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的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可看作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广义的环境评价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的方面,狭义的环境评价仅指环境方面。根据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方面缺乏深入研究的状况,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土地利用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合理调整,成为解决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无限的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矛盾的重要工具。现阶段,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受日益严峻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制约。为此,土地利用规划应加深对土地生态功能的认识,以及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性。把环境问题更为系统的纳入到土地利用规划中去,通过分析、预测和评价战略的环境影响,并将评价结论体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从而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2、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协调功能

  土地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生活、生态等功能,土地也是各种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的载体,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具有综合协调的功能。一方面,土地利用规划为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用地)提供用地保障,另一方面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起到基础的综合协调作用。从这一意义而言,土地利用规划除了考虑土地利用本身的问题,更应考虑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体现土地利用的综合功能。因而,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出发,建立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协调功能。

  3、弥补建设项目环评不足,源头上控制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引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必须从其产生根源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许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尤其是与土地利用相关的活动是导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具体体现在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规划、计划和具体的建设项目来逐层实施的,越向高一层次,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强度越大。过去所开展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只考虑单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而政策和规划、计划作为一个整体,单个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能从源头上认识土地利用可能引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因而不能起到足够的作用。面向具有战略性和综合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由于考虑到土地利用的整体变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对于从源头上控制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4、促进土地评价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应用研究中的开展

  土地评价在国外可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1834年英国成立了土地测量师会,主要从事土地评价和土地测量。而后经历了土地分类定级、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及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等不同的阶段。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有机综合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生态经济评价,并探求它们在时间上的延伸[1]。FAO于1993年在“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纲要”中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本着社会、经济要求和环境问题相统一的宗旨,综合运用技术、政策和其它活动手段,同时实现:保持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和服务功能(生产性);降低生产的风险水平(安全性);保护自然资源潜力,防止土壤和水质退化(保护性);经济上可行(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接受性)。可见,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不仅包括对土地利用现状功能评价,还包括对未来的预测性评价,即需要对影响土地评价单元的各种社会、经济和生态因子与过程可能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并予以评价。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促进了土地评价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土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