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人物履历
马化腾近照
1971年10月出生于广东
汕头市
潮阳
1984年随父母从
海南迁至深圳。
1986年-1989年,就读于
深圳中学。
1989年-1993年,就读于
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
1993年深大毕业,进入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从专注于寻呼软件开发的
软件工程师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
1998年,和好友
张志东创办腾讯
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2009年当选中国经济
十年商业领袖。
2010年,福布斯
富豪排行榜第249位,大陆富豪第9位。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36.2亿元资产排名第5位。
马化腾在“2011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47亿元,跃居第七位。
编辑本段创业初期
1984年随父母从海南来到深圳;1993年
深圳大学电子系计算机专业毕业;同年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
“从1998年开始,我就考虑独立创业,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其后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网上中文ICQ服务——OICQ,并成为全国在线人数最多的中文ICQ服务商;1999年10月得到
美国数据集团(IDG)和香港
盈科数码各110万美元的
风险投资。目前QQ在国内外(以国内为主)拥有注册用户9.349亿,且以几何速度每日递增。可谓国内网民使用最多的即时通讯工具。而QQ本身也从广
马化腾参加会议照片
告、移动QQ、QQ会员费等多种领域实现了赢利,马 化腾作为公司创始人自然是最大的贡献者和受益者,其为人亲切礼貌却没有多余的客套,对媒体逐步加深的关注并不在意,可是却偏偏有无数媒体对其进行报道。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网民,甚至是不上网的大众均对马化腾的远见和魄力颇为赞赏。
马化腾是个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不会单纯强调“我”的价值,他知道团队的意义。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人,这无疑可以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腾讯提供很多帮助。“创业不是说着玩的事,腾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的
服务器都无处托管,创建一家公司可比写
软件复杂多了。”马化腾感觉创业初期还是有许多东西可以回味。
对于如何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发展业务马化腾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对于是否上马ICQ项目,当时腾讯的股东方的确存在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对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使大家求同存异,我们开始对ICQ技术倾注偏爱。”
ICQ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
即时通信工具,它集寻呼、聊天、
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多种功能于一身。当用户将ICQ安装在个人电脑上,它就会嵌入Window系统,成为桌面上的图标,用户每打次打开
计算机,它就是一个固定设备。互联网用户可借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网并可进行直接交流。三个年轻人看到了用户对中文环境ICQ服务有极大的需求,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网上中文ICQ服务,并成为全国在线人数最多的中文ICQ服务商。
马化腾演讲照片
(15张)
“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马化腾经常这样告知同行。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
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字样,而只带“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编辑本段困难机遇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 ,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 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
马化腾工作照片
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始终谈不拢,只好告吹。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网友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
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40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QQ发展到1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买了20万兆的
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马化腾回忆当时情景,还喜不自禁。
腾讯经过一个很重要的赔偿官司,即,当时名叫OICQ寻呼机,在1999-2000年左右,OICQ抢了很多ICQ很多的用户群,尤其是
中国大陆,同时注册了www.Oicq.c om这个域名,后来ICQ公司通
马化腾参加高峰会议照片
过法律途径,最终判定腾讯败诉,停止使用OICQ这个名称,并归还上述域名给ICQ公司,同时赔偿了一定金额的费用,从此腾讯使用QQ这个名称,因www.qq.c om域名给他人注册,腾讯于是乎通过谈判,租用别人的域名。
马化腾:
