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学问,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智慧。—— Leon Bai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黑格尔,《小逻辑》
朱萨克,照当时的说法,是个剑法高手,而且已经身经百战;可是碰上这么一个压根儿不管通常的击剑规则,身子灵活、蹦蹦跳跳的对手,他反倒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招架是好了。——大仲马,《三剑客》,第五章
在生活的任何领域寻求完美,都不过是抽象的、病态的或无聊的幻想而已。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十七卷
现代软件需求复杂多变,传统的面向过程的需求分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软件开发的要求,用例分析技术是为了适应现代软件需求环境而提出的一项新型的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技术。
用例用来描绘一个系统外在可见的需求情况,是代表系统中各个项目相关人员之间就系统的行为所达成的契约。
软件工程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在去年的软件项目成功率仍然不足30%,绝大多数的软件项目仍然超进度、超成本。而在这些不成功的项目中,由于需求不清晰、需求不完整等方面的因素,占到了60%左右。
用例分析技术是Rational三 友之一Ivar Jacobson先生于1967年在爱立信公司开发AXE交换机时开始研究,并于1986年总结、发布的一项源于实践的需求分析技术。Ivar先生在加盟 Rational之后,与三友合作提出了UML、完善了RUP,用例分析技术也因此被人广泛了解和关注。
用例分析技术为软件需求规格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元素,而且该元素是可验证、可度量的。用例可以作为项目计划、进度控制、测试等环节的基础。而且用例还可以使开发团队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1,参与者(Actor)。定义了用户在系统交互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另一个相关的系统。
用例(Use case)
2,用例实例(场景)是在系统中执行的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将生成特定参与者可见的价值结果,一个用例定义一组用例实例(场景)。 一个用例应为参与者提供(实现)一个价值。
事件流:
就像类对应于对象一样,一个用例的实例就是使用场景,用例就是对使用场景进行抽象的总结:
1)前置条件:指在用例启动时,参与者(Actor)与系统应置于什么状态,这个状态应该是系统能够检测到的、可观测的;
2)后置条件:用例结束时,系统应置于什么状态,这个状态也应该是系统能够检测得到的、可观测的;
3)基本事件流:基本事件流是对用例中常规、预期路径的描述,这时大部分时间所遇到的场景;它将体现系统的核心价值;
4)扩展事件流:主要是对一些异常情况、选择分支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