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回忆

20年前的今天,1994年的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


  这个时代给每个人的回忆也是不同的,20年过去了,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20年前,我还在大学的时候,互联网根本就是一个天方夜谭似得神话,神秘莫测,我从1997年第一次上网,2014年我已经完全无法离开网络,十多年上网所经历的种种故事,都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回忆,做为一个拥有这么长上网时间的老网民,我有理由将记忆中这十多年网络经历整理了一下,算是一篇我自己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回忆录吧。


中国接入互联网已经20年


中国接入互联网已经20年


  1997年:中国互联网元年


  虽然1994年中国就开通了互联网,但互联网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并开始飞跃式的发展,是在1997年,那一年,称得上是中国互联网元年。


  1997年中国电信面向国内推出了价格较为低廉的163网和169网,让普通用户就可以从电信局申请到上网帐号,163网的开户费只有100多元,而169网不用申请,直接拨通某个电话号码就能上网,非常方便。


  我在1997年买的第一台电脑(P133、16M内存、1.2G硬盘、14寸显示器,总共8千多元钱买的),也是在那一年第一次上网,为了上网,我特意花2千多元购买了一台33.6K速度的MODEM,这上网的硬件成本实在不菲。


  那时候电信局163网开户需要备案个人信息,之后的上网费是网络服务付费0.2元每分钟+电话费0.14每三分钟,每天上网十几分钟,一个月就要200多元费用,每天上一个小时,一个月上网费就接近500元。企业用户更夸张,64K的专线就要每个月3万元,那时候的电信运营商简直是在抢钱啊。


  当时的上网速度和用户使用的MODEM有关,我这33.6Kbps的MODEM上网体验实在不敢恭维,打开一个网页要等好几分钟,上网费和电话费都很昂贵,于是我上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下载软件和收发电子邮件。


  因为资费比较昂贵,在1997年的时候,我上CFIDO BBS的时间还是远远多于上网时间,从价格和速度上说,当时的CFIDO BBS还有很大优势,BBS价格低廉,可供下载的软件丰富,速度也快,上面的讨论交流可以通过软件下载到本地慢慢看,回复的信息还可以批量上传到BBS。直到1998年之后,随着电信局将上网费用逐步降低,CFIDO BBS才逐步走向了没落,除了费用低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吸引力,互联网的易用性和海量资源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到了1999年,CFIDO BBS已经在中国逐步消失。


  网络应用:人们上网在做什么


  网络应用与网络速度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个网速非常低,而网费又非常贵的年代,能够节省网费并提高打开网页的速度是人们普遍的愿望,人们的上网应用无不和此有关。新版的浏览器可以让访问网页速度提高,微软的电子邮件Outlook可以将邮件下载到本地离线查看,ICQ等即时通讯软件可以在低速网络下快速交流聊天,IRC聊天室是速度非常快的纯文本聊天室,论坛发帖则可以将用户的观点和信息迅速传播。下面我就将这些当年的网络应用一一介绍一下。


  浏览器:


  我用的第一个浏览器用的是IE 3.0,也用过一段时间Netscape,后来IE 4,5出了以后就主要用IE了。因为IE和操作系统整合在一起,不用安装就可以直接用,Netscape还要下载安装一下,挺麻烦。我当年使用IE 3最大的原因是,IE 3看起来比IE 2要快很多,由于网页渲染方式的不同,旧版浏览器要把一个网页所有元素都下载完成后才显示页面,而新版浏览器可以边下载边显示,所以感觉速度快了很多。


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回忆


早期IE浏览器界面


  浏览网站:


  记得我上网后,第一个打开的网站是Yahoo.com,那时候Google还没出世,Yahoo的搜索体验实在不怎么样,中文信息根本没法搜。直到2000年后,我发现Yahoo的搜索质量突然变好了,仔细看看域名,发现上面有Google的字样,于是渐渐的,我从一个Yahoo用户变成了一个Google用户。


