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 - 第二卷 国家》读书笔记

    一)五大古老文明
    国家是文明的里程碑。
    文明史先后发生的。其中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出的第一代,叫古代文明。在此基础上创造的是第二代,叫古典文明。古典文明包括印度、希腊、波斯、罗马、拜占庭、日本、阿拉伯和俄罗斯,古代文明再东半球则主要有五个。它们是:
    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埃及(Enypt);(*约公元前3000年)
    亚洲西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古巴比伦,今伊拉克地带,约公元前3500年)
    南欧爱琴海区域的克里特(Crete); (*古希腊,约公元前2500年)
    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Harappa);(*约公元前2500年)
    中国黄河流域的夏。 (*约公元前1500年)
   需要说明的是,又叫印度河文明的哈拉巴跟印度文明是两回事,美索不达米亚原本是希腊语,意思是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两河之间,因此又叫两河文明。
    这就是人类的五大古老文明。  

    二)埃及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希罗多德的这句话没错。这条伟大的母亲河有六个瀑布,最北边的第一瀑布是埃及的地理分界线。由于尼罗河是从南向北流淌的,因此北面的叫下埃及,南面的叫上埃及。
    公元前3100年,纳儿迈(Narmer)将分治的上下埃及都置于之际的统治之下,从而建立了第一王朝。这比两河流域萨尔贡(Sargon)的阿卡德(Akkad)王国和汉谟拉比(Hammurabi)的古巴比伦王国,印度的孔雀王朝(Maurya Empire)和中国的大秦帝国,要早的多。

    三)希腊
    希腊和罗马是另一条路。他们的政治体制其实有许多种,包括贵州政治和寡头政治。简单地说,雅典选择的民主,罗马选择的是共和。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例,开始于公元前594年的梭伦(Solon)改革。雅典的民主存在了两百多年,然后被马其顿王国征服。罗马的共和则存在了近五百年,然后是君主制。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差不多也是五百年。
    希腊城邦,孤帆远影;罗马共和,日落西山;民主进程,一波三折;自由之路,险象环生。宗教裁判所就
不说了,十字军东征也不说了,单是20世纪,世界大战就打了2次。
    其实看看左邻右舍就知道,雅典试行和实行民主的那两个半世纪,世界格局绝非民主浪潮风起云涌,而是君主制度遍地开花。埃及从建国到灭亡就一直是王朝,西亚也从一千七百年前起便走马灯似的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王国。跟雅典同时代的印度和中国则都再走向中央集权,我们从春秋战国走向大秦帝国,印度从列国时代走向孔雀王朝。有人搞民主吗?没有。
    就连希腊本土,也是三种政体并行不悖:雅典,民主政治;科林斯(Corinth),寡头政治;斯巴达,贵族政治。在文明的起点上,希腊人也分道扬镳。民主的雅典,渺小而孤独。然而它的实践,连同它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都将成为种子,成为泉眼。千百年后,这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泉眼会变成滔滔江河。
    柏拉图说,希腊人是“围着池塘的蚂蚁和青蛙”。这个池塘叫爱琴海(Aegean Sea)。
    爱琴海是希腊人的母亲,她就像从海水的泡沫里创造爱神阿芙洛狄忒(维纳斯)一样把希腊人创造了出来。在欧洲,没有哪个地区会像希腊那样拥有如此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以及如此众多的岛屿。站在希腊任何一个山顶,你看到的都将是南天白云下那浩瀚的大海,一望无际。
    这是一个海阔天空、无拘无束的自由世界。
