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先生,1969年4月生,北京人,汉族,现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集团企划系统与运作系统工作。
刘先生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后即加盟本集团,历任联想电脑公司研发部总经理、台式电脑事业部总经理、消费IT业务群主管高级副总裁、集团运作系统主管高级副总裁等职务,先后主持了包括天禧电脑(建议再写一个例子)在内的多款联想PC的开发,屡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建立了台式PC业务的成本核算体系和供应链模型,提高了集团的赢利能力和运作效率;带领联想消费台式PC团队连续多年取得了亚太第一,以及世界十强的优秀业绩。2004财年起负责集团企划系统与运作系统工作,协助CEO制定集团发展战略、推进集团运营管理,以及负责集团的采购、商务、物流、质量和生产制造等供应链管理工作。
从“福将”变成“新少帅”
而事实上,正是这段“后台”的经历,使得刘军从联想集团众多的高级副总裁中脱颖而出,为重新走向前台打下坚实的基础。联想集团对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刘军被认为可以接掌联想中国业务。
2004年12月1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一夜间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董事长,他将常驻在美国纽约,开始联想全球的构想。而刘军,2005年2月23日成为候任的联想中国首席运营官,又走到了台前,走到闪光灯下。现在,他除了面对媒体,还得面对戴尔和惠普等国际巨头。
刘军表示,联想现在分成两个独立的运行中心,一个是联想中国、一个是联想国际。他认为,联想中国正面临着三个使命:
一是努力拿出一个好的成绩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PC市场,且中国是一个成长最快的市场,成长速度是美国和欧洲的两倍,是日本的15倍,赢得中国就是赢得PC的未来。因此,联想中国要保证在中国稳定、高速增长的业绩。
二是在中国找到一个非常成功的业务模式,并能推广到全球的竞争中去。对于商业模式,联想从2000年以后就一直在思考和实践。在中国市场这个已经有了稳固基础的本土市场,联想中国有可能、也有责任寻找好的方法。
三是利用中国市场的资源更好地支持全球竞争。联想一共有19000名员工,其中2/3是在中国,中国不仅是联想最重要的战略性市场,而且还是整个联想最为关键的供应链、最关键的研发中心。
刘军被认为是联想的“福将”。联想内部对刘军的评价是,几乎是做什么就成什么。据了解,联想“福将”刘军成为“新少帅”后开局非常出色:四月份联想整体任务完成了125%,五月份任务完成了124%,业绩同比增长超过20%。
人物素描:新少帅刘军自称偏保守
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决定命运。不成功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成功的人都有相似之处。刘军具有成功人士的性格特质:他自信、稳健内敛、坚韧、知人善任、激情、周到,还有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幽默感。
清华的高材生
刘军的性格非常坚韧,与其小时的教育有关。
高高大大的刘军,出生于北京。爸爸是教师,妈妈是医生,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我也是苦孩子出身。”刘军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上个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刘军,经历了中国物资限量供应的阶段。刘军还清晰地记得“富强粉”这个名词。很多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已经不知道富强粉是什么,但是在当时,富强粉就意味着好吃的面粉。刘军说他还记得,那时候家里逢年过节买肉时,都是“挑着最肥的肉买二两”,然后包点饺子。
虽然经历了那个年代的苦,但具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刘军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异。1988年,刘军考上了中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清华大学,在自动化系自动控制专业学习。五年清华大学求学的日子,为刘军出色的理性思维奠定了基础,也为刘军奠定了良好的自信。
大学期间的刘军激情四射,在学习的同时,还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刘军开始大学学业的时候,联想正经历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冒险。柳传志开始首次“海外拓展计划”。他选择了从国内市场打向香港,并成立了“香港联想公司”。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再次让联想迎来了新的一轮机会,联想又开始了新一轮扩张。
篮球小子进联想
刚入学时刘军希望进外企,但是刘军1993年毕业时却选择了国内企业。当时四通、联想都是比较知名的企业,正在择业的刘军选择了名气不及四通、不过冲击力十足的联想。
对于当初为什么选择联想,刘军自己是这样表述的:“说实话,1993年毕业时,到联想也只是想过渡一下。
“我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更喜欢中国的文化,有很强的家庭观念,愿意和父母在一起,这也是我当初没有选择出国的原因。对自己单独创业,也未曾想过。毕业时一心想去外企,当时进外企要通过北京外企服务公司(FESCO)。那一年仅清华就有200多人报名参加FESCO的考试,我的成绩总排名第13,对于前50名清华同学FESCO都想要,但由于清华毕业分配政策限制,结果只有10位同学如愿以偿。去外企不成,我就想先去国内企业,因为我一直认为企业是社会中最活跃的部分。最初的想法是工作一两年再去外企,或者三四年后读清华经管学院的MBA,然后再去外企。当时四通、联想都是比较知名的企业,选择联想是偶然的,没想到,在联想一直干到今天。
