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支付宝:小年轻都在用 中老年有点慌

这是一个在大城市里,连乞丐乞讨都会用二维码的时代。


  来源 | IT时代网(ID:ITtime2000)


  作者 | 张琪琦


  这是我来到北京没有用现金的第 489 天。


  曾几何时,出门在外不揣上点儿现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而如今,习惯了无现金的支付方式,面对店里店外醒目的二维码,只需轻轻扫一扫就可以为消费买单,真正“一部手机行天下”。


  无需找零,更不用怕收到假币,从过去的掏钱包到现在的掏手机,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俨然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模式。


  据人民网报道,在中国,使用过移动支付的人数比例高达77%,而且互联网研究机构易观统计,在 2017 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达约29. 5 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8.02%。


  就不说数据,自己抬头看看身边的人用啥支付,心里还没点数吗?


  移动支付这几年在中国快速发展成了不争的事实,目前,中国正在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


  这次,且不说国内一二线城市移动支付发展的如何,毕竟你也深有体会。咱把目光放到五六线城市外的农村看看吧。


  微信图片_20180305105723


  一


  电商巨头不约而同搞起下乡营销


  近年来,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2018 年 2 月 21 日,阿里巴巴发布的《 2018 中国人新年俗报告》显示,在春节期间,全国农村市场购买力增长迅猛。村民们买的除了过年必备的干果、酒水外,购物车中还有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马桶,甚至是航拍无人机这种时髦物件。


  就在春节之外也有着惊人的增长速度。此前,阿里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7 年“双十一”,农村淘宝实现了近 2000 万笔订单,成交额近 32 亿元,比 2016 年同期增长了 8 倍。


  这充分显示了农村市场购买力的巨大发展潜能。


  事实上,大佬们早已瞄准了这片土地。几年前,下乡刷墙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进军农村市场的“潮流”之路。


  一拨互联网公司的农村墙体广告刷爆了朋友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纷纷成为了墙上的主角。


  农村市场的商业价值被大佬们参透,下乡抢占“最后 100 米”的“新圈地运动”,在大佬们看来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其激烈程度从农村的墙体广告可见一斑。


  这一进村儿,一个个都褪下了往日互联网引领者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气质,纷纷改穿棉布花衣大棉袄,这浓浓的乡土气息,可以说是十分接地气儿了!


  微信图片_20180305105728


  微信图片_20180305105736


  微信图片_20180305105740


  可不要小瞧这些农村的墙体广告,它们是拓展农村市场“最有力的武器”,能够通过简单粗暴又直击重点的词语,迅速吸引路人们的注意力,帮助广告主完成品牌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刷墙大战中,势头汹猛的当属互联网上的支付工具支付宝了。在田间的矮墙上,邻村的楼墙边,高速路侧的横幅上,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


  标语有:计划生育好,超生不用忙着跑,缴纳罚款就用支付宝!还有:要想富,先修路;生活好,支付宝!最绝的:用了支付宝,媳妇不会跟人跑——


  就是这种最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是最贴近消费终端的广告形式,无论时代怎么变,仍然拥有适合它的受众群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四线城市消费全面升级,加上互联网迅速普及,广大农村及乡镇地区的网络环境已经趋于完善,农村经济呈现出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


  毕竟一二线城市红利逐渐饱和,支付习惯已然形成,而对于农村市场的培养这才刚刚开始。


  二


  村儿里的支付宝


  春节期间难得返乡,远远望去故乡还是那个故乡,却不同于儿时记忆中的模样,逛上一圈总会愕然它的变化。


  在我们村口,赵姨经营着一间不大的小超市,她声称“小时候还抱过我”。为了走亲访友,我去她的小超市备了点礼品,其间,抽空寒暄了几句。


  适逢春节,生意很红火,从里到外都摆满了礼盒。我注意到柜台上醒目地摆着两个二维码,记得去年还是没有的。“村儿里的商店都兴这个哩。”赵姨提高了嗓门说。


  “但用的大多都是小年轻,上了年龄的,还是用不明白……”赵姨说着声音低了,好像自己也不是很会的样子。


  她表示手机支付方式很普及了,那二维码还是儿子给她打印的,说支付宝还打了广告呢,后村那边还刷了墙呢——


  早在 2014 年,蚂蚁金服就曾宣布将农村化作为重要战略之一,并且配合阿里巴巴集团的农村淘宝项目让支付下乡。的确,很多村子里出现了“农村淘宝”这样的服务站点,但村民对它的存在无疑像是看“外国人”。


