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Sockets 规范及应用
-Windows网络编程接口
******************************************************************
版权信息
本书作者保留所有版权。禁止任何商业性的转载或复制。非赢利性质的转载和复制不得修改文章内容,并请保留此段文字。
Copyright (c) 1995-1996 By 施炜,李铮,秦颖
All Right Reserved
******************************************************************
内容提要
本书适应了Windows、Internet及计算机网络普及的潮流,介绍了一套在Windows下网络编程的规范-Windows Sockets。这套规范是Windows下得到广泛应用的、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编程接口。从1991年的1.0版到1995年的2.0.8版,经过不断完善并在Intel、Microsoft、Sun、SGI、Informix、Novell等公司的全力支持下,已成为Windows网络编程的事实上的标准。为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这套规范,本书不但对Windows Sockets 1.1及2.0规范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还结合了作者的实际工作,给出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程序实例。书中的内容包括:Windows Sockets规范1.1版及2.0.8版介绍;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指导和具体应用实例;Windows Sockets规范1.1版及2.0.8版库函数参考等。
本书体系完整,文字流畅,可供从事网络应用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声明
由于成书时间紧迫。本书不免有许多错误和不当之处,故此作者衷心希望各位读者能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包括补充新的应用实例和内容),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完善此书。我们会尊重相应修订者的版权。作者也衷心希望在我们和各位读者的努力下,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关于Windows Sockets编程的系统而又准确的免费中文参考书,为广大读者在Windows下网络编程提供帮助。
作者联系地址:
施炜:上海交通大学94032班 (200030)
Email: [email protected]
李铮: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0030)
Email: [email protected]
秦颖:上海交通大学94033A班 (200030)
Email: [email protected]
作者希望每一位拿到本书的读者能以任何方式通知我们。以便我们掌握本书的应用情况。并敬请各位读者暂时不要在其他FTP站点散发,谢谢合作。
编著者
1996年5月20日
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是这一时代所谓“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化是计算机技术九十年代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新发展是:异机种网络和异网互联有较大突破。TCP/IP协议在异网互联中体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间网,到1991年底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的五千多个网络连入Internet,其中包含了数千个组织的30万台主机,用户数以百万计。
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相呼应的是Windows的广泛应用,现在在全世界各地已有超过四千万用户在使用不同版本的Windows。自1995年8月24日Windows 95正式推出以来,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销售量已超过100万份,有的零售商店不得不半夜开门,以迎接滚滚而来的抢购者。这说明以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为基础的Windows已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个人机平台上的事实上的操作系统标准。所以研究和开发在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技术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在Windows下的各种网络编程接口中,Windows Sockets脱颖而出,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这是因为Windows Sockets规范是一套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接口。从1991年的1.0版到1995年的2.0.8版,经过不断完善并在Intel、Microsoft、Sun、SGI、Informix、Novell等公司的全力支持下,已成为Windows网络编程的事实上的标准。
在作者利用Windows Sockets规范进行应用开发的过程中,发现这方面的资料很少,特别是缺乏一本全面而实用的专著。为了使广大用户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这套规范,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不但对Windows Sockets 1.1及2.0规范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还结合了作者的实际工作,给出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程序实例。希望它能对Windows Sockets规范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如果能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有所帮助和指导,是作者的最大愿望。由于时间紧迫,作者学识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偏颇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由施炜、李铮、秦颖合作完成,其中,第一、二、四、六章和5.2节由施炜编写;第七章、5.1节、3.4节由李铮编写;第5.3节、3.1-3.3节由秦颖编写。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毛向辉先生的大力支持,并提供了一些最新的资料,在此谨表示衷心的谢意。
编著者
1995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
目录
第一章 简介
1.1 什么是WINDOWS SOCKETS规范?
1.2 BEKELEY套接口
1.3 MICROSOFT WINDOWS和针对WINDOWS的扩展
1.4 这份规范的地位
1.5 曾经作过的修改
1.5.1 Windows Sockets 1.0
1.5.2 Windows Sockets 1.1
第二章 使用WINDOWS SOCKETS 1.1编程
2.1 WINDOWS SOCKETS协议栈安装检查
2.2 套接口
2.2.1 基本概念
2.2.2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2.2.3 带外数据
2.2.4 广播
2.3 字节顺序
2.4 套接口属性选项
2.5 数据库文件
2.6 与BERKELEY套接口的不同
2.6.1 套接口数据类型和错误数值
2.6.2 select()函数和FD_*宏
2.6.3 错误代码-errno,h_errno,WSAGetLastError()
2.6.4 指针
2.6.5 重命名的函数
2.6.5.1 close()和closesocket()
2.6.5.2 ioctl()和iooctlsocket()
2.6.6 阻塞例程和EINPROGRESS宏
2.6.7 Windows Sockets支持的最大套接口数目
2.6.8 头文件
2.6.9 API调用失败时的返回值
2.6.10 原始套接口
2.7 在多线程WINDOWS版本中的WINDOWS SOCKETS
第三章 WINDOWS SOCKETS 1.1应用实例
3.1 套接口网络编程原理
3.2 WINDOWS SOCKETS编程原理
3.3 WINDOWS SOCKETS与UNIX套接口编程实例
3.3.1 SERVER介绍
3.3.2 CLIENT介绍
3.3.3 源程序清单
3.4 另一个精巧的应用程序实例-WSHOUT
3.4.1 源程序目录
3.4.2 程序逻辑结构
3.4.3 源程序清单及注释
3.4.3.1 wshout.c清单
3.4.3.2 wshout.h清单
3.4.3.3 wshout.rc清单
3.4.3.4 ushout.c清单
3.4.3.5 ulisten.c清单
3.4.3.6 tshout.c清单
3.4.3.7 tlisten.c清单
3.4.3.8 errno.c清单
3.4.3.9 resolve.c清单
第四章 WINDOWS SOCKET 1.1库函数概览
4.1 套接口函数
4.1.1 阻塞/非阻塞和数据易失性
4.2 数据库函数
4.3 针对MICROSOFT WINDOWS的扩展函数
4.3.1 异步选择机制
4.3.2 异步支持例程
4.3.3 阻塞钩子函数方法
4.3.4 错误处理
4.3.5 通过中介DLL调用Windows Sockets DLL
4.3.6 Windows Sockets实现内部对消息的使用
4.3.7 私有的API接口
第五章 套接口库函数参考
5.1 WINDOWS SOCKET 1.1库函数参考
5.1.1 accept()
5.1.2 bind()
5.1.3 closesocket()
5.1.4 connect()
5.1.5 getpeername()
5.1.6 getsockname()
5.1.7 getsockopt()
5.1.8 htonl()
5.1.9 htons()
5.1.10 inet_addr()
5.1.11 inet_ntoa()
5.1.12 ioctlsocket()
5.1.13 listen()
5.1.14 ntohl()
5.1.15 ntohs()
5.1.16 recv()
5.1.17 recvfrom()
5.1.18 select()
5.1.19 send()
5.1.20 sendto()
5.1.21 setsockopt()
5.1.22 shutdown()
5.1.23 socket()
5.2 数据库函数
5.2.1 gethostbyaddr()
5.2.2 gethostbyname()
5.2.3 gethostname()
5.2.4 getprotobyname()
5.2.5 getprotobynumber()
5.2.6 getservbyname()
5.2.7 getservbyport()
5.3 WINDOWS扩展函数
5.3.1 WSAAsyncGetHostByAddr()
5.3.2 WSAAsyncGetHostByName()
5.3.3 WSAAsyncGetProtoByName()
5.3.4 WSAAsyncGetProtoByNumber()
5.3.5 WSAAsyncGetServByName()
5.3.6 WSAAsyncGetServByPort()
5.3.7 WSAAsyncSelect()
5.3.8 WSACancelAsyncRequest()
5.3.9 WSACancelBlockingCall()
5.3.10 WSACleanup()
5.3.11 WSAGetLastError()
5.3.12 WSAIsBlocking()
5.3.13 WSASetBlockingHook()
5.3.14 WSASetLastError()
5.3.15 WSAStartup()
5.3.16 WSAUnhookBlockingHook()
第六章 WINDOWS SOCKET 2的扩展特性
6.1 同时使用多个传输协议
6.2 与WINDOWS SOCKET 1.1应用程序的向后兼容性
6.2.1 源码的兼容性
6.2.2 二进制兼容性
6.3 在WINDOWS SOCKETS中注册传输协议
6.3.1 使用多个协议
6.3.2 select()函数应用中关于多个服务提供者的限制
6.4 协议无关的名字解析
6.5 重叠I/O和事件对象
6.5.1 事件对象
6.5.2 接收操作完成指示
6.5.2.1 阻塞并且等待完成指示。
6.5.2.2 检查完成指示
6.5.2.3 使用套接口I/O操作完成例程
6.5.3 WSAOVERLAPPED的细节
6.6 使用事件对象异步通知
6.7 服务的质量(QOS)
6.8 套接口组
6.9 共享套接口
6.10 连接建立和拆除的高级函数
6.11 扩展的字节顺序转换例程
6.12 分散/聚集方式I/O
6.13 协议无关的多点通讯
6.14 新增套接口选项一览
6.15 新增套接口IOCTL操作代码
6.16 新增函数一览
第七章 WINDOWS SOCKETS 2扩展库函数简要参考
7.1 WSAACCEPT()
7.2 WSACLOSEEVENT()
7.3 WSACONNECT()
7.4 WSACREATEEVENT()
7.5 WSADUPLICATESOCKET()
7.6 WSAENUMNETWORKEVENTS()
7.7 WSAENUMPROTOCOLS()
7.8 WSAEVENTSELECT()
7.9 WSAGETOVERLAPPEDRESULT()
7.10 WSAGETQOSBYNAME()
7.11 WSAHTONL()
7.12 WSAHTONS()
7.13 WSAIOCTL()
7.14 WSAJOINLEAF()
7.15 WSANTOHL()
7.16 WSANTOHS()
7.17 WSARECV()
7.18 WSARECVDISCONNECT()
7.19 WSARECVFROM()
7.20 WSARESETEVENT()
7.21 WSASEND()
7.22 WSASENDDISCONNECT()
7.23 WSASENDTO()
7.24 WSASETEVENT()
7.25 WSASOCKET()
7.26 WSAWAITFORMULTIPLEEVENTS()
附录A 错误代码
附录B WINDOWS SOCKETS头文件
附录B.1 WINDOWS SOCKETS 1.1头文件
附录B.2 WINDOWS SOCKETS 2头文件
附录B.3 WINSOCK.DEF文件
附录C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简介
1.1 什么是Windows Sockets规范?
Windows Sockets规范以U.C. Berkeley大学BSD UNIX中流行的Socket接口为范例定义了一套Micosoft Windows下网络编程接口。它不仅包含了人们所熟悉的Berkeley Socket风格的库函数;也包含了一组针对Windows的扩展库函数,以使程序员能充分地利用Windows消息驱动机制进行编程。
Windows Sockets规范本意在于提供给应用程序开发者一套简单的API,并让各家网络软件供应商共同遵守。此外,在一个特定版本Windows的基础上,Windows Sockets也定义了一个二进制接口(ABI),以此来保证应用Windows Sockets API的应用程序能够在任何网络软件供应商的符合Windows Sockets协议的实现上工作。因此这份规范定义了应用程序开发者能够使用,并且网络软件供应商能够实现的一套库函数调用和相关语义。
遵守这套Windows Sockets规范的网络软件,我们称之为Windows Sockets兼容的,而Windows Sockets兼容实现的提供者,我们称之为Windows Sockets提供者。一个网络软件供应商必须百分之百地实现Windows Sockets规范才能做到现Windows Sockets兼容。
任何能够与Windows Sockets兼容实现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就被认为是具有Windows Sockets接口。我们称这种应用程序为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
Windows Sockets规范定义并记录了如何使用API与Internet协议族(IPS,通常我们指的是TCP/IP)连接,尤其要指出的是所有的Windows Sockets实现都支持流套接口和数据报套接口.
应用程序调用Windows Sockets的API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Windows Sockets又利用下层的网络通讯协议功能和操作系统调用实现实际的通讯工作。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
虽然我们并不反对使用这一套API来实现另一通讯协议栈(而且我们期望在将来规范的修改中能够讨论这个问题),但这种用法已经超出了我们这一份规范所规定的范围,我们在此将不作讨论。
1.2 Bekeley套接口
Windows Sockets规范是建立在Bekeley套接口模型上的。这个模型现在已是TCP/IP网络的标准。它提供了习惯于UNIX套接口编程的程序员极为熟悉的环境,并且简化了移植现有的基于套接口的应用程序源代码的工作。Windows Sockets API也是和4.3BSD的要求一致的。
1.3 Microsoft Windows和针对Windows的扩展
这一套Windows Sockets API能够在所有3.0以上版本的Windows和所有Windows Scokets实现上使用,所以它不仅为Windwos Sockets实现和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提供了16位操作环境,而且也提供了32位操作环境。
Windows Sockets也支持多线程的Windows进程。一个进程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同时执行的线程。在Windows 3.1非多线程版本中,一个任务对应了一个仅具有单个线程的进程。而我们在本书中所提到的线程均是指在多线程Windows环境中的真正意义的线程。在非多线程环境中(例如Windows 3.0)这个术语是指Windows Sockets进程.
Windows Sockets规范中的针对Windows的扩展部分为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了开发具有Windows应用软件的功能。它有利于使程序员写出更加稳定并且更加高效的程序,也有助于在非占先Windows版本中使多个应用程序在多任务情况下更好地运作。除了WSAStartup()和WSACleanup()两个函数除外,其他的Windows扩展函数的使用不是强制性的。
1.4 这份规范的地位
Windows Sockets是一份独立的规范。它的产生和存在是为了造益于应用程序开发者,网络软件供应商和广大计算机用户。这份规范的每一份正式出版的版本(非草稿)实际上代表了为网络软件供应商实现所需和应用程序开发者所用的一整套API。关于这套规范的讨论和改进还正在进行之中。这样的讨论主要是通过Internet上的一个电子邮件论坛-[email protected]进行的。同时也有不定期的会议举行。会议的具体内容会在电子邮件论坛上发表。
1.5 曾经作过的修改
1.5.1 Windows Sockets 1.0
Windows Sockets 1.0代表了网络软件供应商和用户协会细致周到的工作的结晶。Windows Sockets 1.0规范的发布是为了让网络软件供应商和应用程序开发者能够开始建立各自的符合Windows Sockets标准的实现和应用程序。
1.5.2 Windows Sockets 1.1
Windows Sockets 1.1继承了Windows Sockets 1.0的准则和结构,并且仅在一些绝对必要的地方作了改动。这些改动都是基于不少公司在创作Windows Sockets 1.0实现时的经验和教训的。Windows Scokets 1.1包含了一些更加清晰的说明和对Windows Sockets 1.0的小改动。此外1.1还包含了如下重大的变更:
* 加入了gethostname()这个常规调用,以便更加简单地得到主机名字和地址。
* 定义DLL中小于1000的序数为Windows Sockets保留,而对大于1000的序数则没有限制。这使Windows Sockets供应商可以在DLL中加入自己的界面,而不用担心所选择的序数会和Windows Scokets将来的版本冲突。
* 增加了WSAStartup()函数和WASClearup()函数之间的关联,要求两个函数互相对应。这使得应用程序开发者和第三方DLL在使用Windows Sockets实现时不需要考虑其他程序对这套API的调用。
* 把函数intr_addr()的返回类型,从结构in_addr改为了无符号长整型。这个改变是为了适应Microsoft C编译器和Borland C编译器对返回类型为四字节结构的函数的不同处理方法。
* 把WSAAsyncSelect()函数语义从“边缘触发”改为“电平触发”。这种方式大大地简化了一个应用程序对这个函数的调用。
* 改变了ioctlsocket()函数中FIONBIO的语义。如果套接口还有未完成的WSAAsyncSelect()调用,该函数将失败返回。
* 为了符合RFC 1122,在套接口选项中加入了TCP_NODELAY这一条。
所有Windows Sockets 1.1对于Windows Sockets 1.0的改动在以下都作了记号。
第二章 使用Windows Sockets 1.1编程
在这一章,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Windows Sockets 1.1编程,并讨论了使用Windows Sockets 1.1编程的一些细节问题。本章的讨论均是基于Windows Sockets 1.1规范的,在某些方面可能会和第六、七章对Windows Sockets 2的讨论不一致,请读者注意这一区别。
2.1 Windows Sockets协议栈安装检查
任何一个与Windows Sockets Import Library联接的应用程序只需简单地调用WSAStartup()函数便可检测系统中有没有一个或多个Windows Sockets实现。而对于一个稍微聪明一些的应用程序来说,它会检查PATH环境变量来寻找有没有Windows Sockets实现的实例(Windows Sockets.DLL)。对于每一个实例,应用程序可以发出一个LoadLibrary()调用并且用WSAStartup()函数来得到这个实现的具体数据。
这一版本的Windows Sockets规范并没有试图明确地讨论多个并发的Windows Sockets实现共同工作的情况。但这个规范中没有任何规定可以被解释成是限制多个Windows Sockets DLL同时存在并且被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调用的。
2.2 套接口
2.2.1 基本概念
通讯的基石是套接口,一个套接口是通讯的一端。在这一端上你可以找到与其对应的一个名字。一个正在被使用的套接口都有它的类型和与其相关的进程。套接口存在于通讯域中。通讯域是为了处理一般的线程通过套接口通讯而引进的一种抽象概念。套接口通常和同一个域中的套接口交换数据(数据交换也可能穿越域的界限,但这时一定要执行某种解释程序)。Windows Sockets规范支持单一的通讯域,即Internet域。各种进程使用这个域互相之间用Internet协议族来进行通讯(Windows Sockets 1.1以上的版本支持其他的域,例如Windows Sockets 2)。
套接口可以根据通讯性质分类;这种性质对于用户是可见的。应用程序一般仅在同一类的套接口间通讯。不过只要底层的通讯协议允许,不同类型的套接口间也照样可以通讯。
用户目前可以使用两种套接口,即流套接口和数据报套接口。流套接口提供了双向的,有序的,无重复并且无记录边界的数据流服务。数据报套接口支持双向的数据流,但并不保证是可靠,有序,无重复的。也就是说,一个从数据报套接口接收信息的进程有可能发现信息重复了,或者和发出p[;'//-0同。数据报套接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保留了记录边界。对于这一特点,数据报套接口采用了与现在许多包交换网络(例如以太网)非常类似的模型。
2.2.2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一个在建立分布式应用时最常用的范例便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在这种方案中客户应用程序向服务器程序请求服务。这种方式隐含了在建立客户机/服务器间通讯时的非对称性。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工作时要求有一套为客户机和服务器所共识的惯例来保证服务能够被提供(或被接受)。这一套惯例包含了一套协议。它必须在通讯的两头都被实现。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协议可能是对称的或是非对称的。在对称的协议中,每一方都有可能扮演主从角色;在非对称协议中,一方被不可改变地认为是主机,而另一方则是从机。一个对称协议的例子是Internet中用于终端仿真的TELNET。而非对称协议的例子是Internet中的FTP。无论具体的协议是对称的或是非对称的,当服务被提供时必然存在“客户进程”和“服务进程”。
一个服务程序通常在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址监听对服务的请求,也就是说,服务进程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一个客户对这个服务的地址提出了连接请求。在这个时刻,服务程序被“惊醒”并且为客户提供服务-对客户的请求作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请求/相应的过程可以简单的用图2-1表示。虽然基于连接的服务是设计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时的标准,但有些服务也是可以通过数据报套接口提供的。
2.2.3 带外数据
注意:以下对于带外数据(也称为TCP紧急数据)的讨论,都是基于BSD模型而言的。用户和实现者必须注意,目前有两种互相矛盾的关于RFC 793的解释,也就是在这基础上,带外数据这一概念才被引入的。而且BSD对于带外数据的实现并没有符合RFC 1122定下的主机的要求,为了避免互操作时的问题,应用程序开发者最好不要使用带外数据,除非是与某一既成事实的服务互操作时所必须的。Windows Sockets提供者也必须提供他们的产品对于带外数据实现的语义的文挡(采用BSD方式或者是RFC 1122方式)。规定一个特殊的带外数据语义集已经超出了Windows Sockets规范的讨论范围。
流套接口的抽象中包括了带外数据这一概念,带外数据是相连的每一对流套接口间一个逻辑上独立的传输通道。带外数据是独立于普通数据传送给用户的,这一抽象要求带外数据设备必须支持每一时刻至少一个带外数据消息被可靠地传送。这一消息可能包含至少一个字节;并且在任何时刻仅有一个带外数据信息等候发送。对于仅支持带内数据的通讯协议来说(例如紧急数据是与普通数据在同一序列中发送的),系统通常把紧急数据从普通数据中分离出来单独存放。这就允许用户可以在顺序接收紧急数据和非顺序接收紧急数据之间作出选择(非顺序接收时可以省去缓存重叠数据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也可以“偷看一眼”紧急数据。
某一个应用程序也可能喜欢线内处理紧急数据,即把其作为普通数据流的一部分。这可以靠设置套接口选项中的SO_OOBINLINE来实现(参见5.1.21节,setsockopt())。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程序可能希望确定未读数据中的哪一些是“紧急”的(“紧急”这一术语通常应用于线内带外数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Windows Sockets的实现中就要在数据流保留一个逻辑记号来指出带外数据从哪一点开始发送,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SIOCATMARK ioctlsocket()命令(参见5.1.12节)来确定在记号之前是否还有未读入的数据。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这一记号与其对方进行重新同步。
WSAAsyncSelect()函数可以用于处理对带外数据到来的通知。
2.2.4 广播
数据报套接口可以用来向许多系统支持的网络发送广播数据包。要实现这种功能,网络本身必须支持广播功能,因为系统软件并不提供对广播功能的任何模拟。广播信息将会给网络造成极重的负担,因为它们要求网络上的每台主机都为它们服务,所以发送广播数据包的能力被限制于那些用显式标记了允许广播的套接口中。广播通常是为了如下两个原因而使用的:1. 一个应用程序希望在本地网络中找到一个资源,而应用程序对该资源的地址又没有任何先验的知识。2. 一些重要的功能,例如路由要求把它们的信息发送给所有可以找到的邻机。
被广播信息的目的地址取决于这一信息将在何种网络上广播。Internet域中支持一个速记地址用于广播-INADDR_BROADCAST。由于使用广播以前必须捆绑一个数据报套接口,所以所有收到的广播消息都带有发送者的地址和端口。
某些类型的网络支持多种广播的概念。例如IEEE802.5令牌环结构便支持链接层广播指示,它用来控制广播数据是否通过桥接器发送。Windows Sockets规范没有提供任何机制用来判断某个应用程序是基于何种网络之上的,而且也没有任何办法来控制广播的语义。
2.3 字节顺序
Intel处理器的字节顺序是和DEC VAX处理器的字节顺序一致的。因此它与68000型处理器以及Internet的顺序是不同的,所以用户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以保证正确的顺序。
任何从Windows Sockets函数对IP地址和端口号的引用和传送给Windows Sockets函数的IP地址和端口号均是按照网络顺序组织的,这也包括了sockaddr_in结构这一数据类型中的IP地址域和端口域(但不包括sin_family域)。
考虑到一个应用程序通常用与“时间”服务对应的端口来和服务器连接,而服务器提供某种机制来通知用户使用另一端口。因此getservbyname()函数返回的端口号已经是网络顺序了,可以直接用来组成一个地址,而不需要进行转换。然而如果用户输入一个数,而且指定使用这一端口号,应用程序则必须在使用它建立地址以前,把它从主机顺序转换成网络顺序(使用htons()函数)。相应地,如果应用程序希望显示包含于某一地址中的端口号(例如从getpeername()函数中返回的),这一端口号就必须在被显示前从网络顺序转换到主机顺序(使用ntohs()函数)。
由于Intel处理器和Internet的字节顺序是不同的,上述的转换是无法避免的,应用程序的编写者应该使用作为Windows Sockets API一部分的标准的转换函数,而不要使用自己的转换函数代码。因为将来的Windows Sockets实现有可能在主机字节顺序与网络字节顺序相同的机器上运行。因此只有使用标准的转换函数的应用程序是可移植的。
2.4 套接口属性选项
Windows Sockets规范支持的套接口属性选项都列在对setsockopt()函数和getsockopt()函数的叙述中。任何一个Windows Sockets实现必须能够识别所有这些属性选项,并且对每一个属性选项都返回合理的数值。每一个属性选项的缺省值列在下表中:
选项 类型 含义 缺省值 注意事项
SO_ACCEPTCON BOOL 套接口正在监听。 FALSE
SO_BROADCAST BOOL 套接口被设置为可以 FALSE
发送广播数据。
SO_DEBUG BOOL 允许Debug。 FALSE (*)
S0_DONTLINGER BOOL 如果为真,SO_LINGER TRUE
选项被禁止。
SO_DONTROUTE BOOL 路由被禁止。 FALSE (*)
SO_ERROR int 得到并且清除错误状态。 0
SO_KEEPALIVE BOOL 活跃信息正在被发送。 FALSE
SO_LINGER struct 返回目前的linger信息。 l_onoff
linger 为0
FAR *
SO_OOBINLINE BOOL 带外数据正在普通数据流 FALSE
中被接收。
SO_RCVBUF int 接收缓冲区大小。 决定于实现 (*)
SO_REUSEADDR BOOL 该套接口捆绑的地址 FALSE
是否可被其他人使用。
SO_SNDBUF int 发送缓冲区大小。 决定于实现 (*)
SO_TYPE int 套接口类型(如 和套接口被
SOCK_STREAM)。 创建时一致
TCP_NODELAY BOOL 禁止采用Nagle 决定于实现
进行合并传送。
(*) Windows Sockets实现有可能在用户调用setsockopt()函数时忽略这些属性,并且在用户调用getsockopt()函数时返回一个没有变化的值。或者它可能在setsockopt()时接受某个值,并且在getsockopt()时返回相应的数值,但事实上并没有在任何地方使用它。
2.5 数据库文件
getXbyY()和WSAAyncGetXByY()这一类的例程是用来得到某种特殊的网络信息的。getXbyY()例程最初(在第一版的BERKELY UNIX中)是被设计成一种在文本数据库中查询信息的机制。虽然Windows Sockets实现可能用不同的方式来得到这些信息,但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要求通过getXbyY()或WSAAyncGetXByY()这一类例程得到的信息是一致。
2.6 与Berkeley套接口的不同
有一些很有限的地方,Windows Sockets API必须与从严格地坚持Berkeley传统风格中解放出来。通常这么做是因为在Windows环境中实现的难度。
2.6.1 套接口数据类型和错误数值
Windows Sockets规范中定义了一个新的数据类型SOCKET,这一类型的定义对于将来Windows Sockets规范的升级是必要的。例如在Windows NT中把套接口作为文件句柄来使用。这一类型的定义也保证了应用程序向Win/32环境的可移植性。因为这一类型会自动地从16位升级到32位。
在UNIX中所有句柄包括套接口句柄,都是非负的短整数,而且一些应用程序把这一假设视为真理。Windows Sockets句柄则没有这一限制,除了INVALID_SOCKET不是一个有效的套接口外,套接口可以取从0到INVALID_SOCKET-1之间的任意值。
因为SOCKET类型是unsigned,所以编译已经存在于UNIX环境中的应用程序的源代码可能会导致signed/unsigned数据类型不匹配的警告。
这还意味着,在socket()例程和accept()例程返回时,检查是否有错误发生就不应该再使用把返回值和-1比较的方法,或判断返回值是否为负(这两种方法在BSD中都是很普通,很合法的途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应用程序应该使用常量INVALID_SOCKET,该常量已在WINSOCK.H中定义。
例如:
典型的BSD风格:
s = socket(...);
if (s == -1) /* of s<0 */
{...}
更优良的风格:
s = socket(...);
if (s == INVALID_SOCKET)
{...}
{**************************Read this ******************}
2.6.2 select()函数和FD_*宏
由于一个套接口不再表示了UNIX风格的小的非负的整数,select()函数在Windows Sockets API中的实现有一些变化:每一组套接口仍然用fd_set类型来代表,但是它并不是一个位掩码。整个组的套接口是用了一个套接口的数组来实现的。为了避免潜在的危险,应用程序应该坚持用FD_XXX宏来设置,初始化,清除和检查fd_set结构。
2.6.3 错误代码-errno,h_errno,WSAGetLastError()
Windows Sockets实现所设置的错误代码是无法通过errno变量得到的。另外对于getXbyY()这一类的函数,错误代码无法从h_errno变量得到。错误代码可以使用WSAGetLastError()调用得到。这一函数在5.3.11中讨论。这个函数在Windows Sockets实现中是作为WIN/32函数GetLastError()的先导函数(最终是一个别名)。这样做是为了在多线程的进程中为每一线程得到自己的错误信息提供可靠的保障。
为了保持与BSD的兼容性,应用程序可以加入以下一行代码:
#define errno WSAGetLastError()
这就保证了用全程的errno变量所写的网络程序代码在单线程环境中可以正确使用。当然,这样做有许多明显的缺点:如果一个原程序包含了一段代码对套接口和非套接口函数都用errno变量来检查错误,那么这种机制将无法工作。此外,一个应用程序不可能为errno赋一个新的值(在Windows Sockets中,WSASetLastError()函数可以做到这一点)。
例如:
典型的BSD风格:
r = recv(...);
if (r == -1 /* 但请见下文 */
&& errno == EWOULDBLOCK)
{...}
更优良的风格:
r = recv(...);
if (r == -1 /* 但请见下文 */
&& WSAGetLastError() == EWOULDBLOCK)
{...}
虽然为了兼容性原因,错误常量与4.3BSD所提供的一致;应用程序应该尽可能地使用“WSA”系列错误代码定义。例如,一个更准确的上面程序片断的版本应该是:
r = recv(...);
if (r == -1 /* 但请见下文 */
&& WSAGetLastError() == WSAEWOULDBLOCK)
{...}
2.6.4 指针
所有应用程序与Windows Sockets使用的指针都必须是FAR指针,为了方便应用程序开发者使用,Windows Sockets规范定义了数据类型LPHOSTENT。
2.6.5 重命名的函数
有两种原因Berkeley套接口中的函数必须重命名以避免与其他的API冲突:
2.6.5.1 close()和closesocket()
在Berkeley套接口中,套接口出现的形式与标准文件描述字相同,所以close()函数可以用来和关闭正规文件一样来关闭套接口。虽然在Windows Sockets API中,没有任何规定阻碍Windows Sockets实现用文件句柄来标识套接口,但是也没有任何规定要求这么做。套接口描述字并不认为是和正常文件句柄对应的,而且并不能认为文件操作,例如read(),write()和close()在应用于套接口后不能保证正确工作。套接口必须使用closesocket()例程来关闭,用close()例程来关闭套接口是不正确的,这样做的效果对于Windows Sockets规范说来也是未知的。
2.6.5.2 ioctl()和iooctlsocket()
许多C语言的运行时系统出于与Windows Sockets无关的目的使用ioctl()例程,所以Windows Sockets定义ioctlsocket()例程。它被用于实现BSD中用ioctl()和fcntl()实现的功能。
2.6.6 阻塞例程和EINPROGRESS宏
虽然Windows Sockets支持关于套接口的阻塞操作,但是这种应用是被强烈反对的.如果程序员被迫使用阻塞模式(例如一个准备移植的已有的程序),那么他应该清楚地知道Windows Sockets中阻塞操作的语义。有关细节请参见4.1.1
2.6.7 Windows Sockets支持的最大套接口数目
一个特定的Windows Sockets提供者所支持的套接口的最大数目是由实现确定的。任何一个应用程序都不应假设某个待定数目的套接口可用。这一点在4.3.15 WSAStartup()中会被重申。而且一个应用程序可以真正使用的套接口的数目和某一特定的实现所支持的数目是完全无关的。
一个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可以使用的套接口的最大数目是在编译时由常量FD_SETSIZE决定的。这个常量在select()函数(参见4.1.18)中被用来组建fd_set结构。在WINSOCK.H中缺省值是64。如果一个应用程序希望能够使用超过64个套接口,则编程人员必须在每一个源文件包含WINSOCK.H前定义确切的FD_SET值。有一种方法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就是在工程项目文件中的编译器选项上加入这一定义。例如在使用Microsoft C时加入-D FD_SETSIZE=128作为编译命令的一个命令行参数.要强调的是:FD_SET定义的值对Windows Sockets实现所支持的套接口的数目并无任何影响。
2.6.8 头文件
为了方便基于Berkeley套接口的已有的源代码的移植,Windows Sockets支持许多Berkeley头文件。这些Berkeley头文件被包含在WINSOCK.H中。所以一个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只需简单的包含WINSOCK.H就足够了(这也是一种被推荐使用的方法)。
2.6.9 API调用失败时的返回值
常量SOCKET_ERROR是被用来检查API调用失败的。虽然对这一常量的使用并不是强制性的,但这是推荐的。如下的例子表明了如何使用SOCKET_ERROR常量
典型的BSD风格:
r = recv(...);
if (r == -1 /* or r < 0 */
&& errno == EWOULDBLOCK)
{...}
更优良的风格:
r = recv(...);
if (r == SOCKET_ERROR
&& WSAGetLastError == WSAEWOULDBLOCK)
{...}
2.6.10 原始套接口
Windows Sockets规范并没有规定Windows Sockets DLL必须支持原始套接口-用SOCK_RAW打开的套接口。然而Windows Sockets规范鼓励Windows Sockets DLL提供原始套接口支持。一个Windows Sockets兼容的应用程序在希望使用原始套接口时应该试图用socket()调用(参见5.1.23节)来打开套接口。如果这么做失败了,应用程序则应该使用其他类型的套接口或向用户报告错误。
2.7 在多线程Windows版本中的Windows Sockets
Windows Sockets接口被设计成既能够在单线程的Windows版本(例如Windows 3.1)又能够在占先的多线程Windows版本(例如Windows NT)中使用,在多线程环境中,套接口接口基本上是不变的。但多线程应用程序的作者必须知道,在线程之间同步对套接口的使用是应用程序的责任,而不是Windows Sockets实现的责任。这一点在其他形式的I/O中管理,例如文件I/O中是一样的。没有对套接口调用进行同步将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例如,如果有两个线程同时调用同一套接口进行send(),那么数据发送的先后顺序就无法保证了。
在一个线程中关闭一个未完成的阻塞的套接口将会导致另一个线程使用同一套接口的阻塞调用出错(WSAEINTER)返回,就象操作被取消一样。这也同样适用于某一个select()调用未完成时,应用程序关闭了其中的一个被选择的套接口。
在占先的多线程Windows版本中,并没有缺省的阻塞钩子函数。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单一的应用程序在等待某一操作结束时并不会调用PeekMessage()或GetMessage()这些会使应用程序产生一个非占先窗口的函数。因此机器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被阻塞。然而,为了向后的兼容性,在多线程Windows版本中,WSASetBlockingHook()函数也被实现了。任何使用缺省阻塞钩子的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它们自己的阻塞钩子函数来覆盖缺省的阻塞钩子函数。
第三章 Windows Sockets 1.1应用实例
在本章中,作者的实际工作为背景,给出了一个使用Windows Sockets 1.1编程的具体例子。并对这个例子作了详细的分析。这个例子在Windows 3.1、Windows Sockets 1.1和BSD OS for PC 2.0(BSD UNIX微机版)环境下调试通过。
3.1 套接口网络编程原理
套接口有三种类型:流式套接口,数据报套接口及原始套接口.
