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客家人的形成
1) 客家人的来源?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
“
东方犹太人
”
之称。
客家人是迁徙到南方的汉人。
2) 客家名称的来源?
“
客家
”
一词,在客家语与汉语广东方言中均读作
“
哈嘎
”
(
Hakka
),含有
“
客户
”
之意。《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相传在
4
世纪初(西晋末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迁渡江,至
9
世纪末(唐朝末年)和
13
世纪初(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汉人南迁粤、闽、赣、川
……
即现在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以及海外。
为了与当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自己是
“
客户
”
,是
“
客家
”
,是
“
客家人
”
。
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
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在中国历史上应该到处都是,因为广义的说,离乡背井,客居在外的人都是客家人。但这些客家人都不见了,因为在迁居过程中已被动当地中原文化或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所同化了,此屡见不鲜。唯比较特殊的就是前述的客家人。
3) 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
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赣南、闽西、粤东,那里有
29
个县是
“
纯客县
”
。在宋末以前,宁化是客家人南迁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嘉应州(现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客家人以此为轴心向我国南方逐渐扩展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系
———
客家民系,成为汉民族
8
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因为
宋朝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客籍人"遂自称"客家人"。所以说客家这一名称来自于宋,
在
南
宋客家人中的第四次南迁中正式形成了客家民系。
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有过
6
次大规模的南迁:
第一次南迁是在
秦始皇时代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
60
万人
“
南征百越
”
。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
150
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再派
50
万兵丁
“
南戍五岭
”
(今两广地区)。这些兵丁长期
“
戍五岭,与越杂处
”
。秦亡后,两批南下的
秦兵
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
注:这批秦兵似乎主要是现在广东潮州人的主要来源?东晋的那次南迁才被公认为是客家人的第一次大迁移
!
)
第二次南迁是在
东晋
“
五胡乱华
”
时期。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
96
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三次南迁是在
唐末
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古壁乡。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迁是
宋南渡及宋末时期
。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这个时期
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
第五次南迁是在
明末清初
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
“
西进运动
”
。四川的客家基本上来源于这次
“
西进运动
”
。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
“
湖广填四川
”
。
第六次南迁是
19
世纪中叶
太平天国
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除以上
6
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
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二 客家人的文化
历史清楚地表明,客家人的迁徙,大多是由人口稠密、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向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偏远荒蛮地区而转移的。这些来自中原汉族的客家先民们,在辛勤耕耘创立新的家园的过程中,不断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畲、黎、瑶等族)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文化的最鲜明特色在于:
1)
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客家人的族谱,或者观赏客家民居的门联,会发现各家各户都有着中原的郡望。
2)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
“
茅寮出状元
”
之谚。作为客家人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
“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
……
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
……
学费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
200
多块钱,直到后来我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
。
3)
守望相助,崇尚节俭。客家人讲究一个
“
义
”
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认为,要想在新的客居地立足,必须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互助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他们提倡
“
天下客家是一家
”
,要求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精诚团结。而且信奉
“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值得十人当
”
,
“
帮来帮去,石头变豆豉
”
。
客家人很能吃苦,
“
一条扁担走天下
”
是其坚韧顽强精神的真实写照。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
4)
独特的语言
客家话
。中国在语言方面主要分为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及印欧语系。其中,汉藏语系中包含了我国主要的语言:汉语。章太炎在《客方言
·
字》中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客家话源于中原,保留河南中州音韵,是河南的官话,也是土话。无论它属于哪一个语系,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它来源于最远古的中原的语言
,因为时至今日,在客家话中仍能找到很多古音。
三 客家人当前的现状
3.1 客家人的人口地理分布
到现在,有人估计,海内外客家人约有一亿二千万左右,其中在香港有三分之一的华人是客家人;在台湾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客家人。
据统计,现在生活在我国大陆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总人口达
6500
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
8
%。