“现在看来,没有进外企是因祸得福。”
一提到篮球,36岁的刘军表现出足够的自信。事实上,体育运动也是人们积累自信的最直接的途径。
身高1.85米的刘军在就读清华时,就是系篮球队惟一的非特招队员,而且每每在关键时刻,有出色表现。
“我篮球打得非常不错。”刘军说起篮球来有些兴高采烈,这也是在和他聊天的时候,碰到的刘军难得的自我表扬。
在上电梯前,刘军还在强调:“我年轻的时候,打(篮球)三五个小伙子没有问题。”
即使是现在,刘军仍然是一个比较狂热的篮球爱好者。他参加的是一支由企业家和经理人组成的篮球队,“经常去打球来给自己的身体充电。”刘军说。
“定力”与自信
既然选择联想是偶然的,可是在联想一直干到今天的必然原因是什么?刘军给出的答案是“定力”。
刘军说:“人的眼界在自身发展中也举足轻重。一个人要能够退后一步综观全局,得识庐山真面目。前几年有不少外企看好我,出高薪聘请,例如美国康柏电脑公司,请我去做PC服务部的经理,工资是我当时的五倍。当时联想的待遇并不高,当你没有解决房子问题,骑自行车上下班,乘坐出租车受到限制时,面对这样的诱惑,你不可能不动心。这时就要看你有没有人们常说的‘定力’,是否能把握住。当时我向康柏公司提出我能不能做这个部门的主管,得到的答复是,给你的位置已经是本土员工的最高职位了,更高的职位都要聘用外籍员工。头上有天花板,这种感觉很受刺激。我相信国内企业一定会成长好,在外企你永远只能是打工。一个人做事要看长远,千万别从一时一事着想。有时经历比金钱更重要。”
对于成功者必备的自信素质,刘军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才会有自信。
“只有不断经历,包括成功和失败,才能不断往前走。2000年也是我内心经受磨炼的一年,当你做出决策,经历市场的检验,你会对自己怀疑,考虑自己是否出的招不对。就像炼钢时的‘淬火’,加热、冷却、退水,然后成钢。”
刘军说的2000年其实是他江湖地位一举奠定的一年。
1999年刘军主持研发的天禧电脑上市。这种有“单键飞梭”上网,以及易于开启机箱的电脑上市后,很受业界欢迎。天禧电脑共取得了42项国家专利,并为国人第一次赢得了国际电脑设计大奖。但起初,联想上下对刘军花千万元的研发冒险普遍存有疑问,刘军承受了巨大的考验。
到2000年,天禧电脑为联想电脑创下产值37.5亿元,也为联想电脑在1999年第三季度以8.5%的市场占有率荣登亚太市场PC销量榜首、跻身全球十强立下了汗马功劳,联想在香港的股价也于同期飙升了30%。当天禧创下一个月3000万元的利润时,刘军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他的江湖地位也一举奠定。
内敛的接班人
杨元庆,几乎被所有的人认为性格非常刚直、强硬,只相信道理,对任何人任何事,包括柳传志在内,都是一幅坚决、固执和不肯妥协的态度。对此柳传志都认为,元庆首先要学会妥协,“正是元庆学会了妥协,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才能够成功。”刘军则不然,与杨元庆的“直”相比,他有着非常强的执行力,刘军也很注意别人的感受。一位联想的员工告诉记者,刘军会经常发电子邮件给员工,有时甚至是非常基层的员工,来表扬他们的工作。对于员工来说,来自最高层领导的一句鼓励,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元庆是一台发动机,柳总则是靠山。”刘军是这样评价他的两位领导。有了元庆,刘军便不停地工作,而在柳传志的靠山支持下,刘军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工作,心里有底。联想的两位最主要的领袖人物对刘军影响都非常大。
对于柳传志,刘军的钦佩发自内心。“他的领导力、他的那种特别的感召力,在每个成长中的后辈看来,都是需要悉心体会的。”
刘军的口才是在联想练就的,这要归功于柳传志的言传身教。天生的演讲家柳传志为了培养刘军的口才,有一段时间,给刘军的任务就是每天都要讲一个故事。
做了杨元庆10年副手的刘军认为,自己同样得到了元庆的言传身教。
“元庆做事情,既有策略家的视野和宏观把握能力,又有把事情做得很细的推进、执行能力。”从这两点上,刘军学到了很多东西。
柳传志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两个接班人杨元庆和郭为,都是走了五步就要开始跑的人,而形容自己则是要二十步都踩实了才起跑。
刘军想了想,“我估计要十步以上才能跑,我是一个偏保守的人。”对于自己的性格,刘军显然很清楚。
虽然新上任要烧三把火,但低调内敛的刘军总是面带微笑地对媒体表示,“希望大家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好的打工者,希望大家认为联想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
---------------------------------------------------------------------------------------------------------------------------------------------------
联想副总裁刘军谈人生与成才
11月12日,校友总会在上地联想集团总部访问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清华校
友刘军。双方就清华校友和清华学生关心的话题进行了畅谈,刘军学长对自己的经
历进行了总结,整理如下,希望他的经历和体会对清华学子有参考价值。
清华学生的特点
问:明年是你们1993届毕业十周年,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你们年级很多同学目
前都小有成就,你无疑是发展最好的校友之一,作为过来人,你怎样看待清华同学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毕业的同学在社会上的表现?
