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生活

      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已无记忆了。只记得从认字开始,我就爱上读书。那时最多的是小人书(连环画)。大块版面都是画,下面是几行文字。当时的小朋友大多在玩耍,惟独我捧着小人书,如饥似渴地读着。当时的书少得可怜,常拿着从货郎的那里的换来的小人书来看。而且马上匆匆读完,趁他还没有走多远,赶紧换第二本。 从而小小的脑瓜里有了很多的幻想。那时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拥有好多好多的书。

        到小学三年级了,已不满足看小人书了,可那时实在是没什么好书可看。记得有一个暑假,幸运地从姥爷家的破柜里搜到一本发黄的老版本的《林海雪原》 。那个暑假,是我最快乐的一个暑假,只要一有空,我就捧着那本似砖厚的书啃起来。先是花了几天 大体看看插图,又接着啃起文字来,因为是繁体字,又因为是竖行排列,很不习惯。看了几天也不甚明白。只好放下不看。可过几天没事可干,又拿出来再啃。就这样断断续续才扫完了《林海雪原》。

        那时的我绝对是看不懂红楼梦的。只记得那里面的人物。依稀记得几个场景。但那也足以炫耀了。妈妈也喜欢读这本书, 经常为我的努力而夸奖夸奖我,于是就沾沾自喜了,读书的劲头也更足了。

如何读书

        对一部大书、一套书乃至于系列丛书,从头至尾、一字不落的浏览一遍,即为通读,又谓全读。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去读叫选读;认真、反复地读叫精读。譬如有的专家学者一辈子侧重研究某一门学问,相关的某部书几乎读烂了。据说,全国著名的红学家中有人几乎能把《红楼梦》全书背出来,有人则把全书抄了一遍。由此,出书的便有了全集、选集和精读本之分。

        不过,依我多年的读书体会,选读和精读是获取知识的捷径。就自身的实际情况而言,至今还没有通读过任何一位伟人和名人的全集。通常状况下,是随用随读,也不乏急用先读。读书如吃饭,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学了很多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培根曾说过,“有些书可供一尝,有的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确实是极短暂的,用“一瞬”形容并不为过。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只不过有大小区分而已。在一生中,只要能把“不多的几部书”“用心地读”进而“咀嚼消化”它即足矣,也可以说就很不简单了。何况有的书一辈子都读不完,就拿《四库全书》来说,如果一个人平均一天读大约3万多字的读法和速度,要用26446天也就是72年又5个半月,才能读完。事实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这8亿字的鸿篇巨著。

        所以我希望天下所有的真正读书人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咀嚼消化,吸收成为对自己有用的精神食粮,以充实自己的人生,也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如何积累

        书山万丈平地起,积累知识最重要。要想学以致用,读书成才,就必须筑起自己的知识金字塔。

        积累知识,其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基础知识,就是指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二是指最近知识,又叫“短平快”知识。即各种报刊杂志介绍的最新方法、经验交流、现代理论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业务素质、认识能力等;“最近知识”的积累,像中国女排的“短平快”,接球就攻,拿来就用,落地开花,立竿见影,效果明显。“最近知识”的积累,可以补偿自己经验的不足,迅速地调节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

学会选择

        书市万卷适我取,学会选择有成功。我们读书,要想在失败中成功,首先要学会选择。在一个变得越来越多样、丰富和便利的世界,人生的历程真正成为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民主化、个性化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可选择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读书的内容,选择读书的时机,选择读书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谁有毅力谁成功。不论学习怎样革命,都需要获取成功的信心和毅力。毅力是一种等待,是一种分享,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宽容,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成功的力量。

        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内容,是把一个自然人改变成一个社会人的必然过程。做为教师,我们对他们的责任与爱就是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一个自然人改变成一个对社会、对历史、对家庭都能负担起起来的社会人,这才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