流式套接口定义了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实现了无差错无重复的顺序数据传输.数据报套接口定义了一种无连接的服务,数据通过相互独立的报文进行传输,是无序的,并且不保证可靠,无差错.原始套接口允许对低层协议如IP或ICMP直接访问,主要用于新的网络协议实现的测试等.
无连接服务器一般都是面向事务处理的,一个请求一个应答就完成了客户程序与服务程序之间的相互作用。若使用无连接的套接口编程,程序的流程可以用图3-1表示。
面向连接服务器处理的请求往往比较复杂,不是一来一去的请求应答所能解决的,而且往往是并发服务器。使用面向连接的套接口编程,可以通过图3-1来表示:其时序。
套接口工作过程如下:服务器首先启动,通过调用socket()建立一个套接口,然后调用bind()将该套接口和本地网络地址联系在一起,再调用listen()使套接口做好侦听的准备,并规定它的请求队列的长度,之后就调用accept()来接收连接.客户在建立套接口后就可调用connect()和服务器建立连接.连接一旦建立,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就可以通过调用read()和write()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最后,待数据传送结束后,双方调用close()关闭套接口.
3.2 Windows Sockets编程原理
由于Windows的基于消息的特点,WINSOCK和BSD套接口相比,有如下一些新的扩充:
1.异步选择机制
异步选择函数WSAAsyncSelect()允许应用程序提名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网络事件,如FD_READ,FD_WRITE,FD_CONNECT,FD_ACCEPT等等代表的网络事件.当被提名的网络事件发生时,Windows应用程序的窗口函数将收到一个消息.这样就可以实现事件驱动了.
2.异步请求函数
异步请求函数允许应用程序用异步方式获得请求的信息,如WSAAsyncGetXByY()类函数. 这些函数是对BSD标准函数的扩充.函数WSACancelAsyncRequest()允许用户中止一个正在执行的异步请求.
3.阻塞处理方法
WINSOCK提供了"钩子函数"负责处理Windows消息,使Windows的消息循环能够继续.WINSOCK提供了两个函数(WSASetBlockingHook()和WSAUnhookBlockingHook())让应用程序设置或取消自己的"钩子函数".函数WSAIsBlocking()可以检测是否阻塞,函数WSACancelBlockingCall()可以取消一个阻塞的调用.
4.错误处理
WINSOCK提供了两个WSAGetLastError()和WSASetLastError()来获取和设置最近错误号.
5.启动和终止
由于Windows Sockets的服务是以动态连接库WINSOCK.DLL形式实现的,所以必须要先调用WSAStartup()函数对Windows Sockets DLL进行初始化,协商WINSOCK的版本支持,并分配必要的资源.在应用程序关闭套接口后,还应调用WSACleanup()终止对Windows Sockets DLL的使用,并释放资源,以备下一次使用.
在这些函数中,实现Windows网络实时通信的关键是异步选择函数WSAAsyncSelect()的使用. 用法及详细说明参见第5.3.7.
3.3 Windows Sockets与UNIX套接口编程实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基于连接的点对点实时通信程序.它由两部分组成,服务器在主机UNIX下直接运行, 客户机在Windows下运行.
3.3.1 SERVER介绍
由于SERVER是在UNIX下运行的,它对套接口的使用都是BSD的标准函数,程序也比较简单, 只有一段程序,下面简要解释一下.
首先,建立自己的套接口.在互连网的进程通信中,全局标识一个进程需要一个被称为"半相关"的三元组(协议,本地主机地址,本地端口号)来描述,而一个完整的进程通信实例则需要一个被称为"相关"的五元组(协议, 本地主机地址,本地端口号,远端主机地址,远端端口号)来描述.
s=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该函数建立指定地址格式,数据类型和协议下的套接口,地址格式为AF_INET(唯一支持的格式),数据类型SOCK_STREAM表示建立流式套接口,参数三为0,即协议缺省.
bind(s, (struct sockaddr *)&server, sizeof(server))
该函数将建立服务器本地的半相关,其中,server是sockaddr_in结构,其成员描述了本地端口号和本地主机地址,经过bind()将服务器进程在网上标识出来.
然后,建立连接.先是调用listen()函数表示开始侦听.再通过accept()调用等待接收连接.
listen(s,1)表示连接请求队列长度为1,即只允许有一个请求,若有多个请求,则出现错误,给出错误代码WSAECONNREFUSED.
ns = accept(s, (struct sockaddr *)&client, &namelen))
accept()阻塞(缺省)等待请求队列中的请求,一旦有连接请求来,该函数就建立一个和s有相同属性的新的套接口.client也是一个sockaddr_in结构,连接建立时填入请求连接的套接口的半相关信息.
接下来,就可以接收和发送数据了.
recv(ns,buf,1024,0)
send(ns,buf,pktlen,0)
上面两个函数分别负责接收和发送数据,recv从ns(建立连接的套接口)接收数据放入buf中,send则将buf中数据发送给ns.至于第四个参数,表示该函数调用方式,可选择MSG_DONTROUTE和MSG_OOB, 0表示缺省.
最后,关闭套接口.
close(ns);
close(s);
3.3.2 CLIENT介绍
客户端是在Windows上运行的,使用了一些Windows Sockets的扩展函数,稍微复杂一些.包括了.RC和.C两个文件,其中的主窗口函数ClientProc()是程序的主要部分,下面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是在WinMain()中建立好窗口后,即向主窗口函数发一条自定义的WM_USER消息, 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在主窗口函数中,一接收到WM_USER消息,首先调用WSAStartup()函数初始化Windows Sockets DLL,并检查版本号.如下:
Status = WSAStartup(VersionReqd, lpmyWSAData);
其中,VersionReqd描述了WINSOCK的版本(这里为1.1版),lpmyWSAData指向一个WSADATA结构,该结构描述了Windows Sockets的实现细节.
WSAStartup()之后,进程通过主机名(运行时命令行参数传入)获取主机地址,如下:
hostaddr = gethostbyname(server_address);
hostaddr指向hostent结构,内容参见5.2.1.
然后,进程就不断地消息循环,等待用户通过菜单选择"启动".这时,通过调用Client()来启动套接口.在Client()中,首先也是调用socket()来建立套接口.如下:
if ((s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INVALID_SOCKET)
{
AlertUser(hWnd, "Socket Failed");
return (FALSE);
}
紧接着,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提名FD_CONNECT网络事件,如下:
if (!SetSelect(hWnd, FD_CONNECT))
return (FALSE);
SetSelect()主要就是调用WSAASyncSelect(),让Windows Sockets DLL在侦测到连接建立时,就发送一条UM_SOCK的自定义消息,使消息循环继续下去.如下:
BOOL SetSelect(HWND hWnd, long lEvent)
{
if (WSAAsyncSelect(s, hWnd, UM_SOCK, lEvent) == SOCKET_ERROR)
{
AlertUser(hWnd, "WSAAsyncSelect Failure.");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为建立连接,必须马上调用connect()如下,由于先调用了WSAASyncSelect(),connect()便是非阻塞调用.进程发出连接请求后就不管了,当连接建立好后,WINSOCK DLL自动发一条消息给主窗口函数,以使程序运行下去.
connect(s, (struct sockaddr FAR *)&dst_addr, sizeof(dst_addr));
窗口函数在收到UM_SOCK消息后,判断是由哪个网络事件引起的,第一次,必然是由连接事件引起的,这样,就会执行相应的程序段,同样调用SetSelect()来提名FD_WRITE事件.希望在套接口可发送数据时接到消息.在收到FD_WRITE消息时,先调用send()发送数据,再调用SetSelect()来提名FD_READ事件, 希望在套接口可接收数据是接到消息.在收到FD_READ消息时,先调用recv()来接收数据再提名FD_WRITE事件,如此循环下去.直到发生连接关闭的事件FD_CLOSE,这时就调用WSAAsyncSelect(s,hWnd,0,0)来停止异步选择.在窗口函数接到WM_DESTROY消息时(即关闭窗口之前),先调用closesocket()(作用同UNIX 中的close())来关闭套接口,再调用WSACleanup()终止Windows Sockets DLL,并释放资源.
3.3.3 源程序清单
程序1:CLIENT.RC
ClientMenu MENU
BEGIN
POPUP "&Server"
BEGIN
MENUITEM "&Start...", 101
MENUITEM "&Exit", 102
END
END
程序2:CLIENT.C
#define USERPORT 10001
#define IDM_START 101
#define IDM_EXIT 102
#define UM_SOCK WM_USER + 0X100
#include <alloc.h>
#include <mem.h>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winsock.h>
#define MAJOR_VERSION 1
#define MINOR_VERSION 2
#define WSA_MAKEWORD(x,y) ((y)*256+(x))
HANDLE hInst;
char server_address[256] = {0};
char buffer[1024];
char FAR * lpBuffer = &buffer[0];
SOCKET s = 0;
struct sockaddr_in dst_addr;
struct hostent far *hostaddr;
struct hostent hostnm;
struct servent far *sp;
int count = 0;
BOOL InitApplication(HINSTANCE hInstance);
long FAR PASCAL ClientProc(HWND hWnd, unsigned message, UINT wParam, LONG lParam);
void AlertUser(HWND hWnd, char *message);
BOOL Client(HWND hWnd);
BOOL ReceivePacket(HWND hWnd);
BOOL SetSelect(HWND hWnd, long lEvent);
BOOL SendPacket(HWND hWnd, int len);
int PASCAL WinMain(HANDLE hInstance, HANDLE hPrevInstance, LPSTR lpCmdLine, int nCmdShow)
{
HWND hWnd;
MSG msg;
lstrcpy((LPSTR)server_address, lpCmdLine);
if (!hPrevInstance)
if (!InitApplication(hInstance))
return (FALSE);
hInst = hInstance;
hWnd = CreateWindow("ClientClass", "Windows ECHO Client", WS_OVERLAPPEDWINDOW, CW_USEDEFAULT, CW_USEDEFAULT, CW_USEDEFAULT, CW_USEDEFAULT, NULL, NULL, hInstance, NULL);
if (!hWnd)
return (FALSE);
ShowWindow(hWnd, nCmdShow);
UpdateWindow(hWnd);
PostMessage(hWnd, WM_USER, (WPARAM)0, (LPARAM)0);
while (GetMessage(&msg, NULL, NULL, NULL))
{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
return (msg.wParam);
}
BOOL InitApplication(HINSTANCE hInstance)
{
WNDCLASS WndClass;
char *szAppName = "ClientClass";
// fill in window class information
WndClass.lpszClassName = (LPSTR)szAppName;
WndClass.hInstance = hInstance;
WndClass.lpfnWndProc = ClientProc;
WndClass.hCursor = LoadCursor(NULL, IDC_ARROW);
WndClass.hIcon = LoadIcon(hInstance, NULL);
WndClass.lpszMenuName = "ClientMenu";
WndClass.hbrBackground = GetStockObject(WHITE_BRUSH);
WndClass.style = CS_HREDRAW | CS_VREDRAW;
WndClass.cbClsExtra = 0;
WndClass.cbWndExtra = 0;
// register the class
if (!RegisterClass(&WndClass))
return(FALSE);
return(TRUE);
}
long FAR PASCAL ClientProc(HWND hWnd, unsigned message, UINT wParam, LONG lParam)
{
int length, i;
WSADATA wsaData;
int Status;
switch (message)
{
case WM_USER:
{
WORD wMajorVersion, wMinorVersion;
LPWSADATA lpmyWSAData;
WORD VersionReqd;
int ret;
wMajorVersion = MAJOR_VERSION;
wMinorVersion = MINOR_VERSION;
VersionReqd = WSA_MAKEWORD(wMajorVersion,wMinorVersion);
lpmyWSAData = (LPWSADATA)malloc(sizeof(WSADATA));
Status = WSAStartup(VersionReqd, lpmyWSAData);
if (Status != 0)
{
AlertUser(hWnd, "WSAStartup() failed/n");
PostQuitMessage(0);
}
hostaddr = gethostbyname(server_address);
if (hostaddr == NULL)
{
AlertUser(hWnd, "gethostbyname ERROR!/n");
WSACleanup();
PostQuitMessage(0);
}
_fmemcpy(&hostnm, hostaddr, sizeof(struct hostent));
}
break;
case WM_COMMAND:
switch (wParam)
{
case IDM_START:
if (!Client(hWnd))
{
closesocket(s);
AlertUser(hWnd, "Start Failed");
}
break;
case IDM_EXIT:
// WSACleanup();
PostQuitMessage(0);
break;
}
break;
case UM_SOCK:
switch (lParam)
{
case FD_CONNECT:
if (!SetSelect(hWnd, FD_WRITE))
closesocket(s);
break;
case FD_READ:
if (!ReceivePacket(hWnd))
{
AlertUser(hWnd, "Receive Packet Failed./n");
closesocket(s);
break;
}
if (!SetSelect(hWnd, FD_WRITE))
closesocket(s);
break;
case FD_WRITE:
for (i = 0; i < 1024; i ++)
buffer[i] = (char)'A' + i % 26;
length = 1024;
if (!SendPacket(hWnd, length))
{
AlertUser(hWnd, "Packet Send Failed!/n");
closesocket(s);
break;
}
if (!SetSelect(hWnd, FD_READ))
closesocket(s);
break;
case FD_CLOSE:
if (WSAAsyncSelect(s, hWnd, 0, 0) == SOCKET_ERROR)
AlertUser(hWnd, "WSAAsyncSelect Failed./n");
break;
default:
if (WSAGETSELECTERROR(lParam) != 0)
{
AlertUser(hWnd, "Socket Report Failure.");
closesocket(s);
break;
}
break;
}
break;
case WM_DESTROY:
closesocket(s);
WSACleanup();
PostQuitMessage(0);
break;
default:
return (DefWindowProc(hWnd, message, wParam, lParam));
}
return(NULL);
}
void AlertUser(HWND hWnd, char *message)
{
MessageBox(hWnd, (LPSTR)message, "Warning", MB_ICONEXCLAMATION);
return;
}
BOOL Client(HWND hWnd)
{
memset(&dst_addr,'/0', sizeof (struct sockaddr_in));
_fmemcpy((char FAR *)&dst_addr.sin_addr,(char FAR *)hostnm.h_addr,hostnm.h_length);
dst_addr.sin_family = hostnm.h_addrtype;
dst_addr.sin_port = htons(USERPORT);
if ((s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INVALID_SOCKET)
{
AlertUser(hWnd, "Socket Failed");
return (FALSE);
}
if (!SetSelect(hWnd, FD_CONNECT))
return (FALSE);
connect(s, (struct sockaddr FAR *)&dst_addr, sizeof(dst_addr));
return (TRUE);
}
BOOL ReceivePacket(HWND hWnd)
{
HDC hDc;
int length;
int i1,i2,i3;
char line1[255], line2[255], line3[255];
count ++;
if ((length = recv(s, lpBuffer, 1024, 0)) == SOCKET_ERROR)
return (FALSE);
if (length == 0)
return (FALSE);
if (hDc = GetDC(hWnd))
{
i1 = wsprintf((LPSTR)line1, "TCP Echo Client No.%d", count);
i2 = wsprintf((LPSTR)line2, "Receive %d bytes",length);
i3 = wsprintf((LPSTR)line3, "Those are:%c, %c, %c, %c, %c, %c",buffer[0],buffer[1],buffer[2],buffer[100],buffer[1000],buffer[1023]);
TextOut(hDc, 10, 2, (LPSTR)line1, i1);
TextOut(hDc, 10, 22, (LPSTR)line2, i2);
TextOut(hDc, 10, 42, (LPSTR)line3, i3);
ReleaseDC(hWnd, hDc);
}
return (TRUE);
}
BOOL SetSelect(HWND hWnd, long lEvent)
{
if (WSAAsyncSelect(s, hWnd, UM_SOCK, lEvent) == SOCKET_ERROR)
{
AlertUser(hWnd, "WSAAsyncSelect Failure.");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BOOL SendPacket(HWND hWnd, int len)
{
int length;
if ((length = send(s, lpBuffer, len, 0)) == SOCKET_ERROR)
return (FALSE);
else
if (length != len)
{
AlertUser(hWnd, "Send Length NOT Match!");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程序3:SERVER.C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mnten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arpa/inet.h>
#define USERPORT 10001
#define HOST_IP_ADDR "192.1.1.2"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buf[1024];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
int s;
int ns;
int namelen;
int pktlen;
if ((s=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0)
{
perror("Socket()");
return;
}
bzero((char *)&server,sizeof(server));
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sin_port = htons(USERPORT);
serve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if (bind(s, (struct sockaddr *)&server, sizeof(server))<0)
{
perror("Bind()");
return;
}
if (listen(s,1)!=0)
{
perror("Listen()");
return;
}
namelen = sizeof(client);
if ((ns = accept(s, (struct sockaddr *)&client, &namelen)) ==-1)
{
perror("Accept()");
return;
}
for (;;)
{
if ((pktlen = recv(ns,buf,1024,0))<0)
{
perror("Recv()");
break;
}
else
if (pktlen == 0)
{
printf("Recv():return FAILED,connection is shut down!/n");
break;
}
else
printf("Recv():return SUCCESS,packet length = %d/n",pktlen);
sleep(1);
if (send(ns,buf,pktlen,0)<0)
{
perror("Send()");
break;
}
else
printf("Send():return SUCCESS,packet length = %d/n",pktlen);
}
close(ns);
close(s);
printf("Server ended successfully/n");
}
3.4 另一个精巧的应用程序实例-wshout
在本节中,我们通过一个经过精心选择的例子,进一步讨论一下Windows Sockets编程技术。例如如何编制客户机或服务器程序,如何应用TCP有连接服务(流式套接口)或UDP无连接服务(数据报套接口),如何进行阻塞或非阻塞方式的套接口操作等等,这些都是经常碰到的问题。接下来要介绍的wshout程序,可以通过灵活地设置不同选项来达到上述应用情况的任意组合,从而基本覆盖了应用Windows Sockets编程所可能碰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研究参考价值。
由于该程序思路清晰,结构精良,所以我们不打算很详细地剖析每一个语句,而只是简要介绍一下整个程序的逻辑结构,并在源程序中加入适当的注释。我们相信,任何具有基本C语言和Windows编程经验的读者,都能很轻松地读懂绝大部分内容。经过仔细咀嚼和推敲后,更能得到一些编写优质程序的灵感。
该程序在FTP公司的PCTCP支撑环境下调试通过,不过只要读者拥有任何符合Windows Sockets 1.1规范的实现,也能顺利执行该程序。
3.4.1 源程序目录
1. wshout.c wshout主程序
2. wshout.h wshout头文件
3. wshout.rc wshout资源文件
4. ushout.c UDP客户机程序
5. ulisten.c UDP服务器程序
6. tshout.c TCP客户机程序
7. tlisten.c TCP服务器程序
8. errno.c 获取WSAE*错误描述字符串程序
9. resolve.c 客户机/服务器启动程序
在编译本程序时,笔者用的是BC3.1,只需做一个PRJ工程文件,将上述.c文件及winsock.lib包括进来就行了。请注意winsock.h应在include目录或当前目录中,winsock.lib可利用winsock.dll通过implib工具来建立。如果读者使用其他的编译器,可自行作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3.4.2 程序逻辑结构
3.4.3 源程序清单及注释
3.4.3.1 wshout.c清单
/*
* 文件名: WSHOUT.C
*/
/* MSC Include files: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include "wshout.h"
#define MAJOR_VERSION 1
#define MINOR_VERSION 2
#define WSA_MAKEWORD(x,y) ((y) * 256 + (x)) /* HI:Minor, LO:Major */
HANDLE hInst; /* 进程实例句柄 */
HWND hOurWnd; /* 主窗口句柄 */
HWND hMainDlg; /* 主对话框句柄 */
int ret; /* 工作变量 */
char prbuf[PRBUF_LEN]; /* 用于显示文本的工作缓冲区 */
SOCKET sd; /* 用于监听连接的套接口描述字 */
long temporary_option = 0L; /* 缺省为阻塞模式 */
long blocking_option = 0L; /* 阻塞模式的全局标识 */
int run_cancelled = 0; /* 指示何时按下了取消按钮 */
int len = 1024; /* 一次写的字节数 */
BOOL running = FALSE; /* 程序的运行状态 */
const int iTCP = 1; /* 指定为TCP Shout */
const int iUDP = 2; /* 指定为UDP Shout */
int iProto = 1; /* 缺省为TCP Shout */
int iPortNo = SOCK_SHOUT;
int temporary_protocol = 1; /* 在Settings()中使用 */
int iShout = 1;
int iListen = 2;
int iClientOrServer = 1; /* 缺省为Shout(客户机) */
int tClientOrServer = 1; /* 在Settings()中使用 */
char HostModeBuf[20];/* 保存模式字符串 */
WORD VersionReqd;
LPWSADATA lpmyWSAData;
int PASCAL
WinMain (HANDLE hInstance,HANDLE hPrevInstance,LPSTR lpCmdLine,int nCmdShow)
{
HWND hWnd;
MSG msg;
BOOL InitApp(HANDLE);
if (!hPrevInstance)
if (!InitApp(hInstance))
return (NULL);
hInst = hInstance;
hWnd = CreateWindow("MainMenu",
"Windows Shout",
WS_OVERLAPPEDWINDOW | WS_SYSMENU | WS_MINIMIZEBOX,
CW_USEDEFAULT,
CW_USEDEFAULT,
CW_USEDEFAULT,
CW_USEDEFAULT,
NULL,
NULL,
hInstance,
NULL);
if (!hWnd)
return (NULL);
hOurWnd = hWnd;
while (GetMessage(&msg, NULL, NULL, NULL)) {
TranslateMessage(&msg); /* 翻译虚拟键码 */
DispatchMessage(&msg);
}
return (msg.wParam);
}
BOOL InitApp(HANDLE hInstance)
{
HANDLE hMemory;
PWNDCLASS pWndClass;
BOOL bSuccess;
hMemory = LocalAlloc(LPTR, sizeof(WNDCLASS));
pWndClass = (PWNDCLASS) LocalLock(hMemory);
pWndClass->hCursor = LoadCursor(NULL, IDC_ARROW);
pWndClass->hIcon = LoadIcon(hInstance, (LPSTR) "SHOUT");
pWndClass->lpszMenuName = (LPSTR) "MainMenu";
pWndClass->lpszClassName = (LPSTR) "MainMenu";
pWndClass->hbrBackground = GetStockObject(WHITE_BRUSH);
pWndClass->hInstance = hInstance;
pWndClass->style = NULL;
pWndClass->lpfnWndProc = ShoutWndProc;
bSuccess = RegisterClass(pWndClass);
LocalUnlock(hMemory);
LocalFree(hMemory);
return (bSuccess);
}
long FAR PASCAL ShoutWndProc(HWND hWnd, WORD message,WORD wParam, LONG lParam)
{
FARPROC lpDialogBoxProc;
switch (message){
case WM_CREATE:
/* Put up the dialog box */
lpDialogBoxProc = MakeProcInstance(DialogProc, hInst);
DialogBox (hInst, (LPSTR) "MainDialog", hWnd, lpDialogBoxProc) ;
FreeProcInstance(lpDialogBoxProc);
PostMessage(hWnd, WM_DESTROY, 0, 0L);
break;
case WM_DESTROY:
PostQuitMessage(0);
break;
default:
return(DefWindowProc(hWnd, message, wParam, lParam));
}
return NULL;
}
BOOL FAR PASCAL DialogProc(HWND hOurDlg, WORD message, WORD wParam, LONG lParam)
{
FARPROC lpProcAbout;
FARPROC lpProcSettings;
long lret;
WORD wMajorVersion, wMinorVersion;
char hostnm[64]; /* 包含主机名的工作缓冲区 */
switch (message) {
case WM_INITDIALOG:
/* 选择缺省主机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HNAME, "");
SendDlgItemMessage(hOurDlg, /* 对话框句柄 */
IDD_HNAME, /* 向何处发送msg */
EM_SETSEL, /* 选择字符 */
NULL, /* 附加信息 */
MAKELONG(0, 0x7fff)); /* 全部内容 */
SetFocus(GetDlgItem(hOurDlg, IDD_HNAME));
/* 初始化 */
hMainDlg = hOurDlg; /* 保存自己的窗口句柄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HOST,"Shout to:");
wMajorVersion = MAJOR_VERSION;
wMinorVersion = MINOR_VERSION;
VersionReqd=WSA_MAKEWORD(wMajorVersion, wMinorVersion);
lpmyWSAData = (LPWSADATA)_calloc(1, sizeof(WSADATA));
ret = WSAStartup(VersionReqd, lpmyWSAData);
if (ret != 0){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WSAStartup()");
}
return (TRUE);
case WM_CLOSE:
PostMessage(hOurDlg, WM_COMMAND, IDM_EXIT, 0L);
break;
case WM_SYSCOMMAND:
SendMessage(hOurWnd, message, wParam, lParam);
break;
case WM_COMMAND:
switch (wParam) {
case IDD_CONNECT: /* 按下连接按钮 */
case IDM_START: /* 选择了Start菜单项 */
run_cancelled = FALSE;
/* 不能重入 */
if (running){
MessageBox(hOurWnd,"Shout is already running !",
"Shout", MB_OK | MB_APPLMODAL | MB_ICONEXCLAMATION);
return FALSE;
}
ClearBoxes(hOurDlg);
running = TRUE;
if (iClientOrServer == iShout) {
/* 确保有主机名 */
if (GetDlgItemText (hOurDlg, IDD_HNAME, hostnm, 80) < 2) {
MessageBeep(0);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No hostname specified");
running = FALSE;
break;
}
sd = ResolveAndConnectHost((char FAR *)hostnm,hOurDlg,iProto,
iPortNo);
if (sd == SOCKET_ERROR) {/* 无法创建套接口 */
running = FALSE;
break;
}
}
else {
sd = GetSocketAndBind(hOurDlg, iProto, iPortNo);
if (sd == SOCKET_ERROR) {
running = FALSE;
break;
}
}
/* Set the I/O mode of the socket */
if (blocking_option) {
lret = 1L; /* 非阻塞模式 */
ioctlsocket(sd, FIONBIO, (u_long FAR *) &lret);
}
else {
lret = 0L; /* 阻塞模式 */
ioctlsocket(sd, FIONBIO, (u_long FAR *) &lret);
}
if (iClientOrServer == iShout) { /* SHOUT */
/* 产生数据并写入套接口 */
if (iProto == iTCP)
lret = TWriteData(sd, hOurDlg, len);
else /* UDP */
lret = UWriteData(sd, hOurDlg, len);
}
else { /* LISTEN */
if (iProto == iTCP)
lret = TReadData(sd,hOurDlg, len);
else /* UDP */
lret = UReadData(sd,hOurDlg, len);
}
closesocket(sd);
running = FALSE;
break;
case IDD_CANCEL:
if (running) {
/* 停止 */
ret = WSACancelBlockingCall();
run_cancelled = TRUE;
if (ret == SOCKET_ERROR) {
/* WSANOTINITIALISED or WSAENETDOWN or WSAEINVAL */
if (h_errno == WSAENETDOWN) {
/* Watch out for hAcceptSock! */
/* close what is left of the connection */
closesocket(sd);
}
}
}
break;
case IDM_EXIT:
ret = WSACleanup();
if (ret == SOCKET_ERROR && h_errno == WSAEINPROGRESS){
MessageBox(hOurWnd,
"Data transfer in progress./nStop transfer first.",
"WndProc()", MB_OK | MB_APPLMODAL|MB_ICONINFORMATION);
break; /* 一个套接口正处于阻塞状态 */
}
_free((char NEAR *) lpmyWSAData);
EndDialog(hOurDlg, TRUE) ; /* 退出 */
break;
case IDM_ABOUT:
lpProcAbout = MakeProcInstance(About, hInst);
DialogBox(hInst, "AboutBox", hOurDlg, lpProcAbout);
FreeProcInstance(lpProcAbout);
break;
case IDM_SETTINGS:
lpProcSettings = MakeProcInstance(Settings, hInst);
DialogBox(hInst, "SettingsDialog", hOurDlg, lpProcSettings);
FreeProcInstance(lpProcSettings);
break;
default:
break;
} /* switch (wParam) */
break;
} /* switch (message) */
return FALSE;
}
/* 此函数处理About对话框 */
BOOL FAR PASCAL About(HWND hDlg, WORD message, WORD wParam, LONG lParam)
{
char tempBuf[15];
switch (message) {
case WM_INITDIALOG:
SetDlgItemText(hDlg, IDA_COPYRIGHT,(LPSTR)lpmyWSAData->szDescription);
wsprintf(tempBuf, "%d.%2d/n",MAJOR_VERSION, MINOR_VERSION);
SetDlgItemText(hDlg, IDA_APP_VERSION, (LPSTR) tempBuf);
wsprintf(tempBuf, "%d.%2d/n",
lpmyWSAData->wVersion%256,lpmyWSAData->wVersion/256);
SetDlgItemText (hDlg, IDA_DLL_VERSION, (LPSTR) tempBuf);
return (FALSE);
case WM_COMMAND:
if (wParam == IDOK
|| wParam == IDCANCEL) {
EndDialog(hDlg, TRUE);
return (TRUE);
}
break;
}
return (FALSE);
}
/* 此函数处理Settings 对话框 */
BOOL FAR PASCAL Settings(HWND hDlg, WORD message, WORD wParam, LONG lParam)
{
int buffer_len = len;
int port_no = iPortNo;
switch (message) {
case WM_INITDIALOG:
/* Select a default send() buffer length */
SetDlgItemInt(hDlg, IDS_BUFFLEN, len, 0);
/* Select a default port number */
SetDlgItemInt(hDlg, IDS_PORTNO, iPortNo, 0);
if (iClientOrServer == iShout) /* 程序类型 */
CheckThisProgBoxOn(hDlg, IDS_CLIENT);
else
CheckThisProgBoxOn(hDlg, IDS_SERVER);
if (iProto == iTCP) /* 协议类型 */
CheckThisProtoBoxOn(hDlg, IDS_TCP);
else
CheckThisProtoBoxOn(hDlg, IDS_UDP);
if (!blocking_option) /* 阻塞模式 */
CheckThisBoxOn(hDlg, IDS_BLOCK);
else
CheckThisBoxOn(hDlg, IDS_NOBLOCK);
SendDlgItemMessage(hDlg, /* dialog handle */
IDS_PORTNO, /* where to send msg */
EM_SETSEL, /* select characters */
NULL, /* additional info */
MAKELONG(0, 0x7fff)); /* entire contents */
SendDlgItemMessage(hDlg, /* dialog handle */
IDS_BUFFLEN, /* where to send msg */
EM_SETSEL, /* select characters */
NULL, /* additional info */
MAKELONG(0, 0x7fff)); /* entire contents */
SetFocus(GetDlgItem(hDlg, IDS_BUFFLEN));
return (TRUE);
case WM_COMMAND:
switch (wParam){
case IDS_CLIENT:
/* USer has set to Shout */
CheckThisProgBoxOn(hDlg, IDS_CLIENT);
tClientOrServer = iShout;
SetDlgItemText(hMainDlg, IDD_COHOST,"Foreign host:");
SetDlgItemText(hMainDlg, IDD_HNAME,"");
break;
case IDS_SERVER:
/* USer has set to Listen */
CheckThisProgBoxOn(hDlg, IDS_SERVER);
tClientOrServer = iListen;
SetDlgItemText(hMainDlg, IDD_COHOST,"Listening to:");
SetDlgItemText(hMainDlg, IDD_HNAME,"[Hit 'Start']");
break;
case IDS_TCP:
/* USer has set to TCP */
CheckThisProtoBoxOn(hDlg, IDS_TCP);
temporary_protocol = iTCP;
break;
case IDS_UDP:
/* USer has set to UDP */
CheckThisProtoBoxOn(hDlg, IDS_UDP);
temporary_protocol = iUDP;
break;
case IDS_BLOCK:
/* User has set to blocking mode */
CheckThisBoxOn(hDlg, IDS_BLOCK);
temporary_option = 0L;
break;
case IDS_NOBLOCK:
/* User has set to nonblocking mode */
CheckThisBoxOn(hDlg, IDS_NOBLOCK);
temporary_option = 1L;
break;
case IDOK:
/* 用户已完成对设置的修改 */
buffer_len = GetDlgItemInt(hDlg, IDS_BUFFLEN, NULL, 0);
if (buffer_len == 0 || buffer_len > 8192) {
MessageBox(hOurWnd, "Buffer length must be between 1 and 8K",
"Settings()",
MB_OK | MB_APPLMODAL | MB_ICONSTOP);
return (FALSE);
}
port_no = GetDlgItemInt(hDlg, IDS_PORTNO, NULL, 0);
if (port_no == 0) {
MessageBox(hDlg, "Port number must be between 0 and 65,535",
"Settings()",
MB_OK | MB_APPLMODAL | MB_ICONSTOP);
return (FALSE);
}
len = buffer_len;
iPortNo = port_no;
blocking_option = temporary_option;
iProto = temporary_protocol;
iClientOrServer = tClientOrServer;
case IDCANCEL:
/* 用户不想改变设置 */
EndDialog(hDlg, TRUE);
return (TRUE);
default:
break;
}
default:
break;
}
return (FALSE);
}
void
CheckThisBoxOn(HWND hDlg, int ButtonID)
{
switch (ButtonID) {
case IDS_BLOCK:
CheckDlgButton(hDlg, IDS_BLOCK, 1);
CheckDlgButton(hDlg, IDS_NOBLOCK, 0);
break;
case IDS_NOBLOCK:
CheckDlgButton(hDlg, IDS_BLOCK, 0);
CheckDlgButton(hDlg, IDS_NOBLOCK, 1);
break;
default:
break;
}
return;
}
void
CheckThisProtoBoxOn(HWND hDlg, int ButtonID)
{
switch (ButtonID) {
case IDS_TCP:
CheckDlgButton(hDlg, IDS_TCP, 1);
CheckDlgButton(hDlg, IDS_UDP, 0);
break;
case IDS_UDP:
CheckDlgButton(hDlg, IDS_TCP, 0);
CheckDlgButton(hDlg, IDS_UDP, 1);
break;
default:
break;
}
return;
}
void
CheckThisProgBoxOn(HWND hDlg, int ButtonID)
{
switch (ButtonID) {
case IDS_CLIENT: /* Shout */
CheckDlgButton(hDlg, IDS_CLIENT, 1);
CheckDlgButton(hDlg, IDS_SERVER, 0);
break;
case IDS_SERVER: /* Listen */
CheckDlgButton(hDlg, IDS_CLIENT, 0);
CheckDlgButton(hDlg, IDS_SERVER, 1);
break;
default:
break;
}
return;
}
/* 以下就是我们如何处理“模拟阻塞”-本函数检查消息队列,如果发现需要处理的消息,就返回一个正的值。*/
int
ShoutBlockingHook (void)
{
MSG msg; /* lets us pull messages via PeekMessage */
int ret = PeekMessage(&msg, NULL, 0, 0, PM_REMOVE);
if (ret) {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
return ret;
}
char *
_calloc (nelem, elsize)
unsigned nelem, elsize;
{
HANDLE hMem;
PSTR ptr;
unsigned size = nelem * elsize;
if ((hMem = LocalAlloc(LPTR, size)) == NULL)
return (char *) 0;
if ((ptr = LocalLock(hMem)) == NULL) {
LocalFree(hMem);
return (char *) 0;
}
return (char *) ptr;
}
void
_free (void *cP)
{
(void) LocalFree(LocalHandle((WORD) cP));
}
void
ClearBoxes(HWND hOurDlg)
{
wsprintf(prbuf," /n");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 (LPSTR) prbuf);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SENT, (LPSTR) prbuf);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TIME, (LPSTR) prbuf);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S,(LPSTR) prbuf);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BYTES, (LPSTR) prbuf);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BITS, (LPSTR) prbuf);
return;
}
/*
* wshout_err()函数
* 描述:
*
* 通过错误代码获取相应的错误描述文本,与用户提供的错误前缀合
* 并,并显示在对话框中。
*/
void wshout_err (HWND hOurDlg, /* 对话框的窗口句柄 */
int wsa_err, /* WinSock错误代码 */
char far *err_prefix) /* 错误前缀字符串 */
{
char errbuf[PRBUF_LEN]; /* 错误描述字符串缓冲区 */
/* 获取错误描述字符串 */
WSAsperror(hInst, wsa_err, (LPSTR)errbuf, PRBUF_LEN);
/* 合并错误描述字符串与用户错误前缀字符串 */
wsprintf((LPSTR)prbuf, "%s:%s", (LPSTR) err_prefix, (LPSTR)errbuf);
