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七年之痒

我最近两年没有怎么写博客,那是因为我觉得很多东西没有必要写了。其实,在职业生涯中成长的过程需要经历的一些东西,该来的还是要去主动地面对。之前有写过一些鼓励菜鸟们的话,现在也谈谈我最近三年的一些成长。

虽然我依旧卡在了一个瓶颈的问题上,但是我距离跨出这个瓶颈口只有一步之遥。我还是选择不放弃,继续努力一定要跨过去。我记得三四年前在一家公司呆的时候,一个大神跟我说,他工作了十年,他拿的工资升到15k就再也没有涨过了,他就一边工作一边在外面搞了一家公司。前几年行情是挺好的,赚了不少钱,他还想在我离职的时候拉我去做个移动开发的总负责人。但是,后来没有下文,我估计他公司的方向也不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吧。也有一次是富士康的一个总监想拉我去台湾一起创业,当时我觉得我工作时间算比较长了却没有什么积蓄,降薪来创业确实不太符合我的实际情况。有时候我也是挺感慨自己太老实,互联网最热的时候并没有抬高身价,但是现在互联网热过去了,曾经抬价的人很多都不如从前,而我则是在慢慢进步。

我最近三年的工作难度,自我感觉跟三年前难度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我最近这几年花的时间更多是在学习上,学习做类库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我发现有些人是在不停地学习,但是并没有好好地用在实际应用中,或者是为了刻意练习硬生生地加到不合适的地方,所以这种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学了跟没学一样,比那些下了班不学习的人可能更加得不偿失。不学的人就更加不用说了,原地踏步那就是不进则退。我看了很多关于程序员职业规划的书,说有没有这类的书是写得不好的,我只能说,我目前是没有发现写得不好的书。这些书都有共性谈到两点:一,不能瞎忙,你的效率低,感觉很忙,那是因为你没有持续学习更新技能;二,你觉得比不过新人,工资不够他们高,那是因为你很懒,没有深挖总结所知道的东西,程序员要站得住脚步,无非就是要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我以前觉得高薪完全由深度支撑,但是经历了一些职业方向热度被减弱,广度还是非常重要的。广度虽然不能在短期高薪,但是至少不会没饭吃。深度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有一天,一个技术被彻底淘汰,深度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总之,这两者都是程序员职业生涯中必要的两个部分。

越来越觉得人生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你越优秀,优秀的事情自然会主动找上门来。就拿最近三年我花了较多的精力在开源上。开源的目的除了为了提高知名度,更多的是为了打造一些我认为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能在工作过程中节省时间的库。显而易见,我对控件的封装是情有独钟的。虽然有句话说:不要重复造轮子。但是开源的东西,有很多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特别是在代码的简洁程度,我觉得很多中国人的开源库,特别是很多个星星的库,把代码拉下来看看,很多是在炫耀一些设计模式,但是这些设计模式看起来用得弄巧成拙的感觉,显得代码非常臃肿。我面试过一次腾讯,当时面试官跟我说了一句话,开源的东西不好把握。确实很多开源的东西都有它自己的问题,唯一我们能把握的是自己写的东西。我也不敢说我能提出个什么好的想法,我也仅仅是跟随大神的思维去做一些我缺,同时开源项目中没有更好的方案,于是我就自己做了。有些同行给我提需求,我挺感谢他们。可能是我的工作项目比较缺乏体验创新,也导致我想不到一些特殊的功能需要,他们则是帮助我把开源库做得更加完善。有人提醒我开源库务必是模块化,碎片化,然后我也是坚持这个原则。我不知道开源给我带来什么收益,我看到有些人开源还贴了个捐赠的二维码,而我觉得完全没必要。但开源后,有知名大公司主动找上门来问我要简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觉得后面会有更多机会。

还有什么不变的职业要求呢?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这些终究决定了你是否能继续做程序员,过不了去,随着时间推移,就像那个曾经的大神一样,永远停留在15k。英语呢?这个就更不用说了,英语不过关,学习的一手资料永远都是不知道。二手资料可能会有些问题,更多资料甚至是三四五六七八手,有些作者自己搞不清楚就开始写博客,滥竽充数来出书,看一遍等于没看还好,还有的会误人子弟。所以,如果你还想继续做个程序员,那就要面对它们。如果不想面对,趁年轻多加班,早日改行。

如果不喜欢编程,做程序员真的没什么意思。如果真的喜欢它,就不要放弃它。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则是注定会失败。如果你问我转管理好不好,见仁见智了。我觉得管理这种岗位谁都能做好,做得不好的通常也就那么几个共性,没有对项目负责,没有为下属谋福利导致的一些恶性循环。不过讲真,好管理真的没几个。我更倾向于做技术,虽然我做得并不是很出色,我的成就感也只在那个问题被解决了的一刻。确实有些人太过于盲目金钱这个数字上,总之,作为一个三观正确的人,违法的事情就别做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有何必心急去追那些迟早属于自己的东西呢?那些不是自己的,又何必强求呢?总之,做自己喜欢的,心情自然好,生活愉快,越来不帅。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