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具备规模化发展的条件

与水电一样,核电是安全、环保、经济的清洁能源,是目前现实有效、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
料的优质能源。在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形势和压力下,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已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于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核电成绩喜人,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

一、核电发展宏观环境良好

目前,国内对核电发展的认识逐渐统一。国家首次明确核电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确定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为核电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批准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明确到2020 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4000 万千瓦、在建1800 万千瓦的发展目标。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现在不到2%提高到4%。我国核电进入到批量化规模发展的新阶段。经过充分论证,我国核电发展技术路线已经确定。坚持发展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实施中采取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接合的方式。一方面,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通过引进国际新一代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工程的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作为我国下一步核电建设的主要堆型。另一方面通过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核电技术,并再创新加强自主研发,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改进研发及示范电站建设形成我国大型先进压水堆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具备批量建设能力。与此同时,为使我国核电建设不停步满足电力发展需求,以现有成熟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为基础,通过设计改进和研发,自主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此外,我国核电体制机制调整已有所破,一批核电项目已经启动我国核电发展的宏观环境良好。

二、核电建设运行成绩显著

(一)在役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我国已先后建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大核电基地已有11 台机组投产运营, 装机容量为908 万千瓦。2007年,我国核电发电业绩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发电量629 亿千
瓦时,上网电量为593 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4.59%和14.39%;10 台商运机组的平均负荷因
子达到86.15%。2007年核电总发电量折算成煤耗,相当于少燃烧了1860 万吨煤,减少了温室气
体的排放。

截至目前我国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业绩良好,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运行特征主要参数好于世界
均值,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境监测表明,我国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对周围环境没有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二)核电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新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展开

国家已批准了广东岭澳二期、浙江秦山二期扩建、辽宁红沿河一期和福建宁德一期工程共计
12 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1210 万千瓦。为提升我国核电自主化能力经国家批准,引进美
国西屋公司AP1000 三代核电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个自主化依托项目,目前,项目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开展中,计划2009 年3 月首台机组开工。此外,为满足核电发展需要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积极实施中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分批开工建设。以上项目机组共17 台,容量1940 万千瓦。

核电项目选址工作已遍及全国18 个省(区、市),据统计除已建和在建工程外,沿海地区开
展前期工作已较充分的厂址有近6000 万千瓦,为核电下一步扩大发展规模提供了厂址保证。

三、核电自主化能力得到提高

在自主设计方面,国内已形成了多家具有资质的核蒸汽系统或核电工程设计队伍。多年来, 除了自主设计、建造秦山一期、二期和二期扩建工程外,岭澳二期工程已从岭澳一期核岛设计以外方为主过渡为完全以我为主自主设计全部工程。我国已基本掌握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具备了批量化建造的能力。设备制造方面,在核电建设带动下近两年来,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提升较快,核电安全文化和质保理念进一步深化,已形成了以东北、四川、上海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以及以第一、第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和上重集团为重点的大型铸锻件和压力容器制造基地,不久将形成每年6 台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主设备制造能力。通过红沿河项目的实施, 我国将具备自主加工、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大部分核岛设备和常规岛主设备的能力,设备综合国产化率将达到75%。在自主建造和自主运营方面通过多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积累了大型核电站的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经验,已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核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能力,完全具备了自主核电运行管理能力。在核能技术研发方面建立了一批大型实验架,进行了大量科研攻关和设计研究。成功建成了10MW 高温气冷实验堆,掌握了一批技术发明专利。热功率65 兆瓦,电功率20 兆瓦的实验快堆正在建造过程中。正在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力争到2013 年左右,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 万千瓦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电站,2017 年左右建成大型先进压水堆商业示范电站,将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核电法规标准及核应急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核安全法规体系;成立了核电标准建设协调机构,全面启动了我国核电标准建设工作;建立了中央、地方、企业的三级核电应急体系。在核电人才培养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核电发展人才规划,通过重点扶持部分高等院校核学科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核科学技术高等教育体系,持续培养和输送核工业高级专门人才;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也正在抓住机遇,在科研、设计、燃料、制造、运行和维修等环节,及核电设计、核工程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与辐射安全、运行管理等专业领域,大力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待遇,做好人才储备。

四、核燃料政策和配套能力不断加强

我国核燃料循环政策是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前提下坚持乏燃料后处理的技术路线。天然铀保
障供应是我国核能今后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领域,国家从政策和投入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制定了以
国内勘查、开发生产为主,以海外贸易与联合开发为辅的天然铀保障供应策略。为进一步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对核电站乏燃料进行商用后处理,为快堆核电站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中国的核燃料加工(包括纯化转化、浓缩和元件制造)立足国内各生产环节依靠国内加工制造厂组织生产。在铀矿勘查和天然铀生产方面加大了国内铀资源勘查力度,实施“主攻地浸砂岩型铀矿,兼顾其他经济型铀矿”的勘探战略,同时积极开展海外铀矿勘查活动争取获得若干铀矿勘探权。实施天然铀资源储备和保护性开采方案,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铀浓缩及元件加工方面,实施立足国内、自主生产的核燃料加工政策。通过自主研发铀浓缩技术和对外合作,建设铀浓缩分离能力。立足国内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元件生产南北两个基地,实现压水堆燃料元件制造和供应能力。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加快开展中试工程的建设和调试工作,推进乏燃料商业后处理厂技术引进谈判和前期准备工作,实现在本世纪20 年代中期通过自主研发与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中国第一个核电站乏燃料大型商业后处理工厂。

五、核电国际合作有利促进国内核电发展

我国已与近3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双边或多边核能合作协定,与美国、法国、俄罗斯、
日本、韩国等核电发达国家建立了双边核能合作机制。向巴基斯坦出口的恰希玛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成套机电出口项目被两国领导人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竣工运行
情况良好,二期工程进展顺利。为利用国际铀资源保障我国核燃料供应,积极与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纳米比亚等国谈判签订天然铀长期采购合同;积极推动在尼日尔、蒙古等国铀资源的投资和探矿工作;与阿尔及利亚、约旦等国家铀资源开发合作正在积极洽谈中。为国内企业海外铀资源开发和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总的来讲,核电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为我国核电下一步大规模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
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看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核电建设还面临管理体制创新不足,比投资相对较高铀资源保障能力有待提高,高级人才现状不容乐观,发展目标和布局需要
进一步调整,关键设备国产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核电建设中面临的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应当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不能因此影响了当前来之不易的核电发展形势。解决问题时应区分轻重缓急,对当前比较紧迫的具有时效性的问题应立即加以解决,对影响核电长期发展的根本性或长期性问题,应先着手组织研究,明确方向后逐步推进。相信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核电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核电发展必将在新阶段实现新的突破,完成国家赋予核电的神圣职责。

信息来源:国家发改委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能源,制造,项目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