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意独怜才》

记得在老阳博客里看到,说张五常此书最精华之处在于开卷的学习三篇。昨晚翻过,惊讶于其所说一一印证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必要难度理论,心流,内在动机,成长型思维等。学习三篇成文在1984年,那时Bjork没还提出必要难度理论,大牛凭借自己的经验直觉总结,厉害!此书后半部分是例子或补充评论,阅读常有会心一笑。晚间读书,晨起写卡片,串起此笔记。

有关学习:

  • 理解比记忆重要
    这几个学习坏习惯一定要改:
    一为上课狂记笔记。来上课不是听知识,知识可以搜索到,关键是听老师的逻辑推理,思考方法。所以上课根本不需要记笔记,专注的听!由此得出选老师最重要的是他学问真的高!讲的好不好是否幽默不应该是选课标准。——这和卡片事后再写,增加必要难度吻合。另一个是知识不要一章一章的学,要联系起来。
  • 为了知识而学,而非考试而学。张五常自己在书中道,英语水平可与中文匹敌,但是考不过SAT之类的考试。他提醒,考试并不科学。通过即可,不必追求高分。他不断鼓励自己孩子少备考,多玩耍,哈哈。
  • 一定要兴趣为导向。而且兴趣并不是能简单培养的,不过专注久了,自然就有兴趣。——因为有心流产生,心流让人幸福。
  • 英语教学!英语比中文在知识世界重要太多。英语阅读和中文阅读速度匹配的人,肯定站在知识高峰。一是英语是唯一真正的世界语言,二英语表达力更强,文法复杂,三如上,英语知识更多

常识:听到激动的新知识,赶紧记下来
反常识:不在听的最爽的时候记笔记,隔6小时后再记。

常识:对一件事有兴趣,才能专注其中
反常识:如果你能对这件事专注其中,兴趣自然来。

常识:学的越多,越难都记住
反常识:学一大片知识,比学一点知识更容易记住

有关读书:

他推崇读书3法,大意,细节,重点。快读,细读,跳读。——这里,我现在只推崇老阳的抽样阅读法。使用多了,确实可以有读书如山倒,一天读好几本。唯一就是纸书更合适。后来看见五常也是一天乱翻十几本,这其实已经是抽样阅读法了。一定要读 作者的推理思路。明白内容,还要明白作者怎样想。

另一印象深刻点:读书时间要大块且集中,符合老阳所说。如果预计这段时间可能会被打扰,那不要读书。如果不想读书,也不要读书。可以放几天,防止产生“厌书”。专注的读书,自然有兴趣。要多休息。值得读的不多。选书时间比读书时间还多。从大师出发是个好办法。问比答更重要。

有关思考:

  • 跟大师学习,先认可其所说的。认可,才能学到东西。总是反对,什么也学不到。
  • 要问问题再学习,问题要达,浅,重要。不要问蠢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要有不同答案的可能性
  • 例子比符号重要。要有鲜活的证据。
  • 不要抹杀预感,专家靠直觉 专家靠直觉。
  • 百思不解就暂时搁置。

如何学写中文

背诵。中文是单音字,写作如砌砖。学习前人砌法,才是上策。古文要背,白话文多看即可。要背的古文一定要精而美,背诵投资大,要慎选佳作再背之,五常说“选的好,不过古文15篇,唐诗宋词各50”

如何学写英文

从中英文不同处出发。不同处主要有三:字汇vocabulary,动词verb,造句sentence structure

  • 词汇。
    要多阅读,以彻底清楚掌握单词意义问目的,而不是差不多。一有模糊就需要查词典。理解动词的关键不是找出其中文对应解释,这样非常不准确。一定要看他的英文解释。五常说勤查字典,查完朗读”如此方法,中等资质的人,400小时足矣。我们现在有有mdict这样强大的电子词典,有anki来帮助记忆,即使学习慢如我,坚持下来, 400小时肯定够了。
  • 动词。
    决定时态是“过去”,还是“现在”。与中文不同,英语动词本身带时态,有“过去”“现在”,没有将来。“现在说将来是现在。过去说将来是过去”
    想想是否有时间的延续,给时间走一段。来确定是否使用完成时。其他简单时态如:现在时,过去时,进行时,都是时间点。而has have had这个完成时,是有时度time dimension的。从过去某点到现在之间的时度上如何如何
  • 造句
    写短句。短句写好再说长句。所有的长句由短句组成。
    重要的字放在句首或者句尾,尽可能不放在中间。
    一段的首句和尾句不要太长,用短句才有力量感。此为文气。无论中英文,都讲文气。"文气如虹,都是短句,是直写,全是简单时态。"比如圣经的创世纪。

最后来一张行动卡:
前阵儿想偷懒看《开智正典》中文版,还是坚持看英文的吧!
if 看英语太慢
then 趁此多练习输出,读书两页就写一张卡片
if 不知道卡片写什么
then 由易到难可选:总结段落大意,行动卡,人名卡,反常识,术语卡,
if 英语看不懂
then 先自己理解,再对照中文对应段落
if 被书中内容震惊,特别着急想看中文版
then 抽样阅读中文版,再补英文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吾意独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