中国互联网企业崛起需 "创新"。马化腾介绍说,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有高知识密集的特点、有高附加值和有高产业带动能力。不仅如此,这个行业还具有低能耗、低环境污染,“两低”的特点。可以说,互联网的服务行业不仅是高端服务行业,更是环保、绿色的服务行业。
在发言中,马化腾认为互联网产业非常新,而且变化非常快,历史也非常短。 马化腾相信中国互联网的本土企业能够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的创新,本土公司能够充分的
理解中国用户的特点和发展方式,开发出真正适合中国网民的应用和服务,这是最根本的因素,未来国际巨头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可以招很多非常好的人才,但是也一样要本地化。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
高端服务业要走向开放、进入资本市场,那么在
企业管理机制方面,还包括人才的吸引、激励体制方面,如果不做改革的话,是没有办法和国际的、更加专业的服务型的公司去竞争。
马化腾工作照片特写
(16张)
编辑本段腾讯概况
腾讯公司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
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
马化腾个人风采照片
(9张)
并于2004年6月16日在
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号700),目前腾讯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及移动应用增值服务提供商之一。 未来,腾讯将秉持锐意进取,追求
卓越的企业精神,以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为使命,逐步实现“最受尊敬互联网企业”的远景目标。截至2007年9月21日,腾讯以10,621,330,245.51美元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
编辑本段管理创始人
当年相邀四位伙伴共同创业,由马化腾出主要的启动资金。有人想加钱、占更大的股份,马化腾说不行,“根据我对你能力的判断,你不适合拿更多的
股份”。因为未来的潜力要和应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问题。什么问题?拿大股的不干事,干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会发生。
不过,虽然主要资金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
垄断、独裁的局面。”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如
腾讯马化腾和百度李彦宏对话照片
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肯定出问题,同样完蛋”。
马化腾有个朋友,跟两个人合伙开了家公司。不过三个人都很强势,意见不和,下面的人不知道听谁的。最后收场很难看。当年创立腾讯之初,他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技术、业务、行政、和信息部门。因为都是多年同学,彼此特长都知根知底。
如此设计,使创始团队能在维持
张力的同时保持和谐。没有人能够独断,保证了意见不和、讨论、甚至互相泼冷水的空间,但彼此多年同学,不好意思一不和就撕破脸不认人;被逼着去说明别人,就需要提炼、把问题想得更清楚。彼此定位不同,就从不同的角度来判断,保证认识全面;最后马化腾有一大股,该做决定的时候还是有一锤定音的能量。
这就是马化腾,七年前就在为今后可能的陷阱筹谋。到今天,五位伙伴都留在腾讯,不离不弃。
2006年2月,有麦肯锡和
高盛背景的空降兵刘炽平从马化腾手中接过
总裁的位置。“总裁就是作为CEO的继承人,我们是这样培养的。”34岁的马化腾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仅表明已开始为自己培养接班人,也意味着,当年与马化腾携手创业的四位伙伴将听这位外来的
空降兵所号令。
刘炽平早在2003年扶助腾讯上市的时候就跟马化腾相熟,对腾讯情况“十分了解”。直至2005年初马化腾把刘引入腾讯做首席战略投资官,观察了一整年,知其“懂的东西很细、问问题的技巧到位、得到多方认可”。之后,才给其总裁一职,并且还只主要负责市场和销售,可谓步步筹谋。比如同样是任命总裁,
陈天桥就是一声令下,
唐骏一步到位,之前两个人只有数面之交。在中国互联网里,常常拿陈天桥来反衬马化腾。一个“疾如风,侵略如火”,一个“徐如林,不动如山”。
马化腾和腾讯QQ近照写真
(11张)
到2005年的时候,还基本是几个创始人各管一块,但腾讯的业务变得多样化也更专业化,不可能靠一个人掌管。马化腾对伙伴们讲,一定要培养出下一层接班人。“我们的责任是更多的支持接班人去做,更多在跨部门之间协调,更多的决策,具体的事情都是交给他们去做。”现在,公司有两个
CTO,一个创始人
张志东,另一个是从
微软空降的熊明华。9人的核心高管团队里有4人为外部空降。
“没办法”,马化腾说。“因为有些专业知识,无论怎么补课,就是到不了那个级别。指望你的提高去迎合公司发展的风险太大,所以一定要请人来替换你的功能。”比如CFO
曾振国,比如行政总裁网大为,要搞
资本运作、要跟国际大公司合作就是要靠空降兵们积累很多年的专业知识能力。
现在,市场和销售交给刘炽平,各条具体业务线交给各高层,马化腾最大的功夫下在跟踪前沿。每天晚上马化腾都泡在网上,各大门户的科技频道,donews、techweb、chinalab这些国内的IT社区都去看看;以及国外的新兴的服务,有意思的产品,要下载下来用一下;新上市的
网络游戏,也要进去玩一玩。
作为CEO,在腾讯内部,马化腾也被叫做“首席体验官”。一个新产品出来,他会首先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第一次去感受,哪里不方便,哪个按键用起来别扭,哪里颜色刺眼,要对很多细节提出建议。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的设计,也是他兴趣所在。
编辑本段领导特点
在中国互联网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定律”解释腾讯的成功:有庞大的QQ用户做支撑,腾讯扩张新业务几乎是撒豆成兵,做什么成什么。用
王雷雷的话说,“那么大的活跃用户群,插根扁担都开花”。
“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平台多了,像游戏、邮箱、门户。为什么扩张成功的却很少?”马化腾对这种颇有市场的说法有点不屑。上亿QQ用户对产品推广确是优势,但也可能是陷阱。无论游戏还是新闻,如果做的不好就推送出去,等于骚扰用户,留下很恶劣的印象。这把
双刃剑起作用的前提是,自己的产品质量要过硬。
