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兵书的对比分析
让一亿人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减少人们获得知识的成本。
改变世界十大兵书包括《孙子兵法》、《制胜的科学》、《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制空权》、《装甲战》、《论持久战》、《战略论:间接路线》、《绝对武器》。本文从十大兵书的产生时间、和三大战争的时间关系、产生来源、字数和推荐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世界十大兵书中,《孙子兵法》产生的时间最早,产生于公元前512年;第二名是《制胜的科学》,产生于1796年;第三名是《战争论》,产生于1832年;第四名是《战争艺术概论》,产生于1838年;第五名是《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产生于1890年;第六名是《制空权》,产生于1921年;第七名是《装甲战》,产生于1932年;第八名是《论持久战》,产生于1938年;第九名是《战略论:间接路线》,产生于1941年;第十名是《绝对武器》,产生于1946年(如图1所示)。
图1 世界十大兵书的产生时间
从产生时间来看,除了《孙子兵法》产生于古代之外,其他兵书均产生于现代。《孙子兵法》比其他兵书早了2300多年,其他几本兵书之间相差几十年。在其他九大兵书的产生时间里,爆发了3次大规模的战争,包括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拿破仑战争开始于1803年,结束于1815年,克劳塞维茨和若米尼均经历了拿破仑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战争论》和《战争艺术概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的书里均有较多拿破仑战争史例和拿破仑的语录。拿破仑本人在战争史上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物,他的军事思想超越了时代。拿破仑本人曾希望自己能把他的军事思想写下来,他说:“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空闲的时间,我就要写一本书,准确地描述一下战争的原则,提供给所有的士兵。这样战争就像一门科学那样容易学了。”可惜拿破仑并没有写这样一本书。但是拿破仑战争至少影响了三个比较著名的军事理论书籍,除了《战争论》和《战争艺术概论》之外,还有富勒的《战争指导》,这也是一本比较深刻的书籍,富勒将拿破仑战争原则归结为5点,包括:(1)进攻,(2)机动,(3)奇袭,(4)集中和(5)保护,具体为(1)依靠进攻,(2)加快速度可以节省时间,(3)实行有效的战略奇袭,(4)集中优势兵力于决定性进攻点,(5)慎重考虑保护系统。富勒总结的5点和《战争论》的战略四原则以及《战争艺术概论》的战略四原则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可以对比进行学习。《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研究是1783年之前的海战历史,和拿破仑战争没有多大关系,但是马汉的海战思想深受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的《海军战略》一书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战争论》和《战争艺术概论》指导了一战,而其中以《战争论》的影响更大。《战争论》能迅速得到广泛的认同,它的忠实拥趸老毛奇功不可没。老毛奇全名是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普鲁士元帅和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德国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老毛奇深受《战争论》影响,他把自己看成是克劳塞维茨的学生,将《战争论》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战争,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老毛奇打下这些令全欧洲乃至全世界闻风丧胆的伟大战役后,《战争论》随着普鲁士的军威一直广泛流传到二战后。在一战当中,很多将领都受到了《战争论》的影响,比如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法国总司令斐迪南·福煦等(如图2所示)。
图2 九大兵书和三大战争的时间关系
