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势派的主要原则

均势派的主要原则

 

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 Thoery),是主权国家追求安全最普遍的一种手段。主权国家通过自身或联盟的力量来制衡潜在或现实的对手,实现力量均衡,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均势的实践即均势外交。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和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均势战略的本质是一种负反馈模型。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又称“势力均衡”,是从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一1603年)开始,英国长期推行的对外战略。这一“均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大国谋求征欧洲大陆的霸权,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手段是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使欧洲大陆列强彼此牵制,目的主要是维护英国的本土安全。这一战略堪称西方均势理论实践的典范,其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又被称为“重返亚太战略”或“战略东移”等。是自奥巴马上任以来所推出的亚洲政策和世界战略。冷战后,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亚太地区其他战略力量的增长,美国认为亚太地区原来的权力平衡被打破,因此需要进行“再平衡”。从理论上说,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种均势战略,其实质是利用中国周边一些因家与中国的矛盾,使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手段制衡中国,以便美国加强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那一个国家。”这段话是对英国均势外交的最好概括。这种政策的核心就是,英国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反对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的政治上的独裁”;不希望欧洲大陆被一个最强国的霸权所统治,不愿意欧洲大陆出现强权,均势政策使英国的外交通过离强合弱、扶弱抑强、孤立、干涉等手段的交替应用,维持着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欧洲大陆均势,并成为这种均势的操纵者。

英国近代以来所奉行的“均势外交”的核心思想就是,防止任何一个国家或是国家集团在欧洲大陆取得霸权。为此,当强者出现时,英国就通过联合弱者,从而使得联合的力量和强者差不多,进而实现力量上的均势。从负反馈的角度来说,负反馈通过目标与反馈之间的偏差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偏差为0。当有强者出现时,那么对于英国来说,它的负反馈输入了很大的目标,而反馈的实际力量很小,偏差很大,即其他国家和强者之间的力量差距较大。这时英国通过偏差来调整自己的外交行为,通过联合弱者的力量使得弱者一方的实力增强,即实际力量增强,联合力量和强者之间的力量接近,即偏差很小,形成力量均势(如图1所示)。

均势派的主要原则_第1张图片

1 大陆均势政策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的主要事件有:联合抗法---联合败俄----联合制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

具体措施有:

1)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先后组织和领导七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目的是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

2)19世纪上半期,沙俄向欧洲扩张,成为欧洲大陆的强国,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大陆利益。为了争夺巴尔干,联合法国在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打败沙俄。

3)19世纪后半期,普法矛盾激化,发生普法战争。后因法德矛盾发展为三国同盟与法俄军事协约集团对峙.英国保持了“光荣的孤立”。

4)19世纪末德国崛起,严重威胁英国在欧洲大陆和全球的利益,英德矛盾成为欧洲的主要矛盾。英国先后调整了与法俄的关系,形成了三国协约与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对峙。并在一战中联合法俄打败德国。

5)一战后,德国战败,在欧洲安全和赔款问题上,英国不愿法国独霸欧洲,在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并扶持德国提高了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20年代,法国一时势力弥漫于东欧一带。英国拒绝了法国的结盟建议。

6)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在欧洲侵略扩张,英国为确保在欧洲的利益,采用了祸水东引的纵容德国侵略苏联的绥靖政策。直到二战后的1973年,英国才放弃了均势政策,加入欧共体。

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实施,主要采用单一的军事手段;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过程中,却采用了军事、经济和外交等多种手段。首先,美国通过运用“军事手段”实现对中国的制衡。美国试图在亚太地区建一个以美日安保条约为核心,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在内的从属于美国的“小北约”,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其次,美国通过运用“经济手段”扩大对中国的制衡。美国拟以跨太平洋伙伴自贸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取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领导亚太最大自由贸易区,以此制衡中国。最后,美国通过运用外交手段,利用“制度”加强对中国的制衡。

均势理论也称为权利均衡,汉斯·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一书中对于权利均衡有深入的论述,而《国家间政治》一书则是国际政治方面的经典著作。摩根索认为:“平衡的目的在于维持系统的稳定,不允许破坏构成体系诸因素的多样性。如果目标仅仅是稳定,那么,一个因素去推毁和压倒其他所有因素并取而代之,就可以达到目的。既然目标是在稳定之外还有体系内所有因素的共存,平衡就必须防止任何一个因素取得足以压倒其他因素的主宰地位。用以维系平衡的方法是,允许诸要素保持彼此在一定程度内相反的趋向,使一种趋势至于强大到压倒其他趋势,但必须足以防止别的趋势压倒自己。”