  此外还称,在浙江建德、桐庐等地建起了“支付宝县”,让农民可以在手机上获取挂号、缴水电费等各种公共服务。


  随着线上支付增速的逐渐放缓,加之新零售顺势而出,移动支付的战火在线下全面引爆。


  2017 年初,支付宝专门成立了移动支付事业部,并开始大力推广收钱二维码,由此,支付宝逐步地渗入四五线城市和中老年群体中。


  三


  来势汹汹的微信


  在互联网消费的浪潮里,在技术和资本的裹挟下,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俨然成为了支付市场的头部阵营。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在 2016 年底,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份额已经分别为54%和37%。


  作为目前最主流的在线支付软件,二者几乎霸占了所有大小门店。


  在我们村这里,连卖烤红薯的大爷都在车上挂了个二维码的牌子。大爷笑着说,也不用换很多零零角角的小钱来给顾客找钱了,他们拿着手机照一照就行了。


  问到大爷用哪个支付的人多时,大爷说,照绿的那个能多点……


  上街逛一圈,不难发现,无论是商场超市、菜市场还是路边的摊贩小店,随处可见支付二维码。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摊贩摆放的二维码可能没有支付宝,但一定有微信。


  可以说,支付宝本身就是搞跟“钱”相关的事情,像什么理财产品,借呗花呗,生活服务的业务,几乎是覆盖了所有的支付场景。


  但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尽管基数很大,但人均消费水平是低的。年轻人当属相对消费能力强的,带有社交功能的微信,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用户粘性高,如同发红包,微信支付的习惯自然而然的就培养了起来。


  四


  支付宝:小年轻都在用,中老年有点慌


  众所周知,留在农村的留守人口,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至于小年轻们,都捧着一腔热血远行在外辛苦打拼为有一天出人头地。正因如此,恰恰是这一群中老年人扛起了农村支付市场的大旗。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 2000 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从5.00%提高到7.50%,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特点,而且程度还在不断提高。话说,这样的使用群体,对于支付宝的使用未形成习惯,普及度不高,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


  适逢春节期间,年轻主力军返乡,他们带着从大城市接受的新型支付思维在农村普及,遍地二维码的快捷消费模式,似乎一夜间落地开花。


  同时你也会注意到,使用移动支付的群体依旧是那些接受了新事物的年轻人,或许其中不乏有能赶得上“浪潮”的中老年人,可不能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提起手机支付,是焦虑的。


  作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正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虽然带来了消费体验的升级,但也有不少令人忧心的问题,比如:信息安全、盗刷风险、隐私泄露等等。


  小编从部分村民的口中得知,对于为什么不用?他们的回答总结起来就是:不会用,也不敢用。


  就拿小编家来说,对于支付宝的科普工作我也没少做,大学的生活费其实用支付宝转账就能轻松搞定的事,可家人偏偏要去银行一步步按流程办理,费时费力不说,还要手续费。


  可是,在这虚拟的数字下,钱变得看不见、摸不着,深深隐藏着他们的忧虑。钱,还是拿在手里,来的实在。


  毕竟老一辈人的思想是传统的,辛苦一辈子挣钱不容易,是他们用一生身体力行得出来的。每当有曝出什么“橘子皮解密码”、“账号被盗,钱没了”之类的新闻时,家人群里就会“叮叮叮”的响起,我知道,都是源于爱。


  这是一个在大城市里,连乞丐乞讨都会用二维码的时代。


  但在农村,面对这样的中老年群体,光是靠刷墙还远远不够,支付宝想让他们放下戒心,普及移动支付怕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