腾讯早期曾经做过邮箱。当时觉得简单,没花费什么精力,就两三个人做,“搭起架子就推出去了”。结果注册使用的人很多,但来的快、走的也快,几乎没有用户留下来。另外看到当时做邮箱竞争太激烈,烧钱很多,却没有盈利模式。所以邮箱业务被叫停,“等晚一点、我们的利润能够支撑邮箱存储成本的时候,再来做。”到2005年觉得时机成熟了,腾讯通过收购
Foxmail得到了成熟的邮件技术,再次迈入这个市场。
这次教训包含腾讯每一步扩张的两个精华:第一,产品要过硬。第二,讲究进入的时机,做事的方法。
马化腾很忌讳一上来就烧钱圈地的方式。慢慢摸索逐步见效,可以控制好成本;而如果支出太大却在短期见不到成绩,“资本市场上会有压力,内部会不好交代”。长远而言,逻辑也一样。“我们希望是稳,长期健康的成长,不一定冲得太高,慢慢走。”
很多东西看起来热闹,做起来很复杂。以
网游为例,马化腾说,很多人都想做,但不是你想做就能做。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几万人同时互动,存在无限种可能。比如服务器技术,怎么保证速度,怎么做到顺畅,怎么承载那么多人,需要很多研究、积累。当时马化腾把做研发最强的团队投入进去,就为了打好一个基础。
还要先做容易见到效果的事情。跟大型网游比,棋牌游戏已经多年稳定的运行历史。那就先做棋牌类,胜算更大。做门户,选择频道也先娱乐入手,八卦的社会新闻多一点,先服务于年轻人。等有了经验之后才开始介入科技、财经等频道,为主流的商业读者服务。
任何一个新业务的开展,以为请个高人来就可以搞定,这不现实。“你自己一定要有了解”,需要“不断充电”。在拍板行动之前,马化腾要想清楚几个事情:比如是否做搜索,哪些是技术的问题,哪些非技术的问题;有哪些是可以用合作解决的;还是哪些是必须自己投入的;商业模型是否成型,收费还是不收费。比如是否做
电子商务,看eBay和
淘宝怎么赚钱,在未来5年还是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做这个服务对我的社区是不是很重要,有生意往来对既有的朋友关系是不是有帮助。
而一旦决定做了,大到框架怎么搭、小到具体如何实施都放手给选定的人。
开拓新业务的领军人基本都用“自己人”,从技术人才里挑选;除了qq. com是请
孙忠怀空降,因为做门户技术含量不高,跟腾讯以前的业务也不太搭界。这样做不是没有原因。刚尝试网络游戏的时候是代理
韩国游戏,以业务运作而不是技术研发为重,当时从外面挖运营的人才来做,但忠诚度不高,最后全部走光了。
接下来会遇到些困难。这些人做
研发出身,但业务和推广不在行,逼迫他提高也不现实,往往是拔苗助长。所以只能是先把产品做好,让业务自身滚动成长,市场推广暂时搁置。在内部挑选,很可能选出来的人在业界比较算不得最好的人才,所以要在团队上做些补偿,尤其是进入到需要强力市场推广的阶段。要让他去找很强的副手,内部找不到,就去外面挖。每个中层干部都一定要培养副手,这是硬性的“备份机制”。
“你一定要培养,否则我认为你有问题”,在这点上,马化腾显出少见的强硬。“忍你半年可以,但一年你还这样;那我就帮你配了,你不答应也得答应。”
编辑本段创业哲学
马化腾在创办和经营腾讯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追问自己三个问题,而这“三问”准确地揭示了马化腾的经营哲学理念。
一问:这个新的领域你是不是擅长?马化腾凭着对
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相当有预
马化腾生活照片
见性的理解,用近乎偏执的兴趣和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搭起腾讯的架子,牢固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理念,极端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当然能高出对手一筹。
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吗?做软件工程师的经历使马化腾明白,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其实我只是个很爱网络生活的人,知道网迷最需要什么,所以为自己和他们开发最有用的东西,如此而已。”
三问:如果做了,在这个新的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QQ最早只是作为公司的一个副产品存在的,马化腾对QQ所蕴含的巨大
市场价值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上,他对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并没有把握。当时腾讯所采取的策略是“三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巩固传统网络寻呼系统带来的大量利润;一方面将精力更多集中在改进QQ功能和开发新版本上;一方面寻找风险投资的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
编辑本段个人感言
腾讯控股(00700. HK)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出席上海CBC宽带产业论坛时表示,“超宽带时代”的到来将给中国
互联网发展带来新变数,但
中国市场将“继续保持微笑”。
马化腾认为,与成熟的美国、韩国等国际市场相比,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用户的渗透率还非常低,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用户增长是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带宽、网民数量等基本指标由量变导致质变的同时,中国互联网产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并带动
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
互联网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
催化剂。据易观国际预测,2011年中
马化腾参加会议高峰会议风采
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375.04亿元,互联网总用户数将达到6亿之众。
来自
艾瑞的一份报告进一步佐证了马化腾的判断。艾瑞认为,由于未来中国网民覆盖将更为普及,网民的年龄和收入层次提高,网民结构越发向全民人口结构靠拢,网民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商业化和高端化,由此可以带来的互联网应用创新将推动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当前互联网行业遭遇
风险投资的
