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兴赵氏族谱---赵殿龙续谱

茂兴赵氏族谱---赵殿龙续谱

 

一直以来,我也同大部分中国人一样,想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战乱不断,而我的祖先能在这浪淘沙中一直繁衍至今,才有我辈族人。父亲赵殿龙曾在二叔赵林那里抄录一份近十代的家谱,使我们对祖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为自幼便随父工作在外地,对族人情况知道甚少。只知道祖父独子单传,我家赵姓亲戚很少。二00三年十月族人赵殿仁出版了茂兴赵氏族谱续修委员会编写的《茂兴赵氏族谱》,我小弟赵敬锴得到一本,我们姊妹弟兄视为珍宝,方才得知我家族人丁兴旺,繁荣昌盛。茂兴赵氏子孙近三百年来一直在那里是一个大姓,这些赵姓子孙都是先祖赵兴云的后人。

近日有人在微信里转发了百家姓总公会编《我的家族简介(新)》里面详尽地介绍了家族起源。我看了我赵姓的姓氏源流、迁徙演化、得姓始祖、宗祠楹联、字辈排行、人口分布等后有一种冲动,想探究我茂兴赵氏在这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属于哪一源流;在来茂兴之前是怎么迁徙演化的;怎么得到的姓氏,及始祖是哪一个.还真是巧了,在里面还真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于是我把我查到的和我的分析、想法一并记录下来,作为我们赵殿龙子孙后辈知晓我们寻根的参考。在家谱里我只录了我们的直接祖先,因为旁系可在小弟敬锴的那本<茂兴赵氏族谱>中看到。

有不同见解请提出共同探讨。

       

根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指出“赵氏之先,与秦共祖”,“秦之先帝颛(zhuan专)顼(xu须)之苗裔孙曰女修。”

“赵”的意思是“疾行、超腾”。

汉族赵姓来自赢姓。赢姓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姓为“赢”,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黄帝子孙。使用赢姓的祖先是伯益,赵姓始祖是造父。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好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驭,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天,穆王乘着这八匹马拉的车子西巡狩猎,到了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这时东南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给赶回帝都,带兵打败了徐偃王。由于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赐他以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成为赵姓。           (以上摘自《我的家族简介(新)》)

在《茂兴赵氏族谱》里有这样的记载:“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茂兴赵氏家族先人起源于山西赵城(后并入洪洞县),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到山东省莱州府平度县马戈庄。其后人从戍(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帐下,先驻守在宁远(辽宁兴城),后因清军入关,随被清廷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南下转战至云南、贵州,定居在云南省祥云县。”

由上面的历史考据,可知我茂兴赵氏系赵姓始祖造父的后人,祖籍为山西省赵城(后并入洪洞县)。后从洪洞大槐树移民到山东的,之后其后人从戍(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帐下,先驻守在宁远(辽宁兴城),后因清军关,随被清廷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南下转战至云南、贵州,定居在云南省祥云县。

在茂兴、新站等古驿站中流传着部分站民(亦称站上人)的原籍是云南省小云南人。若进一步弄清“小云南”详细地点时,谁也说不明白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叫“小云南”。

经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手册》中的2178个县中没有云南县。又经过多次查找史料书籍,终于发现了“小云南”的踪迹。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书中查到了云南县。云南县:汉朝设置云南县;晋朝为云南郡;宋朝、齐朝沿晋制;唐朝置匡州,后为云南州;元朝仍为云南州,后降为云南大理府。民国将云南县改为祥云县,今为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

站民后裔俗称:“小云南”是指历史上的云南县,与云南相比,即云南省大,云南县小故称“小云南”也。   (以上摘自李自宗《揭开“小云南”之谜》)

网上也看到多个从大槐树或别处迁移的赵姓“小云南”人,只是他们的字辈资料太少,与我家没有相吻之处,但“小云南”一说可得证实。

公元1673年11月21日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不久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先后起兵响应,很快整个长江以南,陕西、甘肃、四川等地近乎被控制(《简明中国通史》)。在此同时沙俄乘机向东侵扰。清廷鉴于内外形势,对三藩采取了剿抚并用的做法,即出兵镇压,又内部分化。1681年农历10月28日(12月7日)吴世番自杀,次日开城投降,投降文武官员1500人,兵5130人,历时八年平息了这场反清斗争。

对此次反清涉及人员,清廷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1、当即将黄明、陈丹书、吴旦先、华虞臣等134名大员押解京城。十八年后,黄明、陈丹书、吴旦先等三十八名被处决,后将华虞臣等九十六名发往黑龙江新满州(黑龙江沿岸)披甲人为奴。2、投诚者,使其各得其所。愿在他入籍者,写明作何生理:属屯田者,编入保甲,官给牛、种,派给田亩开垦;愿为兵者,补人营伍。3、尚有884户发遣东北盛京(沈阳)兵部。