一战中飞机和坦克还没有显示出它们的威力,一战就结束了。杜黑基于飞机善于进攻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写出了《制空权》,杜黑认为获得制空权就能获得胜利。富勒根据坦克集火力、装甲和运动于一身的特点,写出了《装甲战》,富勒认为快速运动就可以获得胜利。1931年抗日战争开始,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毛泽东对敌我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写出了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论持久战》。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初期,敌强我弱,应该避免决战而保存实力,由于我方实力的增长速度大于敌人,对我实力必然发生逆转,达到我强敌弱的状态,这时进行决战就可以将敌人打败。德国名将古德里安深受《装甲战》的影响,发明了飞机和坦克协同作战的闪电战,以其快速、奇袭和集中的特点在二战初期所向披靡,39天就征服了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后来俄罗斯、英国和美国也学会了闪电战,将大量坦克和飞机投入到战场,并最终赢得二战。一战是以火枪和火炮为主要武器的堑壕战,防御一方利用堑壕的掩护获得地利和等待之利,使得进攻一方很难突破。二战是以飞机和坦克为主要武器的运动战,飞机适于进攻而不适于防御,坦克是陆战之王,二者均是优良的进攻武器。二战时的法国仍沉迷于一战的堑壕战,建立了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被二战先进的飞机和坦克打得惨败。李德·哈特看到了一战中,交战双方集结主力进行会战,双方均伤亡惨重,这引起了他的深思。他希望通过较少的代价来获得胜利,也受到了富勒思想的影响,他在二战期间写出了《战略论:间接路线》。二战之后,美国率先研发出原子弹,原子弹的破坏性达到了数量级上的进步,使得原子弹无法防御,而此时《绝对武器》这本书应运而生。
从产生的来源分析,十大兵书有五种主要来源,分别是先知,自己的经验,战争史,新武器和形势判断。《孙子兵法》距今2500多年,年代久远,按照史书的记载,孙武是先有《孙子兵法》,后带兵打仗,他用6000多字论述了战争的方方面面,并且抽象到了至今无人企及的高度,我只能将其看做先知。《制胜的科学》来源于苏洛沃夫对自己50多年战争经验的总结。《论持久战》来源于形势判断,毛泽东通过分析敌我实力的现状的分析得到了《论持久战》。《制空权》来源于新式武器的发明,杜黑通过对飞机特性的研究而得到了《制空权》。《装甲战》来源于新式武器的发明,富勒通过对坦克特性的研究而得到了《装甲战》。《绝对武器》来源于新武器,它是伯纳德•布罗迪通过研究原子弹的特性而得到的。《战争论》来源于战争史的研究,克劳塞维茨通过研究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一百三十多个战例,总结得到了《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来源于战争史,若米尼主要研究了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经验,从而得到了《战争艺术概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也来源于战争史,它是马汉通过研究1660-1783年间的海上战争而得到的。《战略论:间接路线》来源于战争史,它是李德·哈特通过研究西方军事史上的三十场战争,二百八十多个战役而总结得到。十大兵书中来源于战争史的有4个,来源于新武器的有3个,来源于先知、自己经验和形势判断的各一个。从来源的产生数量来看,对战争史和新武器的研究比较容易写出军事学巨著,对新武器研究有一个弱点,就是必须有新的武器产生才能产生相对应的兵书,并且这个新式武器相比之前的武器需要有较大的性能进步,最好是质变的武器。而对于战争史的研究则没有特殊要求,只是研究战争史需要阅读大量的战争资料(如图3所示)。
图3 世界十大兵书的来源
从字数上来看,《孙子兵法》有0.6万字,《制胜的科学》有1.1万字,《论持久战》有5.1万字,《装甲战》有10万字,《绝对武器》有11万字,《制空权》有28万字,《战略论:间接路线》有35万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有43万字,《战争艺术概论》有47万字,《战争论》有74万字(如图4所示)。
图4 世界十大兵书的字数
《战争论》的字数最多,《孙子兵法》的字数最少,《战争论》的字数是《孙子兵法》字数的124倍。十大兵书的作者中《孙子兵法》、《制胜的科学》和《论持久战》的作者是直接指挥战争的,剩余的7位则不是。《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和《战略论:间接路线》四本书均来源于战争史的研究,字数都在30万字以上,是十大兵书中字数最多的,可见,研究战争史的兵书更容易产生更多的内容。
关于十大兵书的推荐程度,我的推荐程度如下:《战争论》10星,《孙子兵法》9星,《战略论:间接路线》8星,《装甲战》7星,《战争艺术概论》6星,《论持久战》5星,《海权对历史的影响》4星,《制空权》3星,《绝对武器》2星,《致胜的科学》1星(如图5所示)。
图5 世界十大兵书的推荐程度
