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Android 开发实战经验总结

我的 Android 开发实战经验总结

字数4440  阅读5137  评论43 

以前一直想写一篇总结 Android 开发经验的文章,估计当时的我还达不到某种水平,所以思路跟不上,下笔又捉襟见肘。近日,思路较为明朗,于是重新操起键盘开始码字一番。先声明一下哈,本人不是大厂的程序猿。去年毕业前,就一直在当前创业小团队从事自己热爱的打码事业至今。下面总结是建立在我当前的技术水平和认知上写的,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下评论互相交流。

1.理解抽象,封装变化

目前 Android 平台上绝大部分开发都是用着 Java ,而跟 Java 这样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打交道,不免要触碰到 抽象 和 封装 的概念。我身边接触过的一些开发者,有一部分还对这些概念停留在写一个抽象类、接口、或者一个方法(或抽象方法)。至于为什么,我不大清楚是他们表达不出来,还是不理解。下面我也不高谈阔论,直接举例子来解释我所理解的抽象。

//Activity 间使用 Intent 传递数据的两种写法 下面均是伪代码形式,请忽略一些细节

//写法一

//SrcActivity 传递数据给 DestActivity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DestActivity.class);
intent.putExtra("param", "clock");
SrcActivity.startActivity(intent);

//DestActivity 获取 SrcActivity 传递过来的数据
String param = getIntent.getStringExtra("param");

//写法二

//SrcActivity 传递数据给 DestActivity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DestActivity.class);
intent.putExtra(DestActivity.EXTRA_PARAM, "clock");
SrcActivity.startActivity(intent);

//DestActivity 获取 SrcActivity 传递过来的数据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EXTRA_PARAM = "param";
String param = getIntent.getStringExtra(EXTRA_PARAM);

写法一,存在的问题是,如果 SrcActivity 和 DestActivity 哪个把 "param" 打错成 "para" 或者 "paran" ,传递的数据都无法成功接收到。而写法二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因为两个 Activity 之间传递数据只需要知道 EXTRA_PARAM 变量即可,至于 EXTRA_PARAM 变量到底是 "param" 、 "para" 、"paran" 这一点并不需要关心,这就是一种对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方进行抽象封装的体现,它所带来的好处就是降低手抖出错的概率,同时方便我们进行修改。

基于抽象和封装,Java 本身很多 API 在设计上就有这样的体现,如 Collections 中的很多排序方法:

我的 Android 开发实战经验总结_第1张图片
Collections中的排序API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 List 这个抽象的列表接口进行排序,至于这是一个用什么样的数据结构实现 List(ArrayList 还是 LinkedList),排序方法本身并不关心。看,是不是体现了 JDK 的设计人员的一种抽象编程的思维,因为 List 的具体实现可能有千万种,如果每一类 List 都要写一套排序方法,估计要哭瞎了。

小结:把容易出现变化的部分进行抽象,就是对变化的一种封装。

2.选好"车轮"

一个项目的开发,我们不可能一切从0做起,如果真是这样,那同样要哭瞎。因此,善于借用已经做好的 "车轮" 非常重要,如:

网络访问框架:okhttp、retrofit、android-async-http、volley
图片加载框架:Android-Universal-Image-Loader、Glide、Fresco、Picasso
缓存框架:DiskLruCache、 Robospice
Json解析框架:Gson、Fastjson、Jackson
事件总线:EventBus、Otto
ORM框架:GreenDAO、Litepal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开源的自定义控件、动画等。除了以上提到的开源框架,也包括一些不开源的SDK
数据统计:友盟统计,百度统计...
奔溃搜集:腾讯bugly、bugtags...
云存储:七牛...
即使通讯:环信、融云、阿里百川...
推送:小米推送、腾讯推送、百度推送...
安全加固:360加固宝、爱加密...

