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清晨匆匆走进公司对面的星巴克,飘着熟悉的咖啡香味,播着熟悉的音乐旋律,你边排着队,边想着今天的工作计划,准备怎样跟老板汇报,怎样跟开发商沟通进度,来到在收银台出示星享卡,今天还是你的生日,星巴克送你一杯免费咖啡,捧着咖啡杯走出星巴克,你感觉这将是充满期待和收获的一天......
你出差北京,早上9:30飞机,提前45分钟到达机场,机场满满都是人,办理乘机手续的柜台排起了长龙,你不紧不慢地走到南航的柜台,拿出明珠金卡,不到5分钟就办好手续,再穿过长长的安检队伍,在快捷通道畅行无阻,看看时间还来得及去休息室喝杯咖啡、回个邮件......
上面的例子是,星巴克的星享俱乐部和南方航空的明珠会员,留意一下,在你身边,从小区便利店到五星级酒店,早就遍布各种会员各种积分,这些都被称为顾客忠诚度计划。有些商业组织,没有采用会员这个名称,但本质上也做着相同的事情,比如动辄几十万的商学院MBA,时不时就邀请新同事和老同学参加各种讲座和聚会,其实就是会员转介绍的做法。
商家为什么希望顾客忠诚?
留住顾客越来越难,于是商家纷纷推出“顾客忠诚度计划”。顾客忠诚度,为什么变得越来越重要?简单回顾一下现代商业历史,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最初,足够高的生产效率,足够低的价格,就可以赢得市场,这是生产导向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产品是100年前的福特黑色轿车;
接着,产品导向阶段,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功能,适用于市场变化还没那么快、商品还没有那么丰富的时候,代表是诺基亚手机;
然后,销售导向阶段,注重广告和销售技巧,这在信息对称的互联网时代就越来越难行得通,代表是早期的保健品行业;
于是,上面这些都行不通了,顾客的知识越来越多,选择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满足于这个产品能用,还需要不断升级的才满意,所以必须把关注点放到顾客身上。这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的阶段,关注的是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满意和忠诚。顾客忠诚度计划,就从这里开始了,实现顾客忠诚是商家的最高目标,千方百计留住顾客,让他们离不开你,至少是离开你很难。
顾客忠诚度计划到底是什么
来看两个不同行业的顾客忠诚度计划(或者更常见称为“会员制度”)的具体内容:
1.肯德基会员
权益只有很简单的两项
1)消费1元积100K金,K金可兑换食品
2)指定食品提供会员价
每次支付的时候,店员一定会提醒你出示会员码来累积K金,即使支付时你没有提供,支付后扫一扫账单上的二维码也同样可以累积。
2.南方航空明珠会员
航空业会员俱乐部的会员权益及规则相对复杂多了,比如南方航空明珠会员分为三个等级:明珠金卡、明珠银卡和明珠普通卡,银卡的门槛是4万公里/资格年度,金卡的门槛是8万公里/资格年度。这是什么概念呢?广州飞北京单程不到2000公里,心算一下,那就是来回至少飞10次......
那享受的权益有什么差别呢?
普通卡会员基本没什么权益,但是一旦达到银卡,在机场和飞机上就可以很酷地享受各种优先各种特权,就像本文开头描述的情景,别人在排长队,而你却畅通无阻,享受这种你有别人没有的特权感,以及从而带来的舒适方便。如果你是金卡会员,那就不止你一个人酷,还可以带着你的同伴一起酷。
这些会员制度是怎样制定的?
上面两种会员制度差别很大,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肯德基不来个银卡金卡钻石卡?为什么明珠会员权益起点要设置得那么高?
1.为什么肯德基不来个银卡金卡钻石卡?换个问法,设计会员等级是为了什么?
上面明珠会员的例子已经提到,较高的级别,享受的是特权感,和更多的服务,如果你是明珠金卡会员,别人联想到的就是工作繁忙的商务精英,所以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同时,等级是一个的目标,商家得告诉顾客一个他可以追赶的目标,“噢,你达到银卡,努力一下,再多消费一些,就可以是金卡了,你就可以更与众不同。”
所以,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带给顾客特权感,有炫耀的价值,那么,就可以考虑设计会员等级。这就是为什么超市、快餐、酒楼,这些大众化消费的商家,不会去搞个什么金卡银卡的原因,因为没人在乎,做了还矫情,这类商家只要通过会员积分、折扣优惠,达到刺激顾客持续消费的目的就足够;而能够拉开消费差距的,比如航空业、银行业、星级酒店,这些商家就通过会员等级这个方式玩出高端感和稀缺感。
2.为什么明珠会员权益起点要设置得那么高?换个问法,会员等级的界线应该划在哪里?是低一点,还是高一点?上个问题回答的是,是否需要分级,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如何分级。让顾客在广州北京往返一次就给他个银卡,还是非得要他累积够4万公里里程?
