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喝过的“鸡汤”

最早的记忆中,《读者》、《知音》里面会有很多哲理、生活故事。

大学第一年第一次发现这些文章结合在一起被叫做《心灵鸡汤》。

工作了以后,从博客、微博到微信,现在“鸡汤文”已经是随处可得,涵盖古今中外。

鸡汤文的特点:故事生动、贴近生活,结局往往出乎意料引人思考。

每天打开微信,一眼看过去会有很多这样的文章,目的也很简单,告诉你一些“新的观点”。

如果只是用作休闲娱乐,没有什么问题。但既然花了时间,为什么不从中得到点什么?比如“鸡精”:)

一个故事,读者角度不同得到的观点也不同。这里,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批判/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突破只有一个观点的鸡汤文模式。

演讲也很好用。经常做培训或讲座的人,往往需要一些素材活跃气氛、佐证观点。这时鸡汤的故事就很好用的,耳熟能详且贴近生活。“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鸡汤文的启发。故事都是身边的事,有些人看了听了就忘了,有些则会写下来谈谈自己的感想。有一双发现鸡汤的慧眼,相信你也可以写得一手好文。

是的,本文也是鸡汤:) 希望读完能留下一些鸡精。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喝过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