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

余晟博客文章:
http://www.luanxiang.org/blog/

朝三暮四是个老典故: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养了一群猴子,早上喂它们三颗果子,晚上四颗,猴子就恼怒;如果改成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子就高兴了。小时 候听了这个故事,总觉得猴子太傻:反正每天都是七颗果子,何必在乎早晚呢?长大了做许多事情也是如此,反正总量不变,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只有时间的差 别而已,想找出什么分别都是徒劳,还不如索性从容点。而且,许多人的潜意识里似乎也这样认为的,至少争辩起来,许多人都会这样反驳,典型的句式就是“反 正……,何必呢?” 可是,我又逐渐发现,有些事情似乎不是这样的。

就从生活的小事说起吧:现在物价飞涨,当过家的人都知道,有些菜简直是一天一个价,许多事情就不再是“早晚一样”了,能赶早的就得尽量赶早,否则, 拿同样的钱,就买不到同样多的菜,要买同样多的菜,花的钱就不一样。换句话说,在迅速变化的形势面前,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就不再只有时间的差别,而是 有了实实在在的不同。

而且,即便不是在迅速变化的形势下,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也可能存在真正的分别。还是拿我自己当例子,我生活还算规律,晚上一般十二点左右睡觉,早 上六点半起床,之后要锻炼、读读书、收拾收拾,八点多出门上班,时间充裕,动作从容,自己也比较满意。可是有一天,周老师跟我说,晚上早点睡觉,早上早点 起床,这样可以做的事情多得多。开始我并不相信,抱着怀疑的态度尝试了几天之后,发现果然如此。可是,这是为什么呢?我仔细思考之后,终于找到了原因:我 自己习惯每天要认真读点书学习点资料,大概是每天2小时左右,以前因为早上六点半起床,留给看书的时间大概是二十到三十分钟,刚刚进入状态,想清楚几个 题,就得去忙别的了。提早到五点半起床之后,留出来看书思考的时间就多了很多,夸张点说,可以很从容地安排两节自习课。相应的,晚上不必看那么长时间的 书,也更容易保持清醒的头脑,效率也高了不少。看来,“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学习上:相比之下,“每天学习xx小时”这样的目标,还 是显得太粗了,更细致更妥善的安排,完全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

前些年我读冯仑先生写的《野蛮生长》,也见到了道理:年轻的时候,到底是多玩乐一些好,还是多积累一些好?对这个问题,他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 案,如果一生中用来积累的总量和玩乐的总量差不多,年轻的时候多积累一些,虽然看起来玩的少了点,但年纪大的时候收益更多一些,玩起来的后顾之忧也少一 些;如果年轻的时候玩得多一些,老了就得花更多的精力补上积累的课。我想这说法确实有道理,此类问题也确实不宜从“总量一定”的角度来看:积累和玩乐之 间,到底是选择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它们之间,远远不只是时间的差别。

附《精通正则表达式》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54713/

你可能感兴趣的:(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