    如此开放的视野,是让人心胸开阔的。何况还有冬天和暖的阳光,夏天凉爽的信风。只有一样东西上帝没给他们--肥沃的土壤。的确,希腊的山坡是荒凉的,土壤是贫瘠的,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适合生长的,主要是葡萄藤和橄榄树;适合生产的,则是葡萄酒和橄榄油,还有盛放它们的陶罐。这些产品很容易变成商品,贩运到马其顿(Macedonia)、波斯和埃及等地,换取自己需要的粮食、木材和日用品。
    于是希腊人说:好吧,我们航海去!航海是自由的旅行,也最能让人明白什么是责任和理性,任何头脑发热的轻举妄动和不负责任的胡作非为,都可能导致葬身鱼腹的灭顶之灾。航海帮助塑造了希腊文明的自由和理性的精神。殖民和经商也是希腊人的拿手好戏。航海、殖民和经商让希腊人懂得了自由、独立和平等。
    公元前49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Darius)要求希腊各邦臣服,当波斯的十万大军来到时,公民大会则以压倒多数作出决议:在马拉松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这便是著名的马拉松战役。
    马拉松(Marathon)是爱琴海东海岸的一处平原,距离雅典城只有42公里。马拉松战役结束后,雅典军队派出了信使。这个勇敢的人一口气跑完42公里,冲进城里大声说:我们胜利了。说完,他便倒地身亡。雅典胜利了。后来,他们又在撒拉米斯(Salamis)海湾以弱胜强,大败武装到牙齿的波斯军队。
    希腊后来衰落了,因为他们丢掉了自己的精神。
    什么是希腊精神?独立与自由,科学与民主。但,正如希腊的民主不彻底,他们的独立、自由、平等也不完全。奴隶是不自由的,妇女是不独立的,男人和女人也是不平等的。希波战争之后,胜利了的雅典变得贪婪、自私、狂妄、不可一世和没有节制。许多岛屿纷纷参加了雅典为首的希腊同盟,而他们自己的城邦,则在伯里克利任首席将军的十五年间,风光无限达到鼎盛,号称“希腊人的学堂”。
    于是雅典人认为,他们可以称霸。结果却是同盟国的反抗,斯巴达的不满,以及长达二十七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The Peloponnesian War),整个希腊变成群雄逐鹿的战场。为了战胜雅典,斯巴达甚至不惜与宿敌波斯勾结。城邦的希腊名存实亡,终于变成马其顿帝国征服和吞并的对象。
    现任,希腊的衰落和灭亡,是从雅典谋求海上霸权之时开始的。在这天,他们恃强凌弱,自己背叛了自己。希腊精神被希腊人弄没了,留下的只有宝贵的精神遗产!在古罗马的立法和司法,在英国的自由大宪章和国会,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尼德兰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在法国的《人权宣言》,都能看到它的闪光。

    四)文明的陨落
    1620年,也就是明朝万历皇帝驾崩那年,有一艘名叫“五月花号”(May Flower)的轮船从普利茅斯(Plymouth)出发驶向北美,目的地是弗吉利亚(Virginia)。因为根据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颁发的特许状,弗吉利亚公司可以在那里建立殖民地,船上的人也跟公司签订了合约。
    可惜经过66天的漂泊,“五月花号”已无法继续航行,只能就近登陆,船上的人也只好在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安家落户。上岸时他们有102人,仅一个冬天的寒风就带走了58条生命。但在第二年春,当“五月花号”再次来到这里时,船长却惊诧的发现,那些正在垂死挣扎的人居然没有一个肯跟他回到“文明”的英国。原因很简单,这里有独立和自由。正是他们,制定出了第一份体现“主权在民”思想的《五月花号公约》。这份文件是乘客中的成年人在船上签署的,却为美国人按照契约精神见过奠定了基础。事实上,马萨诸塞一直是独立运动的策源地,自由精神的践行者。比如1773年的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也首先在马萨诸塞打响。
    当西方文明的“五月花号”从雅典启航,途径罗马、金士坦丁堡、伦敦和阿姆斯特丹,抵达费城时,世界上那些最古老的文明都怎么样了?大多都不辞而别,比如奥尔梅克(Olmec)。
    跟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一样,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也属于第一代文明,创造者时种植玉米,吃南瓜、辣椒和西红柿的农业民族。他们崇拜美洲虎或美洲豹,城市里有金字塔形状的神庙,但最具标志性的还是巨头石像。此刻,奥尔梅克文明早已陨落,连同它的创作者都莫名其妙的消失在热带丛林,不知去向。