冷处理,但是当一些具有发展潜力、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创新互联网项目被发现、孵化并浮出水面以后,风险投资依然热衷于互联网。
软银中国表示,其三分之一的投资投到了互联网,其中的许多项目更在千万美元级或以上。而来自
成熟市场的数据则更为乐观。今年一季度,美国互联网创业公司获得的风投金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有数据显示,一季度美国互联网创业公司获得的投资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还多,达15.8亿美元,投资相关交易共170多起,再次刷新了纪录。
2009年12月23日,腾讯集团董事会主席、
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以“开放、务实、敏锐、专注”的精神获得评委和网友的一致认可,荣膺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殊荣。他在获奖感言中称,“在中国的土地上,每一天都诞生着商业奇迹,但我想所有的奇迹背后都离不开坚韧、专注和梦想。”
1998年11月,马化腾与其创业团队创立腾讯公司。该公司提供的即时通讯产品QQ每天约有1亿中国人使用。腾讯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市值第一、收入第一、利润第一的综合互联网公司,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市值也位居第三。其互联网全业务模式的战略布局增强了该公司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的抗风险性,获得资本市场热烈追捧。
编辑本段关于模仿
在马化腾的领导下,腾讯公司的大量产品都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一些中国大陆业界人士对马化腾的这种作风颇不以为然,例如
阿里巴巴的CEO
马云认为:现在腾讯
拍拍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新,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来的。
新浪网原总裁兼CEO
王志东更严辞批评: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
马化腾对于抄袭则是如此看待:抄可以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是一种取长补短的方法。
腾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一家全球罕见的互联网全业务公司,即时通讯、门户、游戏、电子商务、搜索等等无所不做。它总是默默地布局、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背后;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来搅局,让同业者心神不定。而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划走自己的那块蛋糕,有时它甚至会成为
终结者,霸占整个市场。 “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它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去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
死无葬身之地。”6月29日,新浪网总编
陈彤以“老沉”为名发布了一则
微博,言辞之激烈,让人震惊。这条微博迅速被转发了500多次,无数的人力挺“老沉”。
编辑本段个人荣誉
2007年5月4日出版的美国
《时代》杂志评选出了本年度“世界100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人物”。按照领域的不同,名单将百名人物划分为五个类别:
艺术家及娱乐界人士、
科学家及
思想家、
领袖及革命者、创建家与巨擘、英雄及先行者。
此次“世界100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人物”包括了71名男性和29名女性,他们来自全球27个国家。其中深圳腾讯公司创办人马化腾入选“创建家与巨擘”类别。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十年商业领袖”及“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9年12月23日晚揭晓,马化腾、柳传志和
张瑞敏等十人被评选为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
2011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9日在纽约发布,中国大陆富豪表现抢眼,有115人列入榜单,比去年的64人大幅提升,百度总裁
李彦宏更是成为首名进入该排行榜前百的中国大陆富豪,腾讯马化腾以50亿美元列208。
2012年4月,福布斯中文版于上海第七次发布中国慈善榜。腾讯总裁马化腾以1.088亿捐款位列慈善榜第11位
[1] ,成深圳首善。
编辑本段人物生活
1.马化腾当年的惠多站叫Pony-soft,Pony是马化腾在大学期间为自己取的英文名字,英文意思是小马驹,腾讯的员工喜欢私下谈话称其为“小马哥”,而当面则叫他pony。
2.马化腾是
潮汕人,10来岁随父母从
汕头到深圳,他的家庭条件很好,他的父亲曾经代管过一段时间腾讯公司的财务,马化腾的父亲每次来公司的时候,都开一辆奔驰500,黑色的,很气派,现在至少要120多万,当年就更远不只这个价。马化腾有个姐姐,在深圳电信工作,现在据说是管数据这块的副局长。
3.马化腾有个很烧钱的爱好是天文,腾讯里也有几个天文爱好者,闲下来,马化腾会和这些同事交流起对天文的爱好,以小马哥今日的财富,他玩的望远镜该是多少度数的。有媒体说马化腾因喜欢计算机而放弃自己的天文爱好,其实这只是媒体的胡乱猜测而已,也不看看马化腾桌上那些天文类杂志,还有外文版的。
编辑本段访谈记录
热爱脚下的土地,是任何人的权利,但是马化腾似乎比多数人更有资格表达这番情绪。英雄辈出的1998年,是深圳创业史上一个难以磨灭的时代年轮。这一年,很多还名不见经传或者刚刚诞生的企业,开始找到他们的福祉。1998年底,腾讯的小企鹅“破壳而出”,开始了它的创业征程。把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成为马化腾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深圳梦。 深圳的城市气场,激发并穿透着每一个有梦的创业者的骨髓。马化腾轻盈地捕捉到这种气场,他的每一个灵感、创意、运气和举手投足,似乎都与这里珠联璧合。镁光灯下,人们总是乐此不疲地盯着腾讯过百亿的营业收入和数百亿的市值、6亿活跃QQ用户和企鹅帝国