Yahoo!雅虎


Yahoo 1996年某个月份旧照


  我第一次上的国内网站是网易,域名为nease.net,话说记这域名还花了好长时间。


  网易于1997年6月成立,当时的网易创造性的推出了一个品牌——“网易个人主页”,通过这个产品,在当时的互联网上大出风头。那时候网易提供的免费个人主页有20M的空间,纯静态HTML空间,有留言板、计数器等服务,所以推出后即大受欢迎,例如我当年申请的主页就是www.nease.net/~long,这应该算是我做的第一个网站,而且只有一个页面,说来可笑,我当时第一个主页是使用微软的Word做的,最后用另存为HTML文件的方式生成了网页文件,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免费主页,我才开始学HTML,开始学做网页,当时的愿望就是,以后再也不要用Word来做网页。


  电子邮件:


  当时注册163网的时候,电信局会自动分给用户一个电信局的电子邮件帐号,容量好像只有10M左右,用户通常使用Outlook等软件将邮件下载到本地观看。当网易发布个人主页后,自带了一个免费邮箱服务,能让人使用@nease.net的邮箱,后来我就大多使用网易的邮箱了。到现在我还拥有一个网易的免费信箱,并且现在依旧可以收到邮件(虽然大多都是垃圾邮件)。


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回忆


网易早期的免费邮件


  早期的电子邮件服务都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无法过滤垃圾邮件,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得到用户邮件地址后,就开始大量发送各种垃圾邮件给用户,这种情况一直到Gmail的出现才得到了中止。


  即时通讯:


  早些年的即时通讯是ICQ的天下,我最早注册的即时通讯是7位数的ICQ,ICQ是英文界面,热心网友还特意做了一个汉化工具,将其汉化为中文界面。ICQ因为服务器在国外,因此有时候聊天会有延迟,聊天体验有时并不太好。1999年的时候我注册了一个6位数的OICQ号码,后来我聊天逐步使用OICQ来替代ICQ,直到后来完全抛弃了ICQ。后来,OICQ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QQ。


ICQ


ICQ早期版本界面


  聊天室:


  IRC这个东西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知道,通过IRC客户端可以连接到一个IRC服务器,然后就可以上去聊天,一个频道类似于一个聊天室,频道名称必须以#符号开始,后来有了QQ和QQ群之后,就大多用QQ和QQ群来聊天了,IRC也就慢慢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


  2002年:中国网游元年


  2000年3月中旬,以技术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遭遇重挫,股指不断下滑,网络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到2000年9月21日,纳股指数跌至1088点,创下了3年来的最低纪录,靠风险投资为生的新兴互联网业遭受灭顶之灾,整个互联网业愁云密布、寒气逼人。


  经历了2000年全球科技网络泡沫破灭,中国互联网其他先行者新浪、搜狐、网易也同样经营惨淡,大多数中国网络公司在把风投资金烧光后就面临倒闭的困境,继续烧钱已经是死路一条,要想渡过互联网寒冬,就必须开创互联网盈利新模式,于是,很多互联网公司进军网游业,开始了自己的赚钱之旅。


  国内早期的网络游戏企业均以代理起家,盛大、九城成为第一批代理游戏而发家的企业。


  2001年底,韩国一款网游《传奇》找到当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海小公司进行代理,2002年,《传奇》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网络游戏,这家公司的名称叫盛大。这一事件无疑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甚至改变了中国游戏产业的整个格局。同年,九城《奇迹》内测,网易引进《精灵》。此后的网络游戏进入全面爆发年代,在风险投资的诱发下,这个市场成长更为迅速。


  然而,网络游戏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这个游戏的未来命运,低质量的游戏往往会给代理商带来毁灭性的噩运,这里面,网易代理的《精灵》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02年6月15日,《精灵》这个韩国的网络游戏被网易代理,并运营了两年时间,这段历史是网易不愿提起的历史,一个曾经有数百个分区的,大受欢迎的网络游戏最终走向了彻底失败,其中原因有很多。


  运营《精灵》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个游戏的开发质量非常低劣,对于外挂等黑客安全问题考虑不周,安全漏洞极为严重。其安全脆弱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所有的网络游戏中,《精灵》是唯一的一个可以使用金山游侠简单修改几下就能破解的网游,这导致很多人使用外挂工具,并且极难防范,英文《精灵》因此干脆直接屏蔽了所有中国地区的IP地址来防止外挂,而韩国的开发方却对游戏的安全漏洞毫无对策。


  外挂的流行使得网易在精灵上的运营出现危机,并且无法解决,外挂大量出现,网易只能花费大量的人工成本来解决和处理,从而导致游戏收费模式的失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