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可以致远--大话猎头(2)

最近,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各公司裁员之风很盛。我周围的一些朋友也或多或少受了影响。这让我想猎头行业的一些往事,06年时某著名手机生产商S的可国研发部被同行O收购前进行了调整。我朋友Susan刚好在S的手机客户端研发部当Leader。当时,S公司首先砍掉了收购之后不会保留的部门,留下的员工则计划到O公司上班,S公司给留下的人2种选择方案,其一拿上N+1的赔偿走人,其二是与团队到O公司上班,如果能在O公司干满一年,第12个月时则多发一个月工资。2个方案即考虑到员工的利益,想走的可以拿到赔偿,也让想留下的员感觉更有保障。

方案摆在面前的时候,Susan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当时她的话我至今还记得。她说:“又不是找不到工作,现拿到赔偿更可能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Susan离开S公司的第二周就在另一家国际手机软件客户端开发商上班了,薪水上涨10%,试作期薪水不打折。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SusanS公司的前同事AmyTom。在SO合并之前4个月,Amy因为感觉工作可能不保,主动接触猎头后,换工作到了O公司,条件是薪水涨10%,试用期工资打8折;另一位同事Tom接受了S公司的条件继续去O公司上班。我们来算个帐吧,假设SusanTomAmy之前的薪水都是1万元/月,到S公司都是2年,(按劳动法规定,裁员时可拿到相当于3个月薪水的赔偿金)

Susan在之后1年里的所得如下:

3万赔偿金+1.1/*12个月=16.2

Tom在之后O公司1年里的所得如下:

1/*12个月+1=13

Amy在之后O公司1年里的所得如下:

0.88万元*3个月(试用)+1.1/*9个月=12.54

三人可能都经历工作转换的阵痛期和试应期,从现金收益上讲Amy是最差的。主动联系猎头难道有什么错吗?还是其它地方出了问题?

看到公司或者行业形势不好的时候与猎头联系看看有没会新机会绝对是正确的方法,但真正要动的时候要多考虑一下,多想一想。手里有几个机会任自己自由选择是一回事,真正换了工作到一家新公司上班是另一回事。象棋里有句话叫“有时候威胁比打击更有力”这个道理也能用到工作转换中。下棋时,没走下一步之前打击对手的方法有很多种,一旦落子威胁就变成了真正的打击,有时候落子错误会让对方扭转局势让自己尽失先机。工作选择和机会再多,最终我们也只能选择一家去上班。这个选择如果最终被证明有瑕疵,小则影响我们的收入,大则影响我们事业的上升曲线。

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故事中的三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Tom稳健、Amy主动、Susan成熟,他们也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相较之下Susan选择之后的结果最好。不可否认Susan平时积累了一些猎头的资源,也请注意Amy也积累了相关资源,这次还到帮自己换了工作,但是从结果看并非最优。Susan看到机会并没有急于离开目前的公司,而是等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机会才离开,继而奔向属于自己的未来。能做到如此沉着的人平时的职场之中并不多见,能有如此良好表现,我认为Susan一是缘自于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自信,二是对行业的时局把握地比较准确,这些都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在一个如此喧嚣世界里,机会来的时候能做到“请等一等”的人,多半都有比较好的结果。最优秀的候选人都具备两个基本素质:不拒绝机会、不轻易承诺。前都意味着有开放的心态,而后者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很多年前,我动作一个项目,候选人阿龙从各各角度都很适合我提供的机会,同时他也有兴趣接触和了解这个机会,几轮面试之后双方都相互满意,但阿龙表示要再考虑考虑,1个月过去了我没得到他准备入职的答复,项目本身却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客户公司的职位因其它原因取消了这个职位。事后想想,真地很悬,如果我当时努力地劝候选人离职,候选人又积极配合,但等一切OK后,客户的职位却取消了,无疑是害候选人,也有损我的猎头声誉。

与猎头接触时“重承诺,但不轻易承诺”很多时候是上佳选择。“宁静可以致远”多少可以折射成功人士的心态。

(版权声名:本文原载于《职场》杂志09年第2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版、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文地址:http://blog.csdn.net/jobchanceleo/archive/2009/04/10/4061202.aspx

你可能感兴趣的:(宁静可以致远--大话猎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