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量化管理蒙蔽了眼睛

阅读更多

自从CMM来到国内后,软件企业量化管理就一直让我们的EPG和过程管理人员视为软件管理的利剑,其实在我实践很多次后,发现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

首先是一种需求(生产的需求、管理的需求),企业是否需要这些数据?为什么需要这些数据?在我们量化前是一定要想明白的,不能按照教科书上写的种种指标或者咨询公司提供给你的各种看上去眼花缭乱的量化数据。否则就会陷入数据的泥潭,永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另外就是有时老板们说出来需要的数据不见的就是你所理解的,管理的需求就象我们开发软件获取用户的需求一样,很容易发生错误的理解,很容易忽略隐含的和潜在的需求,而往往是这些隐含的和潜在的需求才是最重要和用户最终的想法。


其次是一种能力,不是说任何一个企业,或者这个企业处于任何发展的阶段都需要制定完美的量化管理的体系的,能力达不到,量化必定是如空中楼阁,当然也难以达到需求。量化需要生产过程达到基本的规范和成熟,如果生产过程本身成熟度就不高,反之来实施高成熟度量化管理,问题是很明显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SEI给出的CMMI每个成熟度级别的晋级时间的限制是有道理的,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拼命把自己往上拽,就会闹“拔苗助长”的笑话了。

第三,我思考,这跟习惯和文化也有关系。中国人历来不相信数字的精确,一下子来了量化管理,要让数字说话,可是没有那么快就能转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笑话,咨询,C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