茂兴赵氏家族始祖赵兴云,就是此时携家小随其他883户一道从云南经北京迁到盛京尚阳堡(辽宁省开原市清河水库淹没区)。《鸡林旧闻》中记载“及康熙时,云南即平,凡附属吴三桂之滇人,悉配戍尚阳堡,在今开原门外”。

(以上摘自《茂兴赵氏家谱》)

以上史料和族谱考证过的内容,能衔接上,仅缺我族先人从洪洞大槐树移民以后至被发配到黑龙江之前的这段,轨迹也有,只有先祖赵兴云一人,及他身后十代辈字可查。他前辈字和他后十辈再往后面的辈字就无从查证了。想知道我辈到底是哪一支脉后人比较难。但是我想从洪洞移民开始,如有我祖先相同排辈字的就可以认定与我们血缘较近的族人了。我辈前十一辈字来自云南,那就顺着此轨迹查找,虽然我看了很多资料,还没能找到答案,但是我把已经知道的资料记录下来,供家族人寻根参考。

从茂兴赵氏家谱中记有我族人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庄迁移到山东的,因此我查找了有关资料。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来此寻根问祖的络绎不绝,有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仰望古槐,盘桓誊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争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1368年)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掉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树,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鸦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鸦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树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此关于两瓣趾甲传说小时候听老人说过,据说我家子孙就有小趾甲的复形。

由于元末明初的洪洞大迁徙,六百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树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鸹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多日查找资料对我赵氏家族有了初步的了解,体会颇深。看赵氏总谱,赵氏始祖是造父,至今3000多年,从造父赐姓之后,赵姓族人多次迁徙,时为皇族,时为流放,相传下来又有很多始祖和郡望堂号,赵氏成为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发祥地在今山西省。西周时,造父的侄孙非子封于犬丘,建立秦国。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开始,我族不断昌盛壮大,叔带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晋,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到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后来又有秦灭赵。西汉末年、东汉末年、唐初、五代的多次迁徙,至宋朝宗室分的太祖、太宗、魏王支派及他们下面的又各个支派,到宋代以后赵姓族人遍布全国各地。所以现在看到各地赵氏族谱均为造父子孙之分支后人,有的甚至播迁至海外。虽然有的资料对两汉以前,汉至宋以前的迁徙及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宗室、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西平赵氏等都有详尽的概述,但我家离之甚远,无踪无形。而我茂兴赵氏却很简单,只是一直生衍在发源地赵城,即山西洪洞县。我族的迁徙也是近代的。可是循着此线寻找,却没有和我们较近的亲脉。我看了几千条各地寻族追根的信息和家谱(其中有109个赵氏家谱记载是明洪武年间从洪洞大槐树迁徙到山东各地的家谱),没能如愿以偿。那是因为始祖代代相传都有明确记载,赵姓是国姓、是王族,虽然同宗同姓也随之迁徙,但记录寥寥。

我辈后人现在绕有兴致考量自己是哪一支脉。看历史剧,皇室亲兄弟都在勾心斗角,互相残杀。亲兄弟、父子之间都无亲情而言,何况只是同一姓氏。现代人倒认真起来,我们说不定要庆幸我们的祖先是平民百姓,少了那些杀戮之事才得以平安延续至今呢,平民百姓更能比皇亲国戚安全一些呢。