/* 在对话框中显示错误文本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LPSTR) prbuf);
} /* end wshout_err() */
/* eof */
3.4.3.2 wshout.h清单
/*
* 文件名: WSHOUT.H
*/
#ifndef _WSHOUT_INC_
#define _WSHOUT_INC_
/* Windows 3.0 头文件 */
#include <windows.h>
#define _INC_WINDOWS
#include <winsock.h>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__cplusplus */
/* WSHOUT.C 中定义的全局变量 */
extern HANDLE hInst; /* Instance handle */
extern HWND hOurWnd; /* Main Window Handle */
extern int ret; /* work variable */
#define PRBUF_LEN 50
extern char prbuf[PRBUF_LEN]; /* work buffer */
/* 菜单IDs */
#define IDM_START 101
#define IDM_ABOUT 102
#define IDM_STOP 103
#define IDM_EXIT 104
#define IDM_SETTINGS 105
/* 对话框控制IDs */
#define IDD_HNAME 200
#define IDD_CONNECT IDOK
#define IDD_CANCEL IDCANCEL
#define IDD_WRITES 208
#define IDD_BYTES 210
#define IDD_BITS 212
#define IDD_HELP 214
#define IDD_SENT 230
#define IDD_WRITE 232
#define IDD_TIME 234
#define IDD_COMMENT 236
#define IDD_COHOST 240
/* “Settings”对话框控制IDs */
#define IDS_BUFFLEN 300
#define IDS_PORTNO 301
#define IDS_BLOCK 302
#define IDS_NOBLOCK 304
#define IDS_TCP 306
#define IDS_UDP 308
#define IDS_CLIENT 310
#define IDS_SERVER 312
#define IDS_DEFAULT 314
/* “About”对话框控制IDs */
#define IDA_COPYRIGHT 400
#define IDA_APP_VERSION 402
#define IDA_DLL_VERSION 404
/* 程序控制IDs */
#define WM_SELECT WM_USER+16
/* 全局变量*/
#define SOCK_DISCARD 9 /* use the UDP ttytst source port for test */
#define SOCK_SHOUT 32766 /* TCP port used for SHOUT & LISTEN */
#define BUF_SIZE 8192
#define WRITE_TIMER 1
/* 函数原型 */
int PASCAL WinMain(HANDLE, HANDLE, LPSTR, int);
long FAR PASCAL ShoutWndProc(HWND, WORD, WORD, LONG);
BOOL FAR PASCAL About(HWND, WORD, WORD, LONG);
BOOL FAR PASCAL DialogProc(HWND, WORD, WORD, LONG);
BOOL FAR PASCAL Settings(HWND, WORD, WORD, LONG);
BOOL InitApp(HANDLE);
void CheckThisBoxOn(HWND, int);
void CheckThisProtoBoxOn(HWND, int);
void CheckThisProgBoxOn(HWND, int);
void ClearBoxes(HWND);
SOCKET ResolveAndConnectHost(LPSTR, HWND, int, int);
SOCKET GetSocketAndBind(HWND, int, int);
long UWriteData(SOCKET, HWND, int);
long UReadData(SOCKET, HWND, int);
long TWriteData(SOCKET, HWND, int);
long TReadData(SOCKET, HWND, int);
int ShoutBlockingHook (void);
int PASCAL FAR WSAsperror (HANDLE, int, char far *, int);
void wshout_err (HWND, int, char far *);
#define bcopy(a,b,c) _fmemcpy(b,a,c)
char * _calloc (unsigned, unsigned);
void _free (void *);
#ifdef _cplusplus
}
#endif /* __cplusplus */
#endif /* ifndef _WSHOUT_INC_ */
/* eof */
3.4.3.3 wshout.rc清单
/*
* 文件名: WSHOUT.RC
*/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winsock.h>
#include "wshout.h"
MainMenu MENU
BEGIN
POPUP "&File"
BEGIN
MENUITEM "&Start", IDM_START
MENUITEM "Sto&p", IDM_STOP
MENUITEM SEPARATOR
MENUITEM "E&xit", IDM_EXIT
END
POPUP "&Options"
BEGIN
MENUITEM "&Settings ...", IDM_SETTINGS
MENUITEM SEPARATOR
MENUITEM "&About Shout...", IDM_ABOUT
END
END
ABOUTBOX DIALOG 22, 17, 144, 102
CAPTION "About Shout for Windows"
STYLE DS_MODALFRAME | WS_OVERLAPPED | WS_CAPTION | WS_SYSMENU
BEGIN
CTEXT "Windows Shout", -1, 29, 5, 85, 8
CTEXT "Version", -1, 46, 13, 33, 8, SS_CENTER | WS_GROUP
CTEXT "WINSOCK.DLL /n FTP Software, Inc. /nCopyright 1993", IDA_COPYRIGHT, 38, 40, 68, 25, SS_CENTER | WS_GROUP
CTEXT "Version", -1, 46, 67, 33, 8, SS_CENTER | WS_GROUP
CTEXT "num", IDA_DLL_VERSION, 79, 67, 18, 8, SS_CENTER | WS_GROUP
CONTROL "OK", 1, "BUTTON", BS_DEFPUSHBUTTON | WS_GROUP | WS_TABSTOP, 56, 82, 32, 14
ICON "SHOUT", -1, 11, 8, 16, 16
CONTROL "num", IDA_APP_VERSION, "STATIC", SS_LEFT | WS_GROUP, 79, 13, 18, 8
CONTROL "using", -1, "STATIC", SS_CENTER | WS_GROUP, 55, 26, 30, 8
END
SettingsDialog DIALOG 9, 16, 172, 117
CAPTION "Settings"
STYLE DS_MODALFRAME | WS_POPUP | WS_CAPTION | WS_SYSMENU
BEGIN
CONTROL " send/recv /nBuffer &length", -1, "STATIC", SS_LEFT | WS_GROUP, 84, 8, 48, 20
CONTROL "&Port number", -1, "STATIC", SS_LEFT | WS_GROUP, 84, 31, 48, 10
CONTROL "&Blocking", IDS_BLOCK, "BUTTON", BS_AUTOCHECKBOX | WS_TABSTOP, 100, 61, 56, 12
CONTROL "&TCP", IDS_TCP, "BUTTON", BS_AUTOCHECKBOX | WS_TABSTOP, 20, 60, 41, 12
CONTROL "&Client", IDS_CLIENT, "BUTTON", BS_AUTOCHECKBOX | WS_TABSTOP, 19, 15, 35, 12
CONTROL "&Server", IDS_SERVER, "BUTTON", BS_AUTOCHECKBOX | WS_TABSTOP, 19, 26, 35, 12
CONTROL "&UDP", IDS_UDP, "BUTTON", BS_AUTOCHECKBOX | WS_TABSTOP, 20, 72, 41, 12
CONTROL "&Nonblocking", IDS_NOBLOCK, "BUTTON", BS_AUTOCHECKBOX | WS_TABSTOP, 100, 73, 56, 12
CONTROL "O.K.", IDOK, "BUTTON", BS_PUSHBUTTON | WS_TABSTOP, 40, 95, 37, 14
CONTROL "Cancel", IDCANCEL, "BUTTON", BS_PUSHBUTTON | WS_TABSTOP, 90, 95, 37, 14
CONTROL "", IDS_BUFFLEN, "EDIT", ES_CENTER | WS_BORDER | WS_TABSTOP, 130, 11, 36, 12
CONTROL "", IDS_PORTNO, "EDIT", ES_CENTER | WS_BORDER | WS_TABSTOP, 130, 29, 36, 12
CONTROL "Protocol", 237, "button", BS_GROUPBOX, 6, 49, 70, 38
CONTROL "I/O Mode", 239, "button", BS_GROUPBOX, 90, 49, 70, 38
CONTROL "Program Mode", 241, "button", BS_GROUPBOX, 6, 7, 70, 34
END
MainDialog DIALOG 17, 32, 163, 135
CAPTION "Windows Shout"
MENU MainMenu
STYLE DS_ABSALIGN | WS_OVERLAPPED | WS_CAPTION | WS_SYSMENU | WS_MINIMIZEBOX
BEGIN
CONTROL "", IDD_HNAME, "EDIT", ES_CENTER | WS_BORDER | WS_GROUP | WS_TABSTOP, 62, 9, 93, 12
CONTROL "", IDD_WRITE, "STATIC", SS_CENTER | SS_NOPREFIX | WS_BORDER, 7, 95, 45, 11
CONTROL "", IDD_SENT, "STATIC", SS_CENTER | WS_BORDER, 59, 95, 45, 11
CONTROL "", IDD_TIME, "STATIC", SS_CENTER | WS_BORDER, 111, 95, 45, 11
CONTROL "", IDD_WRITES, "STATIC", SS_CENTER | WS_BORDER, 7, 120, 45, 11
CONTROL "", IDD_BYTES, "STATIC", SS_CENTER | WS_BORDER, 59, 120, 45, 11
CONTROL "", IDD_BITS, "STATIC", SS_CENTER | WS_BORDER, 111, 120, 45, 11
CONTROL "writes[reads]", 105, "STATIC", SS_CENTER | WS_GROUP, 3, 85, 52, 9
CONTROL "writes[reads]/s", 105, "STATIC", SS_CENTER | WS_GROUP, 3, 111, 55, 9
CONTROL "bytes", 105, "STATIC", SS_CENTER | WS_GROUP, 61, 85, 42, 9
CONTROL "bytes/sec", 105, "STATIC", SS_CENTER | WS_GROUP, 61, 111, 42, 9
CONTROL "time (sec)", 105, "STATIC", SS_CENTER | WS_GROUP, 111, 85, 45, 9
CONTROL "bits/sec", 105, "STATIC", SS_CENTER | WS_GROUP, 113, 111, 42, 9
CONTROL "Host", IDD_COHOST, "STATIC", SS_LEFT, 7, 10, 52, 10
CONTROL "", IDD_COMMENT, "STATIC", SS_CENTER | WS_BORDER | WS_GROUP, 9, 68, 146, 11
CONTROL "&Start", IDOK, "BUTTON", BS_PUSHBUTTON | WS_TABSTOP, 6, 32, 32, 20
CONTROL "Sto&p", IDCANCEL, "BUTTON", BS_PUSHBUTTON | WS_TABSTOP, 65, 32, 32, 20
CONTROL "E&xit", IDM_EXIT, "BUTTON", BS_PUSHBUTTON | WS_TABSTOP, 125, 32, 32, 20
CONTROL "", -1, "static", SS_BLACKFRAME, 0, 60, 163, 1
END
SHOUT ICON wshout.ico
/*
* 错误描述字符串表
* 用于WSAsperror()函数
*/
STRINGTABLE
BEGIN
WSABASEERR, "[0] No Error"
WSAEINTR, "[10004] Interrupted system call"
WSAEBADF, "[10009] Bad file number"
WSAEACCES, "[10013] Permission denied"
WSAEFAULT, "[10014] Bad address"
WSAEINVAL, "[10022] Invalid argument"
WSAEMFILE, "[10024] Too many open files"
WSAEWOULDBLOCK, "[10035] Operation would block"
WSAEINPROGRESS, "[10036] Operation now in progress"
WSAEALREADY, "[10037] Operation already in progress"
WSAENOTSOCK, "[10038] Socket operation on non-socket"
WSAEDESTADDRREQ, "[10039] Destination address required"
WSAEMSGSIZE, "[10040] Message too long"
WSAEPROTOTYPE, "[10041] Protocol wrong type for socket"
WSAENOPROTOOPT, "[10042] Bad protocol option"
WSAEPROTONOSUPPORT, "[10043] Protocol not supported"
WSAESOCKTNOSUPPORT, "[10044] Socket type not supported"
WSAEOPNOTSUPP, "[10045] Operation not supported on socket"
WSAEPFNOSUPPORT, "[10046] Protocol family not supported"
WSAEAFNOSUPPORT, "[10047] Address family not supported by protocol family"
WSAEADDRINUSE, "[10048] Address already in use"
WSAEADDRNOTAVAIL, "[10049] Can't assign requested address"
WSAENETDOWN, "[10050] Network is down"
WSAENETUNREACH, "[10051] Network is unreachable"
WSAENETRESET, "[10052] Net dropped connection or reset"
WSAECONNABORTED, "[10053] Software caused connection abort"
WSAECONNRESET, "[10054]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WSAENOBUFS, "[10055] No buffer space available"
WSAEISCONN, "[10056] Socket is already connected"
WSAENOTCONN, "[10057] Socket is not connected"
WSAESHUTDOWN, "[10058] Can't send after socket shutdown"
WSAETOOMANYREFS, "[10059] Too many references, can't splice"
WSAETIMEDOUT, "[10060] Connection timed out"
WSAECONNREFUSED, "[10061] Connection refused"
WSAELOOP, "[10062] Too many levels of symbolic links"
WSAENAMETOOLONG, "[10063] File name too long"
WSAEHOSTDOWN, "[10064] Host is down"
WSAEHOSTUNREACH, "[10065] No Route to Host"
WSAENOTEMPTY, "[10066] Directory not empty"
WSAEPROCLIM, "[10067] Too many processes"
WSAEUSERS, "[10068] Too many users"
WSAEDQUOT, "[10069] Disc Quota Exceeded"
WSAESTALE, "[10070] Stale NFS file handle"
WSAEREMOTE, "[10071] Too many levels of remote in path"
WSASYSNOTREADY, "[10091] Network SubSystem is unavailable"
WSAVERNOTSUPPORTED, "[10092] WINSOCK DLL Version out of range"
WSANOTINITIALISED, "[10093] Successful WSASTARTUP not yet performed"
WSAHOST_NOT_FOUND, "[11001] Host not found"
WSATRY_AGAIN, "[11002] Non-Authoritative Host not found"
WSANO_RECOVERY, "[11003] Non-Recoverable errors: FORMERR, REFUSED, NOTIMP"
WSANO_DATA, "[11004] Valid name, no data record of requested
type"
END
/* eof */
3.4.3.4 ushout.c清单
/*
* 文件名: USHOUT.C
*/
#include "wshout.h"
/* MSC Include files: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 Returns the number of bytes written */
long UWriteData(SOCKET hSock, HWND hOurDlg, int send_len)
{
int counter;
static int DataBuffer[BUF_SIZE]; /* Buffer to hold generated data */
static char ReplyBuffer[512]; /* Buffer to hold any reply rcvd */
long bytes_sent = 0L; /* Counter of bytes on connection */
long total_len = 1024L*1024L; /* Total # of bytes to generate */
time_t start, end; /* variables to hold read timing */
long total_time = 0L; /* variable to hold delta t */
long write_count = 0L; /* number of times */
long tmp = 0L; /* holds count for bytes written */
long ltemp = 0L;
int i_temp;
extern int run_cancelled;
struct sockaddr_in dest; /* Destination machine address structure */
/* What makes shout unique is that it generates data*
* in memory (as opposed to accessing the disk). *
* This tests the 'raw' speed of the TCP connection *
* as the rate-limiting access time is eliminated. *
* First, generate the data and place it into an *
* array, data_buffer: */
for (counter = 0; counter < BUF_SIZE; counter++)
DataBuffer[counter] = counter;
/* Write data on the descriptor like a banshee,
* careful to time the writes and count data
* transmitted: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Sending UDP Data ...");
time( &start );
while (bytes_sent < total_len){/* while still bytes to send */
do {
;
} while (ShoutBlockingHook()); /* Dispatch messages if any */
if (run_cancelled) {
WSASetLastError(WSAEINTR);
break; /* Non-blocking mode was cancelled */
}
tmp = send(hSock, (char FAR *) &DataBuffer, send_len, 0);
if (tmp == SOCKET_ERROR) {
if (h_errno == WSAEWOULDBLOCK) /* if no data, read again */
continue;
else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send()");
}
/* Calc. time elapsed & stats about any data sent */
time(&end);
if (total_time = (long) difftime(end, start)) {
/* Print the statistics gathered */
wsprintf((LPSTR)prbuf,"%ld/n",write_count);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 (LPSTR) prbuf);
wsprintf((LPSTR)prbuf,"%ld/n",bytes_sent);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SENT, (LPSTR) prbuf);
wsprintf((LPSTR)prbuf,"%ld/n",total_time);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TIME, (LPSTR) prbuf);
ltemp = write_count/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S,(LPSTR) prbuf);
ltemp = bytes_sent/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BYTES, (LPSTR) prbuf);
ltemp = 8 * (bytes_sent/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BITS, (LPSTR) prbuf);
/* exit from the while loop */
break;
} /* end if (total_time) */
write_count++; /* incr. counter of times written */
bytes_sent += tmp; /* # of bytes placed on connection */
wsprintf((LPSTR)prbuf,"%ld/n",bytes_sent);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SENT, (LPSTR) prbuf);
} /* end if (tmp == -1) */
write_count++; /* incr. counter of times written */
bytes_sent += tmp; /* # of bytes placed on connection */
wsprintf((LPSTR)prbuf,"%ld/n",write_count);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 (LPSTR) prbuf);
wsprintf((LPSTR)prbuf,"%ld/n",bytes_sent);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SENT, (LPSTR) prbuf);
} /* end while */
/* Look for a reply ... NOTE: most hosts won't give
* a 'reply', done to illustra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 sockets. Our ulisten example will give a reply though.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Waiting for reply from server../n");
while (1) {
tmp = sizeof(dest);
i_temp = recvfrom(hSock,(char FAR *) &ReplyBuffer,sizeof(ReplyBuffer),
0, (struct sockaddr *) &dest, (int FAR *) &tmp);
if (i_temp == SOCKET_ERROR) {
if (h_errno == WSAEWOULDBLOCK) /* if no data, read again */
continue;
else {
/* any error besides these. just punt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recvfrom()");
}
break;
} /* end if (i_temp == SOCKET_ERROR) */
/* else got a reply ...*/
wsprintf((LPSTR)prbuf, "Server: %s/n", (LPSTR) ReplyBuffer);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prbuf);
break;
} /* end while(1) */
/* All done */
return bytes_sent;
}
/* eof */
3.4.3.5 ulisten.c清单
/*
* 文件名: ULISTEN.C
*/
#include "wshout.h"
/* MSC Include files: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 Returns the number of bytes written */
long UReadData(SOCKET hSock, HWND hOurDlg, int read_len)
{
static char ReadBuf[BUF_SIZE];
static char SendBuf[512];
struct sockaddr_in local; /* Local machine address structure */
int i; /* General purpose return code */
long total_time = 0L; /* variable to hold delta t */
int tmp, len = 0;
int num_reads = 0;
long bytes_read = 0L;
long last_time, now, timeout = 15L;
long ltemp;
extern int run_cancelled;
BOOL bTemp = TRUE;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Awaiting the UDP Data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HNAME, " ");
time(&now); time(&last_time);
while (last_time + timeout > now) {
time(&now);
tmp = sizeof(local);
do {
;
} while (ShoutBlockingHook()); /* Dispatch messages while available */
if (run_cancelled) {
WSASetLastError(WSAEINTR);
break; /* Non-blocking mode was cancelled */
}
len = recvfrom(hSock, ReadBuf, read_len, 0,
(struct sockaddr *) &local, &tmp);
if (len == SOCKET_ERROR) {
if (h_errno == WSAEWOULDBLOCK) {/* if no data, read again */
continue;
} /* end: if (errno == WSAEWOULDBLOCK) */
else {
if (bytes_read)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recvfrom()");
}
} /* end else */
break;
} /* end: if (len == SOCKET_ERROR) */
if (bTemp) { /* To update our main display once */
/* Do not use wsprintf() or you will add an extra char */
_fmemcpy(prbuf, inet_ntoa(local.sin_addr), 4*sizeof(u_long));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HNAME, (LPSTR) prbuf);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Reading UDP Data ...");
bTemp = FALSE;
}
num_reads++;
if (len != SOCKET_ERROR)
bytes_read += len;
/* Print the statistics gathered */
wsprintf((LPSTR)prbuf,"%d/n",num_reads);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 (LPSTR) prbuf);
wsprintf((LPSTR)prbuf,"%ld/n",bytes_read);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SENT, (LPSTR) prbuf);
time(&last_time);
} /* end: while */
total_time = timeout;
wsprintf((LPSTR)prbuf,"%ld/n",total_time);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TIME, (LPSTR) prbuf);
ltemp = num_reads/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S,(LPSTR) prbuf);
ltemp = bytes_read/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BYTES, (LPSTR) prbuf);
ltemp = 8 * (bytes_read/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BITS, (LPSTR) prbuf);
if (bytes_read)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UDP Listen Done/n");
} /* end: if (bytes_read) */
else {
wsprintf((LPSTR)prbuf, "Timed out. No data received./n");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prbuf);
goto come_here;
} /* end: else */
/* send reply to 'client' */
wsprintf((LPSTR)prbuf,
"Replied to %s/n", inet_ntoa(local.sin_addr));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prbuf);
for (i=0; i<10; ++i) {
sprintf(SendBuf, "Rec'd %ld bytes./n", bytes_read);
if(len = sendto(hSock, SendBuf, sizeof(SendBuf), 0,
(struct sockaddr FAR *)&local,sizeof(local)))
{
if (len == SOCKET_ERROR) { /* if could not send bec. */
if (h_errno == WSAEWOULDBLOCK)
continue;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sendto()");
break;
} /* end: if (len == -1) */
} /* end: if (len = sendto()) */
} /* end for */
come_here:
return (bytes_read);
}
/* eof */
3.4.3.6 tshout.c清单
/*
* 文件名: TSHOUT.C
*/
#include "wshout.h"
/* MSC Include files: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 Returns the number of bytes written */
long TWriteData(SOCKET hSock, HWND hOurDlg, int send_len)
{
int counter;
static int DataBuffer[BUF_SIZE]; /* Buffer to hold generated data */
long total_len = 1024L*1024L; /* Total # of bytes to generate */
long bytes_sent = 0L; /* Counter of bytes on connection */
int tmp = 0; /* holds count for bytes written */
long write_count = 0L; /* number of times */
time_t start, end; /* variables to hold read timing */
long total_time = 0L; /* variable to hold delta t */
long ltemp = 0L;
extern int run_cancelled;
/* What makes shout unique is that it generates data*
* in memory (as opposed to accessing the disk). *
* This tests the 'raw' speed of the TCP connection *
* as the rate-limiting access time is eliminated. *
* First, generate the data and place it into an *
* array, data_buffer: */
for (counter = 0; counter < BUF_SIZE; counter++)
DataBuffer[counter] = counter;
/* Write data on the descriptor like a banshee,
* careful to time the writes and count data
* transmitted: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Sending TCP Data");
time(&start);
while ( bytes_sent < total_len) { /* while still bytes to send... */
do {
;
} while (ShoutBlockingHook()); /* Dispatch messages if any */
if (run_cancelled) {
WSASetLastError(WSAEINTR);
break; /* Non-blocking mode was cancelled */
}
tmp = send(hSock, (char FAR*) &DataBuffer, send_len, 0);
if (tmp == SOCKET_ERROR) {
if (h_errno == WSAEWOULDBLOCK)
continue;
else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send()");
}
/* Calc. time elapsed & stats about any data sent */
time(&end);
/* exit from the while loop */
break;
} /* end if (tmp == -1) */
write_count++; /* incr. counter of times written */
bytes_sent += tmp; /* total # of bytes placed on connection*/
wsprintf(prbuf,"%ld/n",write_count);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 (LPSTR) prbuf);
wsprintf(prbuf,"%ld/n",bytes_sent);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SENT, (LPSTR) prbuf);
} /* end while */
time(&end);
if (total_time = (long) difftime(end, start)) {
/* Print the statistics gathered */
wsprintf((LPSTR)prbuf,"%ld/n",total_time);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TIME, (LPSTR) prbuf);
ltemp = write_count/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S,(LPSTR) prbuf);
ltemp = bytes_sent/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BYTES, (LPSTR) prbuf);
ltemp = 8 * (bytes_sent/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BITS, (LPSTR) prbuf);
} /* end if (total_time) */
/* All done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TCP Shout Done");
return bytes_sent;
}
/* eof */
3.4.3.7 tlisten.c清单
/*
* 文件名:TLISTEN.C
*/
#include "wshout.h"
/* MSC Include files: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 Returns the number of bytes written */
long TReadData(SOCKET hSock, HWND hOurDlg, int read_len)
{
static char ReadBuf[BUF_SIZE];
SOCKET hAcceptSock;
struct sockaddr_in local; /* Local machine address structure */
long total_time = 0L; /* variable to hold delta t */
int tmp, len = 0;
int num_reads = 0;
long bytes_read = 0L;
long last_time = 0L;
long now = 0L;
long ltemp;
extern long blocking_option;
extern int run_cancelled;
struct linger AcceptLinger;
BOOL running = FALSE;
BOOL bTemp = TRUE;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Awaiting the TCP Data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HNAME, " ");
tmp = sizeof(local);
if (!blocking_option) {
hAcceptSock = accept(hSock,(struct sockaddr FAR *)&local,
(int FAR *)&tmp);
}
else {
for (;;) {
do {
;
} while (ShoutBlockingHook()); /* Dispatch messages if any */
if (run_cancelled) {
WSASetLastError(WSAEINTR);
break; /* Non-blocking mode was cancelled */
}
hAcceptSock = accept(hSock,(struct sockaddr FAR *)&local,
(int FAR *)&tmp);
if (hAcceptSock == INVALID_SOCKET) {
if (h_errno == WSAEWOULDBLOCK)
/* Try again */
;
else {
/* Fatal error -- pop out. */
break;
}
} /* end if ((hAcceptSock = .. */
else {
/* Success -- pop out. */
break;
}
} /* end for */
} /* end else */
if (hAcceptSock == INVALID_SOCKET)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accept()");
return 0;
}
/* Now, read the data as fast as we can until no more to read */
time(&last_time);
do {
do {
;
} while (ShoutBlockingHook()); /* Dispatch messages while available */
if (run_cancelled) {
WSASetLastError(WSAEINTR);
break; /* Non-blocking mode was cancelled */
}
len = recv(hAcceptSock, ReadBuf, read_len, 0);
if (len == SOCKET_ERROR) {
if (h_errno == WSAEWOULDBLOCK)
continue;
else
break;
}
else if (len == 0)
break;
num_reads++;
bytes_read += len;
wsprintf((LPSTR)prbuf,"%d/n",num_reads);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 (LPSTR) prbuf);
wsprintf((LPSTR)prbuf,"%ld/n",bytes_read);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SENT, (LPSTR) prbuf);
if (bTemp) { /* To update our main display once */
/* Do not use wsprintf() or you will add an extra char */
_fmemcpy(prbuf, inet_ntoa(local.sin_addr), 4*sizeof(u_long));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HNAME, (LPSTR) prbuf);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Reading TCP Data ...");
bTemp = FALSE;
}
} while ((len != 0) || (len != SOCKET_ERROR));
time (&now);
if (len == SOCKET_ERROR) {
if ((h_errno == WSAESHUTDOWN) || (h_errno == WSAENOTCONN)) {
/* nothing available for read. */
wsprintf((LPSTR)prbuf,
"Connection from %s closed./n",inet_ntoa(local.sin_addr));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prbuf);
}
else { /* Other error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recv()");
}
}
else if (len == 0) {
/* Other side shut down the connection */
wsprintf((LPSTR)prbuf,
"Connection from %s closed./n",inet_ntoa(local.sin_addr));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prbuf);
}
AcceptLinger.l_onoff = 1;
AcceptLinger.l_linger = 0;
ret = setsockopt(hAcceptSock, SOL_SOCKET, SO_LINGER,
(char FAR *) &AcceptLinger, sizeof(AcceptLinger));
if (ret == SOCKET_ERROR)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setsockopt()");
}
ret = closesocket(hAcceptSock);
if (ret == SOCKET_ERROR)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closesocket()");
}
total_time = (long) difftime(now, last_time);
if (total_time == 0)
total_time = 1L; /* Avoid dividing by zero */
wsprintf((LPSTR)prbuf,"%ld/n",total_time);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TIME, (LPSTR) prbuf);
ltemp = num_reads/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WRITES,(LPSTR) prbuf);
ltemp = bytes_read/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BYTES, (LPSTR) prbuf);
ltemp = 8 * (bytes_read/total_time);
wsprintf((LPSTR)prbuf,"%ld/n", ltemp);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BITS, (LPSTR) prbuf);
if (bytes_read)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TCP Listen Done/n");
} /* end: if (bytes_read) */
return (bytes_read);
}
/* eof */
3.4.3.8 errno.c清单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winsock.h>
/*
* 文件名: ERRNO.C
*/
/*
* Function: WSAsperror()
*
* Description:
*
* Copies str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error code provided
* into buf, maximum length len. Returns length actually
* copied to buffer, or zero if error code is unknown.
* String resources should be present for each error code
* using the value of the code as the string ID (except for
* error = 0, which is mapped to WSABASEERR to keep it with
* the others). The DLL is free to use any string IDs that
* are less than WSABASEERR for its own use.
