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并未被皑皑白雪冰封,只是因为亡国的寒气太重。
历史背景
1636年,清朝皇帝皇太极亲率12万大军入侵朝鲜,是为丙子胡乱。朝鲜仁祖不能敌,逃往南汉山城。随即皇太极率兵包围了南汉山城。在数次交涉之后,朝鲜仁祖于翌年正月三十穿青衣出城投降,到达三田渡(今首尔松坡区三田渡),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
《南汉山城条约》(丁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鲜封贡关系的正式建立。
高度概括下剧情:
兵临城下,围而不打
突围失败,弹尽粮绝
天降炮火,举国投降
看完电影,讲讲我学到的东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影片中第一场战役,当敌人拿着大刀冲过来的时候,士兵端着粗制滥造的火枪,无论怎么瞄都瞄不准,军武官不听从手下铁匠改进火枪的建议,还说铁匠胆子小,耍小聪明,不愿意参战,鞭打他们。
武器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部队的战斗力,一个开数枪才能命中的火枪无疑丧失了它本身对冷兵器的应有的优势,粗制滥造的武器在战场上必定吃大亏。
我有次参加会议,习惯性的掏出的纸质的笔记本,但是隔壁桌的小伙子打开了电脑,在讨论的时候,他可以快速地把四个季度的会议记录打开,把之前的讨论要点和现在的做对比,佩服之余,开始使用笔记软件记录会议(PS:我一季度的会议记录在别的本子上,当时讨论的时候特别囧)。
为达成目的,请事先讲好利害关系
电影开头有一个情节,大臣金尚宪在请当地的村民带路的时候,很想把他带回城去报答他的引路之恩。然而,三番五次拒绝之后金尚贤为了国家的安危(避免他带路给清军),忍痛杀掉他。
几日之后,饥寒交迫的村民的孙女被出城作战的军官从南汉山城城外带回,金尚宪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将她接到自己的家中悉心照料她。并承诺帮助她找爷爷。
讲清利害关系,是为了就这件事达成一致,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刻意回避,又不试图搞清楚其原因,必定是有些问题。
我的一个朋友小张,大学刚毕业新入职场不久,一直在抱怨自己的活多事杂,天天加班还得不到真正的成长,整天六神无主的干活,想换一家公司试试。他的主管也发愁,这个家伙整天不务正业,恍恍惚惚地干活,工作不上心,自己任务完不成还拖累大家,换个人算了。
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小张要向主管问清楚自己的考核指标,清楚每周的任务,而不为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忙一天又一天,学会合理利用工具,提高效率。快速完成指标,得到奖励,这样的结果对大家都好。
忠诚度不是你丢下就再能捡回来的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寒冬腊月之时,将士昼夜不分守卫城墙,但无奈天气寒冷,衣裳单薄。大臣向君主献策,当下衣物奇缺,收集城内不用的稻草为将士避寒。一时有所好转。但没过几天,马厩中的战马因粮食不足而倒下。
君主为了保持骑兵的战斗力,收回发给将士的稻草,扫下居民房顶上御寒的稻草,当做马食。军民心寒之后,即使吃到了之后赏赐的马肉,因冻疮所致,战斗力也大不如前。
骑兵固然重要,但要强行夺取军民的御寒之物去喂马,无疑是个愚蠢的命令。失去的民心,再得回来很难,很难。
之前有个朋友向我诉苦,他有挺多朋友的,之前玩的好好的,渐渐地所有人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了,我清楚他,他有个特点是喜欢迟到,一起聚会时有几次迟到的太久就打电话说不来了,几次后,他逐渐由牵头人变为了经常迟到的人,后来就被称为惊喜人(来了就是惊喜,不来就是日常)。
我知道他很忙,迟到的原因大多是为了赶场,给了他一个建议:减少你不必要的承诺,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东西,精简任务,好好生活。
量力而为,不为你的鲁莽买单
电影中朝鲜军队试图突破敌军防线的战役中,主帅只是因为请巫婆选好了吉日,不管当时的天气(风过大,火枪手不能填充弹药),也拒绝了副将提出的先派小队去查明情况的建议,采取杀掉队伍最后人的激励行为,把队伍送进地方的包围圈,元气大伤,再无突围之力。
战败,总是将领的过错,君主的用人不当(文将去指挥军队),文将的自大,只信巫婆的吉日判断,不相信积累的战斗经验,让国家为战败买单。
和朋友聊股票的时候,经常会感叹错过了大涨的那些股票,庆幸躲过了那些阴跌的股票,大跌的股票,拿到了刚刚跑赢大盘指数的综合收益。回头看自己的投资败笔,无一不是那些听从了所谓专家的荐股,跟投之后,还未喝到获利的汤,股价变一跌千里,只得割肉出局。
专家的推荐是简单易得的,不经过思考的,蛋糕就这么大,吃一口少一口的零和博弈,是我经历的鲁莽,为无知交的学费。
回到电影中,不得不夸赞电影的用心程度,尤其是清军的语言和服饰,清一色的满语,细致到位的饰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粗犷,值得国产电影学习。
战争中受害的往往是平民,50万的朝鲜人为这场历时47天的丙子之乱的结果买单,被押往清国。这种心情,宋徽宗在被金兵掠走后写到:
《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