记得小时候听长辈说我家先祖是哥四个,两个留在了云南,两个跟随吴三桂来的了黑龙江,一个落脚茂兴,一个落脚头台。因此我们和头台赵家是近亲。可是我上网寻找无果,而且2003年茂兴赵氏族谱也没有记录这一点,不知道是误传还是我弄错了。其实现在交通很方便,大家都喜欢旅游,我如果身体可以就好了,连当旅游,可以去我族家谱确定的地点考据一下。看到北京的一位族亲七次去他听说的山东省海阳市行政村镇赵疃(tuan团)村老家考察,找到了与他很近的叔叔。诚然他们是名人元末起义领袖赵均用之后,比较好找一点。我家无名人,但是因为时间跨越不长,地址明确(小时候听说的是把山东的村名按到了云南,我们当时就感兴趣,上地图上仔细找过多次呢,如果我现在是那时的的身体就好了,可以直接冲过去了)。我查找的主要线索是我族谱上写的几个方向:一是云南省祥云县(小云南);二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到山东省莱州府平度县马戈庄。这条我已查清那里现在是唐戈庄——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马戈庄镇唐戈庄,那里确有赵氏后人,村落有两个冢(zhong)东村、吉林村。这里只提洪武二年唐姓人从外地迁来,没有提及赵姓,马戈庄所有村落也没有赵家村,是因为迁徙的赵姓人口少而落在他姓氏起名的村落里了也未可知;三是辽宁兴城;四是辽宁省开原市清河水库淹没区。主要是有没有与我族谱字辈顺序相同的支脉,有时有的是用口传的字辈,只要同音也可以考据一下。我家一世祖之上的字辈无从知道,实为先祖兴字辈后十辈为原族谱字辈,即“文登玉世国,广有永成殿(希)”,以后的字辈是后世先祖新编的,用此是找不到原支脉的,按新编字辈可使我茂兴赵氏家族后世子孙多年以后寻亲所用。因此,结果虽然我觉得脉络清晰可查,却因赵姓族人众多,支脉成千万,寻根问祖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像赵均用二十一世子孙赵锁利(居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那样不辞辛苦,以编写家谱为己任,传承赵家文化的精神值得学习,发扬光大。

茂兴赵氏家族始祖赵兴云属反清涉及人员第三种处理方式人员携家小随其他883户一道从云南经北京迁到盛京尚阳堡(辽宁省开原市清河水库淹没区)。至此以后族谱比较清楚地记录了我们这一支脉的生息繁衍,录入《茂兴赵氏家谱》的赵氏子孙约1352人(因近代女儿也统计在内了),其中男丁913人。

随着国内时局的平息,清廷把注意力转向了沙俄不断侵扰的东北。1682年康熙帝巡视东北,部署对沙俄入侵的反击。1683年夏,加固扩建瑷珲城,同年十月,设镇守黑龙江将军。为了沟通黑龙江城与京师(北京)之间的联系,随着抗击沙俄战事通讯往来和军事运转的需要,决定从吉林乌拉向西北折至伯都讷(今松原市),而后北上经茂兴、卜奎(齐齐哈尔)至黑龙江城间,设驿站二十五站,全长1711里。其中伯都讷以南六站归吉林将军管辖。茂兴(墨馨)以北19站归黑龙江将军管辖。

当年负责丈量的户部郎中包奇等奏请开通这条驿站时,康熙同意并批“每驿站设壮丁并拨什库(千总、低级武官)三十名,马二十匹,牛30头,壮丁自盛京,宁古塔所辖各部、柳条边派出,马牛令盛京户部照数采购送往。”

赵氏家族始祖赵兴云携家小与张、王、李、邱、葛、姜、杨等八大姓,30丁、28户,百余口人,此时从盛京尚阳堡差遣到茂兴建立驿站。成为第一批定居在嫩江畔,郭尔罗斯蒙古草原上的汉人。

茂兴驿站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开通。南行八十里到当时东北七大重镇之一的伯都讷,官府设六条官船于江上,供驿路江上通行。往北100里,到古鲁站(古龙)。

雍正五年(1734年),茂兴建站后五十年,设城守尉驻于呼兰(原址巴彦)。翌年增设茂兴至呼兰厅间六大军台道,站丁由茂兴站至卜奎站间十站调拨。

赵氏家族二世祖赵文龙,留有二子,长子赵登举,次子赵登魁。此时,长子赵登举被调往四站(布克拉台)定居,次子赵登魁仍留茂兴站。兄弟二人洒泪而别,临行之前曾将一铁砧(zhen)子敲两半,兄弟二人各存一半,定为以后以此认定茂兴赵氏家族的后裔。(清)茂兴站赵氏家族从三世祖起分为两处:肇源茂兴赵家、肇东四站赵家。

驿站的任务是驰差,供役。战时,传递军情、运转军需,平时皇华使臣、朝贡藩客、大臣往来、监税等。日常呈奏表册。传递信函,而递送公文,则昼夜星驰,每人日行数百里。遇紧急军情,公文限马上飞递者,日行三百里;其急紧公文则标明四百里、五百里,按限驰递。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期间(1685—1687年)我们的先人为此付出了极大的艰辛,为抗击沙俄,保卫中华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战争所用兵甲、炮具、弹药、粮草均通过驿站运往雅克萨前线。更重要的是传递谕令文书、奏报,往来文书频繁,星夜兼程,飞马疾驰。1686年,清军攻克雅克萨后,疾驰报奏,仅十天京城收到奏报,十天疾驰五千里。