会员分级的本质是什么?是对顾客的分层。因为一个商家往往面对不同类型的顾客,这些顾客有不同的需求,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不同,所以应该区分开来进行差异化管理,就像一个金字塔。(注1)
如果由你来设计明珠会员的等级界线,你会怎么做?答案是,找出顾客的历史数据,分析顾客的消费分布,根据数据导出结论。
假设从数据看出,飞够8万公里的顾客,虽然只占5%,但是带来50%利润,而飞4-8万公里的顾客,占10%,带来25%的利润,再调研一下,这些都是什么人,几乎都是商务人士。
剩下85%的顾客,都是偶尔才乘坐飞机,对价格非常敏感,哪家航空公司便宜就买哪家的机票,在他们身上无法多赚钱,最多只能抵消成本,钱只能从高端顾客身上赚回来。
从数据看这几类顾客的区分非常明显,哪些顾客为你贡献最多利润,对于优质顾客必须投入资源留住他们,否则其他航空公司正虎视眈眈想来挖走。
案例:视频网站的会员制度
一起看看爱奇艺和优酷的会员,模仿的是QQ的会员成长体系,等级计算方式相对复杂,QQ玩得相当成功,因为它找准了能激励用户的因素,但是如果用在社交属性不强的平台,就未必有这个效果。虽然每个平台都希望做社交增加粘性,爱奇艺也很早就开始这方面的尝试,没有相关数据也不好评价效果如何,但是这不会是一个很容易达成的目标,看看支付宝锲而不舍的努力就知道。
如果满足不了虚荣心,能否从物质奖励上补偿?然而,目前不同等级之间权益差别不大,也不算吸引。
向视频网站贡献价值的,除了支付会员费的用户,还有不支付会员费、但是看广告的用户,所以这两类用户都是有价值的。要鼓励用户付费成为会员,也要鼓励用户多看节目也就是多看广告,鼓励用户多登陆app,如果他都不来,广告固然没人看了,而且他付费的意愿就降低。
对于那些不付费做会员、但是看广告的用户,相比之下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种不公平,是否会增加他们流失的可能性。
会员制度是否可以考虑简化为,直接用“观看视频时间”去衡量,成为会员可以让这个时间加速累加(比如X1.5倍),用户可以用累积的时间兑换权益。
这样既简单,又解决问题,多看视频跟多看广告成正比,额外付费的会员给予更多奖励,然后以兑换的形式获得权益,而不是达到等级就赠与。
如果继续沿用用户成长体系,可以不要只与付费有关,加入视频观看的评估维度。
关于权益,线上的异业合作比线下更加容易,可能一张优惠券或者一个月试用,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都用得上,甚至可以是网站内的虚拟物品,比如给自己的偶像送礼物,让权益更丰富更吸引。
更广义的顾客忠诚度计划
顾客忠诚度计划,一般由市场部执行,调用的是营销资源,设计出来的自然就是一个营销方案。
我曾经在一家金融投资机构参与会员俱乐部的建立过程,根据业务性质,目的只有三个,帅选出潜在顾客,现有顾客进行Topup和MGM,就是让现有的顾客投入更多,或者转介绍更多顾客。
听着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其实竞争对手很容易模仿,建立不起竞争壁垒。
如果对于一家可以提供综合业务的银行,最有用的策略是什么?仅仅给VIP顾客提供无需排长队的贵宾窗口,这些谁都能做,真正不能复制的是什么?是融入他的生活,尽可能地揽下所有你能为顾客做的事情,存款贷款理财保险缴费......让顾客换掉你很麻烦,这样即使出现更好的竞争对手,只要你表现得还不算差,顾客就会因为习惯了而懒得更换,好像跟婚姻的道理相同。
所以能够建立起竞争壁垒的顾客忠诚度计划,不应该仅仅是营销手段,一个小支点无法撬动一个大目标,真正的顾客忠诚,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实现的。
顾客一定会对你忠诚吗
其实,我不喜欢用“忠诚”这个形容词,但是“顾客忠诚度计划”“忠诚度”约定俗成,好像暂时也没有别的代替。
“忠诚”这个词,很容易产生误导,似乎有价值的就仅仅是忠诚的这群顾客。
《跨越鸿沟》里面提到五类用户,其中最主流的大众用户是实用主义者,比如我自己就是这类典型用户,这些不忠诚的用户就没价值了吗?而且,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要顾客做到忠诚,难度太高,即使是苹果的粉丝,也不可能是天长地久的忠诚,恰恰不忠诚的用户才是大多数,过分强调忠诚会令你把有价值的用户范围缩小,会令你感到无能为力。把目标降低,不一定要忠诚,只要你的产品,能让顾客优先考虑,或者在用户心里占有一席之地,也许就足够了。
总结:
应该如何制定顾客忠诚计划(或会员制度)
--以肯德基和南方航空的对比看出,行业及业务特点是制定会员制度的依据
--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带给顾客特权感,有炫耀的价值,可以考虑设计会员等级
--通过数据识别贡献不同价值的顾客,对优质顾客投入更多资源
真正的顾客忠诚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实现,顾客忠诚计划更多只是一种营销手段
客观定义“忠诚”,不忠诚的用户是大多数,关注能带来价值的用户
注:
1金卡、银卡、普通会员这种顾客分类,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用户感知,但是对于企业内部人员来讲,就很可能过于简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更可能是现在的趋势,比如,一个购物网站推送给每个用户看到的广告商品,一家SaaS服务供应商发送给不同行业顾客的news letter,很可能完全不同。
2 文中的APP截图采用的是最近的APP版本,但不一定为本文发布时的最新版本。
本文为原创,已做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