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函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下。

   前段时间由于保研机试的需要各种练ACM,加了个九度的什么高级机试群,聊天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一位目空一切的“高手”,争吵之余撂下一段代码,说是不编译直接说出结果,拿来之后,在纸上仔细分析了一番,现在把分析结果与各位看官共享一下。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IHello{
public:
	virtual void Hello()= 0;
};

class	IWorld{
public:
	virtual void World()= 0;
};

class HelloWorld:public IHello, public IWorld{
public:
	virtual void Hello(){
		cout<<"Hello"<<endl;
	}
	virtual void World(){
		cout<<"World"<<endl;
	}
};

int main(){
	IHello* hello = new HelloWorld;
	IWorld* world = (IWorld*)(void*)hello;
	world->World();
}


问题:请问输出结果是什么?

答: Hello

解析:

这里为什么会是Hello,解释一下:
IHello* hello = new HelloWorld;
这是面向对象中经常会使用的一种使程序呈现多态性的手段,也就是动态联编,只有运行时才知道具体执行的代码,这里面的子对象HelloWorld在生成对象时会从对象初始地址开始创建一个虚函数表指针_vfptr,指向一个虚函数表,虚函数表中依次保存了声明的保存虚函数的地址,也即第一个地址指向Hello(),第二个地址保存World()的地址,继承时,HelloWorld对象的虚函数表指针则将相应的指针指向其覆盖的函数,但是虚函数地址的相对位置还是Hello()在前,World()在后,在用IWorld进行强转之后,world指向了HelloWorld的入口虚函数地址,当执行world->World();
时实际上是转去执行Hello函数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虚函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