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更新2828字,篇幅很长,干货满满。
推荐书目:城殤
适宜阅读者:历史爱好者、地产策划以及像我这样的杂读爱好者。
本文主旨:书评+本书可借鉴之处+文摘
城殤,是一本不怕剧透的书。
它是集合了16个城市的空间、时间与人文的书,这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读的很慢,读的很难,也读得很尽兴。我为这位青岛的作家张泉点赞,虽然我在百度上不能精准的搜索到他的详细信息。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晚清民国 十六城记”,显然,记录了晚清民国的16座城市。
但如此简单的理解这本书,又有点肤浅,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人物传记,是一部城市发展百科,也是一本地产策划的逻辑教科书及创意源泉之书。
称之为历史、人物传记、城市发展书都很容易理解,毕竟历史由人创造,而人和空间,是城市最重要的核心与研究话题。一座城市承载的是建筑与情绪的混合体,建筑是表征,情绪是城市性格。
城殤这本书,便是将城市空间与人物情绪全面展现,交付给读者16个城市历史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城市是主角,眼看它楼台起,眼看它楼塌了,而楼台之内的一个个人物,粉墨登场,触发着波澜壮阔的情绪向前演进。
当今的地产开发商,动辄冠之以“城市运营商”,但放眼一百年前,那些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角,推动的不单单是总建十几万方的住宅,而是真正的一座城市,涵盖市政建设、民主探索、金融探索、金融秩序、实业振兴、军事化、文化、宗教改革等等诸多问题。
正如 20世纪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所说的那样:“房地产并不是土地、材料和功能的市场,而是时代、文化和精神变革的产物,楼盘并不是钢筋加水泥,它脱胎于自身所要求的文化和精神。”
城市更甚。
那么为什么又说这本书是地产策划的创意源泉及逻辑教科书呢?
在这里我有两点感悟,我做了10多年房地产策划,写了若干提案,我有幸历经了保利、万科、金地、华润等全国知名房地产首次进入青岛市场时的状态:一个大品牌首次进入一个城市,首先就是去解读城市,向城市致敬与问好,俗称“拜庙门”。
解读城市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当地人达成一个共识:我理解你,了解你的生活方式,懂得你作为地头蛇的骄傲,虽然也我很牛逼,全国闻名,但我依然尊重你,向你致敬。
唯有这样,才能开拓市场。倨傲,容易引人厌恶,不卑不亢才能被当地市场接受。
如何解读城市?地脉、文脉、地脉的全面梳理,便是最好的法宝。
万科在进入平度时,曾耗费心神的撰写了一本楼书,名为《平度·万科城》,在这本楼书里,记载了平度在建国伊始至今的天文地理之脉络及城市规划,并聘请了韩国著名的建筑师承孝相操刀设计,记录了大师诸多手札。
另外一个案例也是与青岛有关,在广州牛神地产商越秀地产首次进驻青岛时,选择落子李沧,如何致敬青岛呢?越秀也有越秀的方法,青岛在过去是有名的纺织基地,素有”上青天“美誉,即全国的著名的纺织业基地:上海/青岛/天津。通过重温青岛李沧巅峰(当时国棉八厂与地块毗邻),进而让青岛与越秀产生勾连。
《城殤》这本书里,涵盖了16座城市,里面的地脉、文脉、地脉,能让你轻松了解16座城市的性格形成过程,如数家珍。
通过这本书,作为房地产策划的你,能轻松找到城市与项目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城市故事去找到项目定位。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很多项目开发,地段已经越来越边缘,如何给项目起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结合城市历史说故事,上升至一座城市的高度,比如著名的泰禾院子系:“北京院子”“厦门院子”“南京院子”“杭州院子”甚至还有“中国院子”。
如果城市的故事被人捷足先登了,怎么办?那就站在项目的角度去看城市,自封一个某城壹号或者首席,有内涵点的就从文化着手;如果站在项目的角度去理解城市不好操作怎么办?那就让项目当做一座桥梁,让城市与城市之间发生勾连。
我曾经撰写过一个方案,某北方水乡引入了绿城代建,如何让这个三线城市接受绿城?
在整个报告里面,我们便将水乡、绿城发源地江南杭州、与绿城勾连在一起,提案主题以“一朝入江南”切题。
这个剧变色时代,可以让万物相连,所有人看似平行,却又共同编织着生活这张网,串联起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
城殤这本书,为16座城市的脉络与性格背书,使得我们更便捷的读懂一座城市,少了翻阅厚重史书的繁琐,对地产策划来说,岂不是很好的创意源?