*
*/
int PASCAL FAR WSAsperror (HANDLE hInst, /* Instance Handle */
int errorcode, /* WSA Error Number */
char far * buf, /* Buffer for error string */
int len) /* Length of buffer */
{
int err_len; /* length of error text */
if (errorcode == 0) /* If error passed is 0, use the */
errorcode = WSABASEERR; /* base resource file number */
if (errorcode < WSABASEERR) /* If invalid Error code */
return 0; /* return string length of zero */
/* error string from the table in the Resource file into buffer */
err_len = LoadString(hInst,errorcode,buf,len);
return (err_len); /* return length of error string retrieved */
} /* end WSAsperror() */
/* eof */
3.4.3.9 resolve.c清单
/*
* 文件名: RESOLVE.C
*/
#include "wshout.h"
/* MSC Include files: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SOCKET
ResolveAndConnectHost(LPSTR lpHostName,HWND hOurDlg,int iproto, int iSockPort)
{
struct hostent FAR *host_ptr; /* Ptr to the host name */
struct sockaddr_in dest; /* Addr of target host */
SOCKET hSock; /* The socket to create */
int iSockType;
extern int iTCP;
extern int iUDP;
/* Internet family addressing */
dest.sin_family = PF_INET;
if (iproto == iTCP) {
iSockType = SOCK_STREAM;
}
else if (iproto == iUDP) {
iSockType = SOCK_DGRAM;
}
else {
return (SOCKET) -1; /* Unknown protocol */
}
/* default port to connect to. Must be in network byte order */
dest.sin_port = htons((u_int) iSockPort);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Resolving hostname...");
/* Resolve the host name */
host_ptr = gethostbyname(lpHostName);
if (host_ptr == NULL)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gethostbyname()");
return (SOCKET) -1;
}
/* Patch host address into struct describing conn: */
bcopy(host_ptr->h_addr,&dest.sin_addr,host_ptr->h_length);
/* Allocate a network (socket) descriptor: */
hSock = socket(PF_INET, iSockType, 0);
if (hSock == INVALID_SOCKET)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socket()");
return (SOCKET) -1;
}
/* Start connection process to host described in 'dest' *
* struct.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Connecting ...");
ret=connect(hSock,(struct sockaddr FAR *)&dest,sizeof(dest));
if (ret == SOCKET_ERROR)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connect()");
closesocket(hSock);
return (SOCKET) -1;
}
SetDlgItemText(hOurDlg, IDD_COMMENT, "...Connected");
return hSock;
}
SOCKET GetSocketAndBind(HWND hOurDlg, int iProto, int iSockPort)
{
SOCKET hSock; /* Connection socket descriptor */
struct sockaddr_in local; /* Local machine address structure*/
int iSockType;
extern int iTCP;
extern int iUDP;
/* Internet family addressing */
if (iProto == iTCP) {
iSockType = SOCK_STREAM;
}
else {
iSockType = SOCK_DGRAM;
}
memset(&local, '/0', sizeof (local));
local.sin_family = PF_INET;
local.sin_port = htons((u_short)iSockPort);
/* allocate a socket descriptor */
hSock = socket(PF_INET, iSockType, 0);
if (hSock == INVALID_SOCKET) { /* socket() failed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socket()");
return (SOCKET) -1;
}
/* bind socket to a local addr */
ret = bind(hSock, (struct sockaddr FAR *) &local, sizeof(local));
if (ret == SOCKET_ERROR){ /* bind() failed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bind()");
return (SOCKET) -1;
}
if (iProto == iUDP)
return (hSock);
/* If iProto == iTCP, then must listen() and accept() also */
ret = listen(hSock, 0); /* listen on the socket */
if (ret == SOCKET_ERROR){ /* listen() failed */
wshout_err (hOurDlg, WSAGetLastError(), "listen()");
return (SOCKET) -1;
}
return(hSock);
}
/* eof */
第四章 Windows Socket 1.1库函数概览
4.1 套接口函数
Windows Sockets规范包含了以下Berkeley风格的套接口例程:
accept()* 响应联结请求,并且新建一个套接口。原来的套接口则返回监听状态。
bind() 把一个本地的名字和一个无名的套接口捆绑起来。
closesocket()* 把套接口从拥有对象参考表中取消。该函数只有在SO_LINGER被设置时才会阻塞。
connect()* 初始化到一个指定套接口上的连接。
getpeername() 得到连接在指定套接口上的对等通讯方的名字。
getsockname() 得到指定套接口上当前的名字。
getsockopt() 得到与指定套接口相关的属性选项。
htonl() 把32位的数字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到网络字节顺序。
htons() 把16位的数字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到网络字节顺序。
inet_addr() 把一个Internet标准的"."记号地址转换成Internet地址数值。
inet_ntoa() 把Internet地址数值转换成带"."的ASCII字符串。
ioctlsocket() 为套接口提供控制。
listen() 监听某一指定套接口上连接请求的到来。
ntohl() 把32位数字从网络字节顺序转换为主机字节顺序。
ntons() 把16位数字从网络字节顺序转换为主机字节顺序。
recv()* 从一个已连接的套接口接收数据。
recvfrom()* 从一个已连接的或未连接的套接口接收数据。
select()* 执行同步I/O多路复用。
send()* 从一已连接的套接口发送数据。
sendto()* 从已连接或未连接的套接口发送数据。
setsockopt() 设置与指定套接口相关的属性选项。
shutdown() 关闭一部分全双工的连接。
socket() 创建一个通讯端点并返回一个套接口。
*表示例程在应用于阻塞套接口时会阻塞。
Top
4.1.1 阻塞/非阻塞和数据易失性
阻塞是在把应用程序从Berkeley套接口环境中移植到Windows环境中的一个主要焦点。阻塞是指唤起一个函数,该函数直到相关操作完成时才返回。由于操作可能需要任意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于是问题就出现了。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recv(),这个函数会一直处于阻塞状态直到收到对方系统发送的数据。在Berkeley套接口模型中,一个套接口的操作的缺省行为是阻塞方式的,除非程序员显式地请求该操作为非阻塞方式。我们强烈推荐程序员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使用非阻塞方式(异步方式)的操作。因为非阻塞方式的操作能够更好地在非占先的Windows环境下工作。程序员应该在绝对必要的时候才采用阻塞方式。而且在你必须使用阻塞方式的操作前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一部分。
即使在阻塞方式下,有些操作(例如bind(),getsockopt(),getpeername())也会立刻完成。对于这些操作,阻塞方式和非阻塞方式并没有什么两样。其他一些操作(例如recv())可能立刻完成,也可能需要阻塞一段随机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都取决于不同的传输情况。当用于阻塞套接口时,这些操作被认为是工作于阻塞方式的,所有会阻塞的例程在以前或以后的列表中都打上了星号作标记。
在Windows Sockets实现中,一个无法立刻完成的阻塞操作是按如下方式处理的。DLL先初始化操作,然后进入一个循环,在循环中发送收到的任何信息-为了使在必要时把处理器交给其他线程,然后检查Windows Sockets功能是否完成。如果功能完成了,或者WSACancelBlockingCall()被唤起,阻塞操作以一个适当的返回值结束。完整的关于这种机制的描述,请参见5.3.13节,WSASetBlockingHook(),这一部分还包括了对于各种函数伪代码的讨论。
如果一个正在运行某一阻塞操作的进程收到了一个Windows消息,那么应用程序有可能试图发出另一个Windows Sockets调用,由于很难安全地处理这种情形,Windows Sockets规范不支持这种应用程序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函数可以帮助程序员。WSAIsBlocking()可以用来确定在该进程上是否有阻塞的Windows Sockets调用。WSACancelBlookingCall()可以用来取消在线的阻塞调用,如果有的话。任何其他的Windows Sockets函数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被调用,则会失败并返回错误代码WSAEINPROGRESS。要强调的是,这一限制适用于所有阻塞和非阻塞的操作。
虽然这种机制对于简单的应用程序已经足够了,但这不能支持高级应用程序的复杂的消息发送要求。(例如,那些MDI模型的用户)对于这样的应用程序,Windows Sockets API设计了WSASetBlockingHook()函数,这个函数可以允许程序员定义特殊的阻塞钩子来代替上面讨论的缺省消息发送例程。
只有在以下都为真时,Windows Sockets DLL才调用阻塞钩子函数:例程是被定义为可以阻塞的,指定的套接口也是阻塞套接口,而且请求不能被立刻完成。(套接口是被缺省地设为阻塞方式的,但IOCTL FIONBIO和WSAAsyncSelect()都可以把套接口设置成为非阻塞模式)。如果应用程序只使用非阻塞方式的套接口,而且使用WSAAsyncSelect()和/或WSAAsyncGetXByY()例程,而不是使用select()和/或getXbyY()例程,那么阻塞钩子函数就永远也不会被调用,应用程序也不用再操心由于阻塞钩子函数而带来的重入问题。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在唤起异步或非阻塞方式调用时使用了一个内存对象的指针(例如一个缓冲区,或者一个全程变量)作为参数,那么应用程序要保证那个对象在Windows Sockets实现的整个操作中都可得到并使用。应用程序不能再唤起可能影响到内存唤射或寻址能力的其他的Windows函数。在多线程系统中,应用程序也有责任使用某种同步机制来协调对内存对象的存取。Windows Sockets实现不能,也不会提出这种事情。没有遵守这条规则,所可能产生的后果已不在规范讨论的范围之内。
4.2 数据库函数
Windows Sockets规范定义了如下数据库例程。正如我们先前提出的,Windows Sockets提供者有可能不采用依赖于本地数据库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函数。某些数据库例程返回的指针(例如gethostbyname())指向的区域是由Windows Sockets函数库分配的。这些指针指向的数据是易失的。它们只在该线程的下一个Windows Sockets API调用前有效。此外,应用程序不应试图修改这个结构,或者释放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在一个线程中,这个结构只有一份拷贝。因此,应用程序应该在发出下一个Windows Sockets API调用以前把所需的信息拷贝下来。
gethostbyaddr()* 从网络地址得到对应的名字(有可能多个)和地址。
gethostbyname()* 从主机名得到对应的名字(有可能多个)和地址。
gethostname() 得到本地主机名。
getprotbyname()* 从协议名得到对应的协议名和数值。
getservbyname()* 从一个服务的名字得到对应的服务名以及端口号。
getservbyport()* 从一个端口号得到对应的服务名以及端口号。
*表示例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阻塞。
4.3 针对Microsoft Windows的扩展函数
Windows Sockets规范提供了许多在标准的Berkelet套接口例程之外的扩展函数。本质上,这些扩展的API是为了应用程序能更好地处理基于消息的异步发送的网络事件。虽然基于Windows Sockets的编程并不强制要使用这个扩展的API集(WSAStartup()和WSACleanup()除外)但我们推荐应用程序开发者遵循Microsoft Windows的编程范例。
WSAAsyncGetHostByAddr() 一个标准的Berkeley的getXbyY()函数集合的异步版本。例如WSAAsyncGetHostByName()函数提供了一个标准Berkeley的gethostbyname()函数的异步基于消息的实现。
WSAAsyncGetHostByName()
WSAAsyncGetProtoByName()
WSAAsyncGetProtByNumber()
WSAAsyncGetServByName()
WSAAsyncGetServByPort()
WSAAsyncSelect() select()函数的异步版本。
WSACancelAsyncRequest() 取消一个未完成的WSAAsyncGetXByY()函数的实例。
WSACancelBlockingCall() 取消未完成的阻塞的API调用。
WSACleanup() 从底层的Windows Sockets DLL中撤销注册。
WSAGetLastError() 得到最近的一个Windows Sockets API调用错误的详细情况。
WSAIsBlocking() 确定底层的Windows Sockets DLL是否在该线程已经被一个调用阻塞。
WSASetBlockingHook() 为底层的Windows Sockets实现设置阻塞钩子。
WSASetLastError() 设置下一次WSAGetLastError()返回的错误信息。
WSAStartup() 初始化底层的Windows Sockets DLL。
WSAUnhookBlockingHook() 恢复原始的阻塞钩子。
4.3.1 异步选择机制
WSAAsyncSelect()调用允许应用程序程序注册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网络事件。这一API调用用来取代探寻网络I/O调用。在select()或非阻塞I/O例程(例如send()和recv())已经被调用或将要被调用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WSAAsyncSelect()调用。在这种情况下,在声明感兴趣的网络事件时,你必须提供一个通知时使用的窗口句柄。那么在你声明的感兴趣的网络事件发生时,对应的窗口将收到一个基于消息的通知。
Windows Sockets允许对于一特定的套接口声明如下感兴趣的网络事件:
*套接口已准备读数据。
*套接口已准备写数据。
*带外数据准备好。
*套接口准备接收连接请求。
*非阻塞连接操作结束。
*连接关闭。
4.3.2 异步支持例程
异步数据库函数允许应用程序用异步方式请求信息。某些网络实现和/或配置,需要通过执行网络操作来应答这些请求。WSAAsyncGetXByY()函数允许应用程序开发者不必象在使用Berkeley标准函数时阻塞整个Windows环境。WSACancelAsyncRequest()函数可以允许一个应用程序取消任何未完成的异步的WSAAsyncGetXByY()请求。
4.3.3 阻塞钩子函数方法
正如4.1.1节所讲述的,Windows Sockets实现以这样一种方式阻塞一个操作,Windows消息处理可以继续,发出调用的应用程序仍然可以收到Windows消息。但在某些情况下,应用程序可能希望影响或改变这种伪阻塞的实现方式。WSASetBlockingHook()函数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功能。它使得应用程序可以替换Windows Sockets实现在“阻塞”操作中放弃处理器时调用的例程。
4.3.4 错误处理
为了与基于线程的环境兼容,API调用的错误细节可以通过WSAGetLastError()调用得到。虽然已经为大家接收的Berkeley风格的机制是通过"errno"得到关于套接口的网络错误的,这种机制不能够保证在多线程环境中错误代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WSAGetLastError()允许程序员能够得到对应于每一线程的最近的错误代码。
WSAGetLastError()所返回的错误代码尽量避免与标准的Microsoft C错误代码冲突。但是某些Windows Sockets例程返回的错误代码是在Microsoft C定义的标准错误代码之内的。如果你使用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中的错误代码定义与Microsoft C不同,那么我们建议你使用Windows Sockets错误代码前缀"WSA"来保证准确的检测错误。
这份规范定义了一个推荐的错误代码的集合,而且列举了每一个函数有可能返回的错误。但是某些Windows Sockets实现也有可能返回一些在我们列举之外的错误代码。应用程序应该具备能够处理在每个API描述下列举的错误代码之外的错误的能力。然而Windows Sockets实现不能返回在附录4.1中列举的合法Windows Sockets错误之外的任何数值。
4.3.5 通过中介DLL调用Windows Sockets DLL
Windows Sockets DLL既可以直接从应用程序中调用也可以通过中介DLL调用。通过中介DLL的例子是:使用Windows Sockets为应用程序实现一个提供通用网络功能的虚拟网络API层,这样的DLL可以同时被多个应用程序使用。担这样的DLL必须对WSAStartup()和WSACleanup()这两个函数非常警惕,它们必须保证在任何一个使用Windows Sockets调用的任务前后均调用了WSAStartup()和WSACleanup()。这是因为Windows Sockets DLL需要一个对WSAStartup()的调用来为每个任务初始化其数据结构,也需要一个对WSACleanup()的调用来释放为任务分配的所有资源。
有至少两种方法去完成这一任务。最简单的方法是中介DLL具有与WSAStarup()和WSACleanup()类似的调用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DLL将在这些例程中调用WSAStartup()和WSACleanup()。另一种机制就是中介DLL建立一个任务句柄列表。任务句柄是从GetCurrentTask()这一个Windows API中获得的。在中介DLL的每一个入口处检查对于当前任务WSAStartup()函数是否已被调用,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调用WSACleanup()函数。
在Windows NT环境中,这一点是没有必要的。因为Windows NT中的DLL结构与流程是与Windows不同的。在Windows NT中,中介DLL只需简单的在它的DLL初始化例程中调用WSAStartup()即可。这个例程将在任何一个新的进程试图使用DLL的开始时刻被执行。
如果中介DLL调用了阻塞操作而又没有安装任何它自己的阻塞钩子,那么DLL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控制有可能会通过应用程序安装的阻塞钩子或缺省的阻塞钩子回到应用程序手中。这样应用程序有可能通过WSACancelBlockingCall()来取消中介DLL的阻塞操作,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中介DLL的阻塞操作会失败并返回错误代码WSAEINTR。这时候,中介DLL必须尽快地把控制交还给调用它的任务。因为用户有可能按了Cancel或者Close按钮。应用程序正在急切地盼望获得CPU的控制权。我们推荐中介DLL在进行阻塞调用时安装自己的阻塞钩子来防止不可预见的中介DLL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相影响。
4.3.6 Windows Sockets实现内部对消息的使用
为了把Windows Sockets实现成一个纯粹的DLL,有时在DLL内部互相发送消息来通讯和定时是必要的。这是非常合法的。但是Windows DLL不应该无缘无故地发送消息给一个由客户打开的窗口句柄,除非应用程序要求这些消息。所以为了自身的目的而需要使用消息的Windows Sockets DLL打开了一个隐藏的窗口,并且发送必要的消息给这个窗口的句柄。
4.3.7 私有的API接口
附录B.3中的WINSOCK.DEF文件列出了Windows Sockets API功能调用的序数。除了已经列出的序数值外,所有小于999的序数都是保留给将来的Windows Sockets使用的。对于一个Windows Sockets实现来说,提供附加的私有的接口也是很方便的。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只要这些调用的序数大于1000,要注意的是,任何使用了某个特定Windows Sockets DLL私有的API的应用程序极有可能在任何其他供应商的Windows Sockets DLL上无法工作。应该注意到,只有使用在这份规范中定义的API才能可以保证每一个Windows Sockets实现都支持。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使用了某个供应商的Windows Sockets DLL的特定接口,最好不要把应用程序与DLL静态连接,而通过Windows Sockets例程LoadLibrary()和GetProcAddress()动态载入,这就使得应用程序在其他不支持同样的扩展功能集的Windows Sockets DLL系统上运行时,可以得到适当的错误信息。
第五章 套接口库函数参考
5.1 Windows Socket 1.1库函数参考
本章以字母顺序列出了套接口库函数,并介绍了技术细节。
使用任一库函数时应在程序中包含WINSOCK.H头文件。在附录A.2中还列出了一些与BERKELEY兼容的头文件。这些头文件只起到兼容性的作用,它们都包含了WINSOCK.H头文件,WINDOWS.H头文件也是必需的,但WINSOCK.H会视需要包含这一头文件。
5.1.1 accept()
简述:
在一个套接口接受一个连接。
#include <winsock.h>
SOCKET PASCAL FAR accept( SOCKET s, struct sockaddr FAR* addr,
int FAR* addrlen);
s:套接口描述字,该套接口在listen()后监听连接。
addr:(可选)指针,指向一缓冲区,其中接收为通讯层所知的连接实体的地址。Addr参数的实际格式由套接口创建时所产生的地址族确定。
addrlen:(可选)指针,指向存有addr地址长度的整形数。
注释:
本函数从s的等待连接队列中抽取第一个连接,创建一个与s同类的新的套接口并返回句柄。如果队列中无等待连接,且套接口为非阻塞方式,则accept()阻塞调用进程直至新的连接出现。如果套接口为非阻塞方式且队列中等待连接,则accept()返回一错误代码。已接受连接的套接口不能用于接受新的连接,原套接口仍保持开放。
addr参数为一个返回参数,其中填写的是为通讯层所知的连接实体地址。addr参数的实际格式由通讯时产生的地址族确定。addrlen参数也是一个返回参数,在调用时初始化为addr所指的地址空间;在调用结束时它包含了实际返回的地址的长度(用字节数表示)。该函数与SOCK_STREAM类型的面向连接的套接口一起使用。如果addr与addrlen中有一个为零NULL,将不返回所接受的套接口远程地址的任何信息。
返回值:
如果没有错误产生,则accept()返回一个描述所接受包的SOCKET类型的值。否则的话,返回INVALID_SOCKET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调用WSAGetLastError()来获得特定的错误代码。
addrlen所指的整形数初始时包含addr所指地址空间的大小,在返回时它包含实际返回地址的字节长度。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FAULT:addrlen参数太小(小于socket结构的大小)。
WSAEINTR:通过一个WSACancelBlockingCall()来取消一个(阻塞的)调用。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INVAL:在accept()前未激活listen()。
WSAEMFILE:调用accept()时队列为空,无可用的描述字。
WSAENOBUFS:无可用缓冲区空间。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OPNOTSUPP:该套接口类型不支持面向连接服务。
WSAEWOULDBLOCK:该套接口为非阻塞方式且无连接可供接受。
参见:
bind(), connect(), listen(), select(), socket(), WSAAsyncSelect().
5.1.2 bind()
简述:
将一本地地址与一套接口捆绑。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bind( 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name,
int namelen);
s:标识一未捆绑套接口的描述字。
name:赋予套接口的地址。sockaddr结构定义如下:
struct sockaddr{
u_short sa_family;
char sa_data[14];
};
namelen:name名字的长度。
注释:
本函数适用于未连接的数据报或流类套接口,在connect()或listen()调用前使用。当用socket()创建套接口后,它便存在于一个名字空间(地址族)中,但并未赋名。bind()函数通过给一个未命名套接口分配一个本地名字来为套接口建立本地捆绑(主机地址/断口号)。
在Internet地址族中,一个名字包括几个组成部分,对于SOCK_PGRAM和SOCK_STREAM类套接口,名字由三部分组成:主机地址,协议号(显式设置为UDP和TCP)和用以区分应用的端口号。如果一个应用并不关心分配给它的地址,则可将Internet地址设置为INADDR_ANY,或将端口号置为0。如果Internet地址段为INADDR_ANY,则可使用任意网络接口;在有多种主机环境下可简化编程。如果端口号置为0,则WINDOWS套接口实现将给应用程序分配一个值在1024到5000之间的唯一的端口。应用程序可在bind()后用getsockname()来获知所分配的地址,但必需注意的是,getsockname()只有在套接口连接成功后才会填写Internet地址,这是由于在多种主机环境下若干种Internet地址都是有效的。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需要把端口捆绑到超过1024-5000范围的特定端口时,比如rsh需要捆绑到任一保留端口,则可如下编程:
SOCKADDR_IN sin;
SOCKET s;
u_short alport=IPPORT_RESERVED;
sin.sin_family=AF_INET;
sin.sin_addr.s_addr=0;
for (;;) {
sin.sin_port=htons(alport);
if (bind(s,(LPSOCKADDR)&sin, sizeof(sin))=0) {
/* it worked */
}
if (GetLastError()!=WSAEADDRINUSE) {
/* fail */
}
alport-;
if (alport=IPPORT_RESERVED/2) {
/* fail-all unassigned reserved ports are */
/* in use. */
}
}
返回值:
如无错误发生,则bind()返回0。否则的话,将返回SOCKET_ERROR,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ADDRINUSE:所定端口已在使用中(参见setoption()中的SO_REUSEADDR选项)。
WSAEFAULT:namelen参数太小(小于sockaddr结构的大小)。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AFNOSUPPORT:本协议不支持所指定的地址族。
WSAEINVAL:该套接口已与一个地址捆绑。
WSAENOBUFS:无足够可用缓冲区,连接过多。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参见:
connect(), listen(), getsockname(), setsockopt(), socket(), WSACancelBlockingCall().
5.1.3 closesocket()
简述:
关闭一个套接口。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closesocket( SOCKET s);
s:一个套接口的描述字。
注释:
本函数关闭一个套接口。更确切地说,它释放套接口描述字s,以后对s的访问均以WSAENOTSOCK错误返回。若本次为对套接口的最后一次访问,则相应的名字信息及数据队列都将被释放。closesocket()的语义受SO_LINGER与SO_DONTLINGER选项影响,对比如下:
选项 间隔 关闭方式 等待关闭与否
SO_DONTLINGER 不关心 优雅 否
SO_LINGER 零 强制 否
SO_LINGER 非零 优雅 是
若设置了SO_LINGER(亦即linger结构中的l_onoff域设为非零,参见2.4,4.1.7和4.1.21各节),并设置了零超时间隔,则closesocket()不被阻塞立即执行,不论是否有排队数据未发送或未被确认。这种关闭方式称为“强制”或“失效”关闭,因为套接口的虚电路立即被复位,且丢失了未发送的数据。在远端的recv()调用将以WSAECONNRESET出错。
若设置了SO_LINGER并确定了非零的超时间隔,则closesocket()调用阻塞进程,直到所剩数据发送完毕或超时。这种关闭称为“优雅的”关闭。请注意如果套接口置为非阻塞且SO_LINGER设为非零超时,则closesocket()调用将以WSAEWOULDBLOCK错误返回。
若在一个流类套接口上设置了SO_DONTLINGER(也就是说将linger结构的l_onoff域设为零;参见2.4,4.1.7,4.1.21节),则closesocket()调用立即返回。但是,如果可能,排队的数据将在套接口关闭前发送。请注意,在这种情况下WINDOWS套接口实现将在一段不确定的时间内保留套接口以及其他资源,这对于想用所以套接口的应用程序来说有一定影响。
返回值:
如无错误发生,则closesocket()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INTR:通过一个WSACancelBlockingCall()来取消一个(阻塞的)调用。
WSAEWOULDBLOCK:该套接口设置为非阻塞方式且SO_LINGER设置为非零超时间隔。
参见:
accept(), socket(), ioctlsocket(), setsockopt(), WSAAsyncSelect().
5.1.4 connect()
简述:
建立与一个端的连接。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connect( 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name,
int namelen);
s:标识一个未连接套接口的描述字。
name:欲进行连接的端口名。
namelen:名字长度。
注释:
本函数用于创建与指定外部端口的连接。s参数指定一个未连接的数据报或流类套接口。如套接口未被捆绑,则系统赋给本地关联一个唯一的值,且设置套接口为已捆绑。请注意若名字结构中的地址域为全零的话,则connect()将返回WSAEADDRNOTAVAIL错误。
对于流类套接口(SOCK_STREAM类型),利用名字来与一个远程主机建立连接,一旦套接口调用成功返回,它就能收发数据了。对于数据报类套接口(SOCK_DGRAM类型),则设置成一个缺省的目的地址,并用它来进行后续的send()与recv()调用。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则connect()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对阻塞套接口而言,若返回值为SOCKET_ERROR则应用程序调用WSAGetLsatError()。如果它指出错误代码为WSAEWOULDBLOCK,则您的应用程序可以:
1.用select(),通过检查套接口是否可写,来确定连接请求是否完成。或者,
2.如果您的应用程序使用基于消息的WSAAsynSelect()来表示对连接事件的兴趣,则当连接操作完成后,您会收到一个FD_CONNECT消息。
错误代码:
WSAE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ADDRINUSE:所指的地址已在使用中。
WSAEINTR:通过一个WSACancelBlockingCall()来取消一个(阻塞的)调用。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ADDRNOTAVAIL:在本地机器上找不到所指的地址。
WSAENOTSUPPORT:所指族中地址无法与本套接口一起使用。
WSAECONNREFUSED:连接尝试被强制拒绝。
WSAEDESTADDREQ:需要目的地址。
WSAEFAULT:namelen参数不正确。
WSAEINVAL:套接口没有准备好与一地址捆绑。
WSAEISCONN:套接口早已连接。
WSAEMFILE:无多余文件描述字。
WSAENETUNREACH:当前无法从本主机访问网络。
WSAENOBUFS:无可用缓冲区。套接口未被连接。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TIMEOUT:超时时间到。
WSAEWOULDBLOCK:套接口设置为非阻塞方式且连接不能立即建立。可用select()调用对套接口写,因为select()时会进行连接。
参见:
accept(), bind(), getsockname(), socket(), select(), WSAAsyncSelect().
5.1.5 getpeername()
简述:
获取与套接口相连的端地址。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getpeername( SOCKET s, struct sockaddr FAR* name,
int FAR* namelen);
s:标识一已连接套接口的描述字。
name:接收端地址的名字结构。
namelen:一个指向名字结构的指针。
注释:
getpeername()函数用于从端口s中获取与它捆绑的端口名,并把它存放在sockaddr类型的name结构中。它适用于数据报或流类套接口。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getpeername()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来获取相应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FAULT:namelen参数不够大。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NOTCONN 套接口未连接。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参见:
bind(), socket(), getsockname().
5.1.6 getsockname()
简述:
获取一个套接口的本地名字。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getsockname( SOCKET s, struct sockaddr FAR* name,
int FAR* namelen);
s:标识一个已捆绑套接口的描述字。
name:接收套接口的地址(名字)。
namelen:名字缓冲区长度。
注释:
getsockname()函数用于获取一个套接口的名字。它用于一个已捆绑或已连接套接口s,本地地址将被返回。本调用特别适用于如下情况:未调用bind()就调用了connect(),这时唯有getsockname()调用可以获知系统内定的本地地址。在返回时,namelen参数包含了名字的实际字节数。
若一个套接口与INADDR_ANY捆绑,也就是说该套接口可以用任意主机的地址,此时除非调用connect()或accept()来连接,否则getsockname()将不会返回主机IP地址的任何信息。除非套接口被连接,WINDOWS套接口应用程序不应假设IP地址会从INADDR_ANY变成其他地址。这是因为对于多个主机环境下,除非套接口被连接,否则该套接口所用的IP地址是不可知的。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getsockname()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FAULT:namelen参数不够大。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INVAL:套接口未用bind()捆绑。
参见:
bind(), socket(), getpeername().
5.1.7 getsockopt()
简述:
获取一个套接口选项。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getsockopt( SOCKET s, int level, int optname,
char FAR* optval, int FAR* optlen);
s:一个标识套接口的描述字。
level:选项定义的层次。支持的层次仅有SOL_SOCKET和IPPROTO_TCP。
optname:需获取的套接口选项。
optval:指针,指向存放所获得选项值的缓冲区。
optlen:指针,指向optval缓冲区的长度值。
注释:
getsockopt()函数用于获取任意类型、任意状态套接口的选项当前值,并把结果存入optval。在不同协议层上存在选项,但往往是在最高的“套接口”层次上,设置选项影响套接口的操作,诸如操作的阻塞与否、包的选径方式、带外数据的传送等。
被选中选项的值放在optval缓冲区中。optlen所指向的整形数在初始时包含缓冲区的长度,在调用返回时被置为实际值的长度。对SO_LINGER选项而言,相当于linger结构的大小,对其他选项来说,是一个整形数的大小。
如果未进行setsockopt()调用,则getsockopt()返回系统缺省值。
getsockopt()支持下列选项。其中“类型”栏指出了optval所指向的值。仅有TCP_NODELAY选项使用了IPPROTO_TCP层;其余选项均使用SOL_SOCKET层。
选项 类型 意义
SO_ACCEPTCONN BOOL 套接口正在用listen()监听。
SO_BROADCAST BOOL 套接口设置为传送广播信息。
SO_DEBUG BOOL 允许调试。
SO_DONTLINER BOOL 若为真,则SO_LINGER选项被禁止。
SO_DONTROUTE BOOL 禁止选径。
SO_ERROR int 获取错误状态并清除。
SO_KEEPALIVE BOOL 发送“保持活动”信息。
SO_LINGER struct linger FAR* 返回当前各linger选项。
SO_OOBINLINE BOOL 在普通数据流中接收带外数据。
SO_RCVBUF int 接收缓冲区大小。
SO_REUSEADDR BOOL 套接口能和一个已在使用中的地址捆绑。
SO_SNDBUF int 发送缓冲区大小。
SO_TYPE int 套接口类型(如SOCK_STREAM)。
TCP_NODELAY BOOL 禁止发送合并的Nagle算法。
getsockopt()不支持的BSD选项有:
选项名 类型 意义
SO_RCVLOWAT int 接收低级水印。
SO_RCVTIMEO int 接收超时。
SO_SNDLOWAT int 发送低级水印。
SO_SNDTIMEO int 发送超时。
IP_OPTIONS 获取IP头中选项。
TCP_MAXSEG int 获取TCP最大段的长度。
用一个未被支持的选项去调用getsockopt()将会返回一个WSAENOPROTOOPT错误代码(可用WSAGetLastError()获取)。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getsockopt()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FAULT:optlen参数非法。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NOPROTOOPT:未知或不支持选项。其中,SOCK_STREAM类型的套接口不支持SO_BROADCAST选项,SOCK_DGRAM类型的套接口不支持SO_ACCEPTCONN、SO_DONTLINGER 、SO_KEEPALIVE、SO_LINGER和SO_OOBINLINE选项。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参见:
setsockopt(), WSAAsyncSelect(), socket().
5.1.8 htonl()
简述:
将主机的无符号长整形数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
#include <winsock.h>
u_long PASCAL FAR htonl( u_long hostlong);
hostlong:主机字节顺序表达的32位数。
注释:
本函数将一个32位数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
返回值:
htonl()返回一个网络字节顺序的值。
参见:
htons(), ntohl(), ntohs().
5.1.9 htons()
简述:
将主机的无符号短整形数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
#include <winsock.h>
u_short PASCAL FAR htons( u_short hostshort);
hostshort:主机字节顺序表达的16位数。
注释:
本函数将一个16位数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
返回值:
htons()返回一个网络字节顺序的值。
参见:
htonl(), ntohl(), ntohs().
5.1.10 inet_addr()
简述:将一个点间隔地址转换成一个in_addr。
#include <winsock.h>
unsigned long PASCAL FAR inet_addr( const struct FAR* cp);
cp:一个以Internet标准“.”间隔的字符串。
注释:
本函数解释cp参数中的字符串,这个字符串用Internet的“.”间隔格式表示一个数字的Internet地址。返回值可用作Internet地址。所有Internet地址以网络字节顺序返回(字节从左到右排列)。
Internet地址用“.”间隔的地址可有下列几种表达方式:
a.b.c.d,a.b.c,a.b,a
当四个部分都有定值时,每个都解释成一个字节数据,从左到右组成Internet四字节地址。请注意,当一个Internet地址在Intel机器上表示成一个32位整型数时,则上述的字节为“d.c.b.a”。这是因为Intel处理器的字节是从右向左排列的。
请注意:只有Berkeley支持下述表达法,Internet其余各处均不支持。考虑到与软件的兼容性,应按规定进行使用。
对一个三部分地址,最后一部分解释成16位数据并作为网络地址的最右两个字节。这样,三部分地址便很容易表示B组网络地址,如“128.net.host”.
对一个两部分地址,最后一部分解释成24位数据并作为网络地址的最右三个字节,这样,两部分地址便很容易表示C组网络地址,如“net.host”。
对仅有一个部分的地址,则将它的值直接存入网络地址不作任何字节的重组。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inet_addr()返回一个无符号长整型数,其中以适当字节顺序存放Internet地址。如果传入的字符串不是一个合法的Internet地址,如“a.b.c.d”地址中任一项超过255,那么inet_addr()返回INADDR_NONE。
参见:
inet_ntoa().
5.1.11 inet_ntoa()
简述:
将网络地址转换成“.”点隔的字符串格式。
#include <winsock.h>
char FAR* PASCAL FAR inet_ntoa( struct in_addr in);
in:一个表示Internet主机地址的结构。
注释:
本函数将一个用in参数所表示的Internet地址结构转换成以“.” 间隔的诸如“a.b.c.d”的字符串形式。请注意inet_ntoa()返回的字符串存放在WINDOWS套接口实现所分配的内存中。应用程序不应假设该内存是如何分配的。在同一个线程的下一个WINDOWS套接口调用前,数据将保证是有效。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inet_ntoa()返回一个字符指针。否则的话,返回NVLL。其中的数据应在下一个WINDOWS套接口调用前复制出来。
参见:
inet_addr().