    还有的也不见了,比如哈拉巴(Harappa)。哈拉巴诞生在今天巴基斯坦内印度河流域,因此也叫印度河文明,但与印度文明不是一回事,标志时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和哈拉巴这两座城市。它们分别在印度河的上下游,相距644公里,哈拉巴文明由此得名。与奥尔梅克的神秘和神奇不同,世俗的哈拉巴哦文明时平易近人的。他们竟然发明了包括抽水马桶在内的卫生间。
    克里特文明被历史学家以公元前1700年为界,分为早王宫和后王宫两个时代,其显著特征是宫殿,其中最负盛名的米诺斯(Minoans)迷宫已经被考古学家完整地发掘出来。克里特文明被后来的征服者迈锡尼人(Mycenaeans)打扫得一干二净荡然无存,就像哈拉巴文明人间蒸发,两河文明掩埋在黄沙和土丘之中,全都了无陈迹。
    至于今天的埃及,沃土还是那片沃土,河流也还是那条河流,但民族已不是那个民族,文明也不再是那个文明。作为运气最好的一家,古埃及也只留下了西风残照,以及并非汉家的陵阙--金字塔,还有躺在里面的木乃伊。
    文明的陨落,几乎是普遍性的和规律性的。
    唯一的例外,在我们这里。的确,创造中华文明的始终是同一个民族,只不过一直在发展壮大,不断有新鲜血液增加进来。同样,我们创造的也只有一个文明,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近现代,三千七百年不曾中断,没有断层和空白,也没有陨落和衰亡,西方人总结的规律未必符合中国国情。
 
    五)印度与宗教
    再来看看印度。
    表面看,印度和中国不乏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之间”,只不过我们是黄河与长江,印度是印度河与恒河。然而喜马拉雅一山之隔,中华与印度又是诸多不同,甚至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
    最直观的区别是对待历史的态度。近现代以前,印度甚至没有一部像样的通史、编年史或者断代史,印度人自己却满不在乎,他们似乎毫不在意,从甘婆王朝(Kanva Dynasty)到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那一片空白的三百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难道千年不过弹指,瞬间和刹那反倒永恒?或者过去不重要,当下才是历史?
    印度西海岸的苏穆拉特城(Somnath)有印度最崇高的圣殿和神庙,里面供奉着湿婆(Shiva)。湿婆与梵天(Brahma)和毗湿奴(Vishnu)同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其中梵天是创造神,毗湿奴是保护神,湿婆是破坏神。但湿婆只是在世界行将就木时才实施毁灭,而且毁灭之后将再造新生。
    公元1205年,也就是中国北宋的仁宗年间,有个名叫马穆德(Mahmud)的阿富汗突厥人,离开寒冷的加兹尼(Ghazni),率军穿过旁遮普平原(Punjab Plain),攻陷了苏穆拉特城。马穆德的政权后来被另一帮突厥人推翻,后者的首领则在德里(Delhi)自称苏丹(Sultan),即伊斯兰世界世俗的君主。这个政权史称德里苏丹国家,北部印度也变成了突厥人的天下。这时的中国已是南宋,德里苏丹的建国时间则在蒙古草原的铁木真自称成吉思汗那年。
    印度的侵略者名单很长:
    公元前518年,波斯人;
    公元前325年,马其顿人;
    公元前304年,条支(伊拉克)人;
    公元前180年,大夏(塞种或斯基泰)人;
    公元1世纪中,大月氏人;
    公元5世纪中,白匈奴人;
    公元712年,阿拉伯人;
    此后,是突厥(德里苏丹)、蒙古(莫卧儿帝国)、荷兰、法国、英国人。
    一个反复被征服的民族,不在乎历史,到底什么在支撑? 答案是宗教。宗教是印度人的生命线。
    似乎没有哪个民族像印度人这样痴迷于宗教,他们可以没有国家,也可以没有民族,甚至可以改变信仰,哪怕那信仰是外来的,但什么宗教都没有却绝对不行。因此,他们不仅宗教品种繁多,信徒到处都是,还为人类贡献了一个世界性的宗教--佛教,尽管它在本土反而走向了衰落。
    原因,可能是地理、历史和文化多方面,印度又太多的神秘和不可思议。比如种姓制度(caste system)。这是印度的土特产,简单的说就是把人分成有着高低贵贱的等级,依次是:
    婆罗门(Brahmin),祭司和僧侣;