驿站虽是官邮运转之路,但也为民间通讯通商,民间往来创造了便利条件。通过“八虎道”经茂兴站,南北贯通,商贸往来。加强了边境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促进了黑龙江的开发,促使了满、蒙、汉文化交流。经先人几代人的辛劳,使茂兴站不仅是清代南来进入黑龙江的第一大驿站,也是松花江北岸第一大集镇。咸丰十一年,解除对黑龙江地区的禁锢,到同治三年(1864年)茂兴站已300多户,成为黑龙江省两大主要集镇之一。

茂兴赵家三世祖赵登魁所生三子(赵玉德、赵玉珍、赵玉坤)随着家族的扩大,其三子赵玉坤携家小从西街搬到茂兴东街,从此茂兴赵氏家族又分为西街赵家和东街赵家。

茂兴站初期站官分六品,由满人担任,隶属将军。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照吉林例,站官改为八品,由副统管辖。后期清廷对站人限制逐渐放松,到同治九年(1870年)站人可任领催(千爷)、笔贴式、骁骑校等低级官职。七世祖赵光华就曾任过千爷(八品)、八世祖赵有望曾任过外郎。

公元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沙俄客轮在松花江上通航,尤其是1902年中东铁路通车,逐步取代了驿站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清朝末期的衰败,财源枯竭,驿站难以维持。1908年驿站撤销,站属土地升科,站人全部还籍于民,长达223年的驿站战丁生活到此结束。清朝末年站人得以发展生息,赵氏家族的赵广华、赵广富、赵广来、、赵广祥、赵广成、赵广高等纷纷开荒种地。到1946年前,他们的后人赵有增(人称增老爷)、赵永秀(字子清)、赵永贤(赵门楼子)、赵永坤、赵永恒、赵永壮等都是家有良田上千亩,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土财主。为了生产方便,他们在自己的地旁岗地盖起窝棚,分别为东赵家窝棚,西赵家窝棚,北赵家窝棚,小赵家窝棚,赵小窝棚等。每年春种、夏锄、秋收,长短工吃住都在窝棚,入冬后,只留牛、马、羊倌在那里,其他人回站“猫冬”过年。   (以上摘自《茂兴赵氏族谱》)

几百年来,茂兴赵氏族人大部分仍在茂兴这块土地上辛勤地耕作着,他们始终保持着淳朴、正直、勤劳、节俭、和睦、友善的优良家风。历代都是正正当当的处世,本本分分地做人,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家风,为祖国解放,家乡建设做出了贡献。远在一百五十年前,七世祖赵光华就整理了一份手抄本家谱,上面记载着赵氏的祖籍及包括四站在内的广字辈以上各代世祖的名讳。

九世祖赵永厚在其就任伪肇源县丰乐镇国民优级学校校长期间,曾去四站与原四站千爷赵成志共同议定了殿字以下十辈的排字,为赵氏家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随着赵氏族人分支越来越多,很多有识之人分别自己整理了家谱。2003年我茂兴赵氏家族编写出版了新的家族谱,比较全面完整地呈现给我们。对于族人的这项贡献我深表敬意和感谢,也激励我有责任把我们这一支脉的续谱接着写下去,为《茂兴赵氏族谱》这棵大树更加枝茂根深,繁荣昌盛而添姿加彩。

 


茂兴赵氏族谱---赵殿龙续谱_第1张图片

 

第一世 造父       第二世叔观(宜父)     第三世赵璋(仲父)                第四世 赵登(季父)    第五世尔成(公仲)          第六世 赵高              

第七世 奄父            第八世 叔带                 第九世赵麟(守仁)

第十世子丰(知义)第十一世赵射(慧明)第十二世赵壮(公明)

第十三世 赵夙          14 赵衰 (?-前622年,赵成子)

15 赵盾(赵宣子)  16 赵朔(?-前597年,赵庄子)

17 赵武(?-前541年,赵文子)   18 赵成(赵景叔,赵景子)

19 赵鞅(?-前458年,赵简子,) 20赵毋恤(?-前425年,赵襄子)

21伯鲁22赵周(代成君)23赵浣(?-前409年,赵献子,赵献侯)

24赵籍(?-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

25赵章(?-前375年,赵敬侯)  26赵种 (?-前350年,赵成侯)

27赵语(?-前326年,赵肃侯) 

28赵雍(?-前295年,赵武灵王)

29 赵奢(赵武灵王第九子,马服君,马氏始祖)

第八十六世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chan河区东关),祖籍清苑(今河北省清苑县)。

