兵53佐领,绿旗兵10营,耿、尚各有兵马15 佐领和六七千绿旗兵,总共10余万人。巨额的军费开支,全由国库支付,造成天下财赋 半耗于“三藩”的局面,清财政面临巨大的困难。“三藩”割据势力的膨胀,严重威胁 清朝政府的国家统一,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康熙初年,清中央政府逐渐对“三藩” 采取了限制的政策,着重限制“三藩”中实力最强大的吴三桂,如命令他缴还大将军印, 同意他辞去云贵总管,罢其除吏之权等。这些措施除了加深了双方矛盾外,并没有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玄烨亲政之后,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大事,对飞扬跋扈的“三藩” 割据势力,夙夜忧心。除掉鳌拜后,决计清除“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尚可喜请求告老归辽东,以其子尚之信承袭爵位继续 坐镇广东。玄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同意他告老,但不允许其子袭爵,命令其尽撤藩兵 回籍。这道命令触动了吴、耿二藩,他们也不得不请求撤藩,一方面试探清廷的态度, 一方面积极准备叛乱。当时朝廷大臣意见不一,大多数人认为一撤藩,势必引起反抗, 反对撤藩。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等少数人主张撤藩。康 熙玄烨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现在撤也反,不撤也反,不如先发制之。于是 将计就计,同意吴三桂和耿精忠所请,毅然下令撤藩。 撤藩令一下,吴三桂即于十一月间在云南发动叛乱,发出檄文指斥清廷“窃我先朝 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蓄发易衣冠, 旗帜皆白色,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起“复明”的旗号,以欺骗人民。叛 军很快攻进湖南。不久,广西将军孙延龄、提督主雄等据广西叛,四川巡抚罗森、提督 郑蛟麟等据四川叛。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据福建叛。不到半年,清廷的滇、黔、湘、川、 桂、闽六省全部失掉。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据广东叛。接着,战乱扩大到赣、陕、 甘等省。 吴三桂等人的反叛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动。大学士索额图提出杀掉主张撤藩者的 头,取消撤藩令。达赖喇嘛也暗助吴三桂,提出“裂土罢兵”。康熙力排众议,对其他 叛乱分子采取招抚拉笼的手法,暂时停撤耿、尚二藩,集中主要力量打击元凶吴三桂。

下令剥夺吴三桂的王爵,杀其子吴梦熊于北京。军事上迅速制定了一套作战计划,下令 讨伐。急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统率八旗劲旅前往荆州,与吴军隔江对 峙。又命西安将军瓦尔喀率骑兵赴蜀,大学士莫洛经略陕西。命康王杰书等率师讨伐耿 精忠。又命副都统马哈达领兵驻兖州、扩尔坤领兵驻太原,以备调遣。

战争开始后,清朝方面暴露了严重弱点。首先是调兵遣将,着着落后;其次是八旗 兵斗志不强。湖南守将慑于吴军的来势凶猛,丢掉了许多城池。派到武昌、荆州的八旗 兵不敢渡江前进。与之相反,叛军方面却屡屡得手。吴三桂多年来养精蓄锐,兵强马壮, 先声夺人。但叛军内部也有致命的不可克服的矛盾。首先,人民群众渴望统一,与人民 为敌的吴三桂显然得不到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其次,叛军内部无法形成整体, 不相统属,心志不齐,难以持久。康熙玄烨依据时局,运筹帷幄,以湖南为主战场,坚 决打击湖南的叛军,辅以陕、甘、川线和江西、浙东东线,三个战场相互配合,把叛军 分割开。江西地位重要,水陆皆与闽楚接壤,决计固守。当耿精忠叛乱时,清军就有效 地割断了耿、吴叛军的会合。对西北则采取稳定策略。陕西提督王辅臣,态度暧昧,叛 而附,附而又叛,甚至杀害了陕西经略莫洛。康熙以极大的耐心争取他,表示“往事一 概不究”,极力安抚,终于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把王辅臣争取过来,保住了陕西, 使吴三桂打通西北的阴谋未能得逞,清军得以腾出兵力增援南方。又利用耿精忠同郑经 的矛盾,多方招抚耿精忠。不久耿归附清廷,清收复福建。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五月 降服,稳住了广东。由于康熙处置得当,吴三桂失去了外援,军事上完全陷于孤立。这 样,从康熙十五年起,战争的优势逐渐转到清军方面来了。

