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地理教学中的一点小经验。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学习方法和其它学科的明显不同是:看图说话――读文字想像地图。读懂了课本,地图册上的各种图,表,并能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描述出来――同时通过课本中一段文字描述能迅速把相关地图在大脑中浮现出来。做到了这两点,基本就完成了一大半的学习任务。具备了这种学习能力,初中地理科的学习,成绩中等的初中生都可以自学完成初中地理知识了。
如何培养这种图文转换能力呢?
下面我以《经线的特点及在实际生活活中的运用》为例来说明如何图文转换……
教学工具:地球仪(老师一个大地球仪,没个学生面前一个小地球仪/或者学习自己用乒乓球制作的小地球仪)
教学方法:看图回答老师提问 思考 总结
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观察地球仪上从北极到南极的线条是什么形状?
学生:半圆。
老师:这些半圆叫经线。这些半圆在平面图上 是一条竖线(在黑板上画一竖线)
学生继续看地球仪
老师:这些半圆等长吗?相交于哪里?它们有多少条?指向哪里?
学生:这些半圆一样长,相交于南北两极。有无数条。指向北方和南方。
到此为止,地球仪上经线的特点在老师的指导提示下,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来了。
这个过程,就是看图说话--提取地图信息,用文字写下来的过程。。
这个过程充满了地理学习的课堂,它是地理学习的特点。老师运用这个过程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点:
1找出本节重点地图(教学重点)拟出授课重点。
2根据重点对需要观察的地图设置相关问题,以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用
3根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得出结论
4随时注意问题的不同结论,及时控制学生思维走向。避免走入本节学习重点之外。
这样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互动广泛的新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高,老师提问技巧更艺术,更高明的话,效果越明显。
地理考试中还有很多题,我把它叫做无图考图题——就是考题中没有出现地图,但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根据文字提示回忆学过的地图,才能得出答案。这就是地理学习的另一个特点--通过文字想象地图,就是把文字转换为地图,或者根据文字提示去找寻相关地图,并观察,找出或者归纳出答案。
仍以《经线的特点及在实际生活活中的运用》为例。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经线的特点:半圆,等长,相交,指向南北。
这四个特点在实际考试中,肯定不会让学生背诵的。它的考试方式是这四个特点的运用。就像数学,老师教1+1=2 考试靠2+3=5
下面四个例子:
一架飞机沿东经30度某点一直往北飞,能回原地吗?为什么?(考形状)
一个人沿赤道A点向北走100米,然后想西走100米,然后向南走100米,然后向东走100米?
问最后他在A 点的东面,西面还是和A点重合?为什么?(考长度)
一个人站在某点,他前后左右都是南放,他在南极北极还是赤道?同一经线上两点,一点在另一点什么方向?(考指示方向)
上面例子,都是根据文字叙述,回忆学习过的经线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才能得出答案。都是从文字又回归到地图的学习过程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初中地理中其它章节的学习同样适合这个方法,首先找出这个章节的重点图,着重进行详细观察,分析,组织语言,表达出来。
再找出重点文字描述,回去寻找关联地图。……
总之,初中地理学习,就是时刻胸怀五湖四海,脑有千山万水,嘴含诗情画意。你如果是一个读图高手,写说明文的好手。地理学习上,你就是一个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