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归尘,土归土——《鬼魅浮生》观后感

尘归尘,土归土——《鬼魅浮生》观后感_第1张图片
鬼魅浮生

1.从海报和中文译名说起

以往看电影都不怎么特别关注海报,这次看完这部《鬼魅浮生》,觉得正如整部电影的风格,其实他的海报也是一样的简单、直接而有深意。

LOVELY, MYSTERIOUS, AND COSMIC
可爱的,神秘的,和冥冥之中的

不仔细看海报顶部的那几个词,乍一看这个披着床单的鬼,除了神秘,谁也不知道一个“鬼片”怎么会用另外那两个词来形容。

IT'S ALL ABOUT TIME

没有看完电影之前,我也不会理解一个鬼故事跟时间会有多大关系。
如果你看完了,才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风格迥异的“鬼故事”。与其说它是一个Ghost story,不如说它是一个Love story。看完了,才知道,正是因为“It's all about time”,因为It‘s all about a ghost's life time,所以中文名才译作“鬼魅浮生”,而且这个中文译名非常非常贴切,海报中那三个形容词以及这句话,都是与故事的内核紧密相连的。

2.故事的结构

除了中国神话故事里能掐指一算能知晓上下五千年的神仙,以及西方神话体系里的先知,没有谁能预测未来,人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往往不知道现在正经历的时间对未来意味着什么,于是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果能穿越时间,如果能将过去再经历一遍,已经发生过的故事会不会有新的体验?

于是,故事先是从男女主人公甜蜜生活在一起的视角开始。作为引子,男主人公突发车祸去世,成为一只人畜无害的披着床单的“鬼”,从这里便开始以一只鬼的视角重新叙述整个故事,这只鬼便又将影片开头中只展示了几个片段的男女主的故事重新体验一遍,中间偶有穿插他们曾经的一些生活场景,逐渐将整个故事完整地展现给观众。

这样的故事结构是不是似曾相识?当然,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就是这样的结构。从一条时间线中的故事的某一段说起,在某件突发事件之后,主角通过某种神秘的方式穿越到那条时间线中更早的时候,主角因为原有时间线中的某个“执念”一直追寻着某个目的,这又将故事重新串起来,整个故事呈现出一种完美的前后呼应的环形结构。

3.故事的深度

很少有鬼怪片能涉及到存在的意义这种哲学上的终极议题吧?这部影片没有血腥,没有惊悚,没有其他普通鬼片涉及的那些关于仇恨与欲望之类的主题,正如前面说的,这是一部特别的、浪漫的、小清新的、文艺的、有深意的鬼故事,一个借鬼故事的外皮来叙述爱及存在的意义的这两大主题的故事。

可以看做故事中间段高潮的,以及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就是某个时间,房子里有人开Party,其中一个人说的那段话:

一个作家写了一部小说,一个作曲家写了一首歌,一个交响曲作家写了一曲交响曲——也许这是最好的例子,因为最优秀的交响曲都是为上帝而写。那么告诉我,如果贝多芬正在写他的第九交响曲,但他突然有一天发现,上帝并不存在,会怎么样呢?那么突然之间,那些本来是为了升华肉体的音节、和弦和韵律,原来只是物理现象。于是贝多芬说:“我靠,上帝并不存在。那我就为其他人而写吧。”

现在只是些具体细节了。我记得他没有孩子。他有个侄子。好,那他就为他而写。或者为了他永远爱着的人。我们先不考虑,我们把这些都当成贝多芬在想:“人们会以此来记住我。”后来也确实是这样。

没错,人人都尽力留下长远的影响,我们一点点的建立我们的成就,也许全世界都会记得你,也许只有几个人记得你,但你会尽力让自己在死后,依然长留世上。所以,我们依然在看这本书,依然在唱这首歌,孩子们记得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族谱,贝多芬有他的交响曲,我们也有,人们会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一直听这首曲子。

但是,后来就慢慢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你的孩子们,你的孩子、他的孩子、你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的孩子,也会死,然后以此类推,然后会有一个重大的板块漂移,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会爆炸,西部板块会移动,海洋会升高,高山会倒塌,90%的人会死亡,一下子就没了,科学就是这样说的。幸存的人,会去高地,社会秩序会混乱,人类会重回拾荒者、猎人和采集者。

但也许有个人,有个人有一天哼起人们以前熟悉的旋律(《欢乐颂》),这给了所有人一点点希望。人类处于灭绝的边缘,但总能一天天坚持下去,因为有人在山洞里听别人哼起旋律,他们耳朵里的物理反应,让他们感觉世上不只是恐惧、饥饿和仇恨,于是人类生存了下来,文明重回正轨。你现在在想,你要看完这本书。

但是,这些都不会永存。因为地球很快会灭亡。几十亿年后,太阳会变成一颗红巨星,最终会吞噬地球,这是事实。也许到那时,人类已经迁徙到了完全不同的星球上。那样很好,也许人类找到办法把这些重要的东西也都带走了——也有一张蒙娜丽莎的复印照,有人看到它,用外形泥土,混合点口水,上点新涂料,让这幅画继续存在下去。

但即使这样也不重要。因为即使某种形式的人类,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唱片,一直带到了未来,未来也会撞上南墙,宇宙会一直膨胀,最终会带走所有的物质,你为之奋斗的一切,你和地球另一端的某个谋生人共同享有的一切,你和未来另一个星球上的人共同享有的一切,那些让你感觉人类很伟大的一切,都会消失的,这一维度中的所有原子,都会被一种简单的力所撕裂,然后这些被撕裂的粒子,会再次聚合,而宇宙会再次收缩为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点。

所以,你可以写一本书,但是书会被烧掉;你可以唱一首歌流传后世,你可以写一出戏,希望人们记住它,能一直上演;你可以建造你梦想中的房子;但最终这一切,就像你用手指挖土埋一根栅栏或者做爱一样,都不再重要,在我看来这都是一样的。

这一部分,在影片里时间不长,但是密集的台词,我觉得要占到整部台词的99.99%了。我将这部分密集的台词摘出来,也快要占到这篇观后感的一半以上的文字了。

4.写在最后

所以,看了第一遍之后的关于那个字条上写的什么内容的深深疑问,在写完这边观后感之后,我突然觉得,那并不重要了。


但是,如果不是因为有爱,我们为什么会跟着这只床单鬼的视角看完这部电影,又为什么会喜欢这部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尘归尘,土归土——《鬼魅浮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