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为什么对小沈阳说:不

 

4月3日,“小沈阳·笑转2009”《刘老根大舞台》全国巡演南方温州站如期登场。整场演出20:00开始,小沈阳在21:30才上场。一样的裙子,一样的挎包。小沈阳的表演还是老套,还是和观众侃足球,还是翻唱那老掉牙的歌《大海》、《死了都要爱》,表演过程中“为什么呢”、“音乐准备好了吗”这些经典语还是不断闪现。22:10,演出骤然结束,小沈阳率师兄弟匆匆谢幕。对此,很多观众感到有些扫兴,观众如此评价这场演出:“与原先的期望有距离,有些节目还挺低俗,比如演员光膀子表演,故意掉裤子“曝光”等恶搞环节,更像街头卖艺的,而不适合舞台表演。”观众这次对小沈阳的失望,温州媒体也做了如实报道。
   

赵本山与小沈阳在央视出演小品《不差钱》,没想到让一个名叫小沈阳的民间艺人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凭借着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不差钱》,这个说话娘娘腔、穿着花裤衩的青年,成为大众宠儿。在百度搜索,有关小沈阳的网页有3500万篇;几大知名网站上,小沈阳的博客点击量向千万飙升;全国各地邀请小沈阳去演出的合同雪片般飞来,其身价与春节前相比也翻了百番。客观地说,偌大的中国,有小沈阳这般才艺者不乏其人,小沈阳之所以一夜蹿红,除了借助央视春晚强势平台和网络及平面媒体热炒之外,还凸显了社会对文化的宽容。然而,纵观这次小沈阳的全国巡演,表演内容和形式都雷同,动作老套,甚至还带有低俗的表演,不得不让人对他未来的发展担忧。
南方人为什么对小沈阳说:不_第1张图片


小沈阳目前的表演手段严重缺少创新。这是演员的大忌--再好的美味珍馐,顿顿“照方抓药”,也会让人感到审美疲劳。郭德纲,之所以能够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就在于创新。他不断有新段子推出,即使说传统段子也要进行“深加工”,加入许多现代元素,给人以新鲜感。已故演员赵丽蓉也曾经说过,不能把一些残羹剩饭拼凑在一块,“以飨观众”。
  对于小沈这次南方演出不热的现象,缺少创新,形式低俗,是小沈阳致命的问题。春晚以后,小沈阳红了,很大一部分是泡沫现象,是世俗社会、感性文化、浮躁心态这三点造就了这一现象的出现,这也和媒体的追捧有很大关系,现在这个社会,人们追求感官层次的刺激,而缺少价值方面的判断。
对北方人来说,小沈阳虽然好看好玩,但还是显得很糙,“小沈阳是相对‘山寨’的明星,是靠模仿走红的,清华学者尹鸿就犀利指出:作为“山寨文化”的代表,他一定还会活跃,但绝对不代表主流趣味,他是迎合性的文化,不是引领性的,但因为中国观众从小到大接受正儿八经的教育太多,所以才会对这样的山寨文化特别感兴趣,这种状况应该还会持续很久,就算没有小沈阳也会有别人。”
华东师范博士生导师吴刚教授谈到小沈阳自春晚后走红的现象,指出:小沈阳的走红,缘于北方人文化程度低;小沈阳本身也没有文化。吴教授还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北方人文化程度低的原因,他指出:从汉代以来北方的汉人就南迁,自此南方的文化就超过了北方;而且南方自身的文明也比黄河文明起源早。吴教授一人之言我无需评论,可是,小沈阳这次南方演出观众热情不高,值得思考。
小沈阳现在缺少了一个为其包装和创新的团队,赵本山为上明年的春晚,一月前就提出10万元征集剧本,超越不了师傅,小沈阳的表演节目要不要也在东北地区征集一下?让南方人也喜欢小沈阳。
另外,也提醒一下,《刘老根大舞台》更不能把小沈阳当做“印钞机”,该让他歇一会。对于到处“走穴”而显得疲惫不堪的小沈阳究竟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百度,教育,音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