5.1.12 ioctlsocket()
简述:
控制套接口的模式。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ioctlsocket( SOCKET s, long cmd, u_long FAR* argp);
s:一个标识套接口的描述字。
cmd:对套接口s的操作命令。
argp:指向cmd命令所带参数的指针。
注释:
本函数可用于任一状态的任一套接口。它用于获取与套接口相关的操作参数,而与具体协议或通讯子系统无关。支持下列命令:
FIONBIO:允许或禁止套接口s的非阻塞模式。argp指向一个无符号长整型。如允许非阻塞模式则非零,如禁止非阻塞模式则为零。当创建一个套接口时,它就处于阻塞模式(也就是说非阻塞模式被禁止)。这与BSD套接口是一致的。WSAAsynSelect()函数将套接口自动设置为非阻塞模式。如果已对一个套接口进行了WSAAsynSelect() 操作,则任何用ioctlsocket()来把套接口重新设置成阻塞模式的试图将以WSAEINVAL失败。为了把套接口重新设置成阻塞模式,应用程序必须首先用WSAAsynSelect()调用(IEvent参数置为0)来禁至WSAAsynSelect()。
FIONREAD:确定套接口s自动读入的数据量。argp指向一个无符号长整型,其中存有ioctlsocket()的返回值。如果s是SOCKET_STREAM类型,则FIONREAD返回在一次recv()中所接收的所有数据量。这通常与套接口中排队的数据总量相同。如果S是SOCK_DGRAM 型,则FIONREAD返回套接口上排队的第一个数据报大小。
SIOCATMARK:确实是否所有的带外数据都已被读入。这个命令仅适用于SOCK_STREAM类型的套接口,且该套接口已被设置为可以在线接收带外数据(SO_OOBINLINE)。如无带外数据等待读入,则该操作返回TRUE真。否则的话返回FALSE假,下一个recv()或recvfrom()操作将检索“标记”前一些或所有数据。应用程序可用SIOCATMARK操作来确定是否有数据剩下。如果在“紧急”(带外)数据前有常规数据,则按序接收这些数据(请注意,recv()和recvfrom()操作不会在一次调用中混淆常规数据与带外数据)。argp指向一个BOOL型数,ioctlsocket()在其中存入返回值。
兼容性:
本函数为Berkeley套接口函数ioctl()的一个子集。其中没有与FIOASYNC等价的命令,SIOCATMARK是套接口层次支持的唯一命令。
返回值:
成功后,ioctlsocket()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INVAL:cmd为非法命令,或者argp所指参数不适用于该cmd命令,或者该命令
不适用于此种类型的套接口。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参见:
socket(), setsockopt(), getsockopt(), WSAAsyncSelect().
5.1.13 listen()
简述:
创建一个套接口并监听申请的连接.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listen( SOCKET s, int backlog);
S:用于标识一个已捆绑未连接套接口的描述字。
backlog:等待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
注释:
为了接受连接,先用socket()创建一个套接口,然后用listen()为申请进入的连接建立一个后备日志,然后便可用accept()接受连接了。listen()仅适用于支持连接的套接口,如SOCK_STREAM类型的。套接口s处于一种“变动”模式,申请进入的连接请求被确认,并排队等待被接受。这个函数特别适用于同时有多个连接请求的服务器;如果当一个连接请求到来时,队列已满,那么客户将收到一个WSAECONNREFUSED错误。
当没有可用的描述字时,listen()函数仍试图正常地工作。它仍接受请求直至队列变空。当有可用描述字时,后续的一次listen()或accept()调用会将队列按照当前或最近的“后备日志”重新填充,如有可能的话,将恢复监听申请进入的连接请求。
兼容性:
后备日志当前被(默认地)限制为5。如同4.3 BSD Unix中的一样,小于1或大于5的数都会被舍入最近的有效值。
返回值:
如无错误发生,listen()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ADDRINUSE:试图用listen()去监听一个正在使用中的地址。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INVAL:该套接口未用bind()进行捆绑,或已被连接。
WSAEISCONN:套接口已被连接。
WSAEMFILE:无可用文件描述字。
WSAENOBUFS:无可用缓冲区空间。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OPNOTSUPP:该套接口不正常listen()调用。
参见:
accept(), connet(), socket().
5.1.14 ntohl()
简述:
将一个无符号长整形数从网络字节顺序转换为主机字节顺序。
#include <winsock.h>
u_long PASCAL FAR ntohl( u_long netlong);
netlong:一个以网络字节顺序表达的32位数。
注释:
本函数将一个32位数由网络字节顺序转换为主机字节顺序。
返回值:
ntohl()返回一个以主机字节顺序表达的数。
参见:
htonl(), htons(), ntohs().
5.1.15 ntohs()
简述:
将一个无符号短整形数从网络字节顺序转换为主机字节顺序。
#include <winsock.h>
u_short PASCAL FAR ntohs( u_short netshort);
netshort:一个以网络字节顺序表达的16位数。
注释:
本函数将一个16位数由网络字节顺序转换为主机字节顺序。
返回值:
ntohs()返回一个以主机字节顺序表达的数。
参见:
htonl(), htons(), ntohl().
5.1.16 recv()
简述:
从一个套接口接收数据。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recv( SOCKET s, char F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s:一个标识已连接套接口的描述字。
buf:用于接收数据的缓冲区。
len:缓冲区长度。
flags:指定调用方式。
注释:
本函数用于已连接的数据报或流式套接口s进行数据的接收。
对SOCK_STREAM类型的套接口来说,本函数将返回所有可用的信息,最大可达缓冲区的大小。如果套接口被设置为线内接收带外数据(选项为SO_OOBINLINE),且有带外数据未读入,则返回带外数据。应用程序可通过调用ioctlsocket()的SOCATMARK命令来确定是否有带外数据待读入。
对于数据报类套接口,队列中第一个数据报中的数据被解包,但最多不超过缓冲区的大小。如果数据报大于缓冲区,那么缓冲区中只有数据报的前面部分,其他的数据都丢失了,并且recv()函数返回WSAEMSGSIZE错误。如果没有数据待读,那么除非是非阻塞模式,不然的话套接口将一直等待数据的到来,此时将返回SOCKET_ERROR错误,错误代码是WSAEWOULDBLOCK。用select()或WSAAsynSelect()可以获知何时数据到达。
如果套接口为SOCK_STREAM类型,并且远端“优雅”地中止了连接,那么recv()一个数据也不读取,立即返回。如果立即被强制中止,那么recv()将以WSAECONNRESET错误失败返回。在套接口的所设选项之上,还可用标志位flag来影响函数的执行方式。也就是说,本函数的语义既取决于套接口选项,也取决于标志位参数。标志位可取下列值:
值 意义
MSG_PEEK查看当前数据。数据将被复制到缓冲区中,但并不从输入队列中删除。
MSG_OOB 处理带外数据(参见2.2.3节具体讨论)。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recv()返回读入的字节数。如果连接已中止,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NOTCONN:套接口未连接。
WSAEINTR:阻塞进程被WSACancelBlockingCall()取消。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OPNOTSUPP:指定了MSG_OOB,但套接口不是SOCK_STREAM类型的。
WSAESHUTDOWN:套接口已被关闭。当一个套接口以0或2的how参数调用shutdown()关闭后,无法再用recv()接收数据。
WSAEWOULDBLOCK:套接口标识为非阻塞模式,但接收操作会产生阻塞。
WSAEMSGSIZE:数据报太大无法全部装入缓冲区,故被剪切。
WSAEINVAL:套接口未用bind()进行捆绑。
WSAECONNABORTED:由于超时或其他原因,虚电路失效。
WSAECONNRESET:远端强制中止了虚电路。
参见:
recvfrom(), read(), recv(), send(), select(), WSAAsyncSelect(), socket().
5.1.17 recvfrom()
简述:
接收一个数据报并保存源地址。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recvfrom( SOCKET s, char F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FAR* from, int FAR* fromlen);
s:标识一个已连接套接口的描述字。
buf:接收数据缓冲区。
len:缓冲区长度。
flags:调用操作方式。
from:(可选)指针,指向装有源地址的缓冲区。
fromlen:(可选)指针,指向from缓冲区长度值。
注释:
本函数由于从(已连接)套接口上接收数据,并捕获数据发送源的地址。
对于SOCK_STREAM类型的套接口,最多可接收缓冲区大小个数据。如果套接口被设置为线内接收带外数据(选项为SO_OOBINLINE),且有带外数据未读入,则返回带外数据。应用程序可通过调用ioctlsocket()的SOCATMARK命令来确定是否有带外数据待读入。对于SOCK_STREAM类型套接口,忽略from和fromlen参数。
对于数据报类套接口,队列中第一个数据报中的数据被解包,但最多不超过缓冲区的大小。如果数据报大于缓冲区,那么缓冲区中只有数据报的前面部分,其他的数据都丢失了,并且recvfrom()函数返回WSAEMSGSIZE错误。
若from非零,且套接口为SOCK_DGRAM类型,则发送数据源的地址被复制到相应的sockaddr结构中。fromlen所指向的值初始化时为这个结构的大小,当调用返回时按实际地址所占的空间进行修改。
如果没有数据待读,那么除非是非阻塞模式,不然的话套接口将一直等待数据的到来,此时将返回SOCKET_ERROR错误,错误代码是WSAEWOULDBLOCK。用select()或WSAAsynSelect()可以获知何时数据到达。
如果套接口为SOCK_STREAM类型,并且远端“优雅”地中止了连接,那么recvfrom()一个数据也不读取,立即返回。如果立即被强制中止,那么recv()将以WSAECONNRESET错误失败返回。
在套接口的所设选项之上,还可用标志位flag来影响函数的执行方式。也就是说,本函数的语义既取决于套接口选项,也取决于标志位参数。标志位可取下列值:
值 意义
MSG_PEEK 查看当前数据。数据将被复制到缓冲区中,但并不从输入队列中删除。
MSG_OOB 处理带外数据(参见2.2.3节具体讨论)。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recvfrom()返回读入的字节数。如果连接已中止,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FAULT:fromlen参数非法;from缓冲区大小无法装入端地址。
WSAEINTR:阻塞进程被WSACancelBlockingCall()取消。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INVAL:套接口未用bind()进行捆绑。
WSAENOTCONN:套接口未连接(仅适用于SOCK_STREAM类型)。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OPNOTSUPP:指定了MSG_OOB,但套接口不是SOCK_STREAM类型的。
WSAESHUTDOWN:套接口已被关闭。当一个套接口以0或2的how参数调用shutdown()关闭后,无法再用recv()接收数据。
WSAEWOULDBLOCK:套接口标识为非阻塞模式,但接收操作会产生阻塞。
WSAEMSGSIZE:数据报太大无法全部装入缓冲区,故被剪切。
WSAECONNABORTED:由于超时或其他原因,虚电路失效。
WSAECONNRESET:远端强制中止了虚电路。
参见:
recv(), send(), socket(), WSAAsyncSelect().
5.1.18 select()
简述:
确定一个或多个套接口的状态,如需要则等待。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select( int nfds, fd_set FAR* readfds,
fd_set FAR* writefds, fd_set FAR* exceptfds,
const struct timeval FAR* timeout);
nfds:本参数忽略,仅起到兼容作用。
readfds:(可选)指针,指向一组等待可读性检查的套接口。
writefds:(可选)指针,指向一组等待可写性检查的套接口。
exceptfds:(可选)指针,指向一组等待错误检查的套接口。
timeout:select()最多等待时间,对阻塞操作则为NULL。
注释:
本函数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套接口的状态。对每一个套接口,调用者可查询它的可读性、可写性及错误状态信息。用fd_set结构来表示一组等待检查的套接口。在调用返回时,这个结构存有满足一定条件的套接口组的子集,并且select()返回满足条件的套接口的数目。有一组宏可用于对fd_set的操作,这些宏与Berkeley Unix软件中的兼容,但内部的表达是完全不同的。
readfds参数标识等待可读性检查的套接口。如果该套接口正处于监听listen()状态,则若有连接请求到达,该套接口便被标识为可读,这样一个accept()调用保证可以无阻塞完成。对其他套接口而言,可读性意味着有排队数据供读取。或者对于SOCK_STREAM类型套接口来说,相对于该套接口的虚套接口已关闭,于是recv()或recvfrom()操作均能无阻塞完成。如果虚电路被“优雅地”中止,则recv()不读取数据立即返回;如果虚电路被强制复位,则recv()将以WSAECONNRESET错误立即返回。如果SO_OOBINLINE选项被设置,则将检查带外数据是否存在(参见setsockopt())。
writefds参数标识等待可写性检查的套接口。如果一个套接口正在connect()连接(非阻塞),可写性意味着连接顺利建立。如果套接口并未处于connect()调用中,可写性意味着send()和sendto()调用将无阻塞完成。〔但并未指出这个保证在多长时间内有效,特别是在多线程环境中〕。
exceptfds参数标识等待带外数据存在性或意味错误条件检查的套接口。请注意如果设置了SO_OOBINLINE选项为假FALSE,则只能用这种方法来检查带外数据的存在与否。对于SO_STREAM类型套接口,远端造成的连接中止和KEEPALIVE错误都将被作为意味出错。如果套接口正在进行连接connect()(非阻塞方式),则连接试图的失败将会表现在exceptfds参数中。
如果对readfds、writefds或exceptfds中任一个组类不感兴趣,可将它置为空NULL。
在winsock.h头文件中共定义了四个宏来操作描述字集。FD_SETSIZE变量用于确定一个集合中最多有多少描述字(FD_SETSIZE缺省值为64,可在包含winsock.h前用#define FD_SETSIZE来改变该值)。对于内部表示,fd_set被表示成一个套接口的队列,最后一个有效元素的后续元素为INVAL_SOCKET。宏为:
FD_CLR(s,*set):从集合set中删除描述字s。
FD_ISSET(s,*set):若s为集合中一员,非零;否则为零。
FD_SET(s,*set):向集合添加描述字s。
FD_ZERO(*set):将set初始化为空集NULL。
timeout参数控制select()完成的时间。若timeout参数为空指针,则select()将一直阻塞到有一个描述字满足条件。否则的话,timeout指向一个timeval结构,其中指定了select()调用在返回前等待多长时间。如果timeval为{0,0},则select()立即返回,这可用于探询所选套接口的状态。如果处于这种状态,则select()调用可认为是非阻塞的,且一切适用于非阻塞调用的假设都适用于它。举例来说,阻塞钩子函数不应被调用,且WINDOWS套接口实现不应yield。
返回值:
select()调用返回处于就绪状态并且已经包含在fd_set结构中的描述字总数;如果超时则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INVAL:超时时间值非法。
WSAEINTR:通过一个WSACancelBlockingCall()来取消一个(阻塞的)调用。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NOTSOCK:描述字集合中包含有非套接口的元素。
参见:
WSAAsyncSelect(), accept(), connect(), recv(), recvfrom(), send().
5.1.19 send()
简述:
向一个已连接的套接口发送数据。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send( SOCKET s, const char F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s:一个用于标识已连接套接口的描述字。
buf:包含待发送数据的缓冲区。
len:缓冲区中数据的长度。
flags:调用执行方式。
注释:
send()适用于已连接的数据报或流式套接口发送数据。对于数据报类套接口,必需注意发送数据长度不应超过通讯子网的IP包最大长度。IP包最大长度在WSAStartup()调用返回的WSAData的iMaxUdpDg元素中。如果数据太长无法自动通过下层协议,则返回WSAEMSGSIZE错误,数据不会被发送。
请注意成功地完成send()调用并不意味着数据传送到达。
如果传送系统的缓冲区空间不够保存需传送的数据,除非套接口处于非阻塞I/O方式,否则send()将阻塞。对于非阻塞SOCK_STREAM类型的套接口,实际写的数据数目可能在1到所需大小之间,其值取决于本地和远端主机的缓冲区大小。可用select()调用来确定何时能够进一步发送数据。
在相关套接口的选项之上,还可通过标志位flag来影响函数的执行方式。也就是说,本函数的语义既取决于套接口的选项也取决于标志位。后者由以下一些值组成:
值 意义
MSG_DONTROUTE 指明数据不选径。一个WINDOWS套接口供应商可以忽略此标志;参见2.4节中关于SO_DONTROUTE的讨论。
MSG_OOB 发送带外数据(仅适用于SO_STREAM;参见2.2.3节)。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send()返回所发送数据的总数(请注意这个数字可能小于len中所规定的大小)。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ACESS:要求地址为广播地址,但相关标志未能正确设置。
WSAEINTR:通过一个WSACancelBlockingCall()来取消一个(阻塞的)调用。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FAULT:buf参数不在用户地址空间中的有效位置。
WSAENETRESET:由于WINDOWS套接口实现放弃了连接,故该连接必需被复位。
WSAENOBUFS:WINDOWS套接口实现报告一个缓冲区死锁。
WSAENOTCONN:套接口未被连接。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OPNOTSUPP:已设置了MSG_OOB,但套接口非SOCK_STREAM类型。
WSAESHUTDOWN:套接口已被关闭。一个套接口以1或2的how参数调用shutdown()关闭后,无法再用sned()函数。
WSAEWOULDBLOCK:
WSAEMSGSIZE:套接口为SOCK_DGRAM类型,且数据报大于WINDOWS套接口实现所支持的最大值。
WSAEINVAL:套接口未用bind()捆绑。
WSAECONNABORTED:由于超时或其他原因引起虚电路的中断。
WSAECONNRESET:虚电路被远端复位。
参见:
recv(), recvfrom(), socket(), sendto(), WSAStartup().
5.1.20 sendto()
简述:
向一指定目的地发送数据。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sendto( SOCKET s, const char F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to, int tolen);
s:一个标识套接口的描述字。
buf:包含待发送数据的缓冲区。
len:buf缓冲区中数据的长度。
flags:调用方式标志位。
to:(可选)指针,指向目的套接口的地址。
tolen:to所指地址的长度。
注释:
sendto()适用于已连接的数据报或流式套接口发送数据。对于数据报类套接口,必需注意发送数据长度不应超过通讯子网的IP包最大长度。IP包最大长度在WSAStartup()调用返回的WSAData的iMaxUdpDg元素中。如果数据太长无法自动通过下层协议,则返回WSAEMSGSIZE错误,数据不会被发送。
请注意成功地完成sendto()调用并不意味着数据传送到达。
sendto()函数主要用于SOCK_DGRAM类型套接口向to参数指定端的套接口发送数据报。对于SOCK_STREAM类型套接口,to和tolen参数被忽略;这种情况下sendto()等价于send()。
为了发送广播数据(仅适用于SOCK_DGRAM),in参数所含地址应该把特定的IP地址INADDR_BROADCAST(winsock.h中有定义)和终端地址结合起来构造。通常建议一个广播数据报的大小不要大到以致产生碎片,也就是说数据报的数据部分(包括头)不超过512字节。
如果传送系统的缓冲区空间不够保存需传送的数据,除非套接口处于非阻塞I/O方式,否则sendto()将阻塞。对于非阻塞SOCK_STREAM类型的套接口,实际写的数据数目可能在1到所需大小之间,其值取决于本地和远端主机的缓冲区大小。可用select()调用来确定何时能够进一步发送数据。
在相关套接口的选项之上,还可通过标志位flag来影响函数的执行方式。也就是说,本函数的语义既取决于套接口的选项也取决于标志位。后者由以下一些值组成:
值 意义
MSG_DONTROUTE 指明数据不选径。一个WINDOWS套接口供应商可以忽略此标志;参见2.4节中关于SO_DONTROUTE的讨论。
MSG_OOB 发送带外数据(仅适用于SO_STREAM;参见2.2.3节)。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send()返回所发送数据的总数(请注意这个数字可能小于len中所规定的大小)。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ACESS:要求地址为广播地址,但相关标志未能正确设置。
WSAEINTR:通过一个WSACancelBlockingCall()来取消一个(阻塞的)调用。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FAULT:buf或to参数不是用户地址空间的一部分,或to参数太小(小于sockaddr结构大小)。
WSAENETRESET:由于WINDOWS套接口实现放弃了连接,故该连接必需被复位。
WSAENOBUFS:WINDOWS套接口实现报告一个缓冲区死锁。
WSAENOTCONN:套接口未被连接。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OPNOTSUPP:已设置了MSG_OOB,但套接口非SOCK_STREAM类型。
WSAESHUTDOWN:套接口已被关闭。一个套接口以1或2的how参数调用shutdown()关闭后,无法再用sned()函数。
WSAEWOULDBLOCK:套接口被标志为非阻塞, 但该调用会产生阻塞。
WSAEMSGSIZE:套接口为SOCK_DGRAM类型,且数据报大于WINDOWS套接口实现所支持的最大值。
WSAECONNABORTED:由于超时或其他原因引起虚电路的中断。
WSAECONNRESET:虚电路被远端复位。
WSAEADDRNOTAVAIL:所指地址无法从本地主机获得。
WSAEAFNOSUPPORT:所指定地址族中地址无法与本套接口一切使用。
WSAEDESADDRREQ:需要目的地址。
WSAENETUNREACH:当前无法从本主机联上网络。
参见:
recv(), recvfrom(), socket(), send(), WSAStartup().
5.1.21 setsockopt()
简述:
设置套接口的选项。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setsockopt( SOCKET s, int level, int optname,
const char FAR* optval, int optlen);
s:标识一个套接口的描述字。
level:选项定义的层次;目前仅支持SOL_SOCKET和IPPROTO_TCP层次。
optname:需设置的选项。
optval:指针,指向存放选项值的缓冲区。
optlen:optval缓冲区的长度。
注释:
setsockopt()函数用于任意类型、任意状态套接口的设置选项值。尽管在不同协议层上存在选项,但本函数仅定义了最高的“套接口”层次上的选项。选项影响套接口的操作,诸如加急数据是否在普通数据流中接收,广播数据是否可以从套接口发送等等。
有两种套接口的选项:一种是布尔型选项,允许或禁止一种特性;另一种是整形或结构选项。允许一个布尔型选项,则将optval指向非零整形数;禁止一个选项optval指向一个等于零的整形数。对于布尔型选项,optlen应等于sizeof(int);对其他选项,optval指向包含所需选项的整形数或结构,而optlen则为整形数或结构的长度。SO_LINGER选项用于控制下述情况的行动:套接口上有排队的待发送数据,且closesocket()调用已执行。参见closesocket()函数中关于SO_LINGER选项对closesocket()语义的影响。应用程序通过创建一个linger结构来设置相应的操作特性:
struct linger {
int l_onoff;
int l_linger;
};
为了允许SO_LINGER,应用程序应将l_onoff设为非零,将l_linger设为零或需要的超时值(以秒为单位),然后调用setsockopt()。为了允许SO_DONTLINGER(亦即禁止SO_LINGER),l_onoff应设为零,然后调用setsockopt()。
缺省条件下,一个套接口不能与一个已在使用中的本地地址捆绑(参见bind())。但有时会需要“重用”地址。因为每一个连接都由本地地址和远端地址的组合唯一确定,所以只要远端地址不同,两个套接口与一个地址捆绑并无大碍。为了通知WINDOWS套接口实现不要因为一个地址已被一个套接口使用就不让它与另一个套接口捆绑,应用程序可在bind()调用前先设置SO_REUSEADDR选项。请注意仅在bind()调用时该选项才被解释;故此无需(但也无害)将一个不会共用地址的套接口设置该选项,或者在bind()对这个或其他套接口无影响情况下设置或清除这一选项。
一个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打开SO_KEEPALIVE选项,使得WINDOWS套接口实现在TCP连接情况下允许使用“保持活动”包。一个WINDOWS套接口实现并不是必需支持“保持活动”,但是如果支持的话,具体的语义将与实现有关,应遵守RFC1122“Internet主机要求-通讯层”中第4.2.3.6节的规范。如果有关连接由于“保持活动”而失效,则进行中的任何对该套接口的调用都将以WSAENETRESET错误返回,后续的任何调用将以WSAENOTCONN错误返回。
TCP_NODELAY选项禁止Nagle算法。Nagle算法通过将未确认的数据存入缓冲区直到蓄足一个包一起发送的方法,来减少主机发送的零碎小数据包的数目。但对于某些应用来说,这种算法将降低系统性能。所以TCP_NODELAY可用来将此算法关闭。应用程序编写者只有在确切了解它的效果并确实需要的情况下,才设置TCP_NODELAY选项,因为设置后对网络性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TCP_NODELAY是唯一使用IPPROTO_TCP层的选项,其他所有选项都使用SOL_SOCKET层。
如果设置了SO_DEBUG选项,WINDOWS套接口供应商被鼓励(但不是必需)提供输出相应的调试信息。但产生调试信息的机制以及调试信息的形式已超出本规范的讨论范围。
setsockopt()支持下列选项。其中“类型”表明optval所指数据的类型。
选项 类型 意义
SO_BROADCAST BOOL 允许套接口传送广播信息。
SO_DEBUG BOOL 记录调试信息。
SO_DONTLINER BOOL 不要因为数据未发送就阻塞关闭操作。设置本选项相当于将SO_LINGER的l_onoff元素置为零。
SO_DONTROUTE BOOL 禁止选径;直接传送。
SO_KEEPALIVE BOOL 发送“保持活动”包。
SO_LINGER struct linger FAR* 如关闭时有未发送数据,则逗留。
SO_OOBINLINE BOOL 在常规数据流中接收带外数据。
SO_RCVBUF int 为接收确定缓冲区大小。
SO_REUSEADDR BOOL 允许套接口和一个已在使用中的地址捆绑(参见bind())。
SO_SNDBUF int 指定发送缓冲区大小。
TCP_NODELAY BOOL 禁止发送合并的Nagle算法。
setsockopt()不支持的BSD选项有:
选项名 类型 意义
SO_ACCEPTCONN BOOL 套接口在监听。
SO_ERROR int 获取错误状态并清除。
SO_RCVLOWAT int 接收低级水印。
SO_RCVTIMEO int 接收超时。
SO_SNDLOWAT int 发送低级水印。
SO_SNDTIMEO int 发送超时。
SO_TYPE int 套接口类型。
IP_OPTIONS 在IP头中设置选项。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setsockopt()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FAULT:optval不是进程地址空间中的一个有效部分。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INVAL:level值非法,或optval中的信息非法。
WSAENETRESET:当SO_KEEPALIVE设置后连接超时。
WSAENOPROTOOPT:未知或不支持选项。其中,SOCK_STREAM类型的套接口不支持SO_BROADCAST选项,SOCK_DGRAM类型的套接口不支持SO_DONTLINGER 、SO_KEEPALIVE、SO_LINGER和SO_OOBINLINE选项。
WSAENOTCONN:当设置SO_KEEPALIVE后连接被复位。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参见:
bind(), getsockopt(), ioctlsocket(), socket(), WSAAsyncSelect().
5.1.22 shutdown()
简述:
禁止在一个套接口上进行数据的接收与发送。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shutdown( SOCKET s, int how);
s:用于标识一个套接口的描述字。
how:标志,用于描述禁止哪些操作。
注释:
shutdown()函数用于任何类型的套接口禁止接收、禁止发送或禁止收发。
如果how参数为0,则该套接口上的后续接收操作将被禁止。这对于低层协议无影响。对于TCP协议,TCP窗口不改变并接收前来的数据(但不确认)直至窗口满。对于UDP协议,接收并排队前来的数据。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产生ICMP错误包。
若how为1,则禁止后续发送操作。对于TCP,将发送FIN。
若how为2,则同时禁止收和发。
请注意shutdown()函数并不关闭套接口,且套接口所占有的资源将被一直保持到closesocket()调用。
评注:
无论SO_LINGER设置与否,shutdown()函数不会阻塞。
一个应用程序不应依赖于重用一个已被shutdown()禁止的套接口。特别地,一个WINDOWS套接口实现不必支持在这样的套接口上使用connect()调用。
返回值:
如果没有错误发生,shutdown()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INVAL:how参数非法。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NOTCONN:套接口未连接(仅适用于SOCK_STREAM类型套接口)。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参见:
connect(), socket().
5.1.23 socket()
简述:
创建一个套接口。
#include <winsock.h>
SOCKET PASCAL FAR socket( int af, int type, int protocol);
af:一个地址描述。目前仅支持PF_INET格式,也就是说ARPA Internet地址格式。
type:新套接口的类型描述。
protocol:套接口所用的协议。如调用者不想指定,可用0。
注释:
socket()函数用于根据指定的地址族、数据类型和协议来分配一个套接口的描述字及其所用的资源。如果协议protocol未指定(等于0),则使用缺省的连接方式。
对于使用一给定地址族的某一特定套接口,只支持一种协议。但地址族可设为AF_UNSPEC(未指定),这样的话协议参数就要指定了。协议号特定于进行通讯的“通讯域”。支持下述类型描述:
类型 解释
SOCK_STREAM 提供有序的、可靠的、双向的和基于连接的字节流,使用带外数据传送机制,为Internet地址族使用TCP。
SOCK_DGRAM 支持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和使用固定大小(通常很小)缓冲区的数据报服务,为Internet地址族使用UDP。
SOCK_STREAM类型的套接口为全双向的字节流。对于流类套接口,在接收或发送数据前必需处于已连接状态。用connect()调用建立与另一套接口的连接,连接成功后,即可用send()和recv()传送数据。当会话结束后,调用closesocket()。带外数据根据规定用send()和recv()来接收。
实现SOCK_STREAM类型套接口的通讯协议保证数据不会丢失也不会重复。如果终端协议有缓冲区空间,且数据不能在一定时间成功发送,则认为连接中断,其后续的调用也将以WSAETIMEOUT错误返回。
SOCK_DGRAM类型套接口允许使用sendto()和recvfrom()从任意端口发送或接收数据报。如果这样一个套接口用connect()与一个指定端口连接,则可用send()和recv()与该端口进行数据报的发送与接收。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socket()返回引用新套接口的描述字。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取相应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应首先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接口实现检测到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AFNOSUPPORT:不支持指定的地址族。
WSAEINPROGRESS:一个阻塞的WINDOWS套接口调用正在运行中。
WSAEMFILE:无可用文件描述字。
WSAENOBUFS:无可用缓冲区,无法创建套接口。
WSAEPROTONOSUPPORT:不支持指定的协议。
WSAEPROTOTYPE:指定的协议不适用于本套接口。
WSAESOCKTNOSUPPORT:本地址族中不支持该类型套接口。
参见:
accept(), bind(), connect(), getsockname(), getsockopt(), setsockopt(), listen(), recv(), recvfrom(), select(), send(), sendto(), shutdown(), ioctlsocket().4.2 数据库例程
5.2 数据库函数
5.2.1 gethostbyaddr()
简述:
返回对应于给定地址的主机信息。
#include <winsock.h>
struct hostent FAR *PASCAL FAR gethostbyaddr(const char
FAR * addr, int len, int type);
addr:指向网络字节顺序地址的指针。
len: 地址的长度,在PF_INET类型地址中为4。
type:地址类型,应为PF_INET。
注释:
gethostbyaddr()返回对应于给定地址的包含主机名字和地址信息的hostent结构指针。结构的声明如下:
struct hostent {
char FAR * h_name;
char FAR * FAR * h_aliases;
short h_addrtype;
short h_length;
char FAR * FAR * h_addr_list;
};
结构的成员有:
成员 用途
h_name 正规的主机名字(PC)。
h_aliases 一个以空指针结尾的可选主机名队列。
h_addrtype 返回地址的类型,对于Windows Sockets,这个域总是PF_INET。
h_legnth 每个地址的长度(字节数),对应于PF_INET这个域应该为4。
h_addr_list 应该以空指针结尾的主机地址的列表,返回的地址是以网络顺序排列的
为了保证其他旧的软件的兼容性,h_addr_list[0]被定义为宏h_addr。
返回的指针指向一个由Windows Sockets实现分配的结构。应用程序不应该试图修改这个结构或者释放它的任何部分。此外,每一线程仅有一份这个结构的拷贝,所以应用程序应该在发出其他Windows Scokets API调用前,把自己所需的信息拷贝下来。
返回值:
如果没有错误发生,gethostbyaddr()返回如上所述的一个指向hostent结构的指针,否则,返回一个空指针。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SAGetLastError()来得到一个特定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TIALISED 在应用这个API前,必须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检测到了网络子系统的错误。
WSAHOST_NOT_FOUND 没有找到授权应答主机。
WSATRY_AGAIN 没有找到非授权主机,或者SERVERFAIL。
WSANO_RECOVERY 无法恢复的错误,FORMERR,REFUSED,NOTIMP。
WSANO_DATA 有效的名字,但没有关于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INTR 阻塞调用被WSACancelBlockingCall()取消了.
参见: WSAAsyncGetHostByAddr(), gethostbyname()
5.2.2 gethostbyname()
简述:
返回对应于给定主机名的主机信息。
#include <winsock.h>
struct hostent FAR *PASCAL FAR gethostbyname(const char
FAR * addr);
name:指向主机名的指针。
注释:
gethostbyname()返回对应于给定主机名的包含主机名字和地址信息的hostent结构指针。结构的声明与gethostaddr()中一致。
返回的指针指向一个由Windows Sockets实现分配的结构。应用程序不应该试图修改这个结构或者释放它的任何部分。此外,每一线程仅有一份这个结构的拷贝,所以应用程序应该在发出其他Windows Scokets API调用前,把自己所需的信息拷贝下来。
gethostbyname()实现没有必要识别传送给它的IP地址串。对于这样的请求,应该把IP地址串当作一个未知主机名同样处理。如果应用程序有IP地址串需要处理,它应该使用inet_addr()函数把地址串转换为IP地址,然后调用gethostbyaddr()来得到hostent结构。
返回值:
如果没有错误发生,gethostbyname()返回如上所述的一个指向hostent结构的指针,否则,返回一个空指针。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SAGetLastError()来得到一个特定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TIALISED 在应用这个API前,必须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检测到了网络子系统的错误。
WSAHOST_NOT_FOUND 没有找到授权应答主机。
WSATRY_AGAIN 没有找到非授权主机,或者SERVERFAIL。
WSANO_RECOVERY 无法恢复的错误,FORMERR,REFUSED,NOTIMP。
WSANO_DATA 有效的名字,但没有关于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INTR 阻塞调用被WSACancelBlockingCall()取消了.