从总族谱看,我茂兴赵氏族人是造父后人,一直生息在原祖籍地,而非太祖一支脉后人。则从造父起至洪洞大迁移也有一百几十代,一直生活在山西赵城。年代太久远,不是像太祖这样的人物,很难都能接续下来的。从太祖时期的976年到大迁徙的1368年,再到茂兴驿站建立的1685年,又有多少代出现,而能在现在信息发达的情况下找到我氏较近亲缘的支脉也是一件幸事。还好从1685年一世祖赵兴云开始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为我们缅怀祖先,激励当代,继承优良家风,万古留名。




茂兴赵氏家族字辈谱

前十代:

      广

十一代:

      殿(茂兴)  希(四站)

中十代:

      敬(景)  

后十代:

     

 

说明:

1、前十代是由云南带到茂兴(我觉得十一世也是云南带来的)。

2、十一代和中十代是赵永厚到四站同曾任四站千爷的赵成志共同议定。

3、后十代是经本次(即2003年编写新家谱)续谱委员会研究确定。

 

茂兴赵氏族谱赵殿龙续谱


茂兴赵氏族谱---赵殿龙续谱_第2张图片



茂兴赵氏族谱---赵殿龙续谱_第3张图片

   本家谱实为我们赵殿龙子孙续写。前世族谱2003年续写,我辈将延续此谱。我支脉系赵殿龙子孙,是茂兴这脉的第十一世。

   我祖父赵成学从出生即住在茂兴西街。曾祖母三十岁守寡,将独子赵成学抚养长大。祖父赵成学是一位勤勤恳恳、朴实憨厚的庄稼汉,靠自己的勤劳双手把日子过得很殷实。祖父为人心地善良,祖母经常偷将家中食物、物品送于老舅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看到他一家忍饥挨饿。祖母张氏生有三子二女,大姑姑老大,在十八岁时回家看望染了伤寒的弟弟,就是父亲,而被传染,正值生育而难产死了。父亲赵殿龙是长子,二叔赵林(赵殿兴),三叔赵殿旺十六岁时得结核病亡,小姑姑五岁时病亡。土改时,家里有地,有牛,定为中农,文革时改为下中农。父亲在哈尔滨读初中时,东北光复了,就回到家乡参加农会搞土改。48年土改结束以后去学校当老师,因此父亲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革命干部。1953年被评为省教模,至今当时得的两枚奖章还在呢,这是父亲的骄傲,更是我们赵家的荣耀。

由于解放初期,缺少有文化的人才,父亲有文化,又积极上进,正直、勤奋,被选到省行政干部学校学习、培养。毕业后,由于母亲级别不够,不能留任省府。正好柴河林业局缺一团委书记(当时团委书记与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妇联主任并列为四大领袖)打报告向省委要人,省委便把父亲派往柴河。那时的团委书记可不是现在这样的,直接手下就有16位部长呢。后来姨夫吕德福就是父亲手下的宣传部长。从此父亲便开始了在林业企业的三十五年耕耘。以后父亲又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地委巡视员、监察、监委书记、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等职。父亲为人耿直、公正廉明、勤劳节俭、对人和气可亲、关心下属、以身作则,从不摆官架子,从不徇私枉法,是人民心中的好干部、好领导。他一直是哪里艰苦哪里去,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自然灾害时期,父亲背着十八个窝窝头去出差,也不向组织提困难,父亲是真正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我母亲陈德远也是站上人(当年站上人不得与外族往来通婚),是离茂兴45里地以外的又一个驿站—新站人。陈姓在新站属大姓,我姥爷陈国然哥四个,他老三,娶妻杨氏,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姥爷很聪明,是陈家的读书人,也是有学问之人,在伪满新站小学当校长。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刘达就是我姥爷的学生。母亲姐妹三人,她行二,有一个弟弟。母亲从小就精明聪慧,最得姥爷疼爱,每当外出活动都会领着她,并从小就上了学。妈妈在数学方面很有造诣,虽然多年不用的知识,遇到数学难题,她都能很顺利地解出来,让人非常佩服。妈妈同爸爸结婚以后也参加了革命工作,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婚后妈妈担起全部家务,照顾我们,还要上班工作,很是幸苦。她喜欢工作,不喜欢碌碌无为混日子。妈妈也同爸爸一起在省行政干部学校学习过,毕业后随爸爸来的柴河镇粮库当了一名会计,也是国家干部。

