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在RIA便签读书法里专指学习者的输出环节,要求写出针对技能How的未来应用规划。在拆书家技能宝典(《拆书家成长手册》)里,【A2】设计共有四种做法:写便签、分步催化、编故事(剧本)、布置任务。这四种【A2】里面的前面第一种,要求写【A2】便签,后面三种,属于拆书家针对现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安排,也要求学习者根据拆书家指令来输出未来规划,只不过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了些。
学习者在写【A2】的时候,他在写什么?学习者应该如何写,才能激起自身积极实践的欲望和热情,才能持之以恒,才能获得真正的行为改变?