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存:追求财富不可耻,羡慕嫉妒恨才可耻(转)

陈宝存:追求财富不可耻,羡慕嫉妒恨才可耻

时至2011年,80后群体,年龄介于22岁到31岁,成为未来十年的中国社会中坚力量也是必然的。被房子压垮的0后大有人在,但是,自己埋头奋斗,并且取得极大成绩的80后并不鲜见。

在我发的微博:“【上海楼市调控目标:涨幅低于GDP和人均收入增长 http://url.cn/2YHl9Q 2011年度上海全市新建住房价格涨幅低于全市年度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新建保障性住房面积高于商品住房面积,居民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一线城市终于表态了。”之后,网友殷永宝在微博上留言: 好好努力吧,80后还是大有希望的,思维模式很重要,想法和行动才是未来!我是81年的,我为我出生的年代-深感庆幸!

我回复道:“这是积极向上的,80后必然分化,这就是分化的基础,抱怨没有用,而且有副作用。这就是我在表达的真实意思,不醒的,打醒他。”一直以来,我在微博上的坚持骂人,主要针对的是这个人群。

以上写自于上海限价令出台之后的三月底,当时的题目是《80后群体正在分化—你到底想加入哪个群体?》。

我的同道董藩和我确实十分相合,看微博表达的意思:“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没想到的是,简单的一句话,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两天也一直有人问我和董藩的弟子们,对教授的话如何感想?我说我是支持董教授的观点的,连致富都不敢的经济学专业学生确实是我们国家的精品。

对于这段微博的质疑,董藩教授有了新的回复:“董藩关于四千万的声明:1.那仅是对我学生讲的励志的话,他们基本都进商界.2.等学生四十岁时四千万估计只相当于今天几百万.3.我可接受自己不富有但不能容忍学生贫困.4.我学生素质较高但仍需鞭策.5.我的财富观是富不傲穷贫不妒富6祝天下爱钱人都发财,共同富裕。”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董藩没错,是我们社会传达的仇富观出现了很大的社会问题。财富可耻吗?不可耻,特别是中国已经摆脱了原始的财富积累过程,中国大量的新富豪来自于知本的积累,来自于选择的正确。那么我们还要念念不忘计划经济转型之初的原始积累,还有多少道理?并非是只有中国一个国度原始积累有各种不规范的行为,最初的中国万元户,几乎都产生于被迫下岗的工人与最先觉醒的农民企业家。他们并不可耻,而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致富权利。

第二代的致富者确实可能来自于第一代的艰苦创业,但是我们又怎么看待富二代呢?我们总结为“羡慕嫉妒恨”。在去年的11月6日,我们受浙江省委的邀请考察浙江中小经济之后我的感悟:《陈宝存:浙商的创富故事告诉我们80后依靠保障是可耻的》一文中,我是这样质疑的:

“对于记忆尤新的台州路桥区杰克控股集团阮总的眼泪我感到有很多话要说。奇迹对于靠钉鞋起家的阮氏三兄弟而言要付出多少辛苦?要丢失多少人间快乐?在我们同行的博友关于富二代的提问中,阮总的滂沱泪水无法克制。富二代,我们过于程式化,过于妖魔化的记述,对于创业期失去天伦之乐的阮总们实在是不堪回首的记忆。富一代们究竟给了富二代们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至少阮总的女儿,对于父亲是记恨的。富二代们真的只看到了金钱吗?不是,他们要的是父母的长相厮守,为了亲情,很多富二代们不惜放弃财富。

当时我说了一段话:“我们不必苛求富一代们。他们的创富故事仅仅开始了三十年,而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晋商,已经完美的解决了富不过三代的矫情。只是过于动荡的中国近现代史,使得经济生活被完全割裂,才有我们对于富二代的担心。让时间解决问题吧!

对于市场经济推进的30年产生的贫富分化问题,我们不能理解是不对的。让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不是继续搞平均主义大锅饭体制,这是历史形成的格局。当前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真实情况,记述的较少,造成了80、90后群体对上述时期历史的错误理解。比如福利分房的概念,他们的理解与上世纪70年代的实际有巨大差距。

我们现在很多情绪化的解读,认为富二代的产生也是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我不知道这种思维是怎么产生的,但是我认为这种平均主义思潮实在是十分危险的。

在很多场合我都在说:你可以不是富二代,但是通过你的努力,让你的儿女成为富二代才是你要追求的。这是诛心之论。对财富都没有信心的80、90后,实在不会有美好的前途。

学习浙商,不是学习他们的钉鞋摇着货郎鼓卖瓜子的经历,而是学习他们的精神。我们现在的所谓蚁族群体,与改革开放之初走遍大江南北的浙江人相比,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浙江村现象的产生是自发的,对于浙江村的表述,我们有很深的记忆。第一代浙江村村民,成为富一代的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是浙江经济的崛起绝不仅仅在浙江本土,而是遍及祖国各地。

我知道的是,即使是山西的煤老板,也有很多浙江籍的,浙商,在改革开放的前述32年,应该是最大的获益群体,他们没有靠着国家的救济国家的保障,所以他们才走的更好。

反观我们目前的年轻人,有多少想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更多的娇生惯养出来的温室花朵,想的是活要轻钱要多。但是,除非自己创业成功,企业是不养爷的。当然也不会有白得的保障给他们,也不能让这种情绪发扬光大。

我反对保障房的扩大化,原因当然不单单是土地问题,而是激励机制。面向中年失业人群还可以理解,保障房面向正在努力创富过程的年轻白领就不能理解了。没有重压的年轻人,很难成大器。我们缺乏挫折教育的体制,造成了80后的集体不幸福,当然他们的父母责任最大,那么,社会要给他们补上这个大课。这对于未来20年注定走上历史前台的他们至关重要。”

那篇文章我最终结束语:拿市场的工资,要福利保障的80后是可耻的。

更多的年轻人对自己的财富积累是没有信心的,表现在被一套房压死,被婚姻的彩礼压死。对官二代的仇恨,对富二代的仇视。诚然,官二代的财富积累是有问题的,这不单单是体制问题,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改革的倒退,我们热衷于调控,热衷于权力寻租,使得公务员成为年轻人热捧的工作对象,这是我们文化传承的糟粕起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并非法制完善的国家,原因在于国人整体对法制、对规则的蔑视。即使有正常的途径解决问题,我们也试图追求非正常途径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才是腐败的根源。所以,我们的腐败成为专家眼里的润滑剂。但是,这应该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特点,而改革开放的32年,我们已经产生了大量的靠知识致富的一群人。他们才是董藩教授的经济学类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的对象。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选择比努力重要千万倍。我经常举例说明:08年信任志强董藩朱大鸣和我的话买房的,财富增值了三倍;听了谢国忠易宪容牛刀时寒冰曹建海的话不买房的,你手中财富缩水了三分之二。那么,你怨谁?你的贫穷是你选择的错误造成的。

我相信的是,董藩教授与我们大学讲台上的所有教授一样,教给自己学生的恰恰应该是知本经济的致富经。但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离开校园之后的打拼才是你致富的关键。我相信,董藩教授有了财富之后,也会资助那么贫困学生,但是,过了40岁还十分贫困的经济学类专业的博士和博士后,应该不敢见董藩教授的面。

当然,好在我不是董教授的学生,所以我可以站着说话,但是站久了也真的腰疼。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生活,教育,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