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人的故事第一本 盐野七生 20190125

  1. 希腊地域纷纷建国,其中以斯巴达、雅典、科斯林为首,希腊各国也在混乱中野蛮生长;
  2. 波斯(今伊朗)大流士称为王中之王,征服了埃及等地,下一步征服希腊各国,向他们索取“土地和水”。第一次希波战争,雅典以1万人在陆地战打败大流士部队的2.5万人。斯巴达因为民主决策迟缓并未参战;王中之王战败,波斯统治下的众国纷纷反叛,大流士在镇压反叛的途中被属下杀死,这是在镇压反叛的第六年。
  3. 波斯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人称小流士,登上了王位,他比父亲血统更加纯正,但心理似乎扭曲(霸占自己儿子的妻子,该女子被薛西斯的老婆砍断四肢,和汉朝的吕后一样操作)。小流士在镇压反叛的四年后,也就是第一次希波战争的十年后,发动了第二次希波战争,誓要征服希腊各国。
    希腊方面从海路和陆路两方面应对,其中陆路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亚为总指挥,带领斯巴达三百勇士以及比尼斯500战士奔赴温泉关镇守。温泉关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悬崖峭壁旁边是海。列奥尼亚的任务是至少坚守一个月。从战略上失败了,其坚守了一个星期就被小流士打败并全体阵亡;从历史意义上成功了,过去了2500多年,一提到300勇士立马就知道是列奥尼亚带领的斯巴达300名战士,他以300人阻挡了20万波斯大军,一周时间奋勇杀敌2万人!占比十分之一!最后是波斯采用远程射箭战术生生射死了这300人,并对列奥尼亚砍头挂在长矛上,这对斯巴达人是极大的侮辱。
    海路由雅典将军地米斯托克利率领,他在民主时代的雅典造了200艘三层战船,能力非常出众(虽然以见不得光的手段达成他的目的,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因为他能看到未来,在第二次希波战争前的这几年时间他成功引导雅典人民按照他的意识来准备战争并顺利当上了陆军联盟总司令)。地米斯托克利首先将雅典城内民众全体迁移,留下一座空城,其次引导不擅长海战的波斯人进行海战。他以少胜多,以近300艘战船打败了近900艘战船的波斯,当然他是以200艘主力雅典战船与波斯主力300艘战船对打,以围攻撞击的战术完胜对方,一战成名,史称萨拉米斯海战。
    第二次希波战争最后一场战斗是由斯巴达将军帕萨尼亚斯率领的4万希腊人与波斯的12万大军正面对攻。帕萨尼亚斯充分观察两军武器装备等,推演各种战术,最终采用引蛇出洞战术,先假装失败,引对方骑兵到偏向己方的茂密森林山丘地形,骑兵无法发挥优势只能下马变成步兵,而斯巴达士兵的装备和个人素养都要比波斯高,因而以己方死伤1000余人,对方死伤7万余人,剩下部队逃散的结果完胜波斯,一战成名,出名前是一名默默无名的小人物。
    上面两位将领结局都不好,一位饿死在神殿;一位客死他乡。
    著名的将帅不会墨守成规,他们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他们除了考虑情况对乙方是否有利,甚至还会考虑对敌方有利还是不利,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战术。

以上记录信息来源于盐野七生的书籍。但在听了亚历山大大帝的音频后(百度音频100books里面)有了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战争事迹在盐野七生描述来看有些必然性,而且战争过程描述少,只突出主角个人的军事才能极为突出,我读完后从作者那里得到是这样的感受,根本感受不到其中的不可预见性,都是必然的结果。在听完音频后,音频中对于亚历山大的战争事迹描述有其惊险部分,并不是排兵布阵一定能赢,而有客观和主观因素在,这就是骑兵战术的发明是经过思考,刚开始实战时有缺点:波斯中翼和右翼主力步兵强于马其顿步兵,而波斯左翼弓箭手被马其顿主力骑兵冲破,导致波斯中翼和右翼后门洞开,被围剿了。书中也谈到亚历山大大帝在战斗前的设想以及没有达到他所设想时采取的措施,这才是活生生的人物,并不是每步算无一失,而是在客观条件下,主动思考并行动将形势推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