对党对国家忠诚,无论党有什么号召,父母都会无条件响应,并起带头作用。58年党号召女职工下放回家,妈妈马上带头响应,辞了工作。她不甘于闲着又出去当临时代课教师,62年又一次主动申请精简工作回家。可是她闲不住的性格又使她去做不是正式工作的居委会主任,每月只有20元补贴的工作。人家没有正式工作的都会想法子走门路混上个工作做,而妈妈是建国前的国家干部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党和国家分忧丢了工作。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说这是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是他们的缺点。妈妈虽然非常热爱共产党,也很想加入,但是她却没有资格,原因是姥爷曾经是国民党员。其实姥爷是伪满国民政府的小学校长,加入国民党也没什么可惊讶的,听说姥爷是和孙中山一起的同盟会会员,现在已经无法证实了。再说姥爷也没做过什么坏事,就是土改时妈妈看到过姥爷的国民党党员证,并给烧掉了。三五反时妈妈主动向组织讲了这事,从此家庭便有了污点,以致姨和舅也都没有了入党的机会,成为他们的终身遗憾。这也是文革中那些造反派诬陷妈妈是国民党特务的依据,让爸爸背黑锅的借口。家人埋怨妈妈太忠诚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受冤了几十年,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换来了对自身前途的毁灭。当然了,不是妈妈不应该忠诚,而是执行政策的人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所以优点缺点相差分毫,看运气了。

我的父母共生了七个子女,五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女儿赵纪元出生十个月时得脑膜炎去世了,我们姐弟六人都健康地生活至今。爸爸因患弥漫性淋巴癌于1993年5月16日(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去世,享年66岁;母亲因患心肺功能疾病于1995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十八日),享年67岁。

我的父母是备受人尊敬的人,他们短暂的一生虽然很平凡,却为我们后辈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也都继承了他们身上爱党、爱国、忠于人民,聪明好学,勤劳善良,能吃苦,为人正派的优点。记得小时候,经常在晚饭后,我便召来同楼的同学、小朋友到家里来围着爸爸,听他给我们讲故事。讲的最多的就是郭俊清女扮男装参加革命队伍的故事,我们百听不厌,从小就对我们进行革命的英雄主义教育,所以从小我就特别崇拜解放军,敬仰英雄。

住在牡丹江时,晚上和星期天,爸爸妈妈还经常领我和妹妹去牡纺锅炉房煤渣堆捡煤核。几年如一日一直是这样,有一年大年初一早上我还领大妹妹新权去捡过煤核,我们即是劳动,又是一种乐趣。培养了我们勤俭持家,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到我们家往林口搬家时还余有9大麻袋没有用完的煤核。

记得我曾在林口林业局机关的黑板报上看到过表扬身为政治部主任的父亲,在冬天某天的清晨刨家属区的厕所。冬天厕所的粪便会冻上,隔一段时间要刨下来,清理一下。作为局领导的父亲能放下身架去做这样的事,确实使人佩服,由此更能看出父亲的品格高尚。人们往往都说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我们家刚好有点相反。母亲是严厉的,父亲是慈祥的。因为父母开始都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在教育上有一些好方法。比如越是调皮淘气的学生,母亲越能教好他们,就连犯了错误,偷拿了别人东西行为的学生,她都能很快解决问题,从来不会冤枉人的。(因为挺多时候听到的是找不到丢失的东西,抓到的人不承认。)母亲虽然严厉,却最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我的同学常常问,你爸在家吗?如果在家就不敢来家里玩,大家都怕父亲,而我父亲和我们就像朋友,我们从来就不怕父亲,倒是害怕母亲。父母都是正直的普通人,他们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们为人处世讲原则,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这是优点,也是他们的缺点。头脑不够灵活,因此在文革中被人算计,到死也没有给一个说法,没有人出面给说句公道话。人家都知道保全自己,虽然知道你没什么错误却不表一句态,还用好听的忽悠你。

我们家姊妹在当地是比较知名的,因为我们的表现,当地人都认为我的父母教子有方。一方面是爸爸的局领导身份,另一方面就是有两个学霸。老三赵新力是恢复高考后迎春林业中学多年毕业的所有学生唯一一名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三、四年了,考前她还在上班,根本没有怎么复习。那年林业局另外两名考上大学的是皖峰中学毕业的。新力上高中时,门门功课100分,可称得上学霸。大学毕业以后在单位很快就被委以重任,独当一面。更是1996年新力应聘上海制药厂,成为当年上海引进人才2400余名中的一名,可谓同辈人的佼佼者。

