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棋子

http://www.mblogger.cn/ms.mblogger.cn/object/posts/463.htmwtong(原作)(ZT)

我的点评:挺有意思的一篇文章,认识自我永远是哲学探讨的首要目标(from Ernst Cassirer)。如作者所言,稍有些混乱,不过还算清晰。从计算机程序到人,都是由上帝所控制的状态机,当遇到事件或消息的触发会从一个状态迁至另一个状态。我个人的理解与作者可能存在不同之处,首先,作为无神论者我不苟同这两者都是由上帝所控制,另外,如果非要用状态的变化来描述计算机程序和人,我的理解是:

在状态数量是一定的情况下,计算机程序受到某一事件触发,旧的状态S1会转移到另一个状态S2,下一次受到该事件触发仍然会转移至状态S2...,这就是状态转移的稳定性(这里不讲有BUG的程序,呵呵);而人有所不同,旧的状态S1会转移到另一个状态S2,下一次受到该事件触发可能转移至状态S3...,这就是状态转移的不稳定性。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归咎于人是有思想的,它控制着状态的转移,而每次相同事件的触发造成的状态转移变化是不稳定的。如果你说思想也是由上帝所赋于和控制,那我无话可说。
计算机程序是没有思想的,想像一下吧!否则,计算机程序岂不超过了人类?如果有一天计算机程序也具有思想,那我想人类可能真有一天...嘿嘿...

也许我每个人都是上帝的棋子,一个被它所控制,并正在不断运行的有限状态机。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自从图灵开创状态机的理论以来,计算机行业就不断的飞速发展,今天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无孔不入的产业,而状态机可以说是计算机理论的最根本基础。在我所现在从事的通信行业中,有限状态机也是一个最基本的设计模式,基本上所有的上层和底层软件都是由一个个事件或者消息驱动的有限状态机,它们不断的运转,根据接受到的消息或者事件,调用相应的事件处理过程,产生或者不产生新的消息或者事件,转移或者不转移到新的状态,就这样不断的循环,不断的从生到死,生生不息的运转,其他的各种设计模式都是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基础,进一步的细化归纳而成。

在学习有限状态机模式的过程中,我慢慢的觉得,人是不是也是一部上帝编好程序的状态机。

也许每个人的一辈子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生在美国,生在非洲,生在北欧,生在中东,生在日本,是男还是女,富裕受过教育的家庭,露宿街头的乞丐,父母离异,生来弱智,绝顶聪明,中国西部的贫穷农村,……这些全都是每个人所无法决定的。也许真的是上帝安排了这一切,同时上帝也给每个个体绑定了各种各样的触发器和事件处理器。

就比如有些人喜欢和别人在思想上传接迅急刁钻的球,享受思考的快感;而另外一些人却从不显山露水,只愿意享受平淡的人生。这些难道都是上帝安排的吗?

之后,一个人一旦出生,就成为一部有限状态机,对于他/她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觉到的,……,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消息,或者说事件,根据所接受的外部事件或者内部事件,他/她会分析、处理这个事件,自己产生或者不产生新的事件,转换到下一个状态,接受事件、处理事件、产生或者不产生新的事件、发送事件、转移到新的状态,这个过程就不断的循环,直到这部有限状态机运行到结束状态。

也许有人说,人生的路,自己可以选择,人生是由选择创造的。但是,选择本身是由谁创造的?

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都是一扇一扇的门,每一扇门后面都是不同的风景,但是问题在这里,我们认为是自己选择的一扇门,那其实是我们一定会选择的一扇门,然后看到里面的风景或者狼藉,并作出自己的处理,接着选择下一扇门。

在这里,我们选择的门以及我们作出的处理,其实是早就定好的。

每个人的人生也许就是一只鞋,合不合脚,它都得被穿着吧。

在有限状态机运行的过程中,每个个体所产生的新的事件也会影响别的个体,也许能够将别的个体触发到一个全新的状态空间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改变不了自己命运的人,却可以轻易的扭转他人的人生轨迹。

