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说(第一周)

    目前练习口语的资料只有一个,这个视频我听了一年,估计不下五遍。听的时候感觉听懂了百分之七八十,开口说的时候才知道其实可以想象着说出来的还不到50%Believe it ornot,这其中的差距就是传说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关于“说”,我想说:


    第一步是熟悉剧情、理解大意,即能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及其所指。我们之所以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是因为我们极细致地度过每一天,哭了笑了,不曾间断,实实在在地生活着。而生活是语言的前提。例如,在离家求学场景中,主人公要去一个很远的学校,我清楚的记得他父亲说的一句话“Oh,mygod! That's the other side of theearth.”父亲是坚决反对的,因为他重病在身而女儿却浑然不知,在那天晚上父女二人激烈的对话中可以听出,父亲故意隐瞒病情的无奈、对女儿的不舍、对在有生之年家庭团圆、美满的期冀,另一方面女儿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对父亲反对的不解、渴望得到支持的苦闷。不能完全听懂他们的“言语”却像自己参与了这样一段争吵,没有任何感情的障碍,这就是共鸣,是继续下去的基础。而后父亲送给女儿一辆车,代表了他的妥协更是支持,这是主人公梦寐以求的,这个present到来之时主人公的激动与喜悦再次带动了每一位“观众”。这个阶段的我们要离开字幕听懂每一句话是不可能的,所以乖乖地理解该理解的部分就可以了,这样还不会有压力,如果你说对英语没有兴趣,那么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对生活不够热爱。

 

    第二步是只说可以说出来的句子。“一语惊人”的冲动慢慢成为一种习惯,渐渐地,说话成为一种本能。这时候我们只是简单地说,开口就好,简单句跟读,不必一字一句都那么认真落实,他啊你就啊他哼你就哼,凑合过去也没关系,刚刚开始说话是不可能说得清楚又流利的,如果你想那就是你急于求成了。复杂句还只是听,作为一个整体去听,因为我的感觉是一句话无论长短他总会“吃掉”一部分,一般来说前半部分都是连读,后半部分比较爱拖音,他们几乎不会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你也分不开他连起来读的部分,有时吞音很让人头疼。比如,“going to”一般读作“gonna”,还有系动词、介词一带而过,只有你听够多少遍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听出来,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听!同时记着:一定让他从一开始就以这个声音入住到你脑子里,N遍反复之后你会顺着他的话跟读下来,如出一辙,再经过N遍它就成为你的话了。因此你绝对不能看字幕(特殊情况除外)。想想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他说话太快以至于你跟不上听不清?so,不是不报,数量未到,听吧。

 

    每次听、说英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其中不包括想不想听想不想说的问题,如果你还在这里纠结,劝你别难为自己了),也正是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才会让自己不断加深对英语的认识,让自己调整方向并对语言获得的情况进行思考,你学说话的过程除了你没有人明白。我最近听了很多TED演讲,感觉英语离自己越来越近了。相比之下我们选择的这个视频其语速和语调更接近纯正的英语,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练习的比TED难度大了很多。我崇拜了杨澜很多年,其自然清新的风格、镇定大方的台风,以及那一口流利的英语,无不让我为之折服。然而今天再次听杨澜的演讲,越发觉得她说的是中国式英语,语速很慢且韵味不足,也就是单词的罗列,其间必定留出了翻译或审核语法的时间吧。


    且不说别人,提高班的英语结果会怎样呢?

          Just to wait and see(拭目以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SLA--说(第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