这个推荐顺序是我的主观评价,主要和这些书籍对我的启发程度有关。《战争论》排在第一位,因为《战争论》军事理论上的奠基之作,《战争论》之前的兵书没有超越它的,《战争论》之后的兵书几乎都引用它的部分内容,《战争论》的体系完整,有超越时代的通用战略结论,有推理过程和大量案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以《战争论》为指导思想的。阅读《战争论》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字数太多,74万字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要想读懂《战争论》,没有个几十遍是不行的。我的这本书梳理了《战争论》的逻辑,将它的重点部分都以简短的语言进行了概括,可以有效减少读者的阅读难度。但是《战争论》我还是建议大家读几遍,特别是附录部分,这部分是克劳塞维茨为了给太子讲课,而自己总结的,最能表达《战争论》的核心思想。《战争论》的附录部分有10几万字,可以减少阅读70多万字的难度。
《孙子兵法》排在第二位,我个人非常喜欢《孙子兵法》,我觉得如果只看《孙子兵法》,肯定看不懂。我开始学习《孙子兵法》的时候,市面上能找到的关于《孙子兵法》的资料我基本上都看过,但是还是不懂,我花了一个月把《孙子兵法》背诵下来了,然后经常反复背诵,也还是不能明白《孙子兵法》到底为什么可以获胜。直到我看了《战争论》,我才明白《孙子兵法》在说什么。举个例子,《孙子兵法》写:“守则不足,攻则有余”,还有一些文献写的是“攻则不足,守则有余”,到底哪一个对,为什么?《战争论》给出的结论是防守的作战形式比进攻强,因为防守有地形之利和等待之利。比如在枪战中,防守一方利用堑壕的地利来掩护自己,等待敌人前来进攻,敌人进行冲锋时,就会比在堑壕中防守的人暴露更大的面积,更容易被敌人击中。《孙子兵法》全文6000多字,全是结论,没有推理过程和案例,所以大家都看不懂。
《战略论:间接路线》排在第三位,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很多,书中有很多地方批判《战争论》,《战略论:间接路线》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为了反对《战争论》写的。《战争论》给了一种思想,而《战略论:间接路线》给了一种完全相反的思想,这就会促使你去考虑到底哪种思想正确,为什么?相反的思想会促使你深入思考,并且试图去解决这种矛盾。托利得定理说:“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战争论》强调集中自己的力量来获得成果,集中的力量越大,获得的成果越大,所以一战的将领们都热衷于调动最大的兵力进行会战。而《战略论:间接路线》强调降低敌人的力量来获得成果,通过给敌人创造弱点,然后进攻这个弱点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果。李德·哈特将《战争论》的方式称为直接路线,而将自己的方式称为间接路线,并且认为间接路线优于直接路线。我是在发现广义动量定理之后才深刻理解2人的观点并不冲突,任何物体状态的变化都是由力引起,而合外力决定了成果的大小。合外力=动力-阻力,合外力越大,战争获得的成果越大。《战争论》是通过增加自己的兵力来增加动力,进而增加成果;而《战略论:间接路线》是通过减低敌人的力量来减少阻力来增加成果的。
《装甲战》排在第四位,主要原因是它指导了二战,并且好几个军事学理论是受到《装甲战》启发而产生的。李德·哈特的的间接路线,瘫痪攻击理论,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和沃登的五环打击理论都受到了《装甲战》的启发。
《战争艺术概论》排在第五位,它主要通过若米尼总结拿破仑战争而产生,它总结的四个战略原则没有《战争论》的四原则好。
《论持久战》排在第六位,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结晶,这本书为中国的发展指明的方向。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排在第七位,这本书提出了海权对于国家经济和政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至今还有较大的价值。
《制空权》排在第八位,它是由于飞机的产生而产生的理论,指导了各国的空军建设。因为武器的进步,《制空权》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全书倡导的“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在那时是正确的,而数量越多的飞机越容易夺取制空权,但是在原子弹产生之后,进攻力量产生了质的飞跃,数量优势已经不能确保胜利,掌握制空权也不能完全避免原子弹毁灭性的打击。
《绝对武器》排在第九位,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原子弹无法防御,并且这本书不是一个人所著,而是几个人文章的合集。书中的一些预测已经变为现实,比如预测更多国家会拥有原子弹就已经变为现实。
《致胜的科学》排在第十位,书中是较为具体的军事训练,由于武器的进步,这些训练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比如如何给枪装子弹。
除了世界十大兵书之外,还有一些军事理论和书籍对战争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包括兰切斯特法则、游击战、《战略入门》、瘫痪攻击、五环打击理论、《五轮书》、闪电战、《陆权论》和均势派等,本书均将对其进行分析。
摘自《可以量化的军事学》
《可以量化的军事学》全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