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morewindows/article/details/6657829
冒泡排序是非常容易理解和实现,,以从小到大排序举例:
设数组长度为N。
1.比较相邻的前后二个数据,如果前面数据大于后面的数据,就将二个数据交换。
2.这样对数组的第0个数据到N-1个数据进行一次遍历后,最大的一个数据就“沉”到数组第N-1个位置。
3.N=N-1,如果N不为0就重复前面二步,否则排序完成。
按照定义很容易写出代码:
下面对其进行优化,设置一个标志,如果这一趟发生了交换,则为true,否则为false。明显如果有一趟没有发生交换,说明排序已经完成。
再做进一步的优化。如果有100个数的数组,仅前面10个无序,后面90个都已排好序且都大于前面10个数字,那么在第一趟遍历后,最后发生交换的位置必定小于10,且这个位置之后的数据必定已经有序了,记录下这位置,第二次只要从数组头部遍历到这个位置就可以了。
冒泡排序毕竟是一种效率低下的排序方法,在数据规模很小时,可以采用。数据规模比较大时,最好用其它排序方法。
平均复杂度 O(n*n) 排序稳定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ubble_sort(int *a,int n); void bubble_sort2(int *a,int n); void swap(int *a,int *b) { int tmp; tmp = *a; *a = *b; *b = tmp; }
void bubble_sort(int *a,int n) { for(int i=0;i<n;i++) for(int j = 1;j<n-i;j++) { if(a[j-1]>a[j]) swap(&a[j-1],&a[j]); } }
void bubble_sort2(int *a,int n) { bool flag = true; int k = n; while(flag) { flag = false; for(int i=1;i<k;i++) { if(a[i-1]>a[i]) { swap(&a[i-1],&a[i]); flag = true; } } k--; } } int main() { int a[10]={5,3,2,7,4,9,6,8,24,13}; bubble_sort2(a,10); for(int i = 0;i<10;i++) { cout<<a[i]<<endl; } getchar();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