参见: WSAAsyncGetHostByName(), gethostbyaddr()
5.2.3 gethostname()
简述:
返回本地主机的标准主机名。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gethostname(char FAR *name, int namelen);
name: 一个指向将要存放主机名的缓冲区指针。
namelen:缓冲区的长度。
注释:
该函数把本地主机名存放入由name参数指定的缓冲区中。返回的主机名是一个以NULL结束的字符串。主机名的形式取决于Windows Sockets实现-它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主机名,或者是一个域名。然而,返回的名字必定可以在gethostbyname()和WSAAsyncGetHostByName()中使用。
返回值:
如果没有错误发生,gethostname()返回0。否则它返回SOCKET_ERROR。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SAGetLastError()来得到一个特定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EFAULT 名字长度参数太小。
WSANOTINTIALISED 在应用这个API前,必须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检测到了网络子系统的错误。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参见:gethostbyname(), WSAAsyncGetHostByName()
5.2.4 getprotobyname()
简述:
返回对应于给定协议名的相关协议信息。
#include <winsock.h>
struct protoent FAR * PASCAL FAR getprotobyname(const char
FAR * name);
name:一个指向协议名的指针。
注释:
getprotobyname()返回对应于给定协议名的包含名字和协议号的protoent结构指针。结构的声明如下:
struct protoent {
char FAR * p_name;
char Far * far * p_aliases;
short p_proto;
};
结构的成员有:
成员 用途
p_name 正规的协议名。
p_aliases 一个以空指针结尾的可选协议名队列。
p_proto 以主机字节顺序排列的协议号
返回的指针指向一个由Windows Sockets实现分配的结构。应用程序不应该试图修改这个结构或者释放它的任何部分。此外,每一线程仅有一份这个结构的拷贝,所以应用程序应该在发出其他Windows Scokets API调用前,把自己所需的信息拷贝下来。
返回值:
如果没有错误发生,getprotobyname()返回如上所述的一个指向protoent结构的指针,否则,返回一个空指针。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SAGetLastError()来得到一个特定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TIALISED 在应用这个API前,必须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检测到了网络子系统的错误。
WSANO_RECOVERY 无法恢复的错误,FORMERR,REFUSED,NOTIMP。
WSANO_DATA 有效的名字,但没有关于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INTR 阻塞调用被WSACancelBlockingCall()取消了.
参见: WSAAsyncGetProtoByName(), getprotobynumber()
5.2.5 getprotobynumber()
简述:
返回对应于给定协议号的相关协议信息。
#include <winsock.h>
struct protoent FAR * PASCAL FAR getprotobynumber(int number);
number:一个以主机顺序排列的协议号。
注释:
getprotobynumber()返回对应于给定协议名的包含名字和协议号的protoent结构指针。结构的声明与getprotobyname中的一致。
返回的指针指向一个由Windows Sockets实现分配的结构。应用程序不应该试图修改这个结构或者释放它的任何部分。此外,每一线程仅有一份这个结构的拷贝,所以应用程序应该在发出其他Windows Scokets API调用前,把自己所需的信息拷贝下来。
返回值:
如果没有错误发生,getprotobynumber()返回如上所述的一个指向protoent结构的指针,否则,返回一个空指针。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SAGetLastError()来得到一个特定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TIALISED 在应用这个API前,必须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检测到了网络子系统的错误。
WSANO_RECOVERY 无法恢复的错误,FORMERR,REFUSED,NOTIMP。
WSANO_DATA 有效的名字,但没有关于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INTR 阻塞调用被WSACancelBlockingCall()取消了.
参见: WSAAsyncGetProtoByNumber(), getprotobyname()
5.2.6 getservbyname()
简述:
返回对应于给定服务名和协议名的相关服务信息。
#include <windows.h>
struct servent FAR * PASCAL FAR getservbyname(const char
Far * name, const char FAR *proto);
name: 一个指向服务名的指针。
proto: 指向协议名的指针(可选)。如果这个指针为空,getservbyname()返回第一个name与s_name或者某一个s_aliases匹配的服务条目。否则getservbyname()对name和proto都进行匹配。
注释:
getservbyname()返回与给定服务名对应的包含名字和服务号信息的servent结构指针。结构的声明如下:
struct servent {
char FAR * s_name;
char Far * FAR * s_aliases;
short s_port;
char FAR * s_proto;
};
结构的成员有:
成员 用途
s_name 正规的服务名。
s_aliases 一个以空指针结尾的可选服务名队列。
s_port 连接该服务时需要用到的端口号,返回的端口号是以网络字节顺序排列的。
s_proto 连接该服务时用到的协议名。
返回的指针指向一个由Windows Sockets实现分配的结构。应用程序不应该试图修改这个结构或者释放它的任何部分。此外,每一线程仅有一份这个结构的拷贝,所以应用程序应该在发出其他Windows Scokets API调用前,把自己所需的信息拷贝下来。
返回值:
如果没有错误发生,getservbyname()返回如上所述的一个指向servent结构的指针,否则,返回一个空指针。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SAGetLastError()来得到一个特定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TIALISED 在应用这个API前,必须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检测到了网络子系统的错误。
WSAHOST_NOT_FOUND 没有找到授权应答主机。
WSANO_DATA 有效的名字,但没有关于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INTR 阻塞调用被WSACancelBlockingCall()取消了.
参见: WSAAsyncGetServByName(), getservbyport()
5.2.7 getservbyport()
简述:
返回对应于给定端口号和协议名的相关服务信息。
#include <windows.h>
struct servent FAR * PASCAL FAR getservbyport(int port,
const char FAR *proto);
port: 给定的端口号,以网络字节顺序排列。
proto: 指向协议名的指针(可选)。如果这个指针为空,getservbyport()返回第一个port与s_port匹配的服务条目。否则getservbyport()对port和proto都进行匹配。
注释:
getservbyport()返回与给定服务名对应的包含名字和服务号信息的servent结构指针。结构的声明与getservbyname()中一致。
返回的指针指向一个由Windows Sockets实现分配的结构。应用程序不应该试图修改这个结构或者释放它的任何部分。此外,每一线程仅有一份这个结构的拷贝,所以应用程序应该在发出其他Windows Scokets API调用前,把自己所需的信息拷贝下来。
返回值:
如果没有错误发生,getservbyport()返回如上所述的一个指向servent结构的指针,否则,返回一个空指针。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SAGetLastError()来得到一个特定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TIALISED 在应用这个API前,必须成功地调用WSAStartup()。
WSAEN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检测到了网络子系统的错误。
WSAHOST_NOT_FOUND 没有找到授权应答主机。
WSANO_DATA 有效的名字,但没有关于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INTR 阻塞调用被WSACancelBlockingCall()取消了.
参见: WSAAsyncGetServByPort(), getservbyname()
5.3 Windows扩展函数
5.3.1 WSAAsyncGetHostByAddr()
简述:
获得对应于一个地址的主机信息.-异步版本.
#include <winsock.h>
HANDLE PASCAL FAR WSAAsyncGetHostByAddr ( HWND hWnd,
unsigned int wMsg, const char FAR * addr, int len, int
type, char FAR * buf, int buflen );
hWnd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应该接收消息的窗口句柄.
wMsg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将要接收的消息.
addr 主机网络地址的指针.主机地址以网络字节次序存储.
len 地址长度.对于PF_INET来说必须为4.
type 地址类型,必须是PF_INET.
buf 接收hostent数据的数据区指针.注意该数据区必须大于hostent结构的大小.这是因为不仅Windows Sockets实现要用该数据区域容纳hostent结构,hostent结构的成员引用的所有数据也要在该区域内.建议用户提供一个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buflen 上述数据区的大小.
注释:
本函数是gethostbyaddr()的异步版本,是用来获取对应于一个网络地址的主机名和地址信息.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启动该操作后立刻返回调用方,并传回一个异步任务句柄,应用程序可以用它来标识该操作.当操作完成时,结果(若有的话)将会拷贝到调用方提供的缓冲区,同时向应用程序的窗口发一条消息.
当异步操作完成时,应用程序的窗口hWnd接收到消息wMsg. wParam参数包含了初次函数调用时返回的异步任务句柄.lParam的高16位包含着错误代码.该代码可以是winsock.h中定义的任何错误.错误代码为0说明异步操作成功.在成功完成的情况下,提供给初始函数调用的缓冲区中包含了一个hostent结构.为存取该结构中的元素,初始的缓冲区指针应置为hostent结构的指针,并一如平常地存取.
注意若错误代码为WSAENOBUFS,它说明在初始调用时由buflen指出的缓冲区大小对于容纳所有的结果信息来说太小了.在这种情况下,lParam的低16位含有提供所有信息所需的缓冲区大小数值.如果应用程序认为获取的数据不够,它就可以在设置了足够容纳所需信息的缓冲区后,重新调用WSAAsyncGetHostByAddr().(也就是大于lParam低16位提供的大小.)
错误代码和缓冲区大小应使用WSAGETASYNCERROR和WSAGETASYNCBUFLEN宏从lParam中取出.两个宏定义如下:
#define WSAGETASYNCERROR(lParam) HIWORD(lParam)
#define WSAGETASYNCBUFLEN(lParam) LOWORD(lParam)
使用这些宏可最大地提高应用程序源代码的可移植性.
返回值:
返回值指出异步操作是否成功地初启.注意它并不隐含操作本身的成功或失败.
若操作成功地初启,WSAAsyncGetHostByAddr()返回一个HANDLE类型的非0值, 作为请求需要的异步任务句柄.该值可在两种方式下使用.它可通过WSACancelAsyncRequest()用来取消该操作.也可通过检查wParam消息参数,以匹配异步操作和完成消息.
如果异步操作不能初启,WSAAsyncGetHostByAddr()返回一个0值,并且可使用WSAGetLastError()来获取错误号.
评价: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使用提供给该函数的缓冲区来构造hostent结构以及该结构成员引用的数据区内容.为避免上述的WSAENOBUFS错误,应用程序应提供一个至少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应保证消息能成功地传给应用程序.如果PostMessage()操作失败,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必须重发该消息-只要窗口存在.
Windows Sockets的提供者在消息中组织lParam时应使用WSAMAKEASYNCREPLY宏.
错误代码:
在应用程序的窗口收到消息时可能会设置下列的错误代码.如上所述,它们可以通过WSAGETASYNCERROR宏从应答的消息lParam中取出.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NOBUFS 可用的缓冲区空间不足或没有.
WSAHOST_NOT_FOUND 未找到授权应答主机.
WSATRY_AGAIN 未找到非授权应答主机,或SERVERFAIL.
WSANO_RECOVERY 不可恢复性错误,FORMERR,REFUSED,NOTIMP.
WSANO_DATA 合法名,无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下列的错误可能在函数调用时发生,指出异步操作不能初启.
WSANOTINITIALISED 在使用本API前必须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WOULDBLOCK 本异步操作此时由于Windows Sockets实现的资源或其它限制的制约而无法调度.
参见:
gethostbyaddr(), WSACancelAsyncRequest()
5.3.2 WSAAsyncGetHostByName()
简述:
获得对应于一个主机名的主机信息.-异步版本.
#include <winsock.h>
HANDLE PASCAL FAR WSAAsyncGetHostByName ( HWND hWnd,
unsigned int wMsg, const char FAR * name, char FAR * buf,
int buflen );
hWnd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应该接收消息的窗口句柄.
wMsg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将要接收的消息.
name 指向主机名的指针.
buf 接收hostent数据的数据区指针.注意该数据区必须大于hostent结构的大小.这是因为不仅Windows Sockets实现要用该数据区域容纳hostent结构,hostent结构的成员引用的所有数据也要在该区域内.建议用户提供一个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buflen 上述数据区的大小.
注释:
本函数是gethostbyname()的异步版本,是用来获取对应于一个主机名的主机名称和地址信息.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启动该操作后立刻返回调用方,并传回一个异步任务句柄,应用程序可以用它来标识该操作.当操作完成时,结果(若有的话)将会拷贝到调用方提供的缓冲区,同时向应用程序的窗口发一条消息.
当异步操作完成时,应用程序的窗口hWnd接收到消息wMsg. wParam参数包含了初次函数调用时返回的异步任务句柄.lParam的高16位包含着错误代码.该代码可以是winsock.h中定义的任何错误.错误代码为0说明异步操作成功.在成功完成的情况下,提供给初始函数调用的缓冲区中包含了一个hostent结构.为存取该结构中的元素,初始的缓冲区指针应置为hostent结构的指针,并一如平常地存取.
注意若错误代码为WSAENOBUFS,它说明在初始调用时由buflen指出的缓冲区大小对于容纳所有的结果信息来说太小了.在这种情况下,lParam的低16位含有提供所有信息所需的缓冲区大小数值.如果应用程序认为获取的数据不够,它就可以在设置了足够容纳所需信息的缓冲区后,重新调用WSAAsyncGetHostByName().(也就是大于lParam低16位提供的大小.)
错误代码和缓冲区大小应使用WSAGETASYNCERROR和WSAGETASYNCBUFLEN宏从lParam中取出.两个宏定义如下:
#define WSAGETASYNCERROR(lParam) HIWORD(lParam)
#define WSAGETASYNCBUFLEN(lParam) LOWORD(lParam)
使用这些宏可最大地提高应用程序源代码的可移植性.
返回值:
返回值指出异步操作是否成功地初启.注意它并不隐含操作本身的成功或失败.
若操作成功地初启,WSAAsyncGetHostByName()返回一个HANDLE类型的非0值, 作为请求需要的异步任务句柄.该值可在两种方式下使用.它可通过WSACancelAsyncRequest()用来取消该操作.也可通过检查wParam消息参数,以匹配异步操作和完成消息.
如果异步操作不能初启,WSAAsyncGetHostByName()返回一个0值,并且可使用WSAGetLastError()来获取错误号.
评价: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使用提供给该函数的缓冲区来构造hostent结构以及该结构成员引用的数据区内容.为避免上述的WSAENOBUFS错误,应用程序应提供一个至少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应保证消息能成功地传给应用程序.如果PostMessage()操作失败,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必须重发该消息-只要窗口存在.
Windows Sockets的提供者在消息中组织lParam时应使用WSAMAKEASYNCREPLY宏.
错误代码:
在应用程序的窗口收到消息时可能会设置下列的错误代码.如上所述,它们可以通过WSAGETASYNCERROR宏从应答的消息lParam中取出.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NOBUFS 可用的缓冲区空间不足或没有.
WSAHOST_NOT_FOUND 未找到授权应答主机.
WSATRY_AGAIN 未找到非授权应答主机,或SERVERFAIL.
WSANO_RECOVERY 不可恢复性错误,FORMERR,REFUSED,NOTIMP.
WSANO_DATA 合法名,无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下列的错误可能在函数调用时发生,指出异步操作不能初启.
WSANOTINITIALISED 在使用本API前必须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WOULDBLOCK 本异步操作此时由于Windows Sockets实现的资源或其它限制的制约而无法调度.
参见:
gethostbyname(), WSACancelAsyncRequest()
5.3.3 WSAAsyncGetProtoByName()
简述:
获得对应于一个协议名的协议信息.-异步版本.
#include <winsock.h>
HANDLE PASCAL FAR WSAAsyncGetProtoByName ( HWND hWnd,
unsigned int wMsg, const char FAR * name, char FAR * buf,
int buflen );
hWnd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应该接收消息的窗口句柄.
wMsg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将要接收的消息.
name 指向要获得的协议名的指针.
buf 接收protoent数据的数据区指针.注意该数据区必须大于protoent结构的大小.这是因为不仅Windows Sockets实现要用该数据区域容纳protoent结构,protoent结构的成员引用的所有数据也要在该区域内. 建议用户提供一个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buflen 上述数据区的大小.
注释:
本函数是getprotobyname()的异步版本,是用来获取对应于一个协议名的协议名称和代号.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启动该操作后立刻返回调用方,并传回一个异步任务句柄,应用程序可以用它来标识该操作.当操作完成时,结果(若有的话)将会拷贝到调用方提供的缓冲区,同时向应用程序的窗口发一条消息.
当异步操作完成时,应用程序的窗口hWnd接收到消息wMsg. wParam参数包含了初次函数调用时返回的异步任务句柄.lParam的高16位包含着错误代码.该代码可以是winsock.h中定义的任何错误.错误代码为0说明异步操作成功.在成功完成的情况下,提供给初始函数调用的缓冲区中包含了一个protoent结构.为存取该结构中的元素,初始的缓冲区指针应置为protoent结构的指针,并一如平常地存取.
注意若错误代码为WSAENOBUFS,它说明在初始调用时由buflen指出的缓冲区大小对于容纳所有的结果信息来说太小了.在这种情况下,lParam的低16位含有提供所有信息所需的缓冲区大小数值.如果应用程序认为获取的数据不够,它就可以在设置了足够容纳所需信息的缓冲区后,重新调用WSAAsyncGetProtoByName().(也就是大于lParam低16位提供的大小.)
错误代码和缓冲区大小应使用WSAGETASYNCERROR和WSAGETASYNCBUFLEN宏从lParam中取出.两个宏定义如下:
#define WSAGETASYNCERROR(lParam) HIWORD(lParam)
#define WSAGETASYNCBUFLEN(lParam) LOWORD(lParam)
使用这些宏可最大地提高应用程序源代码的可移植性.
返回值:
返回值指出异步操作是否成功地初启.注意它并不隐含操作本身的成功或失败.
若操作成功地初启,WSAAsyncGetProtoByName()返回一个HANDLE类型的非0值, 作为请求需要的异步任务句柄.该值可在两种方式下使用.它可通过WSACancelAsyncRequest()用来取消该操作.也可通过检查wParam消息参数,以匹配异步操作和完成消息.
如果异步操作不能初启,WSAAsyncGetProtoByName()返回一个0值,并且可使用WSAGetLastError()来获取错误号.
评价: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使用提供给该函数的缓冲区来构造protoent结构以及该结构成员引用的数据区内容.为避免上述的WSAENOBUFS错误,应用程序应提供一个至少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应保证消息能成功地传给应用程序.如果PostMessage()操作失败,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必须重发该消息-只要窗口存在.
Windows Sockets的提供者在消息中组织lParam时应使用WSAMAKEASYNCREPLY宏.
错误代码:
在应用程序的窗口收到消息时可能会设置下列的错误代码.如上所述,它们可以通过WSAGETASYNCERROR宏从应答的消息lParam中取出.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NOBUFS 可用的缓冲区空间不足或没有.
WSAHOST_NOT_FOUND 未找到授权应答主机.
WSATRY_AGAIN 未找到非授权应答主机,或SERVERFAIL.
WSANO_RECOVERY 不可恢复性错误,FORMERR,REFUSED,NOTIMP.
WSANO_DATA 合法名,无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下列的错误可能在函数调用时发生,指出异步操作不能初启.
WSANOTINITIALISED 在使用本API前必须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WOULDBLOCK 本异步操作此时由于Windows Sockets实现的资源或其它限制的制约而无法调度.
参见:
getprotobyname(), WSACancelAsyncRequest()
5.3.4 WSAAsyncGetProtoByNumber()
简述:
获得对应于一个协议号的协议信息.-异步版本.
#include <winsock.h>
HANDLE PASCAL FAR WSAAsyncGetProtoByNumber ( HWND hWnd,
unsigned int wMsg, int number, char FAR * buf, int buflen);
hWnd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应该接收消息的窗口句柄.
wMsg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将要接收的消息.
number 要获得的协议号,以主机字节序.
buf 接收protoent数据的数据区指针.注意该数据区必须大于protoent结构的大小.这是因为不仅Windows Sockets实现要用该数据区域容纳protoent结构,protoent结构的成员引用的所有数据也要在该区域内. 建议用户提供一个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buflen 上述数据区的大小.
注释:
本函数是getprotobynumber()的异步版本,是用来获取对应于一个协议号的协议名称和代号.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启动该操作后立刻返回调用方,并传回一个异步任务句柄,应用程序可以用它来标识该操作.当操作完成时,结果(若有的话)将会拷贝到调用方提供的缓冲区,同时向应用程序的窗口发一条消息.
当异步操作完成时,应用程序的窗口hWnd接收到消息wMsg. wParam参数包含了初次函数调用时返回的异步任务句柄.lParam的高16位包含着错误代码.该代码可以是winsock.h中定义的任何错误.错误代码为0说明异步操作成功.在成功完成的情况下,提供给初始函数调用的缓冲区中包含了一个protoent结构.为存取该结构中的元素,初始的缓冲区指针应置为protoent结构的指针,并一如平常地存取.
注意若错误代码为WSAENOBUFS,它说明在初始调用时由buflen指出的缓冲区大小对于容纳所有的结果信息来说太小了.在这种情况下,lParam的低16位含有提供所有信息所需的缓冲区大小数值.如果应用程序认为获取的数据不够,它就可以在设置了足够容纳所需信息的缓冲区后,重新调用WSAAsyncGetProtoByNumber().(也就是大于lParam低16位提供的大小.)
错误代码和缓冲区大小应使用WSAGETASYNCERROR和WSAGETASYNCBUFLEN宏从lParam中取出.两个宏定义如下:
#define WSAGETASYNCERROR(lParam) HIWORD(lParam)
#define WSAGETASYNCBUFLEN(lParam) LOWORD(lParam)
使用这些宏可最大地提高应用程序源代码的可移植性.
返回值:
返回值指出异步操作是否成功地初启.注意它并不隐含操作本身的成功或失败.
若操作成功地初启,WSAAsyncGetProtoByNumber()返回一个HANDLE类型的非0值, 作为请求需要的异步任务句柄.该值可在两种方式下使用.它可通过WSACancelAsyncRequest()用来取消该操作.也可通过检查wParam消息参数,以匹配异步操作和完成消息.
如果异步操作不能初启,WSAAsyncGetProtoByNumber()返回一个0值,并且可使用WSAGetLastError()来获取错误号.
评价: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使用提供给该函数的缓冲区来构造protoent结构以及该结构成员引用的数据区内容.为避免上述的WSAENOBUFS错误,应用程序应提供一个至少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应保证消息能成功地传给应用程序.如果PostMessage()操作失败,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必须重发该消息-只要窗口存在.
Windows Sockets的提供者在消息中组织lParam时应使用WSAMAKEASYNCREPLY宏.
错误代码:
在应用程序的窗口收到消息时可能会设置下列的错误代码.如上所述,它们可以通过WSAGETASYNCERROR宏从应答的消息lParam中取出.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NOBUFS 可用的缓冲区空间不足或没有.
WSAHOST_NOT_FOUND 未找到授权应答主机.
WSATRY_AGAIN 未找到非授权应答主机,或SERVERFAIL.
WSANO_RECOVERY 不可恢复性错误,FORMERR,REFUSED,NOTIMP.
WSANO_DATA 合法名,无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下列的错误可能在函数调用时发生,指出异步操作不能初启.
WSANOTINITIALISED 在使用本API前必须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WOULDBLOCK 本异步操作此时由于Windows Sockets实现的资源或其它限制的制约而无法调度.
参见:
getprotobynumber(), WSACancelAsyncRequest()
Top
5.3.5 WSAAsyncGetServByName()
简述:
获得对应于一个服务名和接口的服务信息.-异步版本.
#include <winsock.h>
HANDLE PASCAL FAR WSAAsyncGetServByName ( HWND hWnd,
unsigned int wMsg, const char FAR * name, const char FAR *
proto, char FAR * buf, int buflen );
hWnd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应该接收消息的窗口句柄.
wMsg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将要接收的消息.
name 指向服务名的指针.
proto 指向协议名称的指针.它可能是NULL,在这种情况下,WSAAsyncGetServByName()将搜索第一个服务入口(满足s_name或s_aliases之一和所给的名字匹配.)否则, WSAAsyncGetServByName()将和名和协议同时匹配.
buf 接收protoent数据的数据区指针.注意该数据区必须大于protoent结构的大小.这是因为不仅Windows Sockets实现要用该数据区域容纳protoent结构,protoent结构的成员引用的所有数据也要在该区域内. 建议用户提供一个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buflen 上述数据区的大小.
注释:
本函数是getservbyname()的异步版本,是用来获取对应于一个服务名的服务信息.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启动该操作后立刻返回调用方,并传回一个异步任务句柄,应用程序可以用它来标识该操作.当操作完成时,结果(若有的话)将会拷贝到调用方提供的缓冲区,同时向应用程序的窗口发一条消息.
当异步操作完成时,应用程序的窗口hWnd接收到消息wMsg. wParam参数包含了初次函数调用时返回的异步任务句柄.lParam的高16位包含着错误代码.该代码可以是winsock.h中定义的任何错误.错误代码为0说明异步操作成功.在成功完成的情况下,提供给初始函数调用的缓冲区中包含了一个hostent结构.为存取该结构中的元素,初始的缓冲区指针应置为hostent结构的指针,并一如平常地存取.
注意若错误代码为WSAENOBUFS,它说明在初始调用时由buflen指出的缓冲区大小对于容纳所有的结果信息来说太小了.在这种情况下,lParam的低16位含有提供所有信息所需的缓冲区大小数值.如果应用程序认为获取的数据不够,它就可以在设置了足够容纳所需信息的缓冲区后,重新调用WSAAsyncGetServByName().(也就是大于lParam低16位提供的大小.)
错误代码和缓冲区大小应使用WSAGETASYNCERROR和WSAGETASYNCBUFLEN宏从lParam中取出.两个宏定义如下:
#define WSAGETASYNCERROR(lParam) HIWORD(lParam)
#define WSAGETASYNCBUFLEN(lParam) LOWORD(lParam)
使用这些宏可最大地提高应用程序源代码的可移植性.
返回值:
返回值指出异步操作是否成功地初启.注意它并不隐含操作本身的成功或失败.
若操作成功地初启,WSAAsyncGetServByName()返回一个HANDLE类型的非0值, 作为请求需要的异步任务句柄.该值可在两种方式下使用.它可通过WSACancelAsyncRequest()用来取消该操作.也可通过检查wParam消息参数,以匹配异步操作和完成消息.
如果异步操作不能初启,WSAAsyncGetServByName()返回一个0值,并且可使用WSAGetLastError()来获取错误号.
评价: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使用提供给该函数的缓冲区来构造hostent结构以及该结构成员引用的数据区内容.为避免上述的WSAENOBUFS错误,应用程序应提供一个至少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应保证消息能成功地传给应用程序.如果PostMessage()操作失败,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必须重发该消息-只要窗口存在.
Windows Sockets的提供者在消息中组织lParam时应使用WSAMAKEASYNCREPLY宏.
错误代码:
在应用程序的窗口收到消息时可能会设置下列的错误代码.如上所述,它们可以通过WSAGETASYNCERROR宏从应答的消息lParam中取出.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NOBUFS 可用的缓冲区空间不足或没有.
WSAHOST_NOT_FOUND 未找到授权应答主机.
WSATRY_AGAIN 未找到非授权应答主机,或SERVERFAIL.
WSANO_RECOVERY 不可恢复性错误,FORMERR,REFUSED,NOTIMP.
WSANO_DATA 合法名,无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下列的错误可能在函数调用时发生,指出异步操作不能初启.
WSANOTINITIALISED 在使用本API前必须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WOULDBLOCK 本异步操作此时由于Windows Sockets实现的资源或其它限制的制约而无法调度.
参见:
getservbyname(), WSACancelAsyncRequest()
5.3.6 WSAAsyncGetServByPort()
简述:
获得对应于一个服务名和接口的服务信息.-异步版本.
#include <winsock.h>
HANDLE PASCAL FAR WSAAsyncGetServByPort ( HWND hWnd,
unsigned int wMsg, int port, const char FAR * proto, char
FAR * buf, int buflen );
hWnd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应该接收消息的窗口句柄.
wMsg 当异步请求完成时,将要接收的消息.
port 服务的接口.以网络字节序.
proto 指向协议名称的指针.它可能是NULL,在这种情况下,WSAAsyncGetServByName()将搜索第一个服务入口(满足s_name或s_aliases之一和所给的名字匹配.)否则, WSAAsyncGetServByName()将和名和协议同时匹配.
buf 接收protoent数据的数据区指针.注意该数据区必须大于protoent结构的大小.这是因为不仅Windows Sockets实现要用该数据区域容纳protoent结构,protoent结构的成员引用的所有数据也要在该区域内. 建议用户提供一个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buflen 上述数据区的大小.
注释:
本函数是getservbyport()的异步版本,是用来获取对应于一个接口号的服务信息.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启动该操作后立刻返回调用方,并传回一个异步任务句柄,应用程序可以用它来标识该操作.当操作完成时,结果(若有的话)将会拷贝到调用方提供的缓冲区,同时向应用程序的窗口发一条消息.
当异步操作完成时,应用程序的窗口hWnd接收到消息wMsg. wParam参数包含了初次函数调用时返回的异步任务句柄.lParam的高16位包含着错误代码.该代码可以是winsock.h中定义的任何错误.错误代码为0说明异步操作成功.在成功完成的情况下,提供给初始函数调用的缓冲区中包含了一个hostent结构.为存取该结构中的元素,初始的缓冲区指针应置为hostent结构的指针,并一如平常地存取.
注意若错误代码为WSAENOBUFS,它说明在初始调用时由buflen指出的缓冲区大小对于容纳所有的结果信息来说太小了.在这种情况下,lParam的低16位含有提供所有信息所需的缓冲区大小数值.如果应用程序认为获取的数据不够,它就可以在设置了足够容纳所需信息的缓冲区后,重新调用WSAAsyncGetServByPort().(也就是大于lParam低16位提供的大小.)
错误代码和缓冲区大小应使用WSAGETASYNCERROR和WSAGETASYNCBUFLEN宏从lParam中取出.两个宏定义如下:
#define WSAGETASYNCERROR(lParam) HIWORD(lParam)
#define WSAGETASYNCBUFLEN(lParam) LOWORD(lParam)
使用这些宏可最大地提高应用程序源代码的可移植性.
返回值:
返回值指出异步操作是否成功地初启.注意它并不隐含操作本身的成功或失败.
若操作成功地初启,WSAAsyncGetServByPort()返回一个HANDLE类型的非0值, 作为请求需要的异步任务句柄.该值可在两种方式下使用.它可通过WSACancelAsyncRequest()用来取消该操作.也可通过检查wParam消息参数,以匹配异步操作和完成消息.
如果异步操作不能初启,WSAAsyncGetServByPort()返回一个0值,并且可使用WSAGetLastError()来获取错误号.
评价: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使用提供给该函数的缓冲区来构造hostent结构以及该结构成员引用的数据区内容.为避免上述的WSAENOBUFS错误,应用程序应提供一个至少MAXGETHOSTSTRUCT字节大小的缓冲区.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应保证消息能成功地传给应用程序.如果PostMessage()操作失败,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必须重发该消息-只要窗口存在.
Windows Sockets的提供者在消息中组织lParam时应使用WSAMAKEASYNCREPLY宏.
错误代码:
在应用程序的窗口收到消息时可能会设置下列的错误代码.如上所述,它们可以通过WSAGETASYNCERROR宏从应答的消息lParam中取出.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NOBUFS 可用的缓冲区空间不足或没有.
WSAHOST_NOT_FOUND 未找到授权应答主机.
WSATRY_AGAIN 未找到非授权应答主机,或SERVERFAIL.
WSANO_RECOVERY 不可恢复性错误,FORMERR,REFUSED,NOTIMP.
WSANO_DATA 合法名,无请求类型的数据记录.
下列的错误可能在函数调用时发生,指出异步操作不能初启.
WSANOTINITIALISED 在使用本API前必须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WOULDBLOCK 本异步操作此时由于Windows Sockets实现的资源或其它限制的制约而无法调度.
参见:
getservbyport(), WSACancelAsyncRequest()
5.3.7 WSAAsyncSelect()
简述:
通知套接口有请求事件发生.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WSAAsyncSelect ( SOCKET s, HWND hWnd,
unsigned int wMsg, long lEvent );
s 标识一个需要事件通知的套接口的描述符.
hWnd 标识一个在网络事件发生时需要接收消息的窗口句柄.
wMsg 在网络事件发生时要接收的消息.
lEvent 位屏蔽码,用于指明应用程序感兴趣的网络事件集合.
注释:
本函数用来请求Windows Sockets DLL为窗口句柄发一条消息-无论它何时检测到由lEvent参数指明的网络事件.要发送的消息由wMsg参数标明.被通知的套接口由s标识.
本函数自动将套接口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lEvent参数由下表中列出的值组成.
值 意义
FD_READ 欲接收读准备好的通知.
FD_WRITE 欲接收写准备好的通知.
FD_OOB 欲接收带边数据到达的通知.
FD_ACCEPT 欲接收将要连接的通知.
FD_CONNECT 欲接收已连接好的通知.
FD_CLOSE 欲接收套接口关闭的通知.
启动一个WSAAsyncSelect()将使为同一个套接口启动的所有先前的WSAAsyncSelect()作废. 例如,要接收读写通知,应用程序必须同时用FD_READ和FD_WRITE调用WSAAsyncSelect(),如下:
rc = WSAAsyncSelect(s, hWnd, wMsg, FD_READ|FD_WRITE);
对不同的事件区分不同的消息是不可能的.下面的代码将不会工作;第二个调用将会使第一次调用的作用失效,只有FD_WRITE会通过wMsg2消息通知到.
rc = WSAAsyncSelect(s, hWnd, wMsg1, FD_READ);
rc = WSAAsyncSelect(s, hWnd, wMsg2, FD_WRITE);
如果要取消所有的通知,也就是指出Windows Sockets的实现不再在套接口上发送任何和网络事件相关的消息,则lEvent应置为0.
rc = WSAAsyncSelect(s, hWnd, 0, 0);
尽管在本例中,WSAAsyncSelect()立即使传给该套接口的事件消息无效, 仍有可能有消息等在应用程序的消息队列中.应用程序因此也必须仍准备好接收网络消息-即使消息作废.用closesocket()关闭一个套接口也同样使WSAAsyncSelect()发送的消息作废,但在closesocke()之前队列中的消息仍然起作用.
