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就要到了,作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似乎七夕又有一点别样的风情。
对比西方,我们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更显含蓄。
从《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到《卜算子》中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都满腹深情,但都没有出现直接的示爱。
说到这,本鹿不禁想到日本的文学大家夏目漱石先生。
他在学校当老师的时候,曾给学生出的一篇短文翻译:要把文中男女主角在月下散步时男主角情不自禁说出的"I love you"翻译成日文。
学生直译成“我爱你”,但夏目漱石说,日本人是不会这样说的,应当更婉转含蓄。学生问那应该怎么说。
夏目漱石沉吟片刻,告诉学生,“月が绮丽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就足够了。
从理性的角度,月亮在日文中的发音“Tsuki”与爱(喜欢)的日文发音“Suki”相似,引发人们展开美好的联想。
从感性的角度,“今晚月色真美”也有“和你一起看的月亮最美”的隐意。月光皎洁宁静,而月下的我坐在你的身边,即使什么都不做,今夜都很美好了。
不得不说夏目漱石先生对语言的运用已经炉火纯青。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惬意,发生什么似乎都不觉得奇怪。
更重要的是,夏目漱石先生在塑造人物时对情感的把控之细腻,让人无法忘怀。
本鹿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夏目漱石先生的《三四郎》。
点击书名即可购买
现“阅达书城”微店全场6.2折起
七夕活动期间
(7.30-8.7)
下单即可包邮
01
《三四郎》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序曲,被喻为漱石文学中最出色的青春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叫小川三四郎,他从熊本的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东京的大学 。
在充满新鲜感的现代都会中,三四郎不只进入学问的殿堂,也被带进与家乡截然不同、繁华又绚丽的社交世界。三四郎迷恋上神秘的美祢子,她却暧昧地周旋于三四郎与大学教授野野宫之间。
两人行为以及思想上的差距,带给了三四郎极大的震动,这使得处于青春期的三四郎内心极其矛盾。就如三四郎与美祢子的密语“stray sheep,stray sheep”, 即为“迷途的羔羊”,同时也暗喻了彼此的人生。
三四郎身处变动的旋涡,看见社会的异象与矛盾。对于爱情、人生,乃至于整个时代都感到彷徨又迷茫。
在他心里,形成了三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是平稳又老旧的家乡,也是三四郎的退路,他将抛弃的“过去”好好地封存在那儿。第二个是学问的世界,学者埋首于知识,因遭世人抛弃而不幸,又因逃离世间尘嚣而有幸。第三个世界则充满灿烂,有着一切浮华事物,以及三四郎所倾慕的对象。
对于初见世面又情窦初开的三四郎来说,第三个世界对他的吸引力才是最大的。
三四郎渴望体验未知的世界,也试图找到自己在社会里的角色和位置,却慢慢意识到在激变的时代,他这种实际上游离在近代速度边缘的人生姿态并不能够如他所愿那样实现人生理想。充满遗憾的情感体验更是改变了他对于爱情的简单理解和对自身前途的看法。
02
不管是都市的现代化、求学的西方思想,甚至是现实中的待人处世之道,从三四郎这位主人公的视角及内心变化,呼应了时代的变化与隐藏的不安。
在阅读夏目漱石先生小说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能够不断获得深思的机会。
看到三四郎对火车上的中年男人心生轻蔑,脑中便很自然地浮起自己也曾腼腆的青春岁月。
读到美祢子在炎夏指着深秋才能丰收的椎树质疑树上没有果实,心底便不自觉地忆起忸怩作态的花样年华。
就连高等游民代助不肯上班的托词——“为什么不工作?这也不能怪我。应该说是时代的错误吧。”——也令现代读者发出会心一笑,并讶异漱石在一百年前就已预见二十一世纪的啃老族。
夏目漱石先生笔下所描绘的,是任何时代都不褪色的人性问题。
只要我们身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就得面对各种抉择,即使是跟爱情无关的决定,也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冲突与对立。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类似的感情抉择,或经历相同的自我矛盾,时而犹豫是否该为友情而放弃爱情,时而忧虑或因背德而被社会放逐。
然而归根结底,夏目漱石先生的自我期许,才是他的作品流传甚广的主因。
研究“漱石学”的专家曾指出,夏目漱石的假想读者涵括了三种类型的人物:一是像“木曜会”成员那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二是当时的“东京朝日”订户;三是“素未谋面,看不见面孔”的另一群人。
换句话说,从下笔的那一瞬起,夏目漱石已把属于未来世界的你我列入了阅读对象,他是倾注整个生命在为后代子孙进行书写。
03
要品读夏目漱石先生的作品内涵,我们需要去了解他笔下的时代背景,去体验他笔下人物情感的变化。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但是对身边的人说句“今夜月色真美”,大概是我们能迅速跟夏目漱石先生学习到的,又温柔又浪漫的表白了~
小阅鹿在这里提前祝大家七夕快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