那么《城殤》作为策划的逻辑教科书,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悟,每当写提案的时候,领导都会说:你的方案很全面,但总是缺少点逻辑,要环环相扣,要严谨!
如何拥有自己的逻辑线?把这些虚无的东西,梳理的清楚明白?环环相扣?城殤这本书就做的非常好。
写地产广告的创意提案,基本逻辑是:要有个主题,不要上来就是某某项目提报,如果是这样,你的报告会逊色于有名字的报告,缺少了个性。试想一下,你喜欢别人叫你:工号071,还是喜欢别人叫你的姓名?
一个好的主题,让报告、项目产生勾连,更容易在开发商那里形成记忆印记,在《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本书中也讲到过类似道理。
我们看城殤这本书:城不用解释,就是16座城市,而殤这个字,作者可谓用足了心思:
殤:
1、没有到成年就死去:殇折,殇夭;
2、为国战死者
这16座城市,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要么在晚清动荡中夭折,要么在民国时断送进程,城市在曲折中前行,也埋下了悲情的剧情,可不就是一个“殤”字?
除了主题,在一个完整的提案中,逻辑线分创意线和结构线,创意线需要紧扣主题和项目定位来,而报告中显性的逻辑线就需要靠结构和表达形式来展现。我们以城殤来举例。
通过图表可以看到,城殤这本书,相比较于普通的书结构更为严谨,除了前言铺垫,结语总结,将16个城市又总结其特性,根据特性归纳出5个章节,每个章节伊始,都有主题与主旨内容概要。可谓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不仅如此,目录也做的很有用心,目录有小段文章的“引子”,用故事的形式勾起你对本节的阅读兴趣。
结合提案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城殤的结构逻辑,在展现形式上,充分表达你的用意,每一篇章的分隔页,都冠以主题或铺垫。
这些主题或展现本章节的主旨,可层层递进,在开发商心中埋下心锚,最不济还能让开发商从形式上感觉到你的用心。
我以前的老板一直给我强调:“即使是Word,也有排版”,更何况是PPT呢。
提案中的分隔页,引领整个报告的执行线
所以作为两次精读本书的我(曾经的地产策划工作人员),强烈推荐同行阅读此书,你或者觉得,我把本书拆解如此之细,是不是就没有读的必要了?
答案非也。因为这本书,还是一本文案学习的好书。作者不仅结构严谨,在文字的驾驭能力上,也非同一般,文字大气而优美,简洁而有力。
在此,我摘录一些,仅供参考:
01
曾国藩一度天真的认为,只要把西方的器物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他们就会像蚯蚓一样为帝国的根系松土,庇佑这棵垂垂老矣的参天大树继续枝繁叶茂。不料,真正播植在泥土里的,却是蝉蛹,春风的味道将唤醒这些沉睡的幽灵,他们将争先恐后的爬上树冠,将帝国的巨树吸成一具空洞的尸骸。
02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将权力转换成形式,将能量转化成文化,将无趣的事情转化成鲜活的艺术符号,将生物繁殖转换成社会创造。
03
占据城市重心的,并不是神灵的“道场”,而是权力的殿堂。
04
中国变本加厉的迷恋城墙,城外是中国人向往的桃花源,城内则是被各种复杂“关系”困缚的礼教世界。
05
从向过去寻找答案,到向外界寻找答案,从反求诸己,到问道于人.
06
当中国人试图称赞一座城市,会称它为“小南京”“小苏州”“小西京”,后来,无数以东方的Wie前缀的新兴城市却在这片黄土上不断涌现,东方的巴黎,东方的伦敦,东方的莫斯科,东方的芝加哥,东方的威尼斯,东方的蒙地卡罗……
07
人们过分追求现世而放弃了内心,人们开始习惯于用器物来充当现代化想象的介质,曾经是炮舰和飞机,后来是大炼钢与摩天楼.
08
灾难是政府行政能力最好的试金石
09
权利和责任分别是基督教和孔教的遗产
诸如此类金句,在《城殤》中举不胜举,建议各位看官耐着性子,硬着头皮,认真研读。
哈哈,至少我是这种阅读状态读下来的,我弱在历史人文,相信你一定比我收获更多~
以往书评:
读书笔记:《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
它是心间甜,更是万刀斩
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有感(上篇)
以往方案写作方法建议:
嫌你报告没观点?4个杀招亮瞎他的眼!
快速撰写高质量的策划方案?看这篇就对了!
想要转行做策划?文案先要弄清它!
-题外话-
感谢你看到这里,更多品牌商首次进驻城市的平面广告,可以私联我,感谢!
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