缔造者马化腾,尽管他在本质上是一位不爱露脸、从不多说一句话的
企业家。
在深圳的城市履历里,马化腾是那个时代创业群体的一个缩影,他是很多人的创业梦、财富梦、科技梦乃至资本梦的精神坐标,也是一座城市关于互联网梦想的最初发端。
只想静静地缔造一个互联网生活平台
对于这座深圳,马化腾并不讳言他的感恩。深圳是互联网的发祥之地,虽然北京、上海、杭州们都把互联网的机遇演绎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但是深圳依然在不屈不挠理直气壮地注视着“互联网特区”这个新名头,因为深圳有腾讯。否则,这份理直气壮也许将不会成立。
当然,他的故事被人咀嚼了无数次,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再做N次方解读。现在的IT人,其实没有多少人还记得,腾讯诞生于1998年那个不太起眼的深秋。在万科、华为、中兴叱咤风云的那个时代,Q Q都尚在“襁褓”中,破壳的“企鹅”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孩童。那个年代,还是腾讯的原点。对于自己当初的梦想,马化腾很多次向人们澄清说,Q Q出来时他的目标只是把产品做好,让用户觉得产品好用,更加喜欢,像水和电一样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至于后来的风投、Q Q破亿、上市等等,都绝对不在最原始的计划单中。执着地做好一件正确的事,收获就会源源而来。马化腾凭着直觉,一路都做对了。
回忆创业初期的艰辛,马化腾曾颇有感慨:“当年和
丁磊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马化腾当年所喝的啤酒,对于后来无数涌向深圳的年轻人而言,正是创业梦想的催化剂。
当然,现在的他,感恩的并非是深圳带给他的名声与财富。他在多年前已经受足了这一切荣耀。现在的他,只是想静静地缔造一个互联网生活平台,看到深圳能够形成互联网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让网络的力量迸发出最人性的光辉。
与这道光辉相得益彰的,是深圳极其活跃的网民。2008年,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第一次发布了《深圳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作为一座年轻城市,经过28年发展的深圳不断展示着活力与希望,深圳网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1%.两年后,深圳的网购金额也高居全国前列。深圳互联网风生水起,腾讯的催化效应不能忽视。
不过,一直以低调著称的马化腾,在记者面前更愿意把他的团队推向前台。实际上,
团队合作也是深圳这个创业城市的一抹印记。在他的信念中,自己的成功背后其实是团队的成功,团队精神是腾讯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
马化腾向
南都记者坦言,这些职业经理人都拥有跨国集团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带来了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对于管理团队是非常好的补充。
不错。一个博采众长的文化融合,一个多元化的城市视角,更能够承载一番寄寓未来的深圳梦。
■马化腾X城市梦
深圳很多企业完全是靠自己做起来的
南方都市报:深圳显然是腾讯诞生的福地。如果当年的创业不是在深圳而是在另外一座城市,你觉得今天又会是什么情况?
马化腾:腾讯离不开深圳。对比中国的其他城市,我觉得深圳总体的
创业环境还是更适合自主科技创新型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并取得成功,这一点毋庸置疑。其实像我们当时那一届,基本上是1984年来到深圳的,那时候深圳就刚刚开放,从1980年开始真正发展也就两三年时间,那时候过了
上海宾馆就是郊区了,更不用说南山了,就如同另外一个城市,一路走来,我们目睹了深圳的成长。这么多年在深圳,我们的感受就是这里确实是一个创业的热土。因为像华为、中兴也好,完全是靠自发的,创业者是自己做下来的。那个时候深圳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听到这种话真的很震惊:金钱是居然可以拿来当口号这么提的?也会让人们对时间、对效率的迫切感前所未有地提升,这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
中国社会,对时间、效率这方面的人的意识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有幸在大浪潮里,能够有这么好的一个机遇,我相信各行各业都有相当好的机遇,包括现在和未来都会有很多新的机遇涌现,更关键还是靠人的意识,是不是真正能去把握住好的机遇。
如果可以假设在其他的城市创业的话,我相信腾讯同样会坚持“网民在线生活平台”的大战略,不因地域而变。
南都:从小企鹅到大企鹅,你觉得如何看待今天长大成人的腾讯?
马化腾:我觉得机遇很重要,至少占了五成吧。我们也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我们做的东西都很简单的判断,都能做得到,但是有团队、有公司的股份结构和投资者的合理搭配,这是很重要的,否则有这样的人,但是没有那样的环境一样不会成功。时代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成绩都取决于外界时代的因素,很多机遇是外界赋予的,这方面我们自己觉得很幸运,所以更加不能浪费这个机会,应该想得更多。而不能说你现在得到的是自然的,别人打不赢你,我们从来都会很担心,不会觉得自己很强。
南都:你说的外界机遇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马化腾:首先是互联网的机遇,因为我们做的时候网民才300万,不到现在的零头。第二,那时候的环境还没有这么好,
风险投资的机会开始有,那时候非常小。我们也不太擅长这方面,幸好有高交会,第一届高交会有一个契机,很多投资者会关注深圳这个地方,给我们融资的机会。深圳做计算机研发的人才是很丰富的,得益于原来定位的高科技,像华为和中兴都在深圳。我们原来起步时就以技术研发为主,包括现在的很多产品还是研发为驱动力,还是以深圳作为研发中心。
南都:深圳汇聚了很多和你一样的知名企业家。在这个笼罩着明星企业家光环的城市,是一种什么感觉?是否觉得深圳有一种独具的气场穿透着你?
马化腾:是的,深圳跟其他城市还不一样,
那些地方要么有政策,要么有别的条件,在
客观环境下能做起来,但深圳很多企业完全是靠自己做起来的。这是创业的热土,相信创业者们的这种感觉会强烈得多。我们那一届,还有我们看到的前几届,或者都有创业的心态,或者很敢闯,珍惜时间,会着急。
希望深圳形成互联网集群和规模效应
南都:十多年
创业路走下来,你觉得自己与深圳这座城市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和缘分?
