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恕岂是万金油

  传统教会处理饶恕与公义关系的失衡需要矫正

饶恕确实是一种公认的美德,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是“指原谅过错、冒犯或失礼之处,不计较过错。”在基督信仰的价值体系里,饶恕更是一项具有超越性的美德,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生命品格。可是,传统教会里有关饶恕的教导和教牧处理却多有失衡的地方,那就是脱离了公义,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恶劣后果。先看下面三个个案:

案例一:有个姐妹在家里经常遭到丈夫家暴,到教会寻求帮助和安慰,教会告知姐妹要饶恕要忍耐,并检讨自己生命中可能有什么问题甚至是罪,但对家暴者的罪恶却视而不见。

案例二:有个姐妹丈夫出轨多年,甚至在外面还生了儿子。这位姐妹要向法院提起司法诉讼,连法官都说这是重婚罪。但教会却对姐妹说,我们信耶稣的人不能进行起诉,倒要饶恕和忍耐。提出饶恕的人对出轨者的恶行却无动于衷。

案例三:某教会有个弟兄发现传道人有一些问题,提出规劝,传道人不仅不听反而最后以惩戒的手段把弟兄开除出教。弟兄受了很大伤害,事后有人劝勉弟兄说要饶恕,不能心存苦毒,却对传道人的错误以传道人将来要向神交帐为由避而不谈。

在这里,我们看到饶恕是教会给受到不义对待和伤害的信徒开出的一剂神奇药方。饶恕被当做了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被视做是化解一切问题的“万金油”。好像有了饶恕,各种关系就和谐了,各种伤害也就被医治了,而教会也就紧跟着实现“太平盛世”了。然而,对受伤者来说,如此灌输饶恕的大道理不仅得不到任何安慰,反而容易造成第二次伤害。因为这样的饶恕教导脱离了公义的基础,脱离了公义的饶恕说教可能沦为罪恶的庇护所甚至是帮凶。

其实,查考整本圣经,讲论公义的经文远比有关饶恕的经文要多得多。在圣经的整全教导中,公义是上帝的基本属性,这样的经文比比皆是,而且公义具有公平、正义的含义。“密云和幽暗在他的四围;公义和公平是他宝座的根基。”(诗篇97:2) “论到子却说:‘神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 ,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 神,就是你的 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来1:8-9)

而且,公义和平安(中文的“平安”也就是希伯来语的“沙龙”,指神人关系及万物秩序的和谐美好)不可分割:“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诚实从地而生,公义从天而现。”(诗篇85:10-11)

旧约的先知们不是以预测未来为主要职责的,而是站在公义的立场斥责罪恶呼唤公义:“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辨屈”(赛1:16-17)使徒约翰在异象中展望到神的终极审判:“我听见掌管众水的天使说:‘昔在、今在的圣者啊,你这样判断是公义的……’”(启16:5)

而传统教会之所以陷入片面高举饶恕忽略公义的误区,和解经不当、错误应用有关,也可能和华人社会“欺软怕硬”的文化传统有关,对于弱者进行道德说教总是比较容易的,而对制造伤害的强者只能取姑息的态度了。

圣经是有关于饶恕的明确教导,经文主要出自马太福音和以弗所书,而且为大家耳熟能详“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 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4:31-32)最著名的莫过于主耶稣讲过的不饶恕人的恶仆的比喻(太18:21-35)主耶稣讲述这个比喻最后的结论是:“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太18:35)

仔细查考这一组有关饶恕的经文,更侧重的是处理信仰共同体内部的碰撞和冲突,这是基督徒信仰群体的伦理原则:当你的弟兄犯了错,伤害了你,你要选择饶恕你的弟兄。饶恕的驱动动力来自于神的饶恕。一个经历了神之饶恕的人是可以去饶恕人的。

然而,这只是圣经教导的一个基本面,但并非全部,因为还有一个与此不可分割的基本面,可惜的是容易被我们疏忽,结果是造成了失衡,片面高举饶恕,而忽略了公义。这另一个基本面是,对于犯错(罪)给他人带来伤害的施害者,要承担什么责任?要有怎样的回应态度?是的,受害者出于神的缘故选择饶恕,这是对施害者的恩典,绝非施害者配得的。但这并不能取代施害者悔改的责任,无论是对神还是对人都必须有悔改,施害者绝不能以受害者的饶恕为由而逃避承担犯罪的后果,放弃悔改的担当!否则就是假冒为善。

主耶稣是很注重平衡的,他一方面讲论饶恕,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注意把握公义的原则和必要的界限:“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18:15)在这个情景下,无关乎饶恕,而是你有责任要指出你的弟兄的错。基督徒不是“和稀泥”的人,也不是任人欺的“懦夫”,而是勇于指摘和矫正错误的人。但如果对方不听劝,也不听教会的劝戒,那么只能暂时放弃,视之为“外邦人”。这可能也意味着要停止交往了,至少是停止属灵的交通。

    使徒保罗也没有把饶恕视为“万能钥匙”,当有自称是基督徒的人犯了罪,就不可与之相交,除非其结出悔改的果子。“我先前写信给你们说: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林前5:9、11)

  因此,我们到此可以有个总结了。饶恕是基督徒的基本美德,我们能饶恕人是因为先经历了神的饶恕。但饶恕并非“万金油”,不分场合不看条件而片面地教条地盲目地应用饶恕是大有问题的。所以,在基督徒生活和教牧实践中要给饶恕设定一个界限,加上公义的链条。对受害者可以讲饶恕,但不可罔顾公义,你讲饶恕不等于取消施害者悔改的责任,更不等于取消受害者讨还公道的权利。

  记住:“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诗篇85:10)

你可能感兴趣的:(饶恕岂是万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