一般情况下,我在选择是否引入一些开源框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 借助搜索引擎,如果网上有一大波资料,说明使用的人多,出了问题好找解决方案;当然,如果普遍出现差评,就可以直接Pass掉了
  • 看框架的作者或团队,如 JakeWharton大神、Facebook团队等。大神和大公司出品的框架质量相对较高,可保证后续的维护和bug修复,不容易烂尾;
  • 关注开源项目的 commit密度,issue的提交、回复、关闭数量,watch数,start数,fork数等。像那种个基本不怎么提交代码、提issue又不怎么回复和修复的项目,最好就pass掉;

针对不开源SDK的选择,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去考虑:

  • 借助搜索引擎,查明口碑;
  • 很多第三方SDK的官网首页都会告诉你,多少应用已经接入了此SDK,如果你看到有不少知名应用在上面,那这个SDK可以考虑尝试一下了。诸如,友盟官网:
我的 Android 开发实战经验总结_第2张图片
接入友盟的App
  • 查看SDK使用文档、它们的开发者社区、联系客服。好的SDK,使用文档肯定会详细指引你。出了问题,上开发者社区提问,他们的开发工程师也会社区上回答。实在不行只能联系客服,如果客服的态度都让你不爽,那就可以考虑换别家的SDK了。

小结:选好 "车轮" ,事半功倍

3.抽象依赖第三方框架

为什么要抽象依赖于第三方框架呢?这里和第1点是互相照应的,就是降低我们对具体某个框架的依赖性,从而方便我们快速切换到不同的框架去。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很抽象,那我直接举一个加载图片的例子好了。

假设你当前为项目引入一个加载图片的框架 —— Android-Universal-Image-Loader,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加入相应的依赖包后,在任何需要加载图片的地方写上下面这样的代码段。

ImageLoader imageLoader = ImageLoader.getInstance(); // Get singleton instance
// Load image, decode it to Bitmap and display Bitmap in ImageView (or any other view 
// which implements ImageAware interface)
imageLoader.displayImage(imageUri, imageView);
// Load image, decode it to Bitmap and return Bitmap to callback
imageLoader.loadImage(imageUri, new SimpleImageLoading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LoadingComplete(String imageUri, View view, Bitmap loadedImage) {
        // Do whatever you want with Bitmap
    }
});

这种做法最简单粗暴,但是带来的问题也最严重的。如果我有几十上百个地方都这么写,而在某一天,我听说Facebook出了个神器 Fresco,想要换掉 Android-Universal-Image-Loader ,你就会发现你需要丧心病狂的去改动几十上百个地方的代码,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容易出错。造成这样的原因,就在于项目和加载图片的框架之间形成了强耦合,而实际上,项目本身不应该知道我具体用了哪个加载图片的框架。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对框架做一个抽象的封装,以应对未来发生的变化,我直接举自己的开源项目 AndroidAlbum 中的一种封装做法好了。


AndroidAlbum

大致代码如下:

//1、声明 ImageLoaderWrapper 接口,定义一些抽象的加载接口方法

public interface ImageLoaderWrapper {

    /** * 显示 图片 * * @param imageView 显示图片的ImageView * @param imageFile 图片文件 * @param option 显示参数设置 */
    public void displayImage(ImageView imageView, File imageFile, DisplayOption option);

    /** * 显示图片 * * @param imageView 显示图片的ImageView * @param imageUrl 图片资源的URL * @param option 显示参数设置 */
    public void displayImage(ImageView imageView, String imageUrl, DisplayOption option);

    /** * 图片加载参数 */
    public static class DisplayOption {
        /** * 加载中的资源id */
        public int loadingResId;
        /** * 加载失败的资源id */
        public int loadErrorResId;
    }
}

// 2、将 UniversalAndroidImageLoader 封装成继承 ImageLoaderWrapper 接口的 UniversalAndroidImageLoader ,
//这里代码有点长,感兴趣可以查看项目源码中的实现 https://github.com/D-clock/AndroidAlbum

// 3、做一个ImageLoaderFactory

public class ImageLoaderFactory {

    private static ImageLoaderWrapper sInstance;

    private ImageLoaderFactory() {

    }

    /** * 获取图片加载器 *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mageLoaderWrapper getLoader() {
        if (s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ImageLoaderFactory.class) {
                if (sInstance == null) {
                    sInstance = new UniversalAndroidImageLoader();//<link>https://github.com/nostra13/Android-Universal-Image-Loader</link>
                }
            }
        }
        return sInstance;
    }
}