马化腾:我有幸赶上一个时代,赶上和特区一起成长,并在成长的历程中感悟一步一脚印地走向成功的喜悦。事实上,我个人更多的感受是心存感激。
南都:在闲暇时,你会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欣赏它的景致,或者享受某个美食档的招牌菜,或者看一场电影,过一下普通市民的生活吗?
马化腾:我本来就是普通市民。平时我就是上网,看看杂志、看看书。Q Q和互联网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工作了,更多的是一种爱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南都:那么,作为普通市民,你自己在公司里又是什么角色?是管理人、程序员还是体验者?
马化腾:基本上我代表用户提意见,包括很多功能、改进,我们几个创始人都会积极参加。程序员就不算了,算是产品经理吧。包括第一个Q Q我当时也是更像一个产品经理,决定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我觉得要什么一方面是自己判断,一方面是看论坛上网友的建议来决定。
南都:现在,你的深圳梦又是什么?你还想向城市要什么吗?
马化腾:我想看到腾讯一步一步继续踏实稳健地发展下去,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像水和电一样地融入到城市的生活。如果说想要向城市要什么的话,我希望深圳在政府的领导和各界的努力下,进一步形成互联网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南都:那么,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这个城市吗?
马化腾:当然。因为我和伙伴的成长在这里,我和团队的梦想在这里。
线上社会也需要有规章制度的管理
南都:你觉得中国还有哪些地方和深圳类似,具有梦想之城的气质?
马化腾:珠江流域和
长江流域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源远流长、得天独厚,珠三角和长三角都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区域,都有着适合互联网发展的气候与土壤。从长江流域诸多
城市发展起来的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企业就能印证,那里也具有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土壤,互联网产业也很有特色。
南都:但是,一个和城市有关的奇怪现象是,为什么现在成功的互联网的海归,普遍都喜欢扎堆北京、上海等。早期融资市场很难到深圳这里,这也正好和目前互联网的生态相匹配,这里成长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比较少。你觉得是什么样的城市气息造成这种格局的?
马化腾:在互联网领域,深圳基本上这边没有太多留学背景的。海归一到国内来,通常都会选北京,或者上海。北京作为文化经济中心,有这样天然的优势。很多投资机构的总部设在北京,那么很多海归回来后就会去北京。南方在这里确实比较劣势,所以说南方的企业都以比较务实的心态。门户的这种思路是在北京做起来的。这个是背景上的原因,在做媒体上我们会比较弱点,但做技术来说没有这样的界限,反而在南方比较务实踏实地去做。
南都:互联网社区越来越成为一个新兴的
城市生态。在这个特别空间里,人们的价值观更多元化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很多监管问题、盗号问题,这似乎也一度拖累了腾讯的形象。这种虚拟的城市生态到底要如何去管理?
马化腾:现在是网络越来越开放,从一个比较小的产业开始成长,现在变成了越来越主流。对于互联网的作用政府考虑的更多是积极引导。我觉得网络多元化和包容性,网络不是纯粹技术人员的,或者研究人员、或者年轻人用,现在越来越成为多元性的文化,什么人都可以在上面使用,它就是一个平台和工具。同时它像一个社会一样,线上社会和线下社会融合,也需要有规章制度的管理,就像管理一座城市、一个社会那样,否则会乱套了。不能说因为你是互联网和网络就有特殊的待遇,我觉得不应该,应该都是一样的。
产业结构调整,客服迁出深圳,核心留下
南都:虽然你的主要成长经历在深圳,但祖籍则是
潮汕人,血液里有潮汕人的基因。你觉得自己的潮汕基因和今天的事业有什么联系吗?
马化腾:不好说,但是我也喜欢喝粥和功夫茶。
南都:外界都说你很低调,其实你低调的背后是有意突出团队力量而非
个人英雄主义。但是,我留意到,腾讯的核心团队有着不同城市文化烙印和地域特征。这些多元因素的融合,会不会在决策时候更容易产生理念分歧?