从系统思考负反馈的角度来说,负反馈通过目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偏差来控制系统的输出,最后使得输出和目标相同,也就是偏差=目标-实际值=0,目标和实际值的符号相反,如果目标的符号是+,那么实际值的符号就是-,是相反的。而权利均衡的目标是权利的平衡,如果从负反馈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一方的力量为正,相当于负反馈的目标;另一方的力量为负,相当于负反馈,两者的力量相互抵消,偏差为0,偏差为0就是力量的均衡(如图2所示)。

均势派的主要原则_第2张图片

2 权利均衡的负反馈

权力均衡有两种主要模式:一是直接对抗模式。例如一国侵犯另一国,后者自然会起而抗之,双方于是处于直接的相互对立状态之中。二是竞争模式,即如果两国对第三国有领土或其它方面的野心,或者其中之一对第三国怀有这样的野心,而一国却想维持对第三国的现状,其结果是这两个国家处于间接的对立状态,它们之间的竞争有助于维护第三国的独立。两千多年来,朝鲜的命运一直取决于一个国家控制朝鲜的优势,或者两个竞相控制朝鲜的国家之间的权力均衡。这与权力均衡的第二个模式向符合,即朝鲜周围的大国——中、美、日、俄——之间的竞争保证了朝鲜的独立。

权利的均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减少力量大的一方,一种是增加力量小的一方。书中写道:“均衡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减轻天平较重一侧的分量,一是增加较轻一侧的分量(如图3所示)。”

均势派的主要原则_第3张图片

3 减少重的一方或增加轻的一方

权利的均衡主要有五种方式。

1)分而治之。即通过分裂竞争对手或使之保持分裂的状态,以此达到削弱对手力量的目的。分而治之就是减少对手的重量。从十七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法国外交政策的一项不变原则,就是赞成德意志帝国分裂成若干小的独立国家,或者阻止这类小国联合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法国的政策就是分而治之,从而减少德国的力量。

2)补偿政策。补偿政策旨在维持由于一国的领土扩张而被破坏或即将被破坏的权势均衡。一国单独获得领土会导致自己实力增加,从而打破权利均衡,如果对立的一国同样也获得了领土,两国的实力还是相当,就保持了权利的均衡。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这三个国家,任何一个单独侵占波兰都会导致自己实力增加而打破权利均衡,为了维持权利的均衡,三国采用了补偿政策,瓜分了波兰。

3)军备。军备竞赛是双方都增加了自己一方的重量,从而保持了权利的均衡,而裁军则是双方都减少自己一方的重量,同样能保持权利的均衡。

4)联盟。联盟就是通过和其他国家联盟,来增加自己一方的重量,从而维持权利均衡。

5)权力均衡的“掌控者”。平衡者的目标就是维持权利均衡,所以总是站在弱者一方,增加了弱者的重量,从而达到维持权利均衡的目的。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就是扮演平衡者,使欧洲大陆列强彼此牵制,维持欧洲大陆的权利均衡。

为什么要追求权利均衡呢?从人性本恶的角度来说,人性本恶就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过分自利就会危害别人的利益,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国家过分自利,就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比如为了领土而侵略其他国家。侵略别国就需要自己有比别国强大的力量,而如果通过权力均衡,使得各个国家都没有明显的实力优势,那么各国就不会互相侵略,或者即使有一国进行了类似的活动,其他国家也有实力进行制止,从而维持稳定。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合外力决定成果,权利均衡就是使得各国之间的合外力为零,从而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危害成果。权利均衡,就是没有具有优势的力量,就不会有合外力,那么也就没有力量去做过分利己的事情,因为会有足够的力量反对你这样做。

权利均衡不仅在国际舞台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在国内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反垄断法等都是通过权力的均衡来达到制约权力的目的,防止出现一方势力独大的情况。

 

 

均势派的主要原则_第4张图片

《可以量化的军事学》全书结构

使用物理学分析经济学、管理学和军事学,让它们从艺术变为科学!

可量化研究网站:www.kelianghua.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均势派的主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