答:我很认同清华同学在社会上的表现,就联想而言,目前共有清华校友137
人,有4位副总裁,中层领导有17位。从总体上看,清华同学在企业非常叫好,有
很好的口碑,是企业中发展最快的员工。我接触过方方面面的人,清华同学确有超
出其他人的优势。总结一下可能有这么几点(当然这也包括我自己)。
一是清华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对我影响很大,这一点也使得很多
清华同学如出一辙。具体就是做事踏实、务实,愿意从基层做起。
二是责任心强,做事追求完美。在联想有很多员工,你能感觉到清华人做事非
常到位,他不把做一件事当成完成任务,他有自己的要求,如果做不好,自己都不
会原谅自己,有拔尖心理。
三是思维能力强,做同一件事情,清华同学有更高的眼界。例如,我们有一位
清华校友做市场信息分析,他每次总能分析出更深层次的东西。在弹性很大的位置
上,清华人思维更清晰。这也是清华人身上最闪光的东西。
当然,现在的毕业生和我们那一代又有不同,去年曾回校做过一次演讲,也曾
在联想通过网络和新员工进行过交流,感觉现在的毕业生存在着好高骛远、急于求
成心理。比如,在网上就有一些人问这样的问题:“我多久才能变成你这样?”“
我什么时侯工资能达到XX?”“联想什么时候能变成全球第一?”等等。
我感觉应该把清华校训更多地介绍给大家。
机遇与选择
问:大家都很关心你在联想发展的历程,也很想知道当初你为什么选择了联想
?
答:说实话,1993年毕业时,到联想也只是想过渡一下。
我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更喜欢中国的文化,有很强的家庭观念,愿
意和父母在一起,这也是我当初没有选择出国的原因。对自己单独创业,也未曾想
过。毕业时一心想去外企,当时进外企要通过北京外企服务公司(FESCO)。那一年
仅清华就有200多人报名参加FESCO的考试,我的成绩总排名第13,对于前50名清华
同学FESCO都想要,由于清华毕业分配政策限制,结果只有10位同学如愿以偿。去
外企不成,我就想先去国企,因为我一直认为企业是社会中最活跃的部分。最初的
想法是工作一二年再去外企,或者三四年后读清华经管学院的MBA,然后再去外企
。当时四通、联想都是比较知名的企业,选择联想是偶然的,没想到,在联想一直
干到今天。
现在看来,没有进外企是因祸得福。我有幸进入中国成长性最好的公司,进入
最好的部门。对我来说,机遇的成份大于选择的成份。
在联想的足迹
问:请介绍一下你在联想的成长经历?
我:在联想我是从工程师做起,从事研发过程的电脑测试。1994年被提升为技
术部总经理,当年刚刚25岁,成为公司最年轻的经理。虽然部门中其他人学历都比
我高,但大家都很服我,因为我干的工作几乎是全部门的一半。别人不干的事情、
难干的事情我都干。1996年我又担任第一任联想电脑研发部总经理,这一时期也是
联想PC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IT工业设计中心。当时,国内只
有北工大和中央工艺美院有工业设计系,通过建立这个中心,带出了第一批工业设
计人才,我们的产品销售也从市场导向变为研发导向。这一时期,是我独立承担责
任,做职业经理人的开始。
1998年,我又担任联想电脑公司副总裁兼台式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在此期间,
建立了联想台式电脑业务经营核算体系,主持台式电脑产品规划、运作、推广,为
联想台式电脑业务获得亚太第一并进入世界十强做出贡献。1999年主持、规划并开
发了天禧电脑,共取得了42项国家专利,并为国人第一次赢得了国际电脑设计大奖
。
2001年4月以来,担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主管消费IT业务。提出
并规划了以“数字家庭”为核心的联想消费业务框架。在业界率先提出家庭数码港
理念。并主导推出家庭数码港电脑、移动数码港、数码相机、数码听、消费打印产
品,使联想消费业务由PC向全线数码产品拓展。
责任心上升为事业心
清华人普遍责任心很强,但我认为将责任心上升为事业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
常重要。从五年前开始,我做事情就没有人监管。有了事业心和责任心,你就会给
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新的高度,并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我做事情无论大小,
都希望得100分。
清华人需要培养沟通能力
问:你在联想是否经历过挫折,是如何克服的,有哪些感受可以跟清华校友和
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共享?