马化腾:不会。我认为管理团队成员应该有互补性,并且能够拥抱变化,腾讯在创业时就遵循了这样的原则,现在仍然在贯彻这一原则。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管理者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所幸的是,我们拥有一个年轻的管理团队,能够很好地应对变化并把握变化带来的机会。
管理团队很重要,我们现在5位创业者只有一位离开的,其他的4位还在这边,我们管事情,但不会全面管,很多产品,包括运营方面的把握会多一点。我觉得我们的团队还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以前是同学,心态上会好很多,虽然偶尔也会吵架。而对于找职业经理人,我们是很重视人品,我们很坚持腾讯价值观的第一条———正直。不拉帮结派,不搞政治化,就是很坦诚,很简单,实事求是,不会顾面子问题而坚持己见,大家一直都是这样的做法的话,事情就好很多。
南都:除了团队,你似乎对人才也情有独钟。面对五湖四海、不同成长环境与教育背景的人,你如何让他们从本质上接纳腾讯的企业文化,理解深圳的水土?更何况,现在寻猎人才的成本越来越高,毕竟你看,深圳的楼价、物价涨得很厉害……
马化腾:此前因为房价涨得太快,我们很多员工感觉买房的期望是越来越渺茫,这个房价太疯狂了。所以我们也曾经跟政府多次谈了这一点,这样深圳对人才吸引力会大大降低,我们确实比较担心这一点。所以说,我们也在这一段时间,同等把薪酬提高,这个很重要的。第二个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的,像我们客服,我们更多是往成都迁。
汶川地震之后,我们也跟成都签了合约,我们投入更大的精力,建更大的客服中心。现在我们大部分的客服全部在那边。所以这样的话,使产业结构要调整,劳动密集型要迁出深圳,更加高科技含量、核心的东西放在深圳,你只能跟着发展来发展。这个压力也很大,我们也不希望说,这个物价和房价是疯狂的,我们希望长期稳定发展。
[2]
编辑本段争议事件
事件简介
在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上的最新一条社会公示中,小编惊讶的发现,腾讯和华为多位高管领取了住房补贴。
发放人员名单
这则名为《2010年第三季度住房补贴拟发放及拟中止发放人员名单》的公示中写道:按照《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发放规程》的规定,本季度拟向684人
发放住房补贴,在附带的
DOC名单文档中,小编看到包括
腾讯、
华为、
TCL等知名企业的高管均在住房补贴名单中。
住房补贴这个词在普通人意识中是帮助那些买不起房的困难人群,而这份名单中却是多为上市企业老总和高管,这不得不让不少看过名单的人大为惊讶。在最新的
胡润富豪榜上,腾讯
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排名第二,
福布斯榜评选中大陆第五,坐拥293亿资产。
[3]
补贴政策
记者查询得知,高级人才住房补贴政策是深圳市为了减轻高级人才的生活压力,为深圳留住人才 ,吸引和选拔人才推出的举措。 深圳市住房补贴中心的工作人员昨日告诉
东莞时报记者,申请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申请人必须具备由
深圳市人事局、社保局颁发的高层次人才专业证书。
据了解,从2009年2月开始,深圳市已持续在网站公示高级人才认定公告。至2010年10月26日,已公示共61期,每批次被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有约20至80人不等。
对于被认定的高层次人员,政府会在住房补贴、科研赞助、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帮扶。马化腾此次获得的,正是来自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住房补贴。
根据层次的不同,高层次人才可以被分为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和后备级人才。根据相关规定,政府对这些人才的补贴标准为,国家级领军人才150平方米(其中两院院士为200平方米),地方级领军人才100平方米,后备级人才80平方米。
马化腾在香水湾占地2400平米的别墅。
(10张)
马化腾作为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的发放标准是:可以在购房后获得100平方米住房30%的总额补贴,剩余住房补贴在5年内逐月领取。
记者搜索发现,为吸引高级人才入驻,不少城市都推出了高级人才住房补贴政策,深圳并非孤例。
[4]
网友说法
黄浩:政策全文是“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2010年第三季度住房补贴拟发放及拟中止发放人员名单”,他们这几个人应该是符合条件的。或者说,要怪就怪我深圳市政府有钱~
袁泉生:有明显的失误吗?我觉得是没有!但每个人看到却都觉得别扭.。.
周春生:政府想留住人才,显然没用对激励方式,这些人是小小房补能留的吗?授人口实,着实荒唐。
企业激励制度设计也要避免类似的荒谬啊。
我们的奋斗:高层次人才补贴就可以这样?补贴应该是为了降低创业人才成本,而不是纯粹为了奖励这些人。像马化腾这样的
富豪,还拿着补贴,不觉得滑稽吗?
[5]
质疑声音
违反社会财富二次分配原则?
网友认为,马化腾、
徐少春等公示人选已经充分拥有
物质财富,完全具备经济实力购房,政府如果再次把社会财富的天平倾向于他们,势必造成民意的不满。
政府只愿意锦上添花,不愿意雪中送炭?
有网友形象地称此次出台的住房补贴名单有如“乞丐碗里争肉沫”。
网友认为把住房补贴提供给马化腾等人,而他们需不需要政府提供的住房补贴还是一个疑问,所以这样做只会造成资源的重叠浪费。但如果把住房补贴提供给一些更有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肯定可以促进住房资源的合理配置。
住房补贴政策本身有问题?