在国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东亚的日本、朝鲜,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奥地利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
5000
万之众。
3.2 客家名人
客家人对男人的评判标准,就是
创大业,谋大事。有作为的好男儿,人人敬仰
。
(
广东电影出产的黄飞鸿形象就是客家少年英雄的代表
)
。
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
说到客家名人和客家骄子,人们会不假思索地想到这些人的名字:在
政界和军界的有: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叶剑英,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前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新四军军长叶挺,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司令刘亚楼,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以及南宋承相、民族英雄文天祥,抗金明军统帅袁崇焕,近代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清代爱国诗人、外交家黄遵宪,清代抗日保台义军副统帅丘逢甲,首任驻日本国公使何如璋,民主革命家廖仲恺,辛亥革命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
……
在文化界和科学界的有:唐代诗人、文学家张九龄,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宋代赣南第一位状元郑獬,清代画坛
“
扬州八怪之一
”
黄慎,中国现代史学大师陈寅恪,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现代艺术大师林风眠,语言学家王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李国平,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病理学家梁伯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物理化学家黄子卿,两院院士、桥梁专家李国豪,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黎尚豪,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伟松,国际著名化学家潘毓刚
……
在海外的有: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现任总理李显龙,泰国现任总理他信,泰国客属总会创始人伍佐南,印尼华族领袖吴能彬,香港著名实业家曾宪梓,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创始人张弼士,等等。
客家女中豪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李贞、世界速滑全能冠军叶乔波、戏曲表演艺术家黄婉秋、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等人。
这些优秀的客家儿女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客家人的骄傲。
对于这些客家骄子,不独客家人效为榜样,所有炎黄子孙也会铭记在心。
四 客家人组织
血缘是根,文化是魂。有着强烈"崇先报本,和衷共济"意识的世界各地客家人,于1971年9月在香港举办了世界客属第一届恳亲大会。目前,这一盛会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广泛影响的华人盛会之一,也是全球客属团体参与人数最多、规格最高、联系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平台与载体。
五 客家大全
5.1 客家名胜
闽西是中国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从众多的珍贵史料和族谱资料显示,几乎每地每姓都把最早迁抵闽西的先祖尊为南方始祖,把闽西作为客家先民在文化里程中告别中原的终点和成为客家人的起点。
福建长汀 古称汀州,称客家首府。境内有“客家母亲河”之缢的汀江。http://www.changting.net
福建宁化石壁镇 作为客家民系形成时期的重要中转地,号称客家祖地。
江西赣州
当地将近有700万客家人
广东梅州
海外客家人的主要源地
http://www.kjrcn.com/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连城冠豸山 http://www.366200.net/
5.2 客家民居
闽西土楼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97
梅州围龙屋调查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96
客家围屋,客家土楼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39
客家祠堂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113
5.3 客家民俗
客家人传统婚嫁习俗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118
客家人春节全记录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98
5.4 客家美食
客家菜和我国著名的闽菜、川菜、粤菜、沪菜一样具有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风味独特、自成一系的特点。可以分成许多的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类:饭食类、大菜类、小吃类、应时点心类以及节庆食品。
饮食类,主要是既可当饭吃填饱肚子,又可以当菜品尝的。这一类的食品相当丰富。比如芋子饺、豆腐饺、芋子糕、炒米粉、豆腐圆、鱼圆、灰水饧、簸箕饧、炸春卷、鸡肠面等。
大菜类,通常指的是热炒大菜和具有悠久历史特色大菜。最具特色的主要有:烧大块、白斩河田鸡、酿豆腐、御炉肉、咸菜扣肉、麒麟脱胎、沙锅豆腐、沙鳅豆腐煲等。
小吃类,指的是久负盛名的客家风味小吃。小吃类品种繁多,味道鲜美,做工地道,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主要有:仙人冻、灯盏糕、豆腐糕、糖糕、煎包、氽猪肉、扁食、三鲜丸,芋子饺、豆腐角、泡面、氽鸡嬷等等。
应时点心类,反映的是不同季节的食品,因为受一些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过了这个季节便没有这类食品了,比如白头翁饧,白头翁生长在农历二月,所以只有当农历二月白头翁盛出时才有白头饧。又比如苎叶饧,苎叶在农历三月最丰茂鲜嫩,所以农历三月是做苎叶包饧的好季节。这一类的应时小吃还有芋子糕、南瓜饧、红烧粟子、萝卜饧等等。
节庆食品,主要是指在节庆时节,特别是传统节日期间才做的食品。这类食品一是有鲜明的节庆特点;二是便于大量制作;满足节庆众多宾客的需要。如春李的米冻、灰水饧、豆腐圆、油炸糕、糖糕等。正月的春卷,清明的米果,七月节的糍粑,九月节的薯饧等等也都是节庆的食品。
汀州白斩河田鸡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123
闽西八大干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122
豆腐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69
客家人夏天的饮料“仙人粄”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70
客家凉茶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67
客家小吃簸箕板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60
客家黄酒的酿造过程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55
梅菜扣肉… http://www.kjrcn.com/web/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5
5.5 客家方言
5.6 客家民歌
试论客家流行歌曲
http://www.hakka.cn/cms/article.php/6
参考资料: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漫谈
乔还田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83/40488/3159094.html
客家风情
http://www.hakka.cn/cms/
客家网
http://www.worldhakk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