    剎帝利(Kshatriya),国王和武士;
    吠舍(Vaishya),平民,包括商人;
    首陀罗(Sudra),奴隶和被征服者。
    后来又出现了第五种姓,被称为达利特(贱民)。种姓是与生俱来和世袭不变的,这是典型的不平等制度。为种姓制度提哦概念股思想武器、理论依据和精神支持的是婆罗门教(Brahmanism)。他们以创造之神梵天为最高信仰,古代文献吠陀(Veda)为宗教经典,奉行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他们把种姓制度的出现用神话来解释,说原始巨人普鲁沙死后,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罗门,用双手制成了刹帝利,用双腿制成了吠舍,用双脚制成了首陀罗,当然贵贱有别。而达利特是人类违反吠陀的产物,本不该存在。
    这并不奇怪,毕竟,婆罗门是雅利安人的宗教,而雅利安人是大陆的入侵者和新文明的创造者。哈拉巴文明湮灭之后,让印度半岛文明之花梅开二度的便主要是他们。与被征服的土著相比,雅利安人的肤色要浅的多,他们也当人要提出种姓的概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征服者中也出现了婆罗门和剎帝利,重新洗牌不可避免,平等呼声日益提高,佛教和耆那教(Jainism)应运而生。两种新宗教对所有人都是敞开大门的,诞生于16世纪的锡克教(Sikhism)也是如此。事实上,佛的本义是觉悟者,耆那的本义是胜利者,锡克的本义是学习者,所以,他们也都是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反对者。自由平等的旗帜,终于被高高举起。
    国王们则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例如,比秦始皇早一些的孔雀王朝阿育王(Asoka)就是佛教的信奉者。到中国的西晋变为东晋那时,改革后的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Hinduism),却在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下勃然复兴。至于突厥人的德里苏丹国家、蒙古人的莫卧儿王朝,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印度,岂能不是宗教之邦?
    事实上,文明的嬗变,文化的传播,政权的更迭,王朝的兴衰,在印度都与宗教息息相关,也与王朝的宗教政策关系密切。笈多王朝对所有的宗教都很宽容,印度文化在其治下达到鼎盛;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Akbar)大帝娶印度教首领女儿为妻,结果政权稳固天下归心。
    
    六)犹太与宗教
    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约公元前630年 - 前561年),是位于巴比伦的伽勒底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他在首都巴比伦建成著名的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建都耶路撒冷(Jerusalem)的犹太王国,由于在大国争霸时倒向埃及,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公元前586年,也就是释迦牟尼出生前二十年,尼布甲尼撒第二次攻进耶路撒冷,把这个弱小的国家从地图上彻底抹去。尼布甲尼撒对一反再反的犹太国王无比的痛恨,下令在犹太国王西底家的面前杀死了他的几个儿子,然后又割去了西底家的眼睛。当已经双目失明的西底家押到尼布甲尼撒面前时,尼布甲尼撒对他说“这就是你们背叛我的下场!”然后又下令用铜链锁着西底家把他带到巴比伦去示众。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城墙被拆毁,圣殿、王宫和许多民宅被焚烧。全城活着的居民几乎全被掳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差不多半个世纪,直到公元前539年,他们才被灭亡了迦勒底王国的波斯皇帝居鲁士释放回国。以“自治神庙城市”的形式在耶路撒冷重建家园。
    可惜,犹太人的命运实在是太悲惨了。此后,他们的国家又多次被征服,人民也多次被流放,最后在中国东汉时期被罗马人赶尽杀绝,从此成为一个没有祖国、迁徙散居于世界各地的流亡民族。几乎没有谁像他们那样灾难深重又坚韧不拔。
