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快乐!但是比起儿童,我更愿意做个成年人

六一快乐!但是比起儿童,我更愿意做个成年人_第1张图片

图:来自网络

2000年6月1日,迎来人生又一个儿童节,这一年我们班表演的节目是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

为了许诺的大雪糕,为了赛过隔壁班,为了老师口中的荣誉,9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一个多月里不睡午觉,不跳皮筋不打仗,放学了也不回家,每天跟着录音机一遍遍排练,终于在六一前达到节拍感、整齐度的表演标准。 


六一快乐!但是比起儿童,我更愿意做个成年人_第2张图片

当六一汇演进行到中场时,我们很快发现,操场上由家长、老师和村干部组成的观看人群,在酷热和暴晒下只剩一半不到,主席台上空留一排桌椅。轮到我们班时看的人更少,大家突然有点泄气,但也只能一边擦汗一边紧张地默记动作,等待上台。

这时,传来报幕员清脆的声音:“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由于天气炎热,为免造成中暑,本届六一文艺汇演到此结束,请大家带好自己的物品,果皮纸屑不要随地乱扔,有序离场。祝同学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六一儿童节……”

那天以后,我对六一儿童节的兴趣就淡了。

一个不成熟但类似的例子:你打了几个月的工,攒钱给真爱买了份礼物,打算在纪念日当天制造惊喜。结果,兴冲冲的你半路得知,真爱其实一点也不care你的准备和付出,也不想听你一肚子的告白。你死不死心?

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的太重。(By韩寒)

当然,这个不是重点哈,说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吐槽心酸。因为它更多是帮忙印证了,与经常被安排、说教的儿童相比,还是做个成年人比较自在。

 


一、童年VS成年:关于思维力与判断力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人群。

中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在我个人看来,界定儿童和成年人的区别,首要在于思维里和判断力。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话常被引用,“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似乎小孩子始终坚持原则,成年人成了屈从利益的怪物。

问题是,儿童很多时候是认死理的。例如:妈妈让我不要跟成绩差的坏孩子玩;外婆说她不喜欢吃肉;老师说过流鼻涕就是不讲卫生的行为;某某不跟我玩我也不跟她玩了。

虽然也有困惑,但儿童的世界观和思考体系尚未建立或成熟前,其大部分观点认知来自外界。而在我国的教育惯性下,迷信标准答案和迷信权威在儿童成长的不同时期并不鲜见。

权威还特别多,家长、老师、课本、专家、比自己大很多的孩子,都称得上是权威,有些儿童的权威名单里应该还要加上网络。

即使是分对错这件事情本身,也是成年世界对儿童世界,经过或深或浅的思考所做出的选择性输出,又或者通过行为示范间接地产生影响。

我清楚地记得,一年级时有一次我妈去学校给我送饭,正好在上语文课,她就站窗边听我们跟着老师大声朗读课文。课文的标题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我们就像古人读书那样,摇头晃脑跟着师傅大声重复书上的内容。

放学回家后我妈对我说:“你知道吗?你一直读的是错的,应该是‘在党的怀抱里幸福成长’,你读的是‘在党的怀抱里福幸成长’。”


六一快乐!但是比起儿童,我更愿意做个成年人_第3张图片
图:来自网络

那一刻我很茫然。现在想来,不生产新的知识,也不真正理解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已,世界很轻易就被动摇。

如果入口处不加判断地吸收,加上缺少经过常识、经验、思辨过程检验的消化过程,又怎能期待输出或合情合理、或新颖独特的结论呢?

成年后稍经思索,会发现很多小时候约定俗成或不得其解的事物突然间得到破解。

所以大学时光不能只用来学知识,更重要是培养逻辑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这是必补之课。




二、童年VS成年:关于自主性与选择权

自由与民主是大至国家小至个体都非常需要的,但是很遗憾身为儿童很多时候不由自主。

想跳《大海》,不想跳《七色光》,但老师说领导们会喜欢活泼轻快一点的曲风,所以最后还是跳了《七色光》。

很想全班一起出去秋游,和小伙伴在山脚野餐,去山顶互相振臂高呼对方的名字,学校觉得不安全,最后毕业前还是没去成。

养了一盆野外采回来的花,带回一只朋友家新生的小猫咪,每天爱心满满地精心伺弄这一花一猫,某天放学回家发现花在垃圾桶里,猫不见了。

想学跆拳道,却被迫每天练钢琴,还总是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即使表达了不高兴,也被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时候会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只是为了证明比别人好?