答:清华的学生一定要培养沟通能力,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教训。1996年到研
发部任总经理是自己争取来的,也是顶着极大压力去的。在上一个岗位时,由于和
上级沟通不好,一度曾使自己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该得到的资源得不到,工作也
得不到认可。老领导一直很器重自己,一手将我提拔起来,回想起来与领导的关系
搞不好是非常不应该的。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甚至动过离开的念头,差一点到南方负责管理工厂。如果
那样的话,就会远离联想的核心业务,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业绩。由于许多PC研发方
面的设想尚未实施,觉得有些可惜,就提出宁愿降职也要把工作继续完成,这个想
法得到了总裁杨元庆的理解和支持。联想的领导层有很高的素养,他们又给了我机
会。顶着压力也有好处,压力变成了动力,后来取得了好的业绩。
清华人个性都很“傲”,这不是一个贬义词,但傲不能转化为沟通能力的降低
。我认为,人的综合能力就是人的价值。企业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综合能力
中清华人最缺的是沟通能力,尤其是对上的沟通能力,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要善
于利用上级资源。
综合能力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在清华读书时,我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除
高数考过全班第一外,其它成绩也就是中上游,但我并不“死读书”。我觉得自己
是发展比较全面的学生。进入企业后,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也就
是人们常讲的IQ(情商)问题。为了达成目标,一个组织者必须要调动周围力量百分
之百的支持,和上下级之间、顾客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起到四辆拨千斤之功效。口
头表达、文字表达能力、甚至文字书写水平都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比如,我现在
虽然有强大的秘书班子,但重要的报告常常是我自己写,即使要求秘书写好,一般
我都完全改过。清华学子们应该意识到综合能力强的人发展机遇更大。我在学校时
曾经认识一些人,他们智商很高,过目不忘,但畸形发展,只能和某种类型的人相
处,只能和少数几个人相处,所以日后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
面对外界诱惑要有定力
问:你走出校门就一直在联想工作,这些年IT行业风起云涌,令人眼花缭乱,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各种诱惑?
答:人的眼界在自身发展中也举足轻重。一个人要能能够退后一步综观全局,
得识庐山真面目。前几年有不少外企看好我,出高薪聘请,例如美国Compaq电脑公
司,请我去做PC服务部的经理,工资是我当时的五倍。当时联想的待遇并不高,当
你没有解决房子问题,骑自行车上下班,乘坐出租车受到限制时,面对这样的诱惑
,你不可能不动心。这时就要看你有没有人们常说的“定力”,是否能把握住。当
时我向Compaq公司提出我能不能做这个部门的主管,得到的答复是,给你的位置已
经是本土员工的最高职位了,更高的职位都要聘用外籍员工。头上有天花板,这种
感觉很受刺激。我相信国内企业一定会成长好,在外企你永远只能是打工。一个人
做事要看长远,千万别从一时一事着想。 有时经历比金钱更重要
问:你是否是那种自信心很强的人?
答:自信,相信自己能干好,确实很重要。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才会有自信。
只有不断经历,包括成功和失败,才能不断往前走。2000年也是我内心经受磨练的
一年,当你做出决策,经历市场的检验。你会对自己怀疑,考虑自己是否出的招不
对。就像炼钢时的“粹火”,加热、冷却、退水,然后成钢。
对一个刚刚步入工作的学生,重要的是他的经历,他所受到的历练,金钱不是
最重要的。
就如一个青少年,在他成长过程中出多大力,长多大劲。面对社会强大的竞争
压力,社会也给每个人提供了更加公平的舞台,未来个人的价值,就是个人的能力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香港老板,甲乙两个业务骨干都要离开。甲要求要价五千万
,乙什么也不要。结果这个香港老板给了甲五千万,无论如何不放乙走。他说,甲
虽然有五千万,若干年后一定会回来找我讨饭吃,乙赤手空拳,但他会开一家同样
规模的工厂和我竞争,所以我不能放他走。
刘军小档案
刘军,男,身高1.85米。1969年4月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父母的长
子。1993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同年进入联想公司,现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
,负责消费类IT产品,占有集团总产值的2/3。就读清华时是系篮球队惟一非特招
队员,自称是比赛型选手,平时表现一般,关键比赛总有出色表现。即使当了副总
裁,每周也不忘记打一次篮球。(清华校友总会 黄文辉 赵金铎 编辑 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