也有网友认为,此次公布住房补贴名单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入选的人都符合深圳此前出台的面向高层次人才发放住房补贴相关政策。问题的核心在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制定和评审住房补贴政策、名单时,是否考虑从实际出发,从民生出发?简而言之,马化腾等人并无可指责之处,问题的关键在于政策本身有问题。换句话说,这“肉沫”即使马化腾等人不要,也照样到不了“乞丐碗里”。
同时,有网友认为,深圳出台住房补贴奖励是对社会有贡献人员的福利,马化腾等人对深圳的科技创新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奖励他们,也是应该的。
[6]
编辑本段致信员工
简介
11月12日
[7] 消息,腾讯CEO
马化腾致信全体员工,他称: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让我们放下愤怒,让我们保持敬畏,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马化腾称,作为公司
领导人,我个人有必要在此刻进行反思:“真正的危机从来不会从外部袭来。只有当我们漠视用户体验时,才会遇到真正的危机。只有当有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用户服务的文化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12年来,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12年来,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始终担心某个疏漏随时会给我们致命一击,始终担心用户会抛弃我们。”
他称,这段时间来,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在公司内部发酵,很多人都把360公司认定为敌人。“但古往今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被愤怒烧掉的只可能是自己。”
马化腾表示:“现在是我们结束这场纷争,打开未来之门的时候。此刻我们站在另一个十二年的起点上。这一刻,也是我们抓住时机,完成一次蜕变的机会。”(可心)
全文
主题: 打开未来之门 ----- 十二年之际的感悟
亲爱的同事:
就在两个小时前,我刚刚离开腾讯公司成立12周年庆典现场。在庆典现场,我更多的是强调感谢,感谢兄弟姐妹们十二年来与公司的相守,感谢危难时刻大家万众一心的坚持。但是此时此刻,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还有一些思考想要分享给大家。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所以选择邮件的方式与大家沟通。
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从未遭到如此巨大的安全危机。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当我们回头看这些日日夜夜,也许记住的是劳累、是委屈、是无奈、是深入骨髓的乏力感。但是我想说,再过12年,我们将会对这段日子脱帽致礼。
作为公司领导人,我个人有必要在此刻进行反思,并把这些反思分享给大家。
1.这不是最坏的时刻
也许有人认为,腾讯公司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挑战。但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危机从来不会从外部袭来。只有当我们漠视用户体验时,才会遇到真正的危机。只有当有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用户服务的文化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2.也没有最好的时刻
12年来,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12年来,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始终担心某个疏漏随时会给我们致命一击,始终担心用户会抛弃我们。
3.让我们放下愤怒
这段时间来,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在公司内部发酵,很多人都把360公司认定为敌人。但古往今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被愤怒烧掉的只可能是自己。如果没有360的发难,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反思,因此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感悟。或许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时,要感谢今天的对手给予我们的磨砺。
4.让我们保持敬畏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过去,我们在追求用户价值的同时,也享受奔向成功的速度和激情。但是现在,我们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
5.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
政府部门的及时介入,使得几亿QQ用户免受安全困扰。现在是我们结束这场纷争,打开未来之门的时候。此刻我们站在另一个十二年的起点上。这一刻,也是我们抓住时机,完成一次蜕变的机会。
也许今天我还不能向大家断言会有哪些变化,但我们将尝试在腾讯未来的发展中注入更多开放、分享的元素。我们将会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因为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重的公司。让我们一起怀着谦卑之心,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回馈用户,以更开放的心态建设下一个十二年的腾讯!
编辑本段商标注册
近日,一张商标注册图出现在网络上,注册的商标赫然是“马化腾”。
“马化腾”商标注册图现身网络
从发布的图片来看,该注册号为5608733,注册日2006年9月15日。商标的申请人是马化腾,但此马化腾是否腾讯公司CEO马化腾,无从判断。
有网友调侃道:“我们刚刚作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QQ用户不买‘马化腾’马肉,将被强制
卸载QQ,终生禁用QQ。”
[8]
编辑本段重建豪宅
[9] 2011年2月8日,腾讯CEO马化腾向
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重建旗下石澳大浪湾道13号屋。
马化腾住所位置
而该屋为马化腾于2009年底掷4.8亿元购得。申请为兴建1幢4层高连车库的大屋,附设有泳池及池塘,涉及住用楼面达19599尺(约合1867平米),地盘占地达21776尺(约合2026平米),现为“
住宅(丙类)”用地。。按规划方向,计划以0.9倍重建1幢4层高连车库的大屋,上盖面积36%地盘的上盖面积不得超过22.5%,但申请地点早前已有两个略为放宽上盖面积的申请获准,对上一次为09年的申请,亦准以上盖面积36%发展,而今次申请并进一步改善高度,减少3.35米,希望能通过城规会门槛,并计划引入
创意设计。
编辑本段不与360合作
2011年6月,马化腾谈起两周前奇虎360董事长
周鸿祎指
腾讯不愿意和奇虎360合作,是“假开放”,语气坚定地说“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承诺,即永远也不会和360合作,而且360也不是一个开发商,不存在是否和我们对接的问题。简单的卖广告怎么能说自己是开放平台?如果开放平台不具备开发应用的经验和能力,怎们能够让合作伙伴赚到钱呢?
这一采访的背景是,在腾讯成立12年以来的首度合作伙伴大会上,
马化腾面色轻松地称,“这是一个一点都不艰难的决定。”他宣布,除八大平台全面开放外,腾讯用于投资的产业共赢基金总规模将翻一倍,达到100亿元,腾讯还将把相当于其现阶段一年收入的200亿元,分配给开放平台上的各种第三方合作伙伴,“再造一个腾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