    事实上,几千年来被征服的小国不可胜数。而且,只要国破家亡人员流散,就再不可能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唯独犹太人,失去祖国一千八百年,流散世界十万八千里,而民族犹存。
    为什么?因为宗教,这是不争的事实。犹太人是历史上最早建立信仰的族群。这种信仰的真正确立,则正好就在他们集体受难之时。《旧约》的前五篇《摩西五书》,便是在巴比伦之囚那时,由犹太的先知整理编写出来的。实际上,这个时候他们太需要救世主,也太需要认同感了。
    于是,苦难的犹太人被告知,只有他们的战神雅赫维(Jahweh)才是唯一的神。可惜,此前的犹太人却忘记了这一点,反而崇拜多神和偶像,显然,受难是因为背叛,新生则要靠虔诚,最早的一神教就此诞生。这就是犹太教。
    从此,失去祖国背井离乡的犹太人有了主心骨,有了凝聚力,有了核心价值,也有了认同感。只要坚信唯一的神和先知的教诲,恪守教规,严守禁忌,那么,无论身处何地,也无论贵贱贫富、肤色黑白,他就是犹太人。实际上,犹太人比许多又祖国的民族更团结,甚至更有文化优越感。因为按照他们的教义,只有犹太人才是上帝的特选子民。这种观念和感觉使他们保持了民族特质,并能够不间断地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输送人才,尽管犹太教也因此而无法像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样具有世界性。
    因此,宗教是没有国界的国家。宗教甚至也像城市和国家一样能够提供安全感和自由感:来自神的保佑和庇护体现了前者,发自内心的真正信仰体现了后者。

    七)巫术的子女
    巫术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模式之一。在时间表上,只有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排在它的前面。实际上它就是一种工具或者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只不过巫术的思维方式比较特别。比如,它认为一个事物的样子,跟这个事物是同一的,因此会有扎小人这样的行为。然而,巫术,是几乎所有民族在原始时代都会有的救命稻草。它甚至需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即巫师和巫婆。
    粗暴的鞭笞巫术为“伪科学”是没有科学精神的。要知道,即便是科学也要试错,巫术则是人类在历史上的“集体试错”。正是巫术,把人类领进科学之门。
    实际上,科学与巫术一脉相承。它们都认为,世界是又规律的,规律是可掌握的。人类一旦掌握规律,就可以控制事态,改变现实。只不过,科学掌握的规律是现实的,巫术却很可能误入歧途,因为巫术的主张多半是相当然。
    所以科学必然诞生,巫术也不是“伪科学”,而是“前科学”。科学前的科学,科学,是巫术的长子。
    好奇害死猫,不好奇却可能害死人。巫术,恰恰代表这人类那根敏感的神经。
    也许巫术探索世界的方法是错误的,但科学的方法即便是正确的,也未必就是唯一的。至少,在科学诞生之前,巫术深刻地安慰了人类对不可知的恐惧,抚平了人类遭受飞来横祸和无妄之灾的创伤,使人类对未来的仰望变得温柔和向往。巫术,是原始人类的心理医生。
    因此,它还会有两个儿子:宗教和哲学。人类需要这两种精神文明,因为科学并不万能,有些问题的回答,要靠宗教和哲学。哲学是对超现实超经验之抽象问题的思考,宗教则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神秘存在的相信。所以宗教靠信仰,哲学靠思辨,科学靠实验,工具靠使用,巫术则靠操作,同时也需要幻想和直觉。
    所以巫术还有一个女儿,这就是艺术。当某种形式或仪式的目的,由解决问题变成了传达情感,它也就由巫术变成了艺术。换句话说,人类文化发生的次序,就是从工具到巫术,再到科学、宗教、哲学、艺术。
    巫术是人类文明的“胎盘”,功成身退的巫术除了变成艺术,还有三条出路:变成科学,如希腊;变成宗教,如印度;变成哲学,如希腊、印度、中国。不过,希腊是从科学到哲学,印度是从宗教到哲学,中国则是从礼乐到哲学。
    完美即神,也许这是希腊人的宗教观。但是要注意,这种完美主要是智力和审美意义上的,与道德无关。希腊人,把宗教和哲学都变成了艺术。印度人是先把巫术变成宗教,再把宗教变成哲学的。因此它们的宗教都极具哲学意味,哲学也极具宗教意味。印度似乎是一个灵魂不灭的国度,一座建在人间的神殿,一条永远洁净的圣河。在哪里,你能听见那些来自天国的声音,就像犹太先知、耶稣基督和默罕默德能够直接得到神启。