老五赵宏志是我家的长子,他八零年考上大学的。当年整个牡丹江林管局高考400分以上的只有三名,宏志就是其中之一。全管局十个林业局还有一些局级单位的,应该有上千名考生吧。宏志从哈工大毕业先分到黑龙江省能源研究所,是科研单位,如果不是考上研究生后去了哈电集团,宏志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宏志从小就能显现出他的聪明,五岁时就能把广播站技术员都修不好的单位地区小喇叭给修好了。小学时就能在家里前后屋架起通话器,和我们打电话。他的动手能力很强,还自制了收音机。当时宏志只上小学就能看懂专业杂志《无线电》,并开始自制收音机。他做的第一个收音机叫单管来复式再生式收音机,至今五十年过去了他还能画出这个收音机的电路图,讲出原理。比有的读了高中的人都明白。他的收音机的原料也挺有创意,没有电木板,是焊在纸壳上的。专业电工都感到很新奇。当时焊接没有烙铁,就想自己自制一把。没有铜管用一根铁棍代替,没有磁铁,想用铁沫子代替,新力在贮木场工作给他找来了一些人家加工后不用的铁沫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创新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后来他又做了一个收音机,用的是学禹的收音机上拆下来的磁铁,听到收音机里的声音,成功了的时候,大家都为之高兴。以后他又做了4个管、6个管的收音机。奇妙的是6个管的收音机只用一节1.5v的干电池就可以了。祖父来我家这个收音机就给祖父听了。做这些东西离不开电烙铁和万用表,万用表太贵,买不起,宏志就从同学王新平父亲(局广播站电工)的废料堆里拣了一些材料,自己看书的原理自做了一个万用表。特别会废物利用,万用表里的线圈是铝的,就拆老的、旧的电解电容里的铝箔围起来,围起来做了第一个万用表。本来爸爸答应他考上大学后给他买一个便宜点的万用表,但是后来考上大学没有买,也许是忘了。 是上大学后学习忙没时间用,更也许不舍得让家里破费……。

现在他在家里用的其中一个万用表是从他岳父那里拿来的坏的,让宏志给修好了才用的。

另外宏志也很有表演天赋,拿着剧本唱《红灯记》,虽然那时他不认字,但就是拿着就能唱。至今《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里所有的唱段还能完整准确地演唱。宏志的快板打得也很好,常上台表演。他记忆力很好,至今几十年过去了,儿时以及后来外甥们学过的儿歌他还能一字不落的背下来。

宏志研究生毕业以后到了哈电集团工作,经常代表国家出国帮助外国建电站,多次受到国家领导和外国领导人接见。现在是处级干部,工作重点是与被帮助的国家进行项目谈判。

老二赵新权从小就擅长文艺,多才多艺,上学时曾经期末考试作文得三十分满分,当年成为美谈。工作后当了一名音乐教师,一学期要同时教几个班的课,真谓桃李满天下。工作之余,她还办了教授学生弹钢琴的学习班。她的音乐才能至今又惠及到孙辈,教授孙子、外孙弹钢琴,自己参加了深圳社区合唱团、葫芦丝演奏团,经常参加区、市的演出活动。还到北京参加全国葫芦丝大赛,获老年组金奖。老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让人羡慕,值得学习。

新权还烧得一手好菜,还能自裁自制服装,培养教育子女也都非常优秀。儿子孟祥玉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深圳打拼,在中兴、腾讯、阿里这些顶尖公司,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高管,这都与新权的教育培养分不开的。祥玉爱人胡玥姮也是浙大研究生毕业,先在华为工作,为照顾家庭辞职在深圳开设了几家多多熊连锁店(全国各地都有),对儿童的早期、初期教育颇有建树。他们的儿子孟令元聪明爱学习,七岁参加英皇钢琴考级,过二级,优秀,这是世界同认的考级。在练习弹琴过程中孟令元经常自己琢磨乐谱,这么小就有创新精神,将来必是一个优秀的人。新权的外孙李睿竹自小在母亲孟晶的培养教育下,不但学习好,还很有绘画天赋,多次参加天津市少儿作画比赛,获二等奖。他父亲李强也是出类拔萃的人,在天津三星电子集团的16个部门其中一个部门任部门长。(三星电子集团是世界电子顶尖企业的韩国公司)

六弟赵敬锴小时就聪明过人,四岁半下象棋就可以让人“车、马、炮”,在打牌娱乐中至今仍能显露不凡,很少输于他人。有一次我们全局教育大检查,我领他一起去,休息时他和全局象棋冠军彭绍志对垒过,彭老师夸六弟这么小就下的很棒,当时他也只有五、六岁。敬锴从小虎头虎脑招人喜欢,他喜欢演唱样板戏,尤其是《红灯记》,从头唱到尾,自己一人拎着爸爸曾经用过的三层铝饭盒当红灯,不论下边坐着多少人也不怯场。常常在家,把炕当舞台,让邻居们坐地上看他表演。他上学时成绩也不错,也多次当过三好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竞赛,拿过名次。工作后来到牡丹江进车间不到三天就能熟悉掌握工艺流程,而早他两个多月上班的工人都不知道呢。一周后正式进班组,三个月后做了班组长,二年后经厂领导讨论批准提升为工段长。97年厂子不景气下岗,经人介绍进交通局监理公司工作,担任工程监理检测员,现学现用很快就成为监理公司的主要检测员。本来2002年以他的工作表现和实力,领导已经决定正式调敬锴进监理公司工作了,由于某种原因希望破灭。至此他在就业路上一直不顺利,这也是改开、下岗工人40、50、60的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即使2013年敬锴去南方建筑监理公司工作,都是靠自己的勤学努力,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要领,工作能力和技术得到认可,但却始终没有改变他的就业状况。

