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路云和月

三千里路云和月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讲,两者主要根源区别就在于社会资源归私人所有还是归国家全民所有?

 

从我们目前来讲,我们虽然现在有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中央直属企业等等,但在2007年,光155家中央企业,其创造的GDP就占国家GDP总额的44%。这还不算地方国有企业。而且中央企业主要集中于国家安全、国家自然资源、社会基础民生、社会基础设施行业。所以,我们仍然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主要的问题应该是集中的国家财政如何更合理的使用,造福于社会各阶层的广大民生。

 

曾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经济中国社会民生破坏的千疮百孔,终于在1976年结束。整个中国百业待兴。搞活经济、恢复民生是中国领导人首要任务。

 

首先要搞活的就是占中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民。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大批知青要求返城,如何安顿就业?于是出台个体户政策,鼓励知青和待业青年自力更生个体创业。

 

国家财政没有钱,只能探索性建立个别开放城市、特区,引进外资,通过合资形式建厂、代工生产、制造出口。

 

经历了80年代的探索观察,证明这样发展经济是合适的。于是进入9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和鼓励。

 

但是,在90年代初,大部分企业还是计划经济,大部分利润上缴国家,然后再等国家调拨资源和预算,整个社会统筹安排互相关联,整个社会经济运作效率很慢,过程消耗成本惊人,企业员工积极性很差。“大锅饭”、“一张报纸一杯茶”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词。

 

于是,一系列改革重拳出击:

1废除凭票购买

2成立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破解三角债困局

3剥离企业三产,减轻企业负担

4破产国企,重组国企,保大放小,职工下岗

5改革银行制度、改革税收制度

6划分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分为国税和地税,划分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7政府办公人员裁减、机构合并、转制成企业,官员下海

8鼓励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发展私营企业,鼓励发展合资企业,鼓励出口制造

 

经历了90年代全国性质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中国经济驶入快车道,开始规模化快速发展放大。所以2000-2010年这10年间,中国社会变化非常大。中国从G20到G8到G2,酷然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大国崛起,回顾汉、唐、宋、明灿烂历史的书籍也迅速在民间流行。由于重大制度性改革都已经在90年代完成,所以2000-2010年这十年,重大的制度性改革没有,主要是中央财政的收支方面做了许多民生工作,把90年代留下的改革后遗症,如建立社会基础保障制度,缓解国企破产职工下岗后,又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收入的社会矛盾。

 

虽然我们经历了SARS,经历了雪灾、洪水、干旱、地震,经历了金融危机;虽然我们面临着权力寻租关系买卖不公,官二代不公,黑社会地方恶霸潜入地方人大代表不公,公检法系统有人有法不依有人有法难依不公,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政策待遇不公,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不公,假冒伪劣吃死人,工业污染致癌,国家自然资源遭受私人疯狂挖掘疯狂买卖,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这么大一个盘子,犹如巨大车轮,仍然发挥着它的规模惯性效应,所以全世界一片危机叹息,而中国经济增长这边风景独好。

 

我国经济,一向是典型的三套马车:出口制造、国家固定投资建设、内需消费。

 

出口制造,我们主要出口给了发达地区,如美、欧、日韩。但是随着我们的出口制造额日益庞大,贸易摩擦、打击华人、反倾销事件越来越严重。而且给的价格越来越低,但产品安全标准、产品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甚至最近要征收碳排放税,专门针对的就是中国高耗能凭规模取胜的生产形式。为了打击咱们的出口制造业,还通过上游原材料外资收购、装备制造精密设备流水线销售、产品设计专利、投资收购、金融证券指数市场评级、人民币汇率提高等等多重手段多管齐下。中国制造生存越来越艰难,很多企业主难以支撑,开始抽出生产周转资金琢磨什么更容易赚钱。

 

在2000年初,国家自然资源的挖掘管理还不是管控特别严,于是企业主们纷纷参股投资挖铜、铝、铁、稀土、煤炭、天然气、石油。渐渐形成规模气候,不仅在自然资源浪费、逃税、权钱交易上漏洞多多,更产生了黑心矿主、童工、重大矿难,甚至绑架暗杀记者、与公检法对抗。

 

国家强制民营资本退入自然资源挖掘,对于社会民生行业、社会基础设施行业这类关乎广大老百姓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也自然是要限制民营资本进入。所以抱怨国家不给民营资本进入机会,抱怨国进民退,没有意义,因为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公有制为主体,这本身就是国家资源的范围。那么,民营资本可进入的丰厚利润行业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怎么办?怎么办?难道民营就只能干些接收社会基本劳动力,靠劳动密集规模制造的行业吗?

 

但是,恰巧有两个事情产生了两个契机。

 

首先是,中国股市在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掉到了998点,这已经是底到不能再底的底了。中国股市如何前行?是打塌重建,还是负重继续?大家都在观望国家举措。但被国家四处打击无处投资的老手们已经知道这是抄底的最佳时机,大笔资金偷偷潜入。2008年,上证综指居然到达6100历史最高点。全民炒股,全民谈股,不管懂不懂,不管有没有钱,先开个户买个基金再说。疯狂啊。

 

第二是,从90年代分税制、央企地企改革后,地方政府掌握的税收资源越来越少,财政开支捉襟见肘。地方政府抓耳挠腮在想从什么地方可以搞来钱。土地出让成了大家都能看到的唯一一块肥肉。于是各地政府纷纷鼓励发展房地产业,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处处都是尘土飞扬,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工地。