清朝将陕西、福建、广东局势稳住后,便命令诸将重点进攻湖南。清军从荆州江北 和江西两方面展开进攻。尤其是从江西方面迂回间道破袁州,又自醴陵攻萍乡,乘胜直 指长沙,震动了湖南。吴三桂急忙率领松滋等长江湖口前线驻军回援长沙,全力拒守。 此时,康熙乘吴军全力固守长沙而湖口各路守备空虚之机,命清军自荆州渡江进攻,吴 军溃败。

康熙十七年,战势对叛军更加不利。势穷力竭的吴三桂为了鼓舞士气,于三月在衡 州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但这一招并未起什么作用,他坐 困衡州,一筹莫展,八月病死。部将迎其孙吴世璠即帝位,改元洪化,退居贵阳。 清军乘势发动攻击,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军平岳州、常德、长沙、衡州等地 后,恢复了湖南全省,同时收复广西。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克汉中,定成都,取重庆,收复四川。同时,康熙处 分了奉命攻打重庆而中道退返荆州的宁南靖寇大将军勒尔锦,命令彰泰为定远平寇大将 军接替指挥,率师由湖南进攻云贵。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清军收复贵州,彰泰开始进入云南。二月,赖塔率师由 广西抵云南。九月,清将赵良栋率师由四川至云南,与另二路先期抵达的军队会合,加 紧围攻昆明。此时,被清军俘获后发给银粮返还原籍的苗族兵将,纷纷帮助清军。十月, 昆明城中,粮尽援绝,南门守将开门迎降,吴世璠服毒自杀,云贵悉平。平定“三藩” 叛乱战争至此结束。