四妹赵新平从小能歌善舞,第一次看到她在舞台上表演我都惊讶了,那一幕至今清晰地印在了脑海里,她竟然劈腿弯腰跳得那么帅。由于上幼儿园时得一场病,从小新平比我们多吃了一些苦,由此也炼就了她和蔼可亲、忠厚善良、吃苦耐劳,做事认真的优良品格。当年父亲把祖父接来我家,多是由新平照顾的。后来父母也同她生活在一起,照顾父母,孝敬长辈她比我做得多、做得好,我们在外的子孙应该感谢新平,替我们尽忠尽孝。学习好是我们家子女都有的优点,新平从上小学也是如此,她突出的是语文方面,一直担任班级干部,多次评为三好学生工作后凭自己的实力考上教师工作,她教的学生很多考取了专科、本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每次三年级接班时都是当年最差的学生,数学、语文的成绩只有十几分到三十几分,到她教到小学毕业时,数学语文平均成绩都在60~70分以上,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100%。她的文笔很好,曾经写过一篇《铺路石》的佳作,很得父亲赏识。是她陪父亲去爬房后的小山时有感而发写成的。

最后是我赵新革是家里的长女。自幼我就想要给父母争光,不能因为我而让父母丢脸。所以从小我就要求自己什么都要做得最好,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就连玩都要比别人玩的好。想做什么都会努力去做。比如学打乒乓球,跟同学去看了人家打了之后就能上台打,和会打的人、特别是和比自己打的好的人打,所以很快就出成绩,在局乒乓球比赛中取得名次。我是老大要为弟弟妹妹做榜样,在各方面都要努力做的最好,起表率作用。弟弟妹妹、我的学生都学打乒乓球,对着墙推打,把我当偶像。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我与现代官二代们思维不在一条线的根本区别,也是本质区别。在全局两次全体教师综合考试中,我一次考第二名(其实没有排名次,很多人只得几分。只说我和徐老师数学都是100分,语文好像他87分,我85分,记不清了,只是考试后科里人赞扬我时说的,因为都考的很差。)还有一次考试教什么考什么,很多人都不及格,我当然又数学考的比较好的了。在考试这点上,女儿霍冰雁还真继承的好,靠自学啃下一本本大厚课本,并考试门门过关,就连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这样的课程都不在话下,自学能力,头脑聪明可见一斑。每年的学校计划和期末工作总结,我都是全局十几所学校中做得最好的一个。我的思想比较解放,但也有循规蹈矩,做事灵活性欠缺,还易犹豫,缺乏正确的判断,所以没能很好起到统领全家,发扬壮大家族的作用。好在我们家兄弟姐妹各个都很优秀,淡化了我的不足之处。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我们的家族就是在这平凡的岁月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都有老爸赵殿龙老妈陈德远的血脉相承。希望各位能继承发扬他们淳朴、正直、勤劳、节俭、友善的优良家风,无愧为赵殿龙陈德远的后人!







 

   

 在前几年看到母亲家族陈氏和父亲家族《茂兴赵氏家谱》部分内容后,就产生了将来我们赵殿龙家谱应该由我们姊妹续写。当时就是很想把老爸老妈的种种事迹记载下来,传承下去。因为外人书写的家谱中我家的事寥寥无几,我就是想让后人知道爸爸妈妈的事。遗憾的是没有及时写,过了十多年了,我的头脑,特别是记忆力减退的很厉害,很多事情记不清了,当年想继承的事情也想不起来了。还好现在在牡丹江疗养,得到小弟拿来《茂兴赵氏家谱》一阅,当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匆匆二十天编撰了这一《赵殿龙续谱》,因为我多时不在家中与弟弟妹妹共同生活,对于你们的情况了解不够,请大家谅解,并给出意见和补充,在此一并谢过。


赵新革

2019年3月13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茂兴赵氏族谱---赵殿龙续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