由于一个已调用accept()的套接口和用来接收它的侦听套接口有同样的属性, 任何为侦听套接口设置的的WSAAsyncSelect()事件也同样对已接收的套接口起作用.例如, 如果一个侦听的套接口有WSAAsyncSelect()事件FD_ACCEPT,FD_READ,FD_WRITE, 则任何在那个侦听的套接口上接收的套接口将也有FD_ACCEPT,FD_READ,FD_WRITE事件,以及同样的wMsg的值.若需要不同的wMsg及事件,应用程序应调用WSAAsyncSelect(),将已接收的套接口和想要发送的新消息作为参数传递.
当某一套接口s上发生了一个已命名的网络事件,应用程序窗口hWnd会接收到消息wMsg.wParam参数标识了网络事件发生的套接口.lParam的低字指明了发生的网络事件.lParam的高字则含有一个错误代码.该错误代码可以是winsock.h中定义的任何错误.
错误代码和事件可以通过WSAGETSELECTERRORH和WSAGETSELECTEVENT宏从lParam中取出.定义如下:
#define WSAGETSELECTERROR(lParam) HIWORD(lParam)
#define WSAGETSELECTEVENT(lParam) LOWORD(lParam)
注意:在accept()调用和为改变事件或wMsg的WSAAsyncSelect()调用中有一个计时窗口.应用程序如果需要给侦听的和调用过accept()的套接口以不同的wMsg,它就应该在侦听的套接口上请求FD_ACCEPT事件,然后在accept()调用后设置相应的事件.由于FD_ACCEPT从不发送给已连接的套接口,而FD_READ,FD_WRITE,FD_OOB及FD_CLOSE也从不发送给侦听套接口,所以不会产生困难.
使用以上的宏将最大限度的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
返回的可能网络事件如下:
值 意义
FD_READ 套接口s准备读
FD_WRITE 套接口s准备写
FD_OOB 带外数据准备好在套接口s上读.
FD_ACCEPT 套接口s准备接收新的将要到来的连接.
FD_CONNECT 套接口s上的连接完成.
FD_CLOSE 由套接口s标识的连接已关闭.
返回值:
0 若应用程序感兴趣的网络事件的声明成功.
SOCKET_ERROR 否则.可通过调用WSAGetLastError()返回特定的错误代码.
评价:
尽管WSAAsyncSelect()可以以多个事件的组合来调用,应用程序窗口还是会为每个网络事件接收一条消息.
如同select()函数,WSAAsyncSelect()会被频繁地调用来决定,何时一次数据转移操作(send()或recv())可以启动,并且可以立刻成功.尽管如此,健壮的应用程序必须做好这样的准备, 即它可能接收到消息及启动了一个会立即返回WSAEWOULDBLOCK的Windows Sockets API调用.例如,下列的事件序列是可能的:
(i) 数据到达套接口s;Windows Sockets传递WSAAsyncSelect消息.
(ii) 应用程序处理其它一些消息.
(iii) 在处理过程中,应用程序启动了ioctlsocket(s,FIONREAD...)并且注意到有数据准备好读.
(iv) 应用程序启动recv(s,...)来读数据.
(v) 应用程序循环处理下一条消息,最终到达WSAAsyncSelect消息,表示数据已准备好读.
(vi) 应用程序启动recv(s,...),但失败并有错误WSAEWOULDBLOCK.
其它的事件序列也是可能的.
Windows Sockets DLL不会不断地为某一特定的网络事件向一个应用程序发送消息. 如果已成功地向应用程序窗口发送了一特定事件的通知,对该应用程序窗口将不再为该网络事件发消息,直到应用程序调用函数隐含地重新通知该网络事件.
事件 重新通知函数
FD_READ recv()或recvfrom()
FD_WRITE send()或sendto()
FD_OOB recv()
FD_ACCEPT accept()
FD_CONNECT 无
FD_CLOSE 无
任何对重新通知函数的调用,即使失败,也会达到为相关事件发重新通知消息的效果.
对FD_READ,FD_OOB和FD_ACCEPT事件,消息传递是"水平触发"(level-triggered)的.这意味着,若调用了重新通知函数并且相关的事件对该调用仍有效,WSAAsyncSelect()消息就将传给应用程序.这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事件驱动以及不必考虑在任一时刻到达的数据量的能力.考虑下列序列:
(i) Windows Sockets DLL在套接口s上接收100字节的数据并传递一个FD_READ消息.
(ii) 应用程序启动recv(s,buffptr,50,0)接收50字节.
(iii) 由于仍有数据未读,Windows Sockets DLL发送另一个FD_READ消息.
根据以上语义,应用程序不必在收到FD_READ消息时读进所有可读的数据-对应于每一FD_READ消息进行一次recv()调用是恰当的.如果应用程序为一个FD_READ消息而启动了多个recv()调用,它将接收到多个FD_READ消息.这样的应用程序可能希望在开始recv()调用( 通过不为FD_READ事件置位的WSAAsyncSelect()函数调用)之前关闭FD_READ消息.
如果在应用程序初次调用WSAAsyncSelect()或当调用了重新通知函数时,有一个事件为真, 则会发送一个相应的消息.例如,若应用程序调用listen(),就会试图进行连接,然后应用程序调用WSAAsyncSelect()声明它需要为套接口接收FD_ACCEPT消息,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就会立即传递一个FD_ACCEPT消息.
FD_WRITE事件处理起来稍有不同.FD_WRITE消息是在套接口第一次用connect()连接或由accept()接受,并且在send()或sendto()以WSAWOULDBLOCK错误失败后缓冲区空闲时发送的.因此,应用程序可以假设发送可能在第一次FD_WRITE消息时开始,并持续到一次返回WSAEWOULDBLOCK的发送. 在这样的失败后,应用程序将被通知,FD_WRITE消息的发送又将可能.
FD_OOB事件只用在当套接口配置成独立接收带外数据时.如果一个套接口被配置成接收感兴趣的带外数据状态,带外数据将和普通数据等同视之,并且应用程序应该注册它感兴趣的方面,然后将接收FD_READ事件,而不是FD_OOB事件.应用程序可以设置或监控带外数据处理的方法(通过使用setsockopt()或getsockopt()函数,及SO_OOBINLINE选项).
在FD_CLOSE消息中的错误代码指出套接口的关闭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如果错误代码是0,则关闭是正常的;若错误代码是WSAECONNRESET,则套接口的虚套接口将被重置.这些只对SOCK_STREAM类型的套接口起作用.
FD_CLOSE消息在相应套接口的虚电路关闭指令接收到时发送.在TCP术语中,这意味着FD_CLOSE在连接进入了FIN WAIT或CLOSE WAIT状态时发送.这是远端对发送方进行了shutdown()调用或closesocket()调用的结果.
请注意你的应用程序将只会收到FD_CLOSE消息来指出虚电路的关闭.它不会收到FD_READ消息来表示该状况.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在使用本API前必须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VAL 指出指定的参数之一是非法的.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附加的错误代码可能在应用程序窗口接收到消息时被置.这些代码可以用WSAGETSELECTERROR宏从lParam中取出.对应于每个网络事件的可能错误代码为:
事件:FD_CONNECT
WSAEADDRINUSE 给定的地址已被使用.
WSAEADDRNOTAVAIL 指定的地址在本地机器不能使用.
WSAEAFNOSUPPORT 指定族的地址不能和本套接口同时使用.
WSAECONNREFUSED 连接的尝试被拒绝.
WSAEDESTADDRREQ 需要一个目的地址.
WSAEFAULT namelen参数不正确.
WSAEINVAL 套接口已经约束到一个地址.
WSAEISCONN 套接口已经连接.
WSAEMFILE 没有可用的文件描述符.
WSAENETUNREACH 此时网络不能从该主机访问.
WSAENOBUFS 无可用的缓冲区空间.套接口不能连接.
WSAENOTCONN 套接口没有连接.
WSAENOTSOCK 该描述符是文件,不是套接口.
WSAETIMEDOUT 试图连接超时,未建立连接.
事件:FD_CLOSE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CONNRESET 连接由远端重建.
WSAECONNABORTED 由于超时或其它失败放弃连接.
事件:FD_READ
事件:FD_WRITE
事件:FD_OOB
事件:FD_ACCEPT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Windows Sockets的提供者应确保消息可以成功地传给应用程序.如果PostMessag()操作失败,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必须重发该消息-只要窗口存在.
Windows Sockets提供者应使用WSAMAKESELECTREPLY宏来构造消息中的lParam参数.
当套接口关闭时,Windows Sockets提供者应清除所有保留下来要发送给应用程序窗口的消息.然而应用程序必须准备好接收,放弃任何在closesocket()之前可能已经发送的消息.
参见:
select()
5.3.8 WSACancelAsyncRequest()
简述:
取消一次未完成的异步操作.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WSACancelAsyncRequest(HANDLE hAsyncTackHandle);
hAsyncTaskHandle 指明要取消的异步操作.
注释:
WSACancelAsyncRequest()函数用于取消一次异步操作,该异步操作应是以一个WSAAsyncGetXByY()函数(诸如WSAAsyncGetHostByName())启动的.hAsyncTaskHandle参数标识了要取消的操作,它应由初始函数作为异步任务句柄返回.
返回值:
0 异步操作成功地被取消.
SOCKET_ERROR 其它情况.(同时可通过调用WSAGetLastError()获得错误代码)
评论:
试图取消一个已存在的异步操作WSAAsyncGetXByY()可能失败(错误代码WSAEALREADY),原
因有二:首先,原来的操作已经完成,并且应用程序已经处理了结果消息。其次,原始操作已经完成,但结果消息仍在应用程序窗口队列中等待。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应用程序是否能有效地区分WSAEINVAL和WSAEALREADY是不清楚的,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错误代码指出不存在指定句柄的异步操作在运行。(小例外:0总是非法的异步任务句柄。)Windows Sockets规格说明不会规定一个Windows Sockets实现怎样区分这两种情况。最大可能的情况是,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应将两种错误视为相同。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在使用本API前必须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VAL 指出指定的参数之一是非法的.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WSAEALREADY 被废除的异步调用已经完成.
参见:
WSAAsyncGetHostByAddr(), WSAAsyncGetHostByName(), WSAAsyncGetProtoByNumber(), WSAAsyncGetProtoByName(), WSAAsyncGetHostByName(), WSAAsyncGetServByPort(), WSAAsyncGetServByName().
5.3.9 WSACancelBlockingCall()
简述:
取消一次正在进行中的阻塞调用。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WSACancelBlockingCall( void );
注释:
本函数取消了任何本任务中尚未完成的阻塞操作。通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在一个阻塞调用进行时,应用程序同时在处理接收到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WSAIsBlocking()返回True.
(2)。一个阻塞调用在进行时,Windows Sockets已经回调了应用程序的“阻塞钩子“函数。(如WSASetBlockingHook())
在每种情况中,原来的阻塞调用将尽快中止,并产生错误码WSAEINTR。(在(1)中,中止发生在Windows消息调度将控制转移到Windows Sockets的阻塞例程中时。在(2)中,阻塞调用将在阻塞钩子函数完成时中止。)
在进行阻塞的connect()操作的情况下,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将尽可能中止阻塞调用,但在连接完成(已经复位)或超时之前,它不可能释放套接口资源。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程序立即尝试打开一个新的套接口(若没有可用的套接口)或试图连接(connect())同一个套接口时。
取消一个accept()或select()调用不会迫使套接口经过这些调用。只有特殊的调用会失败H魏卧谌∠昂戏ǖ牟僮髟谌∠笠餐戏ǎ捉涌诘淖刺谌魏吻榭鱿露疾换崾苡跋臁*
取消任何除accept()和select()之外的操作可能导致套接口进入非终结的状态.如果一个应用程序取消了一个套接口上的阻塞操作,应用程序唯一可以在套接口上操作的函数调用就是CloseSocket(). 尽管其它一些操作可以在一些Windows Sockets实现上运作。如果一个应用程序想获得最大的可移植性,它必须注意不要在取消操作后依赖于performing operations.应用程序可通过置SO_LINGER上的超时为0来重置连接。
如果一个取消操作损害了SOCK_STREAM的数据流的完整性,Windows Sockets实现必须重建连接并且用WSAECONNABORTED使所有将来的操作(除了closesocket())失败。
返回值:
0 操作成功地被取消。
SOCKET_ERROR 其它。(可通过WSAGetLastError()获得相应错误代码)
评价:
注意网络操作在WSACancelBlockingCall()运行之前完成是可能的。例如,在应用程序处于阻塞钩子中时数据可以在中断时接收到用户缓冲区。在这种情况下,阻塞操作将成功返回如同WSACancelBlockingCall()从未调用过。注意WSACancelBlockingCall()仍是成功的。确认一个操作是否真正地被取消的唯一办法是检查从阻塞调用的WSAEINTR的返回值。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在使用本API前必须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实现已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VAL 指出指定的参数之一是非法的.
5.3.10 WSACleanup()
简述:
中止Windows Sockets DLL的使用.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WSACleanup ( void );
注释:
应用程序或DLL在使用Windows Sockets服务之前必须要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当它完成了Windows Sockets的使用后,应用程序或DLL必须调用WSACleanup()将其从Windows Sockets的实现中注销,并且该实现释放为应用程序或DLL分配的任何资源.任何打开的并已建立连接的SOCK_STREAM类型套接口在调用WSACleanup()时会重置; 而已经由closesocket()关闭却仍有要发送的悬而未决数据的套接口则不会受影响- 该数据仍要发送.
对应于一个任务进行的每一次WSAStartup()调用,必须有一个WSACleanup()调用.只有最后的WSACleanup()做实际的清除工作;前面的调用仅仅将Windows Sockets DLL中的内置引用计数递减.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为确保WSACleanup()调用了足够的次数,可以在一个循环中不断调用WSACleanup()直至返回WSANOTINITIALISED.
返回值:
0 操作成功.
SOCKET_ERROR 否则.同时可以调用WSAGetLastError()获得错误代码.
评价:
一个常见的Windows Sockets编程错误是:试图在一个阻塞钩子函数中调用WSACleanup()并且检测返回值失败.如果在一次阻塞调用正在进行时应用程序需要退出,应用程序必须首先通过调用WSACancelBlockingCall()使该阻塞操作作废, 然后一旦控制返回给应用程序时就启动WSACleanup().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良好的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会通过调用WSACleanup()指出它从Windows Sockets实现中注销.本函数因此可以用来释放分配给指定应用程序的资源.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必须能处理应用程序在调用WSACleanup()函数之前就中止的情况.-例如,返回一个错误.
在一个多线程的环境下,WSACleanup()中止了Windows Sockets在所有线程上的操作.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必须确认WSACleanup()调用后,应用程序能调用WSAStartup()函数来重新建立Windows Sockets的应用.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使用本API前必须要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已经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参见:
WSAStartup()
5.3.11 WSAGetLastError()
简述:
获得上次失败操作的错误状态.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WSAGetLastError ( void );
注释:
本函数返回上次发生的网络错误.当一特定的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指出一个错误已经发生,本函数就应调用来获得对应的错误代码.
返回值:
返回值指出了本线程进行的上一次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调用时的错误代码.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这里使用WSAGetLastError()函数来获得上一次的错误代码,而不是依靠全局错误变量, 是为了提供和将来的多线程环境相兼容.
注意在一个非占先的Windows环境下,WSAGetLastError()只用来获得Windows Sockets API错误.在占先环境下,WSAGetLastError()将调用GetLastError(), 来获得所有在每线程基础上的Win32 API函数的错误状态.为提高可移植性,应用程序应在调用失败后立即使用WSAGetLastError().
参见:
WSASetLastError()
5.3.12 WSAIsBlocking()
简述:
判断是否有阻塞调用正在进行.
#include <winsock.h>
BOOL PASCAL FAR WSAIsBlocking ( void );
注释:
本函数允许任务判断它是否在等待前一次阻塞调用完成时执行.
返回值:
TRUE 如果存在一个尚未完成的阻塞函数在等待完成.
FALSE 否则.
评价:
尽管在阻塞套接口上进行的调用对于应用程序来说似乎"阻塞"着,Windows Sockets DLL必须放弃处理机以使其它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这意味着对于启动该阻塞调用的应用程序来说可能会重入-这依赖于它接收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WSAIsBlocking()函数可用来确定在等待一个未完成的阻塞调用完成时,本任务是否重入.注意Windows Sockets禁止对每一线程多于一个未完成的调用.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必须禁止在每个线程上多于一次的未完成阻塞调用.
5.3.13 WSASetBlockingHook()
简述:
建立一个应用程序指定的阻塞钩子函数.
#include <winsock.h>
FARPROC PASCAL FAR WSASetBlockingHook ( FARPROC lpBlockFunc );
lpBlockFunc 指向要安装的阻塞函数的函数指针.
注释:
本函数安装了一个新的函数,由Windows Sockets的实现用来实现阻塞套接口函数调用.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中包含了一种缺省的机制,通过它可以实现阻塞套接口函数. 函数WSASetBlockingHook()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在"阻塞"时执行自己的程序,来代替缺省的函数.
当一个应用程序调用了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 API操作时,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启动该操作,然后进入了和下列伪代码相似的循环:
for(;;) {
/* flush messages for good user response */
while(BlockingHook())
;
/* check for WSACancelBlockingCall() */
if(operation_cancelled())
break;
/* check to see if operation completed */
if(operation_complete())
break; /* normal completion */
}
注意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可能以不同的次序运行上述代码,例如,对操作完成的检查可能发生在调用阻塞钩子函数之前.缺省的BlockingHook()函数如下:
BOOL DefaultBlockingHook(void) {
MSG msg;
BOOL ret;
/* get the next message if any */
ret = (BOOL)PeekMessage(&msg,NULL,0,0,PM_REMOVE);
/* if we got one, process it */
if (ret) {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
/* TRUE if we got a message */
return ret;
}
WSASetBlockingHook()函数用来支持需要更复杂消息处理的应用程序-例如,使用了MDI(多文本界面)的程序.它并不是为运行通常应用程序函数的.特别的,唯一可以由客户阻塞钩子函数调用的唯一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是WSACancelBlockingCall()-它将引起阻塞循环中止.
本函数必须为Windows的非多线程版本和多线程版本(如Windows NT)提供每线程基础上的实现.这样, 它为特殊的任务或线程提供了不影响其它任务或线程的基础上替换阻塞机制的能力.
在Windows的多线程版本中没有缺省的阻塞钩子函数-阻塞调用阻塞了进行该调用的线程.然而,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调用WSASetBlockingHook()安装一个特定的阻塞钩子.这为依赖于阻塞钩子的应用程序提供了简单的可移植性.
返回值:
返回值是一个指向前面安装的阻塞函数例程的指针.调用WSASetBlockingHook()函数的应用程序或库应该保留返回值,以使它在需要时能恢复.(若"嵌套"并不重要,应用程序可以简单地放弃WSASetBlockingHook()返回值,并且最终使用WSAUnhookBlockingHook()来恢复缺省的机制.)如果操作失败, 返回一个NULL指针,并且可通过调用WSAGetLastError()获得特定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使用本API前必须要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WSAENETDOWN 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已经检测到网络子系统故障.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dows Sockets操作正在进行.
参见:
WSAUnhookBlockingHook()
5.3.14 WSASetLastError()
简述:
设置可以被WSAGetLastError()接收的错误代码.
#include <winsock.h>
void PASCAL FAR WSASetLastError ( int iError );
iError 指明将被后续的WSAGetLastError()调用返回的错误代码.
注释:
本函数允许应用程序为当前线程设置错误代码,并可由后来的WSAGetLastError()调用返回. 注意任何由应用程序调用的后续Windows Sockets函数都将覆盖本函数设置的错误代码.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在Win32环境中,本函数将调用SetLastError().
返回值:
无.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使用本API前必须要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参见:
WSAGetLastError()
5.3.15 WSAStartup()
简述: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WSAStartup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LPWSADATA lpWSAData );
wVersionRequested Windows Sockets API提供的调用方可使用的最高版本号.高位字节指出副版本(修正)号,低位字节指明主版本号.
lpWSAData 指向WSADATA数据结构的指针,用来接收Windows Sockets实现的细节.
注释:
本函数必须是应用程序或DLL调用的第一个Windows Sockets函数.它允许应用程序或DLL指明Windows Sockets API的版本号及获得特定Windows Sockets实现的细节.应用程序或DLL只能在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之后才能调用进一步的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
为支持日后可能和Windows Sockets 1.1有功能上差异的Windows Sockets实现及应用程序,在WSAStartup()中规定了一个协议.WSAStartup()的调用方和Windows Sockets DLL互相通知对方它们可以支持的最高版本,并且互相确认对方的最高版本是可接受的. 在WSAStartup()函数的入口,Windows Sockets DLL检查了应用程序所需的版本.如果版本高于DLL支持的最低版本,则调用成功并且DLL在wHighVersion中返回它所支持的最高版本,在wVersion中返回它的高版本和wVersionRequested中的较小者.然后Windows Sockets DLL就会假设应用程序将使用wVersion.如果WSDATA结构中的wVersion域对调用方来说不可接收, 它就应调用WSACleanup()函数并且要么去另一个Windows Sockets DLL中搜索,要么初始化失败.
本协议允许Windows Sockets DLL和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共同支持一定范围的Windows Sockets版本.如果版本范围有重叠,应用程序就可以成功地使用Windows Sockets DLL.下列的图表给出了WSAStartup()在不同的应用程序和Windows Sockets DLL版本中是如何工作的:
应用程序版本 DLL版本 wVersionRequested wVersion wHighVersion 最终结果
1.1 1.1 1.1 1.1 1.1 use 1.1
1.0 1.1 1.0 1.1 1.0 1.0 use 1.0
1.0 1.0 1.1 1.0 1.0 1.1 use 1.0
1.1 1.0 1.1 1.1 1.1 1.1 use 1.1
1.1 1.0 1.1 1.0 1.0 失败
1.0 1.1 1.0 -- -- WSAVERNOTSUPPORTED
1.0 1.1 1.0 1.1 1.1 1.1 1.1 use 1.1
1.1 2.0 1.1 2.0 1.1 1.1 use 1.1
2.0 1.1 2.0 1.1 1.1 失败
下列代码段给出了只支持Windows Sockets 1.1版本的应用程序是如何进行WSAStartup()调用的: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 Tell the user that we couldn't find a useable */
/* winsock.dll. */
return;
}
/* Confirm that the Windows Sockets DLL supports 1.1.*/
/* Note that if the DLL supports versions greater */
/* than 1.1 in addition to 1.1, it will still return */
/* 1.1 in wVersion since that is the version we */
/* requested. */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 Tell the user that we couldn't find a useable */
/* winsock.dll. */
WSACleanup( );
return;
}
/* The Windows Sockets DLL is acceptable. Proceed. */
下面的代码段示例了只支持1.1版的Windows Sockets DLL是如何进行WSAStartup()协商的:
/* Make sure that the version requested is >= 1.1. */
/* The low byte is the major version and the high */
/* byte is the minor version. */
if ( LOBYTE( wVersionRequested ) < 1 ||
( LOBYTE( wVersionRequested ) == 1 &&
HIBYTE( wVersionRequested ) < 1 ) {
return WSAVERNOTSUPPORTED;
}
/* Since we only support 1.1, set both wVersion and */
/* wHighVersion to 1.1. */
lpWsaData->wVersion = MAKEWORD( 1, 1 );
lpWsaData->wHighVersion = MAKEWORD( 1, 1 );
一旦应用程序或DLL进行了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它就可以继续进行其它所需的Windows Sockets API调用.当它完成了使用该Windows Sockets DLL的服务后,应用程序或DLL必须调用WSACleanup()以允许Windows Sockets DLL释放任何该应用程序的资源.
实际的Windows Sockets实现细节在WSAData结构中描述如下:
struct WSAData {
WORD wVersion;
WORD wHighVersion;
char
szDescription[WSADESCRIPTION_LEN+1];
char szSystemStatus[WSASYSSTATUS_LEN+1];
unsigned short iMaxSockets;
unsigned short iMaxUdpDg;
char FAR * lpVendorInfo;
};
该结构的成员为:
成员 用法
wVersion Windows Sockets DLL期待调用方使用的Windows Sockets规范的版本.
wHighVersion DLL可支持的Windows Sockets规范的最高版本.通常它和wVersion相同.
szDescription 一个null结尾的ASCII字串,Windows Sockets DLL将Windows Sockets实现的说明及厂商描述拷至该串.这段文本(长度最多256个字符)可能包含任何字符, 但厂家注意到不把控制和格式字符包含进去:该字串的最可能用法就是在状态消息中显示.
szSystemStatus 一个null结尾的ASCII字串,Windows Sockets DLL将相关的状态和配置信息拷至该串.Windows Sockets DLL只有在该信息对用户或支撑人员有用时才会使用该域:它不应该被认为是szDescription域的扩展.
iMaxSockets 一个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套接口数目.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可以提供一个全局的套接口池给任何进程分配;也可以为每个进程分配套接口资源.该数字可反映出Windows Sockets DLL或网络软件是如何配置的.应用程序员可以使用该数字作为该Windows Sockets实现是否可以被应用程序使用的原始依据.例如,一个X Windows服务器可能在它启动时检查iMaxSockets:若它小于8,应用程序应显示一条错误信息, 让用户重新配置网络软件.(这是szSystemStatus可能使用到的一种情况.)显然,并不保证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可以实际分配到iMaxSockets个套接口,因为可能有其它的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在使用.
iMaxUdpDg 以字节表示的可由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的最大UDP数据报的大小.如果应用程序没有给出限制,iMaxUdpDg为0.在Berkeley套接口的许多实现中,对于UDP数据报的导向有一个隐含的限制8192字节.Windows Sockets的实现可以在分配碎片重组缓冲区的基础上给出界限.对于一般的Windows Sockets实现iMaxUdpDg的最小值为512.注意不考虑iMaxUdpDg的值,而试图在网络上发送一个大于最大传输单元(MTU)的广播数据报是不明智的.(Windows Sockets API没有提供发现MTU的机制,但它必须不小于512字节.)
lpVendorInfo 指向厂商规定数据结构的远指针.该结构的定义(如果提供)超出了本规范的范围.
应用程序或DLL若需要多次得到WSAData结构信息,就必须多次调用WSAStartup().然而,wVersionRequired参数假设在所有调用WSAStartup()中都相同;也就是,应用程序或DLL不能在第一次调用WSAStartup()后改变Windows Sockets的版本号.
对应于每一次WSAStartup()调用必须有一个WSACleanup()调用,以使第三级(third-party)DLL可以利用和应用程序相关的Windows Sockets DLL.这意味着,例如,如果应用程序调用了WSAStartup()三次,它就必须调用WSACleanup()三次.对WSACleanup()的前两次调用除了减少内置计数器以外不做任何事, 对任务的最后一次WSACleanup()调用为任务释放了所有所需的资源.
返回值:
0 成功.
否则返回下列的错误代码之一.注意通常依靠应用程序调用WSAGetLastError()机制获得的错误代码是不能使用的,因为Windows Sockets DLL可能没有建立"上一错误"信息储存的客户数据区域.
关于Windows Sockets提供者的说明:
每一个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必须在进行其它Windows Sockets API调用前进行WSAStartup()调用.这样,本函数就可以用于初始化的目的.
进一步的说明在WSACleanup()的说明中有讨论.
错误代码:
WSASYSNOTREADY 指出网络通信依赖的网络子系统还没有准备好.
WSAVERNOTSUPPORTED 所需的Windows Sockets API的版本未由特定的Windows Sockets实现提供.
WSAEINVAL 应用程序指出的Windows Sockets版本不被该DLL支持.
参见:
send(), sendto(), WSACleanup()
5.3.16 WSAUnhookBlockingHook()
简述:
恢复缺省的阻塞钩子函数.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WSAUnhookBlockingHook ( void );
注释:
本函数除去了任何先前安装的阻塞钩子函数,并且重新安装缺省的阻塞钩子函数.
WSAUnhookBlockingHook()将肯定安装缺省的钩子函数,而非上一个.如果应用程序希望嵌套钩子函数-也就是,建立一个临时的钩子函数,然后返回前一个钩子函数(不论是缺省的还是由前面的WSASetBlockingHook()建立的)-它必须储存和恢复WSASetBlockingHook()的返回值;不能使用WSAUnhookBlockingHook().
在Windows的多线程版本(如Windows NT)中没有缺省的阻塞钩子函数.调用WSAUnhookBlockingHook()去除了应用程序和任何阻塞调用(阻塞了进行该调用的线程本身)安装的所有阻塞钩子函数.
返回值:
0 操作成功.
SOCKET_ERROR 否则.同时可以调用WSAGetLastError()获得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使用本API前必须要进行一次成功的WSAStartup()调用.