这次平叛战争的胜利,清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一次国家大分裂,有利于多民 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同时中央集权制力量得到加强,提高了抗御外敌的能力。康 熙在平叛战争结束后,没收藩产入官充当军饷,撤藩回京师。除吴三桂部调往边区站、 台服役外,其余各部重新编入八旗。福州、广州、荆州派八旗兵驻防,广西、云南派绿 营兵镇守,彻底消除了藩镇制。此外,这次平叛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受“三藩”割据之 害的人民的解放,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有利于 边疆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平定“三藩”叛乱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正义力量的胜利。吴三桂等人发动的 叛乱,目的在于搞分裂割据,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失败是必然的。而清朝平叛则是 维护国家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能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这次战争中,康熙玄烨表现出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他指挥有方,处置得当, 临危不躁,谨慎地对待战局的变化,不急于求成,也不放过良好的进攻时机。对待将领, 不论亲疏贵贱,一律赏罚严明,因而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平定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三藩系指清平西王吴三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建立及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的结果。清廷入关之后,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义军及南明政府的反抗,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官降将,使之充当前驱,从事招抚工作及武力镇压。在明朝降将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4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为王。他们所率领的军队成为八旗以外的重要武力,在入关后替清朝效尽犬马之劳。经过20年的斗争之后,坚决抗清的农民军失败了,南明的腐朽政权也垮了台。这时清廷把八旗基本力量放置在北方,以保卫京师及驻防各重要城池,而南方就暂让给吴桂三等去镇夺。吴三桂驻云南,尚可喜驻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驻福建,这样便形成了三藩。三蕃之外,还有孔有德的势力存在。孔有德同农民军李定国作战,自杀于桂林,其子也为李定国所杀,所以无人袭封,仅有一女孔四贞嫁孙延龄,清廷即以孙延龄为将军代领其众,驻守桂林。
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势力最大,也最为跋扈。其藩兵定制有53个佐领,一佐领有甲士200,系五丁出一甲,计有壮丁5万余,此外又有绿旗兵1.2万人。这些军队都是其私属,将领皆其死党。其军事实力是极其雄厚的,兵数总计不下10余万。因此,清廷对之颇存顾忌,一切不敢过问,假以专制云、贵二省的一切大权。当时清廷所给云、贵二省
督抚的敕书,都要写入“听王节制”四字。吴三桂可以随意题补官吏,号曰“西选”。凡朝廷所选文武官到云南,吴三桂即派人加以收买,使之卖身藩下,以为己用。吴三桂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势力。他占据明代世镇云南的沐氏庄田700顷作为藩庄,又和西藏的达赖喇嘛在北胜州互市,以茶换取蒙古的马匹。又派许多人出兵去做生意,贩运辽东人参及四川的黄连、附子,以牟取利润。他曾大量地贷钱给商人使用,谓之藩本。他强征关市之税,开矿鼓铸。吴三桂欲效明代沐氏故事,世守云南,所以从各方面培植自己的势力,以求达到这个目的。其他尚、耿二藩也和吴三桂一样,其藩下兵各有15佐领,又绿旗兵各有六七千,并且也是经商括财,强征市税,遍置私人,坐地称霸。 三藩各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其势力已尾大不掉,严重威胁着清政权;三藩的存在,每年要消耗兵饷2000余万两,在经济上也成为清廷沉重的负担。因此,清廷不能不考虑撤藩的问题。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撤藩的机会来了。这时尚可喜首请归老辽东,而欲使其子尚之信继续留镇广东。康熙帝抓住这个机会,即命其父子率属下兵丁家小同撤。吴三桂、耿精忠闻之,也奏请撤藩,目的在于试探清廷的态度。当时朝中大臣畏惧吴三桂的武力,多数人都不敢主张应允。而康熙帝则毅然作出决定,吴、耿二藩也一齐全撤。
撤藩之令既下,吴三桂首先于这年十一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反,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衣冠,发布檄文,倡言“兴明讨虏”,呼清皇帝为满酋。吴三桂想以恢复明朝作幌子,用以收拾人心,但其背叛明朝的行为早已昭昭于人耳目,所以恢复明朝的旗帜并不能骗人,不但得不到广大汉族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甚至连明朝尚存的遗老也无人出来理睬他。不过,吴三桂的发难,也鼓动起一个很大的反清浪潮。吴三桂军以破竹之势,由云、贵直冲湖南,长驱至岳州,湖南全省尽为占有。吴三桂又分军犯四川,四川提督郑蛟麟、巡抚罗森、总兵谭宏及吴之茂均降,四川全省皆下。于是,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四省尽入吴三桂之手。吴三桂兵锋甚锐,一时响应者四起,在福建有靖南王耿精忠,在广东有总兵刘进忠、平南王尚之信,在广西有将军孙延龄,在陕西有提督王辅臣,在湖北襄阳有总兵杨来嘉,在河南彰德有总兵蔡禄。这样一来,中国西南全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中原、西北一带,都骚动起来,战火弥漫十数省。
但是以吴三桂为首的反清阵营是虚弱的,内部互相利用,矛盾重重,经不起持久的军事攻击与政治瓦解。而且吴三桂一开始即在战略上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以致陷于被动地位。
当他以锐不可当之势占领湖南全省时,却立即收住了攻势,不再渡江前进,扩大占领地区,乃转而在湖南采取守势,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与清军对峙,结果不能出湖南一步。因为吴三桂骚动的目标,即趋向在西北陕甘和东南闽浙,遂遣兵一由长沙犯江西,企图与耿精忠合;一由四川犯陕西,企图与王辅臣会合。这样一种打法,就给予康熙帝
以调兵遣将、从容布置应付的机会。
相反,康熙帝在应付这一事变中却表现出他的雄才大略。
他看出主要的叛变者是吴三桂,所以所采取的对策是,坚决打击吴三桂,决不给予可以进行妥协讲和的机会,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则大开招抚之门,只要肯降,不咎既往,以此来分化敌人,削弱吴三桂的羽翼,从而孤立吴三桂。在这个方针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命勒尔锦等统领大兵至荆州、武昌,正面抵住吴三桂,并进击湖南,又命岳乐由江西赴长沙,以夹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放手利用汉将汉兵来应付作战,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康熙十五年(1676年),陕西的王辅臣和福建的耿精忠先后投降清朝。次年,广东的尚之信也投降于清。吴三桂局促于湖南一隅之地,外援日削,而清岳乐之军已由江西进围长沙,其失败之势已成。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已起兵6载,年已67岁,为排除胸中苦闷,乃于这年三月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但这是
吴三桂穷蹙绝望的表现,未几即忧愤成疾,这年八月病死。吴三桂一死,其势即土崩瓦解。清军得到吴三桂水师将领林兴珠的献策,乃击败吴应麟,攻下岳州。以后占据四川,进攻云贵,主要也是依赖汉将赵良栋、王进室、蔡毓荣、董卫国等的力量。康熙二十年
(1681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三桂之孙吴世藩自杀。历时8年,波及十数省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削平了。〕平定三藩,清廷才真正在关内完成了统一,稳定了统治权,从此之后,才建够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灭三藩的战争具体的进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