    犹太人和印度人在天上,希腊人和中国人在人间。一直生活在人间的中国人甚至部分的保留了巫术,民间喜欢的口彩,皇家喜欢的祥瑞,便都是巫术的逸风。毫无疑问,巫术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不再占据舞台的中心,它要变,没有变成科学和宗教,在中国,它变成了礼乐。
    巫术变成礼乐,其实就是变成道德与审美,或伦理与艺术。因此,其他民族靠宗教去实现的功能,在中国就靠礼乐来完成。礼的任务是维持秩序,给我们安全感;乐的作用是保证和谐,给我们自由感;而巫术变成的礼乐,则不但帮我们实现身份认同,也是中华文明不曾湮灭的秘密所在。
    所以,我们没有宗教,也不需要宗教。
    
    八)罗马的法律
    罗马人用法律替代了图腾。
    公元前753年罗马开始建城时,埃及人早就盖起来金字塔,波斯人早就发明了拜火教,印度的《吠陀本集》早已完成,中国则进入了东周。就连希腊,也已经举办了六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此时罗马不过蕞尔小邦。
    罗马的弱小让它们躲过了许多劫难,然而很快,罗马就让世界刮目相看。他们扫平意大利,占领西班牙,征服阿拉伯,把诸多文明古国比如马其顿、叙利亚、希腊和埃及,都变成了自己的行省。
    还有迦太基(Carthage)。位于非洲北岸今天突尼斯(Tunisia)境内的迦太基资格很老,他们在希腊人举行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便已经建城,到中国春秋时更成为西地中海最有势力的国家。这个富甲一方的商业之邦不但拥有当时世界上一流的海军,军事统帅汉尼拔(Hannibal)更是让人闻风丧胆。公元前146年,也就时西汉名将周亚夫被免职的第二年,原本又60万人口的迦太基城被罗马人夷为平地。幸存的5万人被卖为奴隶,废墟上建立的行省也被改名为阿非利加(Africa),非洲便因此而得名。
    除了武力,罗马绝不仅仅之时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罗马给世界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时基督教(Christianity)和罗马法(Roman law)。也许,这才是罗马的秘密。
    的确,罗马的年头并不短。奥古斯都屋大维之前时五百年的共和国,之后的帝国则与中国的两汉并驾齐驱,同时创造出当时地球上的两大世界性文明。后来,罗马分裂为两个帝国,这才开始走向衰落。西罗马帝国,亡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东罗马帝国,死在中国明朝的景泰年间。
    这么长的日子,这么大的地盘,罗马靠什么来维系?答案是契约。契约精神是希腊的遗产,罗马则是希腊人的好学生。基督教和罗马法,便是契约精神的集中体现,而且发挥的淋漓尽致。
    基督教,就是“与神签约”,签约有两次,先签的叫旧约,后签的叫新约。
    罗马法,则是“为人立法”。立法也有两种,一种叫公法,一种叫私法。公法是处理国家事务的,私法是处理国民关系的。国家和国民依法各安其分,各得其所。尤其是公民,既有安全感,又有自由感。当他们需要安全的时候,有法律保护;需要自由的时候,又公私分明。
    明确界定“公私两权”,合理处分公权力和私权利的法典,叫《民法大全》。它是由东罗马帝国来完成的。哪个时候,中国是南有南梁,北有北魏;欧洲则兵戎相见,烽火连天。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对世界由三次征服,第一次用武力,第二次用宗教,第三次用法律。

    九)伟大的祖先
    埃及的部落变成国家后,很快就天下一统、中央集权了。而且,是统一在神的旗帜下。至高无上的是太阳神,他是上下埃及共同的保护神,与上下埃及共同过的君主法老相对应。太阳神之下,是全国性的方面神或者行业神,他们对应着中央政府各部门;地方上,各地区都由各地区的保护神,对应这各地方官。各个神的级别还会随着王朝的更替而调整。显然,古埃及的政治体制,是“人神同构”。
    泱泱华夏呢?答案是家国一体。
    这就是中国特色了,从西周到明清都如此。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君臣官民都是父子,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所以海瑞骂皇帝,司法部门可以参照“儿子骂父亲”来量刑。龙旗之下,四海一家。君是君父,臣是臣子,县太爷是父母官,上阵的是子弟兵,所以称“家天下”。
    原因何在?