关于学文还是学理,我第一次坚持自己做出选择,不少同学违心地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多少年过去了仍心存遗憾。

……

当你尚未成年,处于被监护的状态,你的兴趣和心愿有可能在人看来毫无意义,你的观点因为不够成熟常常不被考虑,你为自身行为负责的能力受到质疑。

你盼望着长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类人。

所以即使成长可逆,我也不想回到貌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实则没有多少可供支配和选择的童年时光。

在拥抱过成年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后,童年的那点子乐趣算得了什么。

说的更实际点,长大后,我还可以有做小孩的选择,小时候可没有变身大人的选项。 

此外,我始终认为,童心不是童年时光特有的产物,而评价一个人有趣,是给予那些善于观察生活,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们的最好奖励。

六一快乐!但是比起儿童,我更愿意做个成年人_第4张图片
图:古诗文截图

所以,童年固然可贵,童心世界却更难得。比起祝你节日快乐,我更愿意祝你童心永存。

其实,只要童心在,身为成年人的你其实更容易搭建自己的童心世界,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因为你有了自主权和选择权呀。




三、童年VS成年:关于平常心与悦己力


你的童年有没有很多不太淡定的时候?

明知道是爸妈的激将法,明明去别人家时分明听到自己也变成了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当他们又一次在你面前夸起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时,你还是会抵触、烦闷,感到委屈。

一次考试不能证明什么,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就好啦。可是我花了好多时间在这科上,结果没提高多少反而以前擅长的科目掉队了。

自从新同学来班里后,以前一直跟我玩的很好的某某不怎么找我玩了,朋友不应该彼此把对方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吗?

……

这些现在看来很不淡定的状态,当年就是心里的头等大事。童年的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还不算多,充满理想化的预设,心理调适水平也堪忧,特别容易因为一些外在的事情情绪受到影响和波动。

等到成年后,发现人生总有各种闲事挂心头,而你经过历练,已经知道哪些是水到渠成,哪些可以暂时不管,哪些应该就地解决,哪些你无力改变顺其自然就好。

学会情绪稳定,不能控制外界,但能控制自己尽量不被外界影响心情,自己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学会自我解压,做让自己舒服的事情。在抖开床单任它舒展的阳光微风中,在惊险刺激的荒野行动里,在放空大脑挥汗如雨的健身房,在鬼哭狼嚎嗨歌一曲的午夜,在烹小鲜大快朵颐的深夜厨房……

小说和电影里,形容一个人内心强大,一般是遇到事情了这人该干嘛还干嘛,他(她)拥有应对这个世界的定力和弹性。说的简单点,就是平常心,做自己。


六一快乐!但是比起儿童,我更愿意做个成年人_第5张图片
图:天龙八部扫地僧


自怨自艾,患得患失,忧虑担心,统统都没用,回头看时都是白费心力。童年时不懂得怎样与外界和内心的自己相处,现在总算懂得一点,也有了遇事自我调适的一套体系:

(一)写下来:记下困惑与感受,哪怕当时得不到解决,也是一次系统梳理,过后常有新体会。

(二)动起来:干什么都好,暂时放过自己,省得坐在那里翻来覆去地想,徒增心理负担。

(三)说出来:与人沟通常有新的视角,说不定能帮你解答困惑,就算是话题之外的闲聊,最起码也能分散下注意力,排遣不佳的心情。

除了平常心,还有一项成年get的好处便是悦己力啦。

童年过节最期待的就是打扮的帅气漂亮,然后领一份几倍于平时的零花钱,潇洒光顾各式店铺和摊贩。

成年后只要你经济上能够自理,不过多追求奢侈品等超出消费水平的东西,在取悦自己的自由度上简直不要太爽。

可负担范围内,天天都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每天都能吃想吃的美食,按照小时候的标准,岂不是天天在过节?完胜!


六一快乐!但是比起儿童,我更愿意做个成年人_第6张图片
微信截图


回顾总结:尽管童年珍贵,成年人也有压力和痛苦,但成年后拥有的思维力与判断力、自主性与选择权、平常心与悦己力,让我更愿意做个成年人而非儿童。

当然了,有一样是成年人和儿童比不了的,那就是新陈代谢!

童年做课间操总是跟不上广播节奏,但坐在教室学一天腿都不会肿,那应该是我这辈子最瘦的时候。


互动: 如果时光可逆,你选择做儿童还是成年人?为什么? 欢迎留言~



作者简介:冯橙橙,武大硕士毕业,两年管理咨询从业人员。现致力于寻找内心深处的热爱,成长永远在路上,唯有参与和付出才能真正体验人生。微信公众号“池下有苇”(ID:cxyw0423)。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一快乐!但是比起儿童,我更愿意做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