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自悦的祖上三代都是悬壶济世的良医,曾祖父是‘柏氏眼科’创始人,祖父曾给刘伯承元帅看过眼疾,父亲是在省中医院眼科坐堂的著名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本来,从他投入娘胎里起,实际上就已被纳入了传承医学仁术的一条既定轨道,当他后来进入省中药房,将几册医书倒背如流的时候,他还曾这样自我期许,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条完全和祖业无关但属于自己的“林中小路”,从‘医师界’跳到了‘泳师界’,迎着时代的大潮踏浪前行,擎起‘杭州基层游泳业训’这面猎猎招展的大旗。
柏自悦,1963年出生于杭州。家有兄弟姐妹四人,两个姐姐,一个双胞胎弟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人民的生活也很困难,因母亲是家庭妇女,而父亲那时的工资又很微薄,导致这个家庭常常陷入无米下炊的境地。
柏自悦和他弟弟的游泳是在西湖里学会的,七八岁时,父母通过熟人将这对兄弟送到管饭的大学路少体校去参加游泳训练,那个年代的游泳训练是严酷的,只要兄弟俩训练稍有懈怠,便会受到教练的大声呵斥,被教练用木棒揍一顿也是家常便饭。
即使在家,父亲仍然督促两兄弟到西湖里进行游泳训练。哪怕很冷的天,兄弟俩照样在西湖里地游,而他们的父亲就拿着一根长竹竿站在岸上,谁想靠岸休息,他就像赶鸭子一样,用长竹竿狠心地将儿子赶回水里,一直到他们游不动为止。
1977年,少年小柏如愿进入‘专业队‘(弟弟没进,后来去当兵),进队以后就成了吃皇粮的人。专业队的伙食很好,每个月还有两斤白糖。除了吃饱穿暖,还享受每天八毛钱的津贴,当时叫 “临时工”、‘八角头’。
1970年代,省队的训练还沿用大运动量的苏联模式,一堂训练课下来,人就虚脱了。起水的时候,看泳池边的灯泡光也是七彩的,“训练成绩不涨,饭量很涨”。1983年6月1日,20岁的小柏以一级运动员身份从省队退役。退役前一年,遵照父亲的意思,开始看医书,练书法,做子承父业的准备。
83年,省中医院考虑到中医的传承,在医院内推出一项‘政策’: 名老中医可以带学徒。因为爷爷和爸爸都在省中医院,有两个‘学徒’名额,一个名额给了柏自悦的小叔,一个给柏自悦。柏的小叔进了眼科,他被派到药房部“认药、识药”。在中药房先后做过药材加工、仓库保管、贵重药品保管、后来到门诊配方部。那几年他一边工作,一边读医书,并考取了中药士的资格。在门诊部,他的抓药水平一流,要抓六克绝不会抓五克或七克。药房里的几百种药,不用看标签,凭感觉就知道需用的药在那个抽屉里。
86年,盛鹤钦让他去定安路游泳池帮忙带训,因为要读夜大,他只去了半年。 89年夏天。惦记他的盛总教练又把他叫去,让他带一个游泳训练班。训练时间为下午五点到六点半。从邮电路的省中医院到定安路游泳池,骑车只需要三分钟。那段时期,精力充沛的小伙子,一下班就往游泳池赶。89年,训练一天的“工资”只有一块钱,但他带得很认真。从那些处于比赛年龄段的孩子身上,他恍然看到了自己在少体校训练的影子,但他自己要比当年的教练耐心多了。那时他只有一个念头: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孩子带好,把他们带进市级、省级的比赛。从89年到91年,他带的训练队成绩提高显著,引人注目,许多其他学校的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帮忙带训的那几年,也是定安路游泳业训最辉煌的时期,凭一支区级队的实力就打下了杭州市的半爿江山。
1992年,为增强和扩充师资力量,时任杭州市游泳俱乐部主任的魏珠老师到定安路游泳池请他加盟俱乐部。虽然是好消息,对他来说还是有点突然。1992年,他在省中医院工作十年了,在做游泳教练和承续父业之间,让他一时无法抉择。回家以后,他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考虑了好几天,后来父亲说:你自己决定,随你喜欢。
1992年2月3日,春节前一天,柏自悦的人事关系从省中医院转到市游泳俱乐部,从那天开始,他是游泳俱乐部的人了。92年之前,俱乐部的每位教练都只能招两个年龄段的学生,彼此没有竞争关系。到92年,柏自悦到来的时候,招生的年龄限制被打破了。刚进俱乐部时,他从定安路带过来五六个不同年龄的尖子,剩下的十几个招生名额,领导同意他可以不按年龄随便招。为了招到好学生,他就到市内的幼儿园小学去招,跑到各个区县少体校去招,凡是他认为有潜力的,不管年龄他都招进来。就这样,延续三十多年的杭州游泳训练业训的落后的招生模式被打破了,随着‘纵向’的招生年龄模式逐步建立,游泳队内部的竞争格局也在慢慢形成。93年,他带的十几个队员在省运会上表现抢眼,引来其他教练的效仿,娄红梅和吴霞君两位主教练率先跟进。94年游泳俱乐部回到陈经纶体校。95年,所有教练都采用了这种招生模式。实践证明这种选材招生模式更科学、更能调动教练的训练积极性。