就像我们编的程序,它接受到什么,然后选择什么,作出下一步的处理,都是已经由我们决定的。如果有所谓的异常情况,那就因为是我们的预料不足,但是这个程序不会有新的状态和新的事件处理器,它只可能存在于已有的状态中。

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在操作电脑按照有限状态机运转,我们外面的主体也在操作我们这个有限状态机按照它设定的方式运转。

就像电脑不知道它被我们操纵,我们也不知道被另一个“它”所操纵。

程序是由我们控制的,我们可能就是由创造我们的上帝控制的,它创造我们的时候,所有的状态,所有的事件和所有事件处理程序,它其实都已经编好了,对所有的个体,状态是一定的,但针对单个的个体,上帝会在它身上根据每一个状态绑定具体的触发器和事件处理器,在这里,上帝对待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用我们的观点来看,这些不同的东西就是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所拥有的一切,智慧、家庭、健康状况……,以后单个个体在运转的时候,也会有意外出现的时候,上帝也会不断的去修正,就想我们修改自己编的程序一样,“它”同样也会惊讶,但意外会越来越少,因为“它”越来越有经验,懂得修正并完善“它”的绝作。

然而当“它”的意外越来越少的时候,“它”也许会满足并厌倦,然后“它”可能会创造另外一个状态空间和事件空间,以及相应的事件处理器,从而构成另外一个和谐而平衡的世界,由于经验的原因,应该比我们现在的世界更稳定,更和谐。

这里可能会有人这样说:“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外界有随机的输入,内部有目前尚处于未知的内心世界,而且人可以有意的改变外界,改变他人,更可以改变自身。有限状态机不足以描述这样一种系统,或者有限状态机需要太多状态。把人看作有限状态机,只能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人和有限状态机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有限”这两个字,有限状态机一旦定义,那么它在每一个状态对每一个消息的反应都固定了,人不是,人可以改变这种反应,或者说人可以无限增加自己可以存在的状态,所以应该说人是无限状态机。”

我不知道,简单的东西按一定的次序组合到一定程度,比如人的神经细胞,所能构成的思维,也即事件处理器,是真的达到无限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非常大,不是真的无限。我认为不是无限,而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大。

人的神经细胞,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所以构成几乎无穷的智慧,也就是几乎无穷的事件处理器,至少我们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也就是当一样东西的数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达到一定的可能组合性,随着数目的增长,和次序的更优化的组合,它的事件处理程序就更完善,更正常。比如CPU中的晶体管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486的年代它处理的速度比较慢,现在它已经快的多,也就有能力处理更庞大的事件处理器组合,我的意思就是,随着晶体管集成度的不断增长,机器有一天也能够到达人的智慧,人的智慧是否包含感情,我一直在疑惑中,也许有人会认为感情是人虚弱的缺点,但是感情却是几乎所有人认为自己与机器的本质区别,人的智慧很多人认为是天生的,但人的感情是后天形成的相信不会有多少人置疑,它难道是碳元素所构成的有限状态机(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特有事件处理器,我不能确信,因为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碳元素和硅铁元素的组合不同,不同次序的组合会造成巨大的差别,举一个例子,我们常见的两个成语:一盘散沙和固若金汤。用这两个成语形容的群体的区别并不是因为个体的数目,而是因为个体组合的次序。【关于这一点,如果有更多的朋友感兴趣,我想以后会在《机器与生命》中讨论。】

在这里需要一些近似,最简单的,一只虫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对它来说可以说就是一个平面,而不是球体,就像我们研究天体运动时候把地球作为点来观察一样。