    我们和埃及一样,也是从部落直接变成国家的。但我们并没有像希腊人那样,炸毁氏族血缘组织,然后按照地域来划分居民,由公民重新组成国家。同时,我们又没有像埃及人那样,把图腾变成神,而是变成了祖宗。因此,族民变成国民以后,依旧四世同堂,照样认祖归宗。
    实际上,中国古代国家的建立和管理,一直就是家族式的。从西周到春秋,是三个层次的家族:天子的王族,诸侯的公族,大夫的氏族。它们也分别叫做王室、公室、氏室。秦汉以后,只剩下皇室和皇族。但在地方上,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仍然祠堂遍地,家谱续传。一个人要想安身立命,依靠的还得是父老乡亲,甚至列祖列宗。
    这就叫家国体制。
    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的道路和模式答题相同,都有氏族和部落,也都有巫术和图腾,跨进文明的门槛后却分道扬镳。图腾在埃及变成了神,巫术则在印度人和犹太人那里变成了宗教,只不过印度教多神,犹太教一神。
    有神未必就是宗教,正如宗教未必有神。佛教其实就是无神的。总之,选择可以多种,道路也可以多样。希腊人把巫术变成了科学和艺术,罗马人用法律代替了图腾,我们民族则是以祖宗代图腾,变巫术为礼乐,由此开创了波澜壮阔延绵不绝的伟大文明。
    三代夏商周,由禅让到世袭。
    禹的儿子启开世袭先河,而不再是由禹禅让给益。新称谓:夏后帝启。后,是国家诞生时的脐带,元首叫“后”的,是“部落国家”。祖宗崇拜跟世袭制度,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它甚至就是世袭制度的文化准备、思想准备和舆论准备。因为一旦确立了祖宗的地位,领导人的选举和禅让就不再可能。天下哪有频繁“换祖宗”的道理呢?夏启,不过顺势而为,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夏,朴实无华。殷商文明却诡异而绚烂。
    诡异绚烂的殷商文明,青铜铸就,甲骨绘成。
    正如罗马最宝贵的遗产是基督教和罗马法,殷商最伟大的发明是青铜器和甲骨文。尤其甲骨文,它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从形状到精神都一脉相承。人类是“创造符号的动物”。符号,区别了自然与文化;文字,则区别了史前和文明。中华文明能够具有世界性,能够延续三千多年不中断,汉字功不可没。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文明圈也可以说是汉字文化圈。
    商人利用文字和神袛和祖宗沟通。沟通的方式由占卜和祭祀。占卜用龟甲和兽骨,这就有了甲骨文。祭祀用青铜礼器,这就有了钟鼎文(金文)。后来还有刻在石头上的,则叫做石鼓文。然而无论哪种文字,都天然地具有卓异的风格、艺术的品味和审美的意味。甲骨文朴拙劲挺,钟鼎文雄健诡谲,石鼓文厚重恣肆,尽显筚路蓝缕的草莽之气,开天辟地的英雄之情,以及初生牛犊的童年气质。
    如果说,面对仰韶文化的彩陶,我们呼吸到的是潮乎乎的生命气息;那么,殷商青铜礼器给人的感觉,则是杀气腾腾又嬉皮笑脸。其中又粗野,又野蛮,又霸气,又威严,也有顽皮和搞笑,那都是我们民族童年的作品。
    商人擅商。迁徙到殷的商都,就像又城墙的上海。
    殷就是现在的安阳,商则是现在的商丘,都在今河南境内。在商丘建立根据地的是商汤,以安阳为大本营的是盘庚。盘庚迁殷后,二百七十三年不再移动,所以后人把这个族群和国家称殷,或商,或殷商。
    殷商都市的城墙是高大的,宫殿是威严的,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作坊星罗棋布,饭店灯红酒绿。乘坐豪车的贵族招摇过市,无所事事的平民徘徊街头,额上打了火印的奴隶被驱赶着去服劳役,不同种族的巨商小贩穿梭往来。就连后来成为周武王得力助手的羌人姜太公吕望,据说也在殷的城市朝歌卖过牛肉。
    这是商业的城市。商品来自四面八方。渤海沿岸的海产品和绿松石,西北草原的畜群和皮毛,长江上游的铜和锡、下游的稻米,以及商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和工艺,都在殷都进行买卖,使用的货币则曾经一度是来自斯里兰卡的海贝。如此之高的商业化和繁华开发程度,堪比后来的唐代长安和宋代开封。
    殷都,俨然古代东方世界的贸易中心。手工业同样相当发达,工艺水平也极高。更多的商品则被成群结队的商旅驾着牛车骑着象,运往五湖四海世界各地。这种盛况在上古唯独此代,以至于后人会以轻蔑的口气,将跑来跑去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行商坐贾,即源于此。
