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系统学习”的情结

破除“系统学习”的情结
常有同学想在自己课外学习的安排中,“系统地”学习点什么。这样的事情常发生在喜欢做A专业的事,却上了B专业,且A不等于B,甚至相似度(A, B)趋于无穷。对有些同学,一不留神发现自己的学习落后了不少,比如学计算机的,到大三了,却发现连简单程序也编不出来,再如学完高数了,才知道高数原来如此重要,于是想要系统地重学一遍。
  何为系统学习?系统学习就是要按照已有的一套规定,先学什么,再学什么,按步就班地走完一个流程。为什么要系统学习?将做事能专业些。规定从何而来?业界专家。系统学习有什么好处?基础扎实。系统学习的路线?先理论,再理论指导实践。
  这就怪了。当今大学饱受批评之一在于重理论,轻实践。而到了课外自己的安排,还也要走入这条巷子。深层的原因在于,我们要想学点东西,无意识地延续了一种并不是很合理的思维,学习的模式被单一化了。一边在批评着本专业系统化教学中的弊端,一方面在本来不受约束的自由安排中又要去追求这种系统化,谬矣。
  系统地学,意味着将开始一个比较庞大和长期的计划。雄心勃勃地起步,灰溜溜的,或者不知不觉地停止。这种情况我经历了不止一次。还有一种情况是,祥林嫂式地叨叨一生:“一直想系统学习一下……,却没有机会。”
  要想满足自己的兴趣,其实很简单,用合适的方式行动起来即可。喜欢电子的,先买个套件,备把烙铁,焊个收音机出来;喜欢计算机的,就先自学编个程序出来;喜欢经济的,读些经济学著作……。系统学习的条件往往有些苛刻,所以不要寄望于系统学习。
  实际上,系统学习这个东东,确实用不着为之如此着迷。系统学习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道理,那是对某方面知识的套装,是为了适应大规模人才培养而用的。一旦形成系统,也就意味着僵化,意味着单一标准,在这一套东西广为传播的同时,也为相应的学科进一步发展套上了枷锁,这是一个躲不开的悖论。单按这个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特色,缺乏创新,这是现在教育的一个非常大的弊端。
  我们不能直接全盘否认系统学习,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也将继续持续。需要我们每个人做的,是不单一地依赖系统化,要突破这个所谓的系统,找出适合自己的办法,进而为这个系统做出贡献。这就是创新。要创新,就一定要有人突破系统的制约。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各行业都有个祖师爷,哪个祖师爷是科班出身,系统学习过的?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有所成就的人物往往是多面手,不能说他的每一面都是系统学来的。在职场中,复合型人才受欢迎,复合型人才不可以单一理解为上过几个专业,拿过几个学位。野路子出身,被智叟们看不上的,常常能做出大的成绩。
  在我理想的大学中,同学们的学习将是这样的:他们接受着一项专业教育,一方面由教授系统地传授着专业知识,接受着一种“正规”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感觉自由地拓展,拓展的内容有的是和系统相关的,有的完全是“节外生枝”。这是课内与课外有效的结合。
  破除“系统学习”的情结,根据自己当前的环境、条件,首先行动起来。在起步时,着重直接的体验,而专门的理论。在整个过程中,看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专家的观点。坚持下来,你将有能力自由出入这个系统,面对的是更为广阔的空间。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有条件系统学习,或许可以乐一乐;而没有条件系统学习的,一定不要纠结。

  有条件进入了系统学习轨道的,也要常想着“捣乱”,往系统外冲一冲。没有条件以系统学习开始的,不妨在野路子起步,甚至成为高手后,往系统这边看一看,这会让你上到一个新的境界。


总结一下:能进入系统学习轨道的人是幸运的,但也要提防着“系统”给你造成的限制;既然没有条件系统学习的,就不要去干等,先动起来再说。



更多信息请访问 java教程网 www.itchm.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除“系统学习”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