同样的道理,如果可能性已经突破了你我所在的层次所能认识的极限,那对我们来说就是无限的。

比如一盘围棋游戏,跟人类的数量,以及人类的游戏规则比起来,它的棋子少的可怜,游戏规则极为简单,但是由这两个简单构成的落子模式组合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不可否认,这个数字是有限的,但在一个棋手的有生之年,他/她总能尝试到不同的组合,因为在棋手的一辈子,碰到同一个组合的可能性的概率是极低极低的,几乎等于0。所以对于棋手的快乐与悲伤,就在于这种他无法预知的组合性和由此带来的结果。根据训练以及不断的尝试组合经验,他/她会找到一个较优的下子模式,以便向她/他期望的结果发展,他/她能够达到何种程度的优化模式,就在于她/他的内在的上帝设计的程序,以及他/她接受到的事件对她的影响,有一些外在的事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合适的外在事件,他/她的某种天赋就永远无法被发觉,也就是某个触发器永远不会被触发,好比某个偏远山村的贫困少年有着杰出的足球天赋,但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足球,那么他的足球天赋就只可能永远的被埋没。

所以上帝的快乐就在于它设计了程序,设计了所有的状态,所有的事件处理器,但是由于个体太多,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组合数目,所以它无法预知和控制事件的产生(对于这一点,我只是自己认为“它”不能控制,也许“它”能够。),所以对最后的结果,它同样的好奇,是这样吗?这就是人常说的命运,命是一定的,但是运却是随机的。

所有人可能的状态空间是一样的,它是上帝编定好的静态实体,但是每个人经历哪些状态都是不一样的,由于外部事件的复杂随机,很多人没有机会达到某个状态,还有很多事件处理器没有被绑定到她/他身上,其实状态和事件处理器都已经被定义好,他们被所有人共用。

同样,人的快乐就在于他/她总在遇到不同的可能性,在他/她的生命中,他/她一直在选择自己最优的下子模式,但到达什么程度,由上天为每个人绑定的触发器和事件处理器,以及上天无法预知的外部事件来推动,当他/她按照自己选择的模式下子的时候,结果会让他/她快乐或者悲伤,快乐会让他/她保持自己的下子模式,悲伤也许会改变下子模式。

所以人的不会厌倦存在于两个前提:有限的生命,以及对于他/她来说无限的事件组合。上帝给他/她绑定的事件处理器,上帝无法确定,当然他/她自己更无法确定的外部事件,他/她会选择自己的优化模式。而人自己的悲伤在于:他/她的优化模式选择错了,或者别人比他/她更优化。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每个人的痛苦在于他/她不能选择自己的事件处理程序,以及无法预知和决定自己所能够接受到的事件,而快乐在于他/她以为自己能够选择,也正在选择。他/她在特定的状态接受到特定的事件,特定的触发器会出现,将他/她带到新的状态空间和新的事件处理程序。这个状态空间中的状态数量非常大,但是这个数字是有限的,这就是生命是有限的原因。

也许看完文章之后,有些人会比较悲观,因为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还是“及时行乐”的好;也有些人会觉得失望,因为似乎什么也没有说。

对于悲观的朋友,我想说: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有时候想,其实我是被我不知道,不理解的东西驱动着前进,因此我没有很高深的人生哲学,活在现在,也享受现在,但并不满足现在,我还有我的许多追求呢^_^,比如赚更多的钱,寻求更好的发展……,并有时候,很少很少,思索一下现在,选择“随意而安”,而不是“随遇而安”。

契柯夫的一篇小说《不平的镜子》,很丑的女人却看到倾城的自我。我想我的这篇文章中的镜子并不光滑,而是粗糙的像砂纸,能否映照出图像都比较难,但希望能抛砖引玉,看到关于人生的真知灼见。

对于失望的朋友,我只能说:“站在原点不动,和绕一圈再回来,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倪匡的妹妹亦舒也曾经在自己的书里说:“人生就好像一场舞会。一曲终了,你站在原处,但是什么都变了。”

所以我相信读者会有收获,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一样,也有很多的收获。

不管怎么样,对于我们每个处于棋局中的棋子,每个人的明天还得继续,快乐和悲伤同样也会继续,但我想每个读者不会再像从前一样有时候哀叹命运的不公,而会更自然的选择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这篇文章的逻辑有些混乱,我试图去整理,但没有太多时间,整理的还是很不清楚,希望大家提供宝贵的意见,欢迎任何经过思考的批评!

吴桐写于2003.12.20

最近修改2003.12.20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游戏,生活,Microsoft,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