//4、在所有需要加载图片的地方作如下的调用

ImageLoaderWrapper loaderWrapper = ImageLoaderFactory.getLoader();
ImageLoaderWrapper.DisplayOption displayOption = new ImageLoaderWrapper.DisplayOption();
displayOption.loadingResId = R.mipmap.img_default;
displayOption.loadErrorResId = R.mipmap.img_error;
loaderWrapper.displayImage(imagview, url, displayOption);

这样一来,切换框架所带来的代价就会变得很小,这就是不直接依赖于框架所带来的好处。当然,以上只是我比较简单的封装,你也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

小结:预留变更,不强耦合于第三方框架

4.从 MVC 到 MVP

说实话,在没接触 MVP 的架构之前,一直都是使用 MVC 的模式进行开发。而随着项目越来越大,Activity或者 Fragment里面代码越来越臃肿,看的时候想吐,改的时候想屎...这里撇开其他各种各样的架构不谈,只对比MVC 和 MVP 。

我的 Android 开发实战经验总结_第3张图片
MVC
  • View:布局的xml文件
  • Controller:Activity、Fragment、Dialog等
  • Model:相关的业务操作处理数据(如对数据库的操作、对网络等的操作都应该在Model层里)

你会发现,如果 View 层只包含了xml文件,那我们 Android 项目中对 View 层可做操作的程度并不大,顶多就是用include复用一下布局。而 Activity 等简直就是一个奇葩,它虽然归属于 Controller 层,但实际上也干着 View 层的活(View 的初始化和相关操作都是在Activity中)。就是这种既是 View 又是 Controller 的结构,违背了单一责任原则,也使得 Activity 等出现了上述的臃肿问题。


MVP
  • View:Activity、Fragment、Dialog、Adapter等,该层不包含任何业务逻辑
  • Presenter:中介,View 与 Model 不发生联系,都通过 Presenter 传递
  • Model:相关的业务操作处理数据(如对数据库的操作、对网络等的操作都应该在Model层里)

相比 MVC,MVP在层次划分上更加清晰了,不会出现一人身兼二职的情况(有些单元测试的童鞋,会发现单元测试用例更好写了)。在此处你可以看到 View 和 Model 之间是互不知道对方存在的,这样应对变更的好处更大,很多时候都是 View 层的变化,而 Model 层发生的变化会相对较少,遵循 MVP 的结构开发后,改起来代码来也没那么蛋疼。
这里也有地方需要注意,因为大量的交互操作集中在 Presenter 层中,所以需要把握好 Presenter 的粒度,一个 Activity 可以持有多个 View 和 Presenter,这样也就可以避开一个硕大的 View 和 Presenter 的问题了。

推荐两个不错的 MVP 架构的项目给大家,还不明白的童鞋,可以自行体会一下其设计思想:

https://github.com/pedrovgs/EffectiveAndroidUI
https://github.com/antoniolg/androidmvp

小结:去加以实践的理解 MVP 吧

5.归档代码

把一些常用的工具类或业务流程代码进行归类整理,加入自己的代码库(还没有自己个人代码仓库的童鞋可以考虑建一个了)。如加解密、拍照、裁剪图片、获取系统所有图片的路径、自定义的控件或动画以及其其他他一些常用的工具类等。归档有助于提高你的开发效率,在遇到新项目的时候随手即可引入使用。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维护自己的代码库,不妨在不泄露公司机密的前提下,把这个私人代码库加上详细文档给开源出去。这样能够吸引更多开发者来使用这些代码,也可以获得相应的bug反馈,以便于着手定位修复问题,增强这个仓库代码的稳定性。

小结:合理归档代码,可以的话,加以开源维护

6.性能优化

关于性能优化的问题,大体都还是关注那几个方面:内存、CPU、耗电、卡顿、渲染、进程存活率等。对于这些地方的性能优化思路和分析方法,网络上已经有很多答案了,此处不做赘述。我只想说以下几点:

