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双核单总线模型~《程序员思维的修炼》读后感

2017/06/20 22:49 随笔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的启示让我明白人的左右脑共用通往内存的总线,L型注重逻辑思维,R型注重直觉、灵感,二者交替占用总线检索内存,思维清晰的时候理智压制了感性,我们的思维方式是 L 型的,而当人在睡眠中,或者身心疲惫停止思考的时候,或者在演讲写文章写博客绘画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转换成 R 型,右脑独占总线,这时候总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点子跳出来,这些点子有一些有可能就会跟我们白天苦苦思考都没有得到答案的难题有关系,而且因为 R 型思维的处理方式是异步的,今天跳出来的点子有可能跟你一周前思考的一个问题有关系,所以好的建议是身边常备纸笔,随时准备记录“突发灵感”,并且不要轻易放弃一个难题,因为每一个难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次个人能力的重大提升,难题之所以没有解决可能只是因为个人认知能力的不足,随着知识的积累,有些难题可能会被迎刃而解,难题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通过解决难题训练大脑思维能力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概也是这个原理,天天不停思考的问题会在大脑内存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在内存中存放的越多,被检索到的几率越大,也就意味着记忆越深刻。

    人的大脑内存是一块动态 RAM,新的知识不断的进入大脑,内存不断的刷新,每天所见到所学到的各种新知识都会被人存放到大脑中,但是这部分知识如果只看过一遍而没有去做温习,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被新的知识顶出去,也就是被遗忘掉了,而重要的知识因为我们会不停的温习,不停的被存放到大脑中,慢慢地就会形成深刻的记忆,随着理解的深入,我们从多个维度理解同一个知识点会大大提升我们记住这部分知识的概率,当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这部分知识更可能为我们所用,更容易被检索到。所以所谓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理解记忆的过程,不停的实践、不停的记忆。

    输出有的时候也是一种记忆,无论是写博客,演讲都会大大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我们发现当写博客、演讲的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说这时候 R 型思维方式会占主导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平时感觉 “理解很深刻” 的东西一到关键时刻就会想不起来了,是因为这部分知识还没有被完全内化,理解的还是不够 “深刻”,只有知识变成了一种 “直觉”,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都可以发挥出来,这才算真正的理解学到手了。我们最开始学习打篮球的时候,总会学习一些招式,比如三步上篮、体前变向、罚篮心态调整等等,而当我们真正比赛的时候发现这些东西全都被抛之脑后了,我们的打法开始变得混乱,一切都跟我们提前预演的不一样,这其实是正常的,因为激烈的比赛让我们不再那么理性,这时候 R 型思维方式占据主导,我们靠感觉运球、过人、上篮,关键时刻能帮助我们的只有平时的深厚积累,那些临时抱佛脚记住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一遛”,平时聊天的时候每个人看起来都 “学识渊博”,而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大家总是避之不及,这是因为他们可能刚刚看了一篇推文或者博客,这一刻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就拿来吹一波,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掌握了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可能只在他们的大脑中一闪而过,明天过后就被其他的新知识冲刷掉了,而且自从看过了那篇推文后,他们也没有对那个知识点进行过任何的思考和回顾,这样的知识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专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依赖的并不是纯粹的理性思考,而是带着一些 R 型思维的跳跃感,他们内化了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时候答案根本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可以被定位到,就像篮球巨星过人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去思考招式和脚步,他们就是知道怎样摆脱你的防守,而这样的直觉虽然实用有效但没有办法简单的言传身教,都是长时间实践、学习、思考、再实践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专家总是人群中的少数,而道听途说的传教者却多如牛毛。

    以上内容是自己读过《程序员的思维修炼》后的一些理解思考,都是道听途说的吹比,还没有真正去做尝试,标黑的内容都是今后需要好好把握的实践点,每天给自己一点儿思考时间,每天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留时间去回顾旧的知识点,让知识点在大脑中不断的发酵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抓住每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一本书反复看,同样的比反复吹。另外人的大脑空间有限,多一点儿内存留给对身心健康有益的知识点,做好总结,让知识体系化、框架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