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购机经验还算丰富,经历了奔三到多核这样一个过程。从本科一开始就帮人配电脑,经我手的机器不下百台(都称得上专业JS了,可惜我比较傻,都没有给自己留利润)。这里有一点购机感悟与大家分享,主要是产品选购上的。
中国人有个毛病:随大溜。原理很简单:不可能大家都吃亏吧?真的吃了亏,至少也是大家都吃亏啊,所以相对也不算吃亏。但是电脑这种产品很特别,因为国人的收入还都不是太好,电脑可以算上大件家电了,所以购机一般都比较慎重。但是多数人采用了最原始的战略:品牌+价格。看似合理,其实不然!
我的建议:人应当跟随真理,而不是从众!
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1. 奔三到奔四——失败的过渡
刚有奔四时,很多人疯狂地购买。因为相信是一次升级,但是不久发现,性能还不及奔三及其图拉丁版本。当然后来奔四有所改进,但是性价比还是超低。
这里得出的结论是:不要穷追新潮,新潮不一定是好的。
2. AMD——盛极一时的辉煌
AMD在DIY时代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但是近来因为移动领域的落后,已经快不行了。最鼎盛时期当属奔四末年,人们认识到奔四CPU不行,而此时AMD的双核概念已经为国人所知。其实这个事件是反过来的,AMD先出了Athlon,给Intel以措手不及的打击,Intel仓皇应战,推出奔四。奔四因研发时间过短,故品质低下。然后AMD乘胜追击,以64位、双核、低频高效等概念压制Intel,市场份额曾一度超过40%。
但是Intel在重压后先后推出迅驰技术、酷睿架构等,很快夺回了市场主动权。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在Intel性价比低的时候选择了Intel,而在AMD性价比低的时候选择了AMD。当然,这个问题只是多花了几百块钱。
这里的结论是:前一个版本好的品牌,后一个版本未必就好。
3. IBM消失后的HP——回光返照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人们普遍认为HP的品质是仅次于IBM的,而争相购买HP。当时HP在市场上的产品已经很混乱了,同一型号的内部配件竟然五花八门,和组装机一样!可是没有人注意(也懒得调查),还是追捧。还鄙视买其他品牌的民众……
终于出了惠普门事件……
其实,HP电脑品质下降,是因为HP已经完成了战略转型——从硬件提供商变身为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后,电脑业务的收益率明显不行,所以决定放弃。方法就是提高价格、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地收取利润。
这里的结论是:应当购买一个主业是做这种产品的品牌,而不是已经不打算做这种产品的品牌。
4. 联想系列PC——最后的风光
联想在2010年4月20日,在线应用商店上线(详见:http://news.csdn.net/a/20100420/218014.html),标志着联想开始高调转型移动互联。所以,联想的笔记本应当慎行购买,而手机产品应当放心购买。
这里的结论是:喜欢一个品牌,应该购买它的拳头产品。
5. Nokia——以不变应万变
前不久,诺基亚更换了CEO(新任CEO是原微软移动部掌门人),才开始使用Windows系统(微软在苹果和Google的压力下,重新设计了windows mobile,更名为windows phone7)。此前多年,Nokia一直使用自己的塞班(Symbian)系统。本来没啥问题,但是问题在于这个系统历经多年都不带更新的。随着市场上iPhone和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的流行,Symbian显得力不从心了。但是就在这时候,还是受到众多人仕的追捧,以比iPhone和Android手机更高的价格购入更不实用的古董机,还沾沾自喜……
这里的结论是:不可追新,但是万年不变肯定是要落于人后的。
最后奉劝一句:自己弄明白就得了,不要试图去劝说别人,我试过了,不行!一个购买落日产品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