 

于是,股市房市成了老百姓的天天挂在嘴上的谈资,房子价格节节高升。奇怪的两种论调同时出现,一种是民营企业缺乏资金而银行门槛高高只能民间拆借,一种是XX炒房团到处热钱流动。其实,这本厚的实质就是中国制造业的不景气,企业主逐利本性决定了哪里赚钱就去哪里,只能抽走资金往那些能快速炒热快速转手的行业中去。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社会为钱疯狂,很多人来钱不明却依然春风得意,更多人开始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了,纷纷跳出来跳进去,拿到手就是自己的,急功近利的社会整体环境让每日也吃喝拉撒的教授坐不住。不管教育、医疗、私营、国企、政府机构,一起针对自己能管的了的弱势群体进行争抢夺卡拿要。

 

中央政府虽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房价,但房地产是地方政府财政的命根子,也是地方官员能看得见的政绩,还是地方某些官员中饱私囊的来源,自然房价不能下降。而中央政府也不能让地方政府失去最大的财政来源引起地方政府的破产,只能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来缓解。

 

根源大家是都知道了,那就是分税制、央企地企。但是,中央政府也不能把利益再分割给地方政府。财政,当然要大部分集中在中央,这是不能变的。重要的是,如何给地方政府减负,如何让地方企业发展起来,这样,地方政府就不需要唯一依赖房地产这个救命稻草了。

 

中央政府做了如下举措:

1 统一管理发行地方债券,让地方政府靠地方债周转政府财政

2 促进大量地方企业上市中小板,让地方国有企业获得发展资金可以搞活

3 加大医疗、教育、农民、农民工、养老这些社会基础财政开支的中央投入,给地方政府减负

 

2010-2020这未来十年会如何呢?

 

首先,我们要相信一切都在好转都在缓和,总体方向是向好的,而不是更加激化。但是,中国这个大盘太大,人口太多,而我们的社会基本保障一直很薄弱,即使加强加快建设,也得需要许多年的持续建设才能真正产生影响力。没有放心的基础保障后盾,中国老百姓仍然无法启动内需。

 

中国制造出口虽然会经历更多的限制,但中国制造的整体产业链和环境仍然很强大,中国制造必然会升级到中国创造。山寨的兴起就是萌芽。日本产品过去在国际上也是仿造粗劣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在国际上已经是质优物美的好产品了。但从中国制造要升级到中国创造,其历程会相当艰难,并且时间也会相对比较长的。一个品牌,一个创新的产品设计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与哲学,不是一个广告一个事件可以塑造成功的。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这架马车,在中国内需缓慢增长,中国制造缓慢转型过程中,在金融危机后全球发达国家消费疲软、投资谨慎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况且我国大量三级城镇以及县乡,社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给商品流通、工业基地建设、农业生产、文化传播与素质提高、医疗教育、民生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带来了不少的成本和时间空间上的障碍。

 

所以说,未来10年的发展主题,就是:“城镇化”。而城镇化的核心实质就是产业集群遍地开花,民众就近生活工作,南北经济均衡。

 

1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政策支持,发展内地三级城市、城镇基础建设,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2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让城镇与城镇之间通过公路、通信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鼓励发展乡镇经济,把南方成功的乡镇产业集群模式在内地各城镇集中带复制,遍地开花,扩大中国制造规模

4把南方产业集群从紧缺的工业土地资源、水电资源、人力成本飞涨中解放出来,引领中国创造。减轻南北大流动过年过节一票难求。

5让农民、农民工逐渐融入城镇,进而融入城市,就近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6继续加大全民医疗、教育、养老社会基础保障投入

7加大贪污腐败打击,加大央企税收,给老百姓个人税收减负,日常消费国家继续补贴

 

这样,中国的三套马车就能齐头并进。

 

2020年,全民达到小康,不是梦想。

 

回顾了我们改革开放30年,也展望了未来10年,老发现一个规律,我们每个10年阶段中的前5年,是对上一个10年中的后5年的一个修补和完善,然后每个10年中的后5年会有一个清晰的大改变。这也和我们中央政府领导层换届,还有五年一个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这个规律有关。

 

虽然我们有许多的问题,但是过去的改革开放30年里,又有哪年不是问题重重?但我们仍然在高速发展。所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其实,你没有信心你又能怎样?我们做企业的,抱怨和失望是毫无益处的)。

 

我们不仅关注我们的顾客以及他的关联者的变化,如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工城里农村进退两难、90后农民工、留守儿童、老人养老、大病医疗、下岗职工、大学生教育与就业、创业政策与门槛、住房压力、70后消费者、80后消费者、90后消费者的消费变化与观念变化、信用卡、手机短信消费。我们还关注民营企业可发展领域、中国制造出口、产业集群、环渤海经济带、中国创造、山寨、富二代、官二代、公检法互联网曝光与监督、贪污腐败渎职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互联网曝光与监督这些社会环境的变化。因为这些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消费者,也会影响我们自身企业的生存适应变化。

 

面对城镇化给中国社会引发的变化,如果这一切都成真,你,作为企业主,你会如何顺应形势利用这些契机占好自己的位呢?

 

可能我们没能抓住80年代个体户的好时机,没能抓住90年代企业破产重组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的好时机,没能抓住2000年后房市股市的好时机,但下一个十年,我们既然已经看到,所以我们务必抓住。

你可能感兴趣的:(制造,集群,医疗,教育,产品设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