  • 不要过早的做性能优化,app先求能用再求好用。在需求都还没完成的时候把大量时间花在优化上是本末倒置的;
  • 优化要用实际数据说话,借助测试工具进行检测(如:网易的Emmagee、腾讯的GT和APT,科大讯飞的iTest,Google的Battery Historian)。毕竟老板问你比以前耗电降低多少,总不能回答降低了一些吧???
  • 任何不以减低性能损耗来做保活的手段,都是耍流氓。

小结:合理优化,数据量化

7.实践新技术

Rxjava、React Native、Kotlin...开始兴起后,身边有很多开发者会跟风直上。学习新技术的精神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观察,就擅自把新技术引入到商业项目中,则有失妥当。对于大公司的团队来说,会有专门团队或项目去研究这些新兴技术,以确定是否在自己的产品线开发中引入。但作为小公司,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实践尝试新技术的机会呢?并不是!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 借助搜索引擎。看此项技术坑多不多,口碑不错但是坑多的话,则说明当前技术不成熟,可以耐心等待更新;
  • 考虑学习成本。学习成本太大且不容易招到懂这方面的开发者的情况下,建议不要引入该技术;
  • 高仿一个项目并开源。如果你想引入 React Native 做商业开发,最好先高仿实现一个应用然后将其开源。这样一些对 RN 感兴趣的开发者会运行你的代码并反馈 bug 给你,有助于你知道一些新技术的坑,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确定是否引入该技术;
  • 降低入门门槛。实践新技术的过程尽量加以详细的文档记录,这会有助于降低项目组其他同事对新技术的入门门槛,可以的话,也将学习文档开源,获得更多开发者对此份文档的反馈,也可纠正一些文档中的错误;
  • 结合实际业务。所有新技术的引入都要考虑是否符合当下的业务需求,我听过有些程序猿想引入新技术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这种技术很酷,网上说很好用,很啥啥啥...自己完全没弄过就人云亦云。有时候好无语,感觉在会用一些技术就像在炫技一样;

小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8.UML

UML,驯服代码和了解项目结构的利器,本人也在学习和体验其好处的路途上。不管遇到大小项目,有了它,可以更好的理清一些脉络结构。对付旧的庞大项目代码,或者有志阅读某些开源项目代码的开发者,绝对是居家必备。

小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自造"车轮"

前面 2 提到,项目不可能从0开始,是需要引入很多第三方框架的。这里并不与 2 互相违背,而是建议有想提高技术逼格的开发者,可以在空暇时间去编码实现一个框架。如果你对网络访问、图片加载方面很有研究见解,不妨把这些脑海里的思想落实成具体的代码。也许你会发现,你动手去实践的时候,考虑的东西会多得多,自己最终得到的也会更多。(特别建议那些看过很多开源代码,又至今未自己动手自撸一发的

小结:不要停留在 api 调用的层面

10.扩大技术圈

有空又经济能力承受得起的时候,不妨去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术交流会。很多都有大牛上台演讲,听听人家的解决方案,拓宽一下自己看问题的思路,也可以多参加一些含金量高的线上活动。我有挺多开发者朋友,就是参加活动的时候认识的,有时候遇到一些技术问题,还会互相探讨交换一下解决思路。挺赞的!

小结:拓宽技术视野

11.写博客总结

这个可能没什么好说的,大家看了标题就懂了。它最大的好处在于:

  • 系统化记录自己的解决方案;
  • 方便日后自己回顾;
  • 有问题也会有读者评论反馈,促进技术交流;
  • 增强自己书面表达能力;

小结:认真总结,不断完善

12.找个对象

程序猿不要老是对着电脑,赶紧找个对象提升一下幸福感。据说幸福感高的程序猿,编码效率高,出bug几率小...

总结:做个面向对象的程序员

大概就想到这些了,以后要是再有想写的,另开新篇。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最关键的还是自己要落实,千万不要听说过太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