    从夏开始,我们民族便基本上以农业立国,重农抑商几乎成为世代共识,工商业和城市经济发达到超过农业的就只有殷商和两宋。殷商的气质可能源于它们喜欢折腾的民族个性。这个民族大规模集体性迁徙,从契到汤的四五百年中八次,从汤到盘庚三百三十年间五回。当然,它们的多次迁徙,并非像后来的东晋和南宋那样是为了避难,而是为了寻找更合适的牧场或商品集散地。商,恐怕原本就是游牧商贸民族。
    因此,它们来到中原,跟当年的炎帝族一样,也经过了万里长征。只不过,炎帝是西戎,他们是东夷。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创造力、探索精神、开拓精神甚至叛逆精神的民族,几乎把所有的可能都尝试了一遍,结果,神权政治像埃及,等级观念像印度,制定法典像巴比伦,商品经济像腓尼基,奴隶制度像罗马。殷商六百年,浓缩了世界古代史。
    商人“析财而居”,父母在世便分家过日子,又“以业为氏”,从事什么行业就采用什么氏,还“以国为姓”,诸侯封在某国就姓某。与夏启正好相反,终被周人赶下历史舞台。后起之秀周,要成为奠基者,要为中华文明立法、立范、立规矩。

    **********************************

    中华文明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巫术没有变成科学,也没有变成宗教,而是变成了伦理和艺术,即礼乐。图腾则既没有变成神,也没有变成法,而是变成了祖宗。从生殖崇拜(女娲、伏羲),到图腾崇拜(炎帝、黄帝),再到祖宗崇拜,就是我们走过的道路。
    其他民族的身份认同,或者靠神,或者靠法,或者靠信仰,靠观念,唯独我们是“认祖归宗”。夏后启能废除禅让制,尧舜禹会变成夏商周,原因就在这里。从秦汉到明清,君主制坚如磐石,原因也在这里。
    有了祖宗崇拜,才有了家国体制,也才又了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的三千七百年文明史。就连为什么叫“中国”,也得以弄清。所谓“中国”,就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中心”,夏商周则是“三个代表”。他们前赴后继,不断探索,轮流坐庄,终于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基础是牢固的,影响也是持久的。今天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那时,包括文字符号和文化心理,文明方式和核心价值。
    因此,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哈拉巴、玛雅、波斯、拜占庭等先后毁灭、中断、消亡、失落的文明比,也与不断更新的西方文明相比,我们的文明超级稳定。

    **********************************    
    补一)北京和上海
    国家的秘密,北京城知道。城的本义就是“都称四周用作防守的墙垣”。如果有内外,则内城叫城,外城叫郭。有高低,则高的叫墙,低的叫垣。墙、垣、城、郭,可以都有,不可能都没有。
    作为中华帝国的首都,明清两代的北京气势非凡。运河般宽阔的护城河旁,芦苇挺立,岸柳成行,树影婆娑。每当鸭子在河上滑行,或清风从叶间梳过,倒映再水面的垛墙就会开始颤动并破碎,展现出梦幻般的景象。
    抬头望去,城楼和城墙突兀高耸,再万里晴空的映衬下现出黑色的轮廓,门楼那如翼的飞檐凌空展翅秀插云霄。行人昏昏欲睡地骑在毛驴上进入城门,身后农夫肩挑的新鲜蔬菜青翠欲滴,耳边响起的是不紧不慢的驼铃。
    这就是1924年的北平。
    上海原本也是有城墙的。
    后来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并没有长安和洛阳那样高贵的出身,也比不上开封和北京。再中华帝国最为灿烂的两汉和唐宋,它也是默默无闻和毫不起眼的。直到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由于还算贸易的缘故,作为华亭县最大市镇的上海才开始设县,从此踏上了另一条城市之路。
    此后又磨磨蹭蹭了两个半世纪,上海才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勉勉强强修建了城墙,却是圆的,原因据说是因为经费不足。却也在1843年开埠以后,由于官绅士商的一致呼吁而被拆除,理由则是城门和城墙妨碍了车马行旅和金融商情。
    原来的墙址上,便有了一条圆圆的马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