从第十届省运会起,陈经纶体校游泳队夺得的金牌数每次都在九块以上,最多的一届,夺得了16块。使杭州游泳队一跃成为全省游泳的霸主。打破年龄限制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温州的体校游泳队一直要到2006年才打破了这个陈规。
也是那个时期,他用满腔热忱和辛勤的汗水,擦亮了一批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他带过的学生中,有许多后来成了国际级游泳健将,有获得全国冠军潘莹莹、徐海燕、周翀;世界大学生冠军杨帆、亚运会冠军、世锦赛分站赛冠军张艳;世锦赛冠军汤景之、杨雨,后者在奥运会上惜获一枚自由泳接力的银牌。以后还输送了一位亚运会冠军毛飞廉。
柏自悦做教练的时候,特别爱惜人才。92年,汤景之面临小学升初中,父母希望她以读书为重,考虑到这孩子的游泳天赋,他曾七八次到汤景之家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最终,汤景之还是回到了泳池。
柏自悦在技术上积累了很多心得,他教混合泳,特别重视每次转身后的前三个动作。此外,每种泳姿他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蝶泳要游出节奏感,仰泳腿要打小,手臂连贯;蛙泳发力点在蹬腿上,自由泳要全力拼搏;针对每个学生不同身体特点,来指导战术和体能的分配。有夺金希望的尖子学生,他会多花一些功夫,带精带细。
柏自悦是一个很懂心理学的教练,在训练中很会激励学生,他有一套别人没有的“噱头”功夫。为了让学生游出好成绩,他常给每个学生打气,“你是最棒的!”“再加一点油,你可以超过XXX”。学生训练累了,他会通过做怪相、说笑话调节气氛。
他还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教练,因有过学中医的经历,他从不让学生带病训练,平时他还很注意学生的饮食营养。他的训练手段也很灵活,孩子游得好,他会少减训练运动量。有时他用巧克力做“比赛”的奖品。
为了让他的学生在比赛中不怯场,他也想尽办法。有段时间,每次他都会穿着最鲜艳的衣服带学生去参加比赛。他对那些参赛的学生们说:场地上教练有几百个,我希望你们一眼就在场上找到我,随时随刻,我都在游泳池边陪着你们。
1999年,他成为陈经纶游泳馆的馆长,他任游泳馆馆长时,既能做好训练的保障,还加强了泳池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大张旗鼓地开展暑期培训班,面向杭州市基层开展广泛的选材招生,为游泳队提供了大批后备人才,并带动和扩大了杭州市少儿游泳的普及面。
2002年,因带训工作出色,成绩斐然,他作为杭州市省人大代表,(人大唯一一位教练代表)参加了杭州市人代会。会上,他做了一个介绍杭州游泳业训成果的发言,钱塘晚报后来进行了相关报道。在发言中,有一句话后来广为流传:“中国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他是见证杭州泳军飞速崛起,为中国游泳在国际上挽回颓势的人,也是第一个代表杭州乃至浙江向世界泳坛喊出豪言壮语的人。
2004年,他升任陈经纶体校副校长,主管游泳队工作。在做副校长期间,积极谋划杭州陈经纶体校业训的可持续发展。在省市体育局的支持下,他主导改革了陈经纶体校教练的带训制度。即由原来的一位主教练带训改成由帮教、助教、教练和主教练分层带训的梯级教练团队。由于教练团队的形成,使游泳业训规模空前扩大,成为游泳业训中的巨无霸和航空母舰。截止2017年,仅陈经纶体校的每年在训人数就达到800人以上。外省的教练来观摩的时候,都被完全颠覆了想象。此外,在他的建议下,“裁判委员会”改变了参赛赛制,让同年生的孩子在一起进行公平的比赛。严格的选材制度,庞大的业训基数,以及教练团队间激烈的竞争,是杭州基层业训模式领先全国的原因。近几年,随着科学研究和医疗保障团队的加盟,又让陈经纶游泳项目的发展如虎添翼。
作为陈经纶体校游泳队的掌舵者,除了应对行政工作的琐细,他还挤出时间进行及时总结、反思和研究,目前有多篇论文发表在体育权威杂志“游泳”上。
柏自悦是没有一丁点领导架子的人,我去采访他的那天上午,他正在陈经纶体校的嬉水池边,穿着泳裤,一边用姿势比划,一边用生动的语言指导由都市快报招募来的十几位爱游泳的小朋友。那是杭州市迎接2022年亚运会的一次群众性热身活动,看他指导地特别投入。
8月2日那天中午,我在他贴满冠军照的办公室里和他从中午聊到下午,他都没有时间休息。下午三点不到的时候,他说:‘许记者,对不起现在我要去训练了‘。即使做了副校长,每天下午三点钟开始的训练都是雷打不动的。走进泳池的大门之前,他回过身来告诉我说:有生之年我希望能培养出一个奥运会冠军,使我的人生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