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曦
【1】
《花样年华》中,苏丽珍和周慕云总会在昏暗逼仄的雨巷里相遇,互相问候一下再彼此擦身而过。这样一幕场景伴随着两人情愫渐起再到渐行渐远贯穿了整部电影,和着张曼玉身着旗袍袅袅婷婷的身影和周慕云似万语千言却无从说起的眼神,定格成王家卫影片中最经典也最被熟知的场景。
5岁便随父亲移居香港的墨镜王显然最了解香港被历史积淀的厚重美,所以这破旧的雨巷就在他的其他电影包括《重庆森林》、《2046》等中反复出现。也因此,在1960年代的香港,那氤氲的灯光、老旧的过道、斑驳的墙壁和发髻高挽身姿摇曳的旗袍女子,理所当然地成了我对香港的最初印象。
此后才有了桃腮带笑的小婷坐在黎小军后座穿街而过时响起的邓丽君的歌声(《甜蜜蜜》),有了神态悠闲的卡雯和阿武在叮叮车上擦手错过的电车路(《两个只能活一个》)。
这是香港最特立独行的风景。
香港是一个冲突而多元的存在,九龙街头熙熙攘攘的老街区,和充满现代感的摩天大楼冲突而和谐地共生着。就像张爱玲描述的:“处处都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掺揉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
感受香港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想感受别具风味的老香港,感受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你可以到旺角的女人街和小贩讨价还价、去油麻地的果栏街市买最新鲜的水果、去佐敦的庙街吃一碗煲仔饭、去尖沙咀的重庆大厦感受外族混居的生活、去北角英皇道感受最孤独的张爱玲,去中西环的电车路坐一趟叮叮车。
不管怎么说,在我眼里,那才是香港的黄金时代。
【2】
在《哥伦比亚的倒影》中,木心曾这样形容一座城市:
“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堍,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地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这已是历史的喘息。”
香港大时代到来之后,“国际金融中心”变成了香港的城市标签,摩天大楼密密麻麻,商业中心车水马龙,再谈到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物,脱口而出的大多是中银大厦、ICC、IFC等富丽堂皇的摩天大楼。
风光旖旎、四通八达、多元包容,充满现代感的城市,这是现代人眼中的香港样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越来越多,名品店门口的队伍也越排越长,人们口口相传的香港渐渐变成最便捷的购物天堂、旅游胜地。
这世人眼中的香港没错,可这是冰冷的香港印象,是张爱玲眼中人世疏离的工业化城市,缺乏通透的人情味,缺乏让人心生亲近的舒适安定之感,带着繁华之后的落寞,仿佛不值得任何人驻足一样。这种感觉就像《鹿港小镇》里所唱:“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繁华而空洞,步履不停的节奏让人们郁积得憋不过气。光怪陆离的香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点点遗失了那些黄金时代的纯真,被圄于五光十色的生活中,早就失掉了历史中的城市身份。这样不可爱的香港,需要透一口气,再透一口气。
在木心看来,能让逼促紊乱的繁华都市变得温暖,能让历史有所喘息的,多数是因为这个城市中“有隐蔽之处,回旋之地,憩息之所,落落大方地躲躲闪闪。”
我想,那些隐藏在雨棚之下的巷弄,大抵就是这样让光怪陆离的香港变得温暖的地方吧。和着街边泛着青白色灯光的路灯,楼下客人零星的大排档,窗口飘出的淡淡烟火气息,滴滴答答落下的空调制冷水珠,像令人安心的归家曲,让总是行色匆匆的现代香港有了喘息的空隙。
【3】
王小波说,古旧的房子总会引起人们的遐想,这是一个故事,一个谜,要慢慢参透。
就像胡同之于北京、土楼之于福建,巷弄就是这个承载着香港故事的古旧房子。那些被摩天大楼逐渐淹没的老建筑、老城区,已被油烟熏染得斑驳老旧,可恰是这百年来留下的记忆,在历史的浮浮沉沉中积淀下来,欲语还休地诉说一段过去光阴的故事。
而在那幽深的巷子里,有专注传统工艺的匠人,有倚墙休憩的凤姐,有路过驻足的旅人,带着时光的印记,就像王家卫的电影,氤氲而暧昧,却越品越有味道。
我总在想,如果时光倒回60年,这狭窄的巷子,是否也曾有纤腰肥臀的旗袍女子摇曳而过,有身着汗衫拿着当天报纸的男子穿街到对面的茶餐厅点一个猪仔包,有手工理发师在给坐在凳子上的孩童剃头?
旅人的惊艳是街头闪烁的霓虹灯,港人的安心却是这喧哗而和谐的日常。
如果说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是香港的城市标签,那么这些隐藏在老城区的旧巷弄则是老香港的文化标签,是历史不可磨灭的印记。
想来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各色大楼拔地而起越建越高,老街区的巷弄却堂而皇之地纵向延伸,带出舒适的空间感,虽然多数巷子已然残破,却是香港难得的柔软。
香港多雨,这些巷子多数时候都潮湿黏腻,在惨白的路灯照射下更显凄凉,冷漠的路人多会匆匆经过,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偶尔也会被乱窜的蟑螂吓到拔足狂奔。
这样有趣的场景多会被收入外国人的镜头里,然后品味着,珍藏着。在他们眼中,这是古老的东方印象,就像《奇异博士》将拍摄地选择在油麻地广东道,而女人街摩肩擦踵的都是外国人一样,斑驳的雨巷对他们有着奇妙的吸引力。
那影影绰绰的雨巷对我也有着莫名的吸引力,尤其暮色将至,华灯未起之时,温暖的斜阳披撒下来,那些平日里看起来或高傲或冷漠的港人被柔和,乍看竟也有古道热肠的面孔——那是古旧的巷子带出来的烟火气息。
然后夜幕降临,灯光亮起。
昏黄的灯光总是照不亮巷子的尽头,那隐匿在黑暗中的巷尾像一个神奇的时光穿梭机,仿佛那个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周先生会从黑暗中踽踽而来,忐忑而深情地望着苏丽珍问: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会吗?也许吧,毕竟浮生若梦,良人难寻。
这老香港的巷子,仿佛随时会飘出邓丽君甜腻腻的歌声,百转千回地诉说着:何日君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