参见:
WSASetBlockingHook()
第六章 Windows Socket 2的扩展特性
这一章将讨论从Windows Sockets 1.1到Windows Socket 2的主要变动。
6.1 同时使用多个传输协议
为了用户能够同时使用多个传输协议,在Windows Socket 2中,结构有所改变。在Windows Sockets 1.1中,软件开发商所提供的DLL实现了Windows Sockets的API和TCP/IP协议栈。Windows Sockets DLL和底层协议栈的接口是唯一而且独占的。Windows Socket 2改变了这种模型:它定义了一个Windows Sockets DLL和底层协议栈间的标准服务提供接口(SPI)。这使得一个Windows Sockets DLL能够同时访问不同软件开发商的多个底层协议栈。此外,Windows Sockets 2并不象Windows Sockets 1.1仅支持TCP/IP协议栈。与Windows开放系统结构(WOSA)兼容的Windows Sockets 2的结构如下图:
图6-1:Windows Socket 2开放系统结构图
注意:16位的Windows Sockets 2应用程序应使用WS2-16.DLL,而32位的Windows Sockets 2应用程序应使用WS2-32.DLL。但今后,为了简单起见,它们将都使用WINSOCK.DLL。这并不会造成任何问题,因为在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语法上的区别。
由于以上的结构,现在已没有必要每个协议栈开发商都提供它们自己的WINSOCK.DLL(甚至这样做也不是期望的)。因为任何一个WINSOCK.DLL能够在所有协议栈上工作。因此,WINSOCK.DLL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操作系统组件。Microsoft将在Windows 95和Windows NT上提供一个32位的WINSOCK.DLL。Intel公司目前正在打算提供Windows 3.1和Windows 3.11上的Windows Sockets 2兼容的16位WINSOCK.DLL。
6.2 与Windows Socket 1.1应用程序的向后兼容性
Windows Socket 2与Windows Sockets 1.1在两个基础上向后兼容:源码和二进制代码。这就实现了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和任何版本的Windows Sockets实现之间的最大的互操作性,而且也减少了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使用者,网络协议栈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许多痛苦。现有的Windows Sockets 1.1兼容的应用程序可以在Windows Sockets 2实现上不加修改的运行,只要有一个TCP/IP协议栈被安装。
6.2.1 源码的兼容性
Windows Sockets 2中的源码兼容性意味着所有的Windows Sockets 1.1版的API在Windows Sockets 2中都被保留了下来。这意味着现有的Windows Sockets 1.1应用程序的原程序可以被简单的移植到Windows Sockets 2系统上运行。程序员需要做的只是包含新的头文件-WINSOCK2.H和简单的与合适的Windows Sockets 2函数库的连接。应用程序开发者应该把这种工作看作是完全转向Windows Sockets 2的第一步,因为有许多方式可以使用Windows Sockets 2中的新函数来提高原来的Windows Sockets 1.1应用程序的运行性能。
6.2.2 二进制兼容性
在设计Windows Sockets 2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使得现有的Windows Sockets 1.1应用程序在二进制级别上能够不加修改的应用于Windows Sockets 2之上。由于Windows Sockets 1.1是基于TCP/IP上的,二进制兼容性就要求Windows Sockets 2系统提供基于TCP/IP上的Windows Sockets 2的传输和名字解析服务。为了Windows Sockets 1.1应用程序能在这种意义上运行,Windows Sockets 2系统提供了一个附加的组件-Windows Sockets 1.1的DLL。Windows Sockets 2安装时的提示保证了在终端机用户引进Windows Sockets 2系统时不会对已有的Windows Sockets软件环境有任何影响。
图6-2:与Windows Sockets 1.1二进制兼容性结构图
一个完全的Windows Sockets 1.1二进制兼容的必要的前提是在系统上已经安装了至少一个TCP/IP协议栈并且在Windows Sockets 2中做了注册。Windows Sockets 1.1目前通过WSAData结构中的某些元素来得到关于底层TCP/IP协议栈的信息(例如通过WSAStartup()函数调用),这些信息包括iMaxSockets,iMaxUdpDg和IPVendorInfo。但是在Windows Sockets 2中,应用程序应该知道忽略这些信息,因为这些值不能统一地适用于所有协议栈。不过DLL必须仍然提供这些值以免破坏Windows Sockets 1.1的应用程序。这些信息只能从(因此也只能应用于)缺省的TCP/IP服务提供者得到。缺省的TCP/IP服务提供者是由WSAEnumProtocols()调用返回的PROTOCOL_INFO结构缓冲区的第一条TCP/IP协议栈。
6.3 在Windows Sockets中注册传输协议
要使Windows Sockets能够利用一个传输协议,该传输协议必须在系统上安装并且在Windows Sockets中注册。Windows Sockets 2的DLL包含了一组API来完成这个注册过程。这个注册过程包括建立一个新的注册和取消一个已有的注册。在建立新的注册时,调用者(假设是协议栈开发商的安装程序)必须提供一组或多组完整的关于协议的信息,这些信息将被用来填充PROTOCOL_INFO结构。
6.3.1 使用多个协议
一个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SAEnumProtocols()功能调用来得到目前有多少个传输协议可以使用,并且得到与每个传输协议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包含在PROTOCOL_INFO结构中。然而,某些传输协议可能表现出多种行为。例如SPX是基于消息的(发送者发送的消息的边界在网络上被保留了),但是接收的一方可以选择忽略这些边界并把套接口作为一个字节流来对待。这样就很合理地导致了SPX有两个不同的PROTOCOL_INFO结构条目,每一个条目对应了一种行为。
在Windows Sockets 1中仅有一个地址族(AF_INET),它包含了数量不多的一些众所周知的套接口类型和协议标识符。这在Windows Sockets 2中已经有所改变。除了现有的地址族,套接口类型和协议标识符为了兼容性原因被保留以外,Windows Sockets 2加入了许多唯一的但是可能并不为大家所知的地址族,套接口类型和协议标识符。不为大家所知并不意味着会对应用程序开发造成问题,因为一个企图做成协议无关的应用程序应该在对自身合适的基础上选择协议而不应该依赖于某个分配给它的特定的套接口类型或协议类型值。PROTOCOL_INFO结构中包含的通讯性质指明了协议的合适性(例如:基于消息的对应于基于字节流的,可靠的对应于不可靠的,等等)。基于合适性原则选取协议而不使用某个特定的协议名和套接口类型。
对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服务器一端的应用程序最好能够在所有合适的传输协议上建立监听套接口。这样,客户机一端的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传输协议来与服务器一端的应用程序建立连接。这样做可以使得一个客户机应用程序易于移植。例如一台运行于LAN上的台式机的客户机应用程序在转到运行于无线网上的笔记本计算机时就不用作任何改变。
6.3.2 select()函数应用中关于多个服务提供者的限制
在Windows Sockets 2中,函数select()使用FD_SET仅能应用于和单个服务提供者相连的套接口。但是这并不限制一个应用程序使用多个服务提供者打开多个套接口。如果应用程序开发者喜欢使用非阻塞方式编程,那么可以使用WSAAsyncSelect()函数。由于该函数需要一个套接口描述字作为输入参数,那么与该套接口相连的服务提供者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应用程序需要在一组跨越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套接口上使用带有阻塞语法的函数,那么应该使用WSAWaitForMultipleEvents()函数。应用程序也可以使用WSAEventSelect()函数。该函数允许应用程序把FD_XXX网络事件和一个事件对象相连接,并且在该事件对象中处理网络事件(这一模式将在下文讨论)。
6.4 协议无关的名字解析
Windows Sockets 2包含了应用程序可以使用的多种标准化的网络名字服务。Windows Sockets 2应用程序并不需要理解与名字服务相关的许多迥异的接口(例如DNS,NIS,X.5000,SAP等等)。本书的4.2介绍了这一主题,并对API做了详细介绍。
6.5 重叠I/O和事件对象
Windows Sockets 2引入了重叠I/O的概念并且要求所有的传输协议提供者都支持这一功能。重叠I/O仅能在由WSASocket()函数打开的套接口上使用(使用WSA_FLAG_OVERLAPPED标记)。这种方式的使用将采用Win32建立的模型。
对于接收,应用程序使用WSARecv()函数或WSARecvFrom()函数来提供存放接收数据的缓冲区。如果数据在网络接收以前,应用程序已经提供了一个或多个数据缓冲区,那么接收的数据就可以立即被存放进用户缓冲区。这样可以省去使用recv()函数和recvfrom()函数时需要进行的拷贝工作。如果在应用程序提供数据缓冲区时已经有数据到来,那么接收的数据将被立即拷贝进用户缓冲区。如果数据到来时,应用程序没有提供接收缓冲区,那么网络将回到我们熟悉的同步操作方式-传送来的数据将被存放进内部缓冲区,直到应用程序发出了接收调用并且提供了接收缓冲区,这时接收的数据就被拷贝进接收缓冲区。这种做法会有一个例外:就是当应用程序使用setsockopt()函数把接收缓冲区长度置为了0。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可靠传输协议,只有在应用程序提供了接收数据缓冲区后,数据才会被接收;而对于不可靠传输协议,数据将会丢失。
对于发送的一方,应用程序使用WSASend()函数或WSASendTo()函数提供一个指向已填充的数据缓冲区的指针。应用程序不应在网络使用完该缓冲区的数据以前以任何方式破坏该缓冲区的数据。
重叠发送和接收调用会立即返回。如果返回值是0,那么表明了I/O操作已经完成,对应的完成指示也已经可以得到。如果返回值是SOCKET_ERROR,并且错误代码是WSA_IO_PENDING,那么表明重叠操作已经被成功地初始化,今后发送缓冲区被用完或者接收缓冲区被填满时,将会有完成指示。任何其他的错误代码表明了初始化没有成功,今后也不会有什么完成指示。
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都可以被重叠使用。接收函数可以被多次调用,发出接收缓冲区,准备接收到来的数据。发送函数也可以被多次调用,组成一个发送缓冲区队列。要注意的是,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按顺序提供发送缓冲区来确保一系列重叠发送操作的顺序,但是对应的完成指示有可能是按照另外的顺序排列的。同样的,在接收数据的一方,缓冲区是按照被提供的顺序填充的,但是完成指示也可能按照另外的顺序排列。
WSAIoctl()函数(ioctolsocket()函数的增强版本)还可以使用重叠I/O操作的延迟完成特性。
6.5.1 事件对象
重叠I/O概念的引入需要建立一个机制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正确的把发送和接收事件与今后它们完成时的指示相连接。在Windows Sockets 2中,这一点是通过事件对象实现的,它采用了Win32事件的模型。Windows Sockets事件对象是一个相当简单的结构,它可以被创建,关闭,设置,清除,等待和检查。它们的主要用处是使得应用程序能够阻塞并等待直到一个或多个事件对象被设置。
应用程序可以使用WSACreateEvent()函数来得到一个事件对象句柄,这个句柄可以作为以后的重叠发送和接收函数的输入参数(WSASend(),WSASendTo(),WSARecv(),WSARecvFrom())。事件对象在创建时被清除,在相关的重叠I/O操作完成时由传输协议提供者设置(或者成功,或者出错)。每个被WSACreateEvent()函数创建的事件对象都必须有对应的WSACloseEvent()函数释放它。
WSAEventSelect()函数把一个或多个FD_XXX网络事件与一个事件对象连接。这将在2.6中讨论。
在32位环境中,与事件对象相关的函数,包括WSACreateEvent(),WSACloseEvent(),WSASetEvent(),WSAResetEvent(),WSAWaitForMultipleEvent()和WSAGetOverlappedResult(),都被直接映射到对应的Win32函数,例如没有WSA前缀的同名函数。
6.5.2 接收操作完成指示
为了提供给应用程序适当的灵活性,Windows Sockets 2为接收操作完成指示提供了多个选项。它们包括:等待(阻塞)事件对象,检查事件对象和套接口I/O完成例程。
6.5.2.1 阻塞并且等待完成指示。
应用程序可以使用WSAWaitForMultipleEvents()函数来选择阻塞程序直到一个或多个事件对象被设置。在Win16实现中,这种方式将使用一个阻塞钩子,就象在标准的阻塞套接口操作时一样。在Win32实现中,进程或线程会被真正地阻塞。因为Windows Sockets 2事件对象被实现成Win32事件,所以Win32函数WaitForMultipleObjects()也可以使用。这在线程需要阻塞套接口和非套接口事件时将会非常有用处。
6.5.2.2 检查完成指示
应用程序如果不希望使用阻塞方式,它可以使用WSAGetOverlappedResults()函数来检查与某个特定的事件对象相连的完成状态。该函数检查重叠操作是否完成,如果完成的话,处理重叠操作的出错信息,使得该信息在WSAGetLastError()函数调用时可以得到。
6.5.2.3 使用套接口I/O操作完成例程
所有的用来初始化重叠I/O操作的函数(WSASend(),WSASentTo(),WSARecv(),WSARecvFrom())都把lpCompletionRoutine作为输入参数。这是一个应用程序定义的函数指针,在重叠I/O操作完成时可以被调用。
在Win16环境中,回调函数有可能在VMM环境(有时也被称作中断环境)下被激活。传送对时间要求较高的数据(例如视频或音频数据)在这种低延时,占先方式下接受这种指示会很方便。但是应用程序必须知道,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只要很少一部分运行时和Windows库函数可以被调用。作为一条规则,应用程序必须把自己限制在一套Windows文挡说明的在一个多媒体定时回调函数中可以被安全调用的运行时函数库。
在Windows 95和Windows NT中,完成例程与Win32文件I/O完成例程遵循着同样的规则。在所有的环境中,传输协议允许应用程序以完成例程的方式唤起发送和接收操作,而且保证对于给定的一个套接口,I/O完成例程不会嵌套。这就允许了在一个占先的环境中进行对时间敏感的数据的传送。
6.5.3 WSAOVERLAPPED的细节
WSAOVERLAPPED结构提供了一个重叠I/O操作的初始化和它将来的如何被完成之间的通讯媒体。WSAOVERLAPPED结构被设计成与Win32中的OVERLAPPED结构兼容:
typedef struct WSAOVERLAPPED {
DWORD Internal; // reserved
DWORD InternalHigh; // reserved
DWORD Offset; // ignored
DWORD OffsetHigh; // ignored
WSAEVENT hEvent;
} WSAOVERLAPPED, LPWSAOVERLAPPED;
Internal 这一个保留的域是由重叠I/O实现的实体内部使用的。对于使用类文件方式创建套接口的传输服务提供者,这一域是被底层的操作系统使用的;对于其他的传输服务提供者(那些创建伪句柄的),可以视需要使用这个域。
InternalHigh 这一个保留的域是由重叠I/O实现的实体内部使用的。对于使用类文件方式创建套接口的传输服务提供者,这一域是被底层的操作系统使用的;对于其他的传输服务提供者(那些创建伪句柄的),可以视需要使用这个域。
Offset 由于套接口没有文件偏移量的概念,应用程序可以视需要使用这个域。
OffsetHigh 由于套接口没有文件偏移量的概念,应用程序可以视需要使用这个域。
hEvent 如果一个重叠的I/O操作在被调用时没有使用I/O操作完成例程(lpCompletionRoutine为空指针),那么这个域必须包含一个有效的WSAEVENT对象的句柄,否则(lpCompletionRoutine不为空指针),应用程序可以视需要使用这个域。
6.6 使用事件对象异步通知
为了适应一些应用程序例如精灵程序或者某些没有用户界面的服务程序(因此不使用窗口句柄),Windows Socket 2提供了WSAEventSelect()函数和WSAEnumNetworkEvents()函数。WSAEventSelect()函数和WSAAyncSelect()函数很类似,区别仅在于当一个FD_XXX网络事件发生时,WSAEventSelect()函数将导致一个应用程序指定的事件对象被设置,而WSAAyncSelect()将导致一条Windows消息被发送(例如FD_READ,FD_WRITE等等)。
此外,传输服务提供者会记住每个特定的FD_XXX网络事件的发生。应用程序可以调用WSAEnumNetworkEvents()函数把目前的网络事件记忆拷贝到应用程序提供的缓冲区中,并且自动清除网络事件记忆。如果需要,应用程序还可以把某个特定的事件对象和网络事件记忆一起清除。
6.7 服务的质量(QOS)
Windows Sockets 2中的QOS机制是从Craig Partridge在RFC 1363中描述的流规格引入的。这一概念可以大致描述如下:
流规格描述了一个网络上单向数据流的性质的集合。应用程序可以在调用WSAConnect()函数发出连接请求或者使用WSAIoctl()函数等其他QOS命令时,把一对流规格和一个套接口连接(一个规范对应了一个方向)。流规格以参数方式声明了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服务的级别,并且为应用程序适应不同的网络条件提供了一套反馈机制-如果应用程序要求的服务级别不能达到,应用程序是否愿意松动它的要求。
Windows Sockets 2中QOS的使用模型如下:
对于基于连接的传输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很方便的在使用WSAConnect()函数提出连接请求时规定它所要求的服务质量(QOS)。要注意的是:如果应用程序在调用WSAConnect()时QOS参数不为空,那么对于基于连接的套接口,任何预先设置的QOS都会被覆盖。如果WSAConnect()函数成功返回,应用程序就会知道它所要求的QOS已经被网络接受,那么应用程序就可以随意的使用这个套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如果连接操作由于资源有限而失败,应用程序应该适当地降低它所要求的服务质量或者干脆就放弃操作。
在每次连接企图之后(不论成功与否),传输服务提供者都会更新flow_spec结构,以便尽可能地指明目前的网络条件。如果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服务质量仅仅包含了一些传输服务提供者必须满足的缺省值,那么这种更新会是很有用处的。应用程序可以利用这些关于当前网络条件的信息来指导自己使用网络,例如今后的QOS要求。然而应用程序应该注意的是,传输服务提供者在不断更新的flow_spec结构中提供的信息仅仅是一个参考,它们只不过是粗略的估计。应用程序应该很小心的解释这些数据。
无连接的套接口也可以使用WSAConnect()函数为一个指定的通讯规定特定的QOS级别。WSAIoctl()函数也可以用来规定初始的QOS要求,或者用来今后的QOS协商。
即使是一个流规格已经建立,网络的情况也有可能改变,或者通讯的一方可能提出了QOS重协商的要求,这将导致可以得到的服务级别的降低或者提高。Windows Sockets 2引入了一个通知机制。它使用了一般的WS通知方式(FD_QOS和FD_GROUP_QOS事件)来告诉应用程序QOS级别已经改变了。一般服务提供者只在当前的服务级别和上一次报告有很大区别(通常是逆向的),并且有可能会影响到应用程序时才发出FD_QOS/FD_GROUP_QOS通知。应用程序应该使用WSAIoctl()函数来得到当前的状态并且检查服务等级的那些方面有了变化。如果当前的QOS级别是不可接受的,应用程序应该调整自己以去适应当前的状态,试图重新协商或者关闭套接口。
Windows Sockets 2推荐的流规格把QOS特性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 源通讯描述:应用程序的通讯事件以什么方式被送入网络。
2. 延时性:最大延时和可接受的延时变化。
3. 需要保证的服务级别:应用程序是否要求对服务质量的绝对保证。
4. 费用:这一项是为将来可以决定有意义的费用时保留的。
5. 服务提供者特定的参数:流规格可以根据具体的提供者扩展。
6.8 套接口组
Windows Sockets 2引入了一个所谓套接口组的概念。它允许应用程序(或者一组共同工作的应用程序)通知底层的服务提供者一组特定的套接口是相关的,它们享有一些特定的性质。组的特性包括了组内单个套接口之间的相关特性和整个组的服务规范的特性。
需要在网络上传输多媒体数据的应用程序会因为在所使用的一组套接口上建立联系而得到好处。至少这可以告诉服务提供者正在传输的数据流的一些相关性质。例如,一个会议应用程序希望传送音频数据的套接口比传送视频数据的套接口有更高的优先级。此外,一些传输服务提供者(例如数字电话和ATM)可以利用服务规范的组特性来决定底层调用或者线路连接的性质。通过应用程序指明套接口组及其特性,服务提供者可以以最大效率应用这些套接口。
WSASocket()函数和WSAAccept()函数可以用来在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口的同时显式的创建或者加入套接口组。getsockopt()函数可以用来得到套接口所属套接口组的标志。
6.9 共享套接口
为了在进程间共享套接口,Windows Sockets 2引入了WSADuplicateSocket()函数。共享套接口是通过对底层的套接口创建附加的套接口描述字实现的。该函数的输入是本地的套接口描述字和目标进程的句柄。它返回一个仅在目标进程中有效的新的套接口描述字(目标进程有可能就是原始进程)。这一机制既可以在单线程Windows版本(例如Windows 3.1)中使用,也可以在占先的多线程Windows版本(例如Windows 95和Windows NT)中使用。要注意的是,套接口可以在一个进程的不同线程中共享而不需要使用WSADuplicateSocket()函数,因为一个套接口描述字在进程的所有线程中都有效。
基于一个共享套接口的两个或者单个套接口描述字应该独立地使用套接口I/O。然而Windows Sockets没有实现任何共享控制。因此,在一个共享套接口上协调它们的操作是应用程序的责任。一个典型的使用共享套接口的例子是,有一个进程专门负责创建套接口和建立连接,并把套接口交给其他负责信息交换的进程。由于重新创建的是套接口描述字而不是底层的套接口,所以一切与套接口相关的状态对于所有套接口描述字都是相同的。例如对一个套接口描述字应用setsockopt()操作后,对所有的套接口描述字应用getsockopt()操作都可以看到这一变化。一个进程有可能调用closesocket()函数关闭一个复制的套接口描述字,于是该描述字就被清除了,然而,底层的套接口并不会被关闭,底层的套接口将一直保持打开,直到最后的一个套接口描述字被关闭。
选择对共享套接口的通知可以使用WSAAsyncSelect()函数和WSAEventSelect()函数。对任何共享的套接口描述字发出这些调用将会取消在这一套接口上的所有注册事件,无论先前的注册使用了那个套接口描述字。因此,如果应用程序想使进程A接收FD_READ事件,进程B接收FD_WRITE事件,这是做不到的。如果应用程序确实需要使用这种紧密的协调方式,我们建议应用程序开发者使用线程而不要使用进程。
6.10 连接建立和拆除的高级函数
WSAAccept()函数允许应用程序在接受连接请求以前得到请求者的信息,例如请求者的ID,QOS等等。这一点是通过对一个应用程序提供的条件函数的回调来实现的。如果服务提供者支持的话,在WSAConnect()函数的参数或者WSAAccept()函数的条件函数说明的用户对用户的数据可以在连接建立的时候传送到对方。
在连接拆除时,如果协议支持的话,也可以在通讯的端点间交换用户数据。需要提出拆除连接的通讯端点可以调用WSASendDisconnect()函数声明没有要传送的数据并启动连接拆除过程。对于某些协议,这一拆除过程包括了从发起拆除连接的一方发送拆除数据。在接收到远端已经启动了连接拆除过程的通知后(通常是FD_CLOSE),应用程序可以调用WSARecvDisconnect()函数接收某些拆除数据。
为了解释如何使用拆除数据,我们考虑如下的场景: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中,通常是由客户机决定何时终止套接口的连接。在终止连接的同时,它通过拆除数据提供和服务器连接的次数。服务器也提供它和所有客户机的总的连接次数。这一过程如下所示:
客户机端 服务器端
(1) 调用WSASendDisconnect()函数
终止对话并提供总的交互次数。
(2) 得到FD_CLOSE,recv()函数
返回0,或者WSARecv()函数返回
WSAEDISCON错误表示优雅的关闭。
(3) 调用WSARecvDisconnect()
函数来得到客户机的总的交互次
数。
(4) 计算累积授权次数。
(5) 调用WSASendDisconnect()
函数来传送累积授权次数。
(6) 接收FD_CLOSE指示 (5') 调用closesocket()函数。
(7) 调用WSARecvDisconnect()
函数来接收并存放累积授权次数。
(8) 调用closesocket()函数。
注意:步骤(5')必须在步骤(5)之后执行,但是与步骤(6),(7)或(8)没有时间联系.
6.11 扩展的字节顺序转换例程
Windows Sockets 2并不假设对于所有协议,网络字节顺序都是正确的。所以Windows Sockets 2提供了一套把16位或者32位数字转换到网络字节顺序或者从网络字节顺序转换的例程。这些例程通常有一个整型的输入参数,它通常是一个常量,指明了需要的网络字节顺序是什么(目前或者是big_endian,或者是little_endian)。同时,每个协议的PROTOCOL_INFO结构包含一个域指明了协议对应的网络字节顺序,它可以用来作为字节顺序转换例程的输入参数。
6.12 分散/聚集方式I/O
WSASend(),WSASendTo(),WSARecv()和WSARecvFrom()函数都以应用程序缓冲区数组作为输入参数,因此它们可以进行分散/聚集方式(向量方式)的I/O操作。如果应用程序需要传送的信息除了信息体外还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固定长度的头时,这种操作是很有用的。这些头在发送之前不需要由应用程序连接到一个连续的缓冲区中。同样的,在接收时,这些头会自动的分离到各自的缓冲区中。
如果接收时应用程序提供了多个缓冲区,当有数据到来时,操作就结束了,不论提供的缓冲区是否都被使用了。
6.13 协议无关的多点通讯
Windows Sockets 2支持基本的数据传输以一般的方式使用不同的传输协议。Windows Sockets 2也支持应用程序以一般的方式使用传输协议的多点通讯能力。
目前的多点通讯实现在节点加入一个多点对话的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是否有一个特殊的节点被指定为中心节点或者就是根节点;数据是在所有节点之间交换还是只在根节点和它的叶节点之间交换。Windows Sockets 2中的PROTOCOL_INFO结构允许一个协议声明它的多点通讯的各种特性。通过检查这些特性,应用程序可以知道在使用Windows Sockets 2函数设置,使用和拆除多点对话时应该遵循那一种协定。
Windows Sockets 2中为支持多点通讯而作的增加如下:
* PROTOCOL_INFO结构中的两个特性位。
* 为WSASocket()的参数iflags定义的四个标志。
* 一个新函数-WSAJoinLeaf(),它用来在多点对话中加入一个叶节点。
* 两个WSAIoctl()的命令代码。
6.14 新增套接口选项一览
Windows Sockets 2新增的套接口选项归纳如下:
选项值 类型 含义 缺省值
SO_GROUP_ID GROUP 套接口所属的套接口组 NULL
SO_GROUP_PRIORITY int 套接口在套接口组中的 0
相对优先级
SO_MAX_MSG_SIZE int 对于基于消息的套接口, 决定于
这一选项指明了一个消 实现
息的最大长度。对于基
于流的套接口,这一选
项没有任何意义。
SO_PROTOCOL_INFO struct 描述捆绑到套接口的协 决定于
PROTOCOL 议的信息。 协议
_INFO
PVD_CONFIG char 一个包含了服务提供者 决定于
FAR * 配置信息的不透明的数 实现
据结构对象。
6.15 新增套接口ioctl操作代码
Windows Sockets 2新增的ioctl操作代码归纳如下。WSAIoctol()函数支持所有为ioctlsocket()函数定义的操作代码。
操作代码 输入类型 输出类型 含义
SIO_ASSOCIATE_HANDLE 决定于伴随 没有使用。 把套接口与一个指定
的API。 的伴随接口连接。
SIO_ENABLE_CIRCULAR_ 没有使用 没有使用 允许循环队列。
QUEUEING
SIO_FIND_ROUTE struct 没有使用 请求找到对应于指定
sockaddr 地址的例程。
SIO_FLUSH 没有使用 没有使用 废除当前发送队列的内容。
SIO_GET_BROADCAST_ 没有使用 没有使用 得到特定协议的广播地址,
该地址可以使用在send()
函数和WSASend()函数中。
SIO_GET_QOS 没有使用 QOS 得到套接口当前的流协议。
SIO_GET_GROUP_QOS 没有使用 QOS 得到套接口所属套接口组的
流协议。
SIO_MULTIPOINT_LOOK BOOL 没有使用 决定多点对话的数据是否由
本地主机的同一套接口接收。
SIO_MULTICAST_SCOPE int 没有使用 定义允许多方传送的空间。
SIO_SET_QOS QOS 没有使用 为套接口建立新的流协议。
SIO_SET_GROUP_QOS QOS 没有使用 为套接口所属套接口组建立
新的流协议。
SIO_TRANSLATE_HANDLE int 决定于伴 得到一个上下文有效的套接口
随API 对应的句柄。
6.16 新增函数一览
Windows Sockets 2新增的函数列在下表中:
WSAAccept() accept()函数的扩展版本,它支持条件接收和套接口分组。
WSACloseEvent() 释放一个事件对象。
WSAConnect() connect()函数的扩展版本,它支持连接数据交换和QOS规范。
WSACreateEvent() 创建一个事件对象。
WSADuplicateSocket() 为一个共享套接口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口描述字。
WSAEnumNetworkEvents() 检查是否有网络事件发生。
WSAEnumProtocols() 得到每个可以使用的协议的信息。
WSAEventSelect() 把网络事件和一个事件对象连接。
WSAGetOverlappedResu() 得到重叠操作的完成状态。
WSAGetQOSByName() 对于一个传输协议服务名字提供相应的QOS参数。
WSAHtonl() htonl()函数的扩展版本。
WSAHtons() htons()函数的扩展版本。
WSAIoctl() ioctlsocket()函数的允许重叠操作的版本。
WSAJoinLeaf() 在多点对话中加入一个叶节点。
WSANtohl() ntohl()函数的扩展版本。
WSANtohs() ntohs()函数的扩展版本。
WSARecv() recv()函数的扩展版本。它支持分散/聚集I/O和重叠套接口操作。
WSARecvDisconnect() 终止套接口的接收操作。如果套接口是基于连接的,得到拆除数据。
WSARecvFrom() recvfrom()函数的扩展版本。它支持分散/聚集I/O和重叠套接口操作。
WSAResetEvent() 重新初始化一个数据对象。
WSASend() send()函数的或者版本。它支持分散/聚集I/O和重叠套接口操作。
WSASendDisconnect() 启动一系列拆除套接口连接的操作,并且可以选择发送拆除数据。
WSASendTo() sendto()函数的扩展版本。它支持分散/聚集I/O和重叠套接口操作。
WSASetEvent() 设置一个数据对象。
WSASocket() socket()函数的扩展版本。它以一个PROTOCOL_INFO结构作为输入参数,并且允许创建重叠套接口。它还允许创建套接口组。
WSAWaitForMultipleEvents() 阻塞多个事件对象。
第七章 Windows Sockets 2扩展库函数简要参考
7.1 WSAAccept()
简述:根据条件函数的返回值有条件地接受连接,同时(可选地)创建和/或加入一个套接口组。
SOCKET WSAAPI WSAAccept ( SOCKET s, struct
sockaddr FAR * addr, int FAR * addrlen,
LPCONDITIONPROC lpfnCondition, DWORD
dwCallbackData );
s:标识一个套接口的描述字,该套接口在listen()后监听连接。
addr:(可选)指针,指向存放通讯层所知的连接实体地址的缓冲区。addr参数的具体格式由套接口创建时产生的地址族决定。
addrlen:(可选)指针,指向存放addr地址长度的整形数。
lpfnCondition:(可选的)用户提供的条件函数的进程实例地址。该函数根据参数传入的调用者信息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并通过给结果参数赋予特定的值来(可选地)创建和/或加入一个套接口组。
dwCallbackData:作为条件函数参数返回给应用程序的回调数据。WinSock不分析该参数。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WSAAccept()函数返回所接受套接口的描述字。否则的话,将返回INVALID_SOCKET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来获取相应的错误代码。
addrlen参数引用的整形数初始时包含了addr参数所指向的空间数,在调用返回时包含了返回地址的实际长度。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在调用本API之前应成功调用WSAStartup()。
WSAECONNREFUSED 根据条件函数的返回值(CF_REJECT)强制拒绝连接请求。
WSAENETDOWN 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FAULT addrlen参数太小(小于sockaddr结构的大小),或者lpfnCondition并不是用户空间的一部分。
WSAEINTR 通过WSACancelBlockingCall()函数取消(阻塞)调用。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WinSock调用正在进行。
WSAEINVAL WSAAccept()调用前未执行listen()调用;条件函数中的g参数非法;条件函数的返回值非法;套接口处于非法状态。
WSAEMFILE WSAAccept()调用时排队队列非空,且无可用套接口描述字。
WSAENOBUFS 无可用缓冲区空间。
WSAENOTSOCK 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OPNOTSUPP 所引用的套接口不是支持面向连接服务类型的。
WSATRY_AGAIN 根据条件函数的返回值(CF_DEFER) ,连接请求被推迟。
WSAEWOULDBLOCK 套接口标志为非阻塞,无连接请求供接受。
WSAEACCES 被推迟的连接请求超时或撤销。
另请参阅:accept(), bind(), connect(), getsockopt(),listen(), select(), socket(), SAAsyncSelect(), WSAConnect().
7.2 WSACloseEvent()
简述:关闭一个开放的事件对象句柄。
#include <winsock2.h>
BOOL WSAAPI WSACloseEvent( WSAEVENT hEvent );
hEvent:标识一个开放的事件对象句柄。
返回值:
如果函数顺利完成,返回值为真TRUE。如果失败,返回值为假FALSE。可用 WSAGetLastError()调用获取更多的错误信息。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在调用本API之前应成功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 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_INVALID_HANDLE hEvent不是一个合法的事件对象句柄。
另请参阅: WSACreateEvent(), WSAEnumNetworkEvents(),WSAEventSelect(), WSAGetOverlappedResult(),WSARecv(), WSARecvFrom(), WSAResetEvent(),WSASend(), WSASendTo(), WSASetEvent(),WSAWaitForMultipleEvents().
7.3 WSAConnect()
简述:创建一个与远端的连接,交换连接数据,并根据所提供的流描述确定所需的服务质量。
#include <winsock2.h>
int WSAAPI WSAConnect ( 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
int namelen, LPWSABUF lpCallerData, LPWSABUF
lpCalleeData,
LPQOS lpSQOS, LPQOS lpGQOS );
s:用于描述一个未连接套接口的描述字。
name:欲与套接口连接的远端名字。
namelen:名字长度。
lpCallerData:指向用户数据的指针,该数据在建立连接时将传送到远端。
lpCalleeData:指向用户数据的指针,该数据在建立连接时将从远端传送回本机。
lpSQOS:指向套接口s流描述的指针,每个方向一个。
lpGQOS:指向套接口组流描述的指针。(如果有套接口组的话)
返回值:
如果无错误发生,WSAConnect()返回0。否则的话,将返回INVALID_SOCKET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来获取相应的错误代码。
对于阻塞套接口来说,返回值表示连接试图是否成功。
对于非阻塞套接口来说,连接试图不一定马上完成。在这种情况下,WSAConnect()返回SOCKET_ERROR,且WSAGetLastError()返回WSAEWOULDBLOCK. 此时应用程序可以:
1。利用select()函数,通过检查套接口是否可写来判断连接请求是否完成。或者,
2。如果应用程序已使用WSAAsyncSelect()函数来确定对连接事件的兴趣,则当连接操作完成时应用程序将收到FD _CONNECT通知。或者,
3。如果应用程序已使用WSAEventSelect()函数来确定对连接事件的兴趣,则当连接操作完成时相应的事件对象将设置信号。
对于一个非阻塞套接口来说,在连接试图完成之前,任何对该套接口的WSAConnect()调用都将以WSAEALREADY错误失败。
如果返回值指出连接试图失败(例如WSAECONNREFUSED, WSAENETUNREACH,WSAETIMEDOUT)则应用程序可对该套接口再次调用WSAConnect()函数。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在调用本API之前应成功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 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ADDRINUSE 所指地址已被使用。
WSAEINTR 通过WSACancelBlockingCall()函数中止了阻塞调用。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Sock调用正在进行中,或者服务提供者仍在处理一个回调函数。(参见B.3.6.6节)
WSAEALREADY 在所指定的套接口上正在进行一个非阻塞的connect()或WSAConnect()调用。
WSAEADDRNOTAVAIL 本地机器上无法获得所指定的地址。
WSAEAFNOSUPPORT 所指定地址族中的地址无法与本套接口一起使用。
WSAECONNREFUSED 连接试图被拒绝。
WSAEFAULT name或namelen参数不是用户地址空间的一个有效部分;namelen参数太小; lpCalleeData、 lpSQOS和lpGQOS的缓冲区太小;或者lpCallerData的缓冲区太大。
WSAEINVAL 套接口已与一个地址捆绑。
WSAEINVAL 套接口未与一个地址捆绑。
WSAEINVAL s参数为监听套接口。
WSAEISCONN 套接口已经连接(仅适用于面向连接的套接口)。
WSAENETUNREACH 当前无法从本主机联系网络。
WSAENOBUFS 无可用缓冲区,套接口未连接。
WSAENOTSOCK 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
WSAEOPNOTSUPP lpSQOS和lpGQOS中的流描述无法满足。
WSAEPROTONOSUPPORT 服务提供者不支持lpCallerData参数。
WSAETIMEDOUT 连接试图超时,连接未建立。
WSAEWOULDBLOCK 套接口标志为非阻塞,连接无法立即完成。当套接口用select()函数设置为读时,可调用select()。
WSAEACCES 由于setsockopt()时未允许SO_BROADCAST,无法将一个数据报套接口与一个广播地址连接。
另请参阅: accept(), bind(), connect(), getsockname(),getsockopt(), socket(), select(),
WSAAsyncSelect(), WSAEventSelect().
7.4 WSACreateEvent()
简述:创建一个新的事件对象。
#include <winsock2.h>
WSAEVENT WSAAPI WSACreateEvent( VOID );
返回值:
如果函数成功,则返回值即是事件对象的句柄。
如果函数失败,返回WSA_INVALID_EVENT。应用程序可通过调用WSAGetLastError()函数获取进一步的错误信息。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在调用本API之前应成功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 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_NOT_ENOUGH_MEMORY 无足够内存创建事件对象。
另请参阅: WSACloseEvent(), WSAEnumNetworkEvents(),WSAEventSelect(), WSAGetOverlappedResult(),WSARecv(), WSARecvFrom(), WSAResetEvent(),WSASend(), WSASendTo(), WSASetEvent(),WSAWaitForMultipleEvents().
7.5 WSADuplicateSocket()
简述:为一个共享套接口创建一个新的描述字。
#include <winsock2.h>
SOCKET WSAAPI WSADuplicateSocket ( SOCKET s,
WSATASK hTargetTask );
s:指定本地套接口描述字。
hTargetTask:指定使用共享套接口的目标任务的句柄。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WSADuplicateSocket()返回新的套接口描述字。否则的话,将返回INVALID_SOCKET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来获取相应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WSANOTINITIALISED 在调用本API之前应成功调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 网络子系统失效。
WSAEINVAL 参数中有非法值。
WSAEINPROGRESS 一个阻塞的WinSock调用正在进行中,或者服务提供者仍在处理一个回调函数。(参见B.3.6.6节)
WSAEMFILE 无可用套接口描述字。
WSAENOBUFS 无可用缓冲区空间,套接口未创建。
WSAENOTSOCK 描述字不是一个套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