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思考的问题

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jdon上看了一个帖子,感受颇深,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我们为什么选择spring(或者其他框架),为什么出现了IOC,AOP,ORM等等?简单回答是“解决问题”,但他们解决不同的问题。

需要继续思考一下,希望能有所“突破”

参考url:http://www.jdon.com/jivejdon/thread/35373.html


防止断链,转载如下:

转载内容
一晃眼搞了7、8年的企业应用管理和研究,各种技术、思想翻来覆去折腾了很久,最近总算是有点持拨云见目的感觉了,于是放出点大标题和各位论论道。

主要观点其实在一年半前,已经在jdon首发的文章“坚持发扬EJB、Spring的光辉思想,将组件化进行到底!”(可参 http://www.jdon.com/jivejdon/thread/31834.html)进行过论述。当时虽然观点比较激烈,然实际上笔者领悟得不够深刻,故有后面一年多的RoR和PHP之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各相关方(上级领导、企业领导、用户、开发商主管、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维护人员等等)的更多观点接触,让我逐渐深入领悟了Java和Spring所蕴含的开发哲学和思想,于是又有此文。
(上文刚刚收到blog,由于是老文,不再发布了,仅作为整理收录)

如果说,每种编程语言和技术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归宿和话,那么简单来说,JavaEE和后来的Spring是为企业应用而生的。他们诞生的基本目标,正是为了解决困扰企业应用多年的各种复杂问题。故而他们能够达到现在的领导地位,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世间各种事业,都应该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放到信息工程来说,就是“自顶向下设计,自底向上实现”。道理谁都明白,可现实当中执行下来,总是要走样。问题就在于,这二者该如何结合?于是实际项目中,企业用户、分析师、设计师、程序员、维护人员总是不欢而散,最后往往各行其事,一盘散乱。上层的总是抱怨下层在“乱搞”,而下层则嘲笑上层只会“空谈”。结果往往是早已扔进档案袋的系统方案和图表,一堆各种公司、各种程序的“系统”,蒙头蒙脑瞎忙的维护人员。

那为什么结合不了?因为大家没有“共同语言”。开初UML跳出来了,分析师讲得头头是道,程序员看得心烦意乱,用户更是云山雾水。于是连MF都有点烦了,干脆推起了RoR。这乍东西一看太理想了。几乎是分析员可以直接实现程序,而程序员也可以直接分析了。可惜世间难有完美的事物,RoR这种过于“ 霸道”的东西也许还是有问题的。前有foxpro,后有VB、PB,也许是笔者总是心有余悸,对这种过于“完美”的东西还是先放一放吧。

那是不是说,大家真的不可能有“共同语言”?笔者以为,有,但要折衷(又闻到了实用中庸主义的味道了吧)。如题,OO、DI、AOP、TDD和Refector正是当前的解决之道。

OO是根本,可以作为基本的“共同语言”。图表不必要像UML那么复杂,否则最后除了分析师谁都不会看。只需要简单建上模型,标上属性和接口功能,最多连几根线说明相互关系,这样大家都懂(也就是说,这个类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属性,要实现些什么功能)。这种东西既可做系统说明书,也可以给开发人员,甚至生成Doc做维护文档。
大家要说这不是“空谈”吗?要的就是空谈(就好比不识字的老百姓也会谈治国问题),就是只谈“有什么”和“做什么”,这样才能有共识。但这种“空谈”其实最难最费时,因为要“共识”。有了共识之后就可以下一步了。

下一步是实现。这个阶段,分层、DI、AOP就可以大展本领了。Spring流行那会,大家是言必DI和AOP。可惜风头一过,现在RoR和 Seam时尚年代,很多人大概忘了七七八八。其实笔者现在看来,分层、DI和AOP是继OO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它们的核心在于“接口和实现分离”。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做什么”和“怎么做”分家,这才是它们的伟大之处。大家天天把“高内聚、低耦合”挂在嘴边,各搞一套,乱七八糟。J2EE太复杂,大家觉得用不上。好不容易Rod推行了用得上的标准方法,大家本可以有“共同语言”了。可惜人之天生的惰性又把我们推回到“一体化”的泥潭,一代代程序员和系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OO还是要坚持,它是当前信息世界和现实世界实现映射的最好方法。DI和AOP也是要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屏蔽掉具体实现技术疯狂变化的信息世界。坚持OO,我们才能不受数据存储方式变化的困扰;坚持分层、ID、AOP,我们才能明确地分工合作,摆脱系统规模和事务要求变化所带来的烦恼。

最后还有TDD和Refactor,业务在变,系统在变,我们的技术也在变。一定要能测试和重构,要能很好地测试和重构,否则系统必被变化所毁。要想能够很好地测试和重构,如果你的系统没有OO、分层、DI、AOP,大家是否真可以充满底气地回答“能”。在这一个问题上,Java是最令我放心的伙伴,而Spring更总是带来惊喜。

DDD(领域驱动设计)是一个好的设想,而如今像Spring这类的标准化框架则可以把这个设想变为现实。在这个设想里,管理人员、分析师和用户定义模型功能要求,架构师根据要求选择技术方案,不同的程序员(有做dao的、做service的、做view的)根据接口要求实现代码,通过测试后提交。而因为有支持分层、DI、AOP的框架存在(比如说Spring),布署人员就可以简单地把他们组装在一起。
面对不断的需求变化,分析师仍然只需增加/变动模型和功能接口,测试人员和编程人员按作相应变化即可。
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按需定制、分工合作、无缝组装,这种工业标准化的软件开发方式才是企业应用的答案。而OO、分层、ID、AOP、TDD和Refactor是真正支撑这个开发方式的支柱。以这样的方式,DDD会真正成为现实。


信息发达国家的软件业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实践了这种开发方式(想想那些大规模的外包吧)。这些年国内搞Java的,张嘴闭口便是SSH。可惜很多人搞了一些年后,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成天抱怨“好烦”。在这样浮燥的产业环境下,国内大多数企业应用的质量是低劣的。
即使你天天在写Java、天天在用Spring,如果不能够“知其所以然”,那么你的SSH注定是偷工减料的豆腐渣。所以在此劝诸位从事企业应用的同道,好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你的应用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再好好思考一下OO、DI、AOP、TDD和Refator给你带来的福音。

愿大家的系统质量都能更上一层楼,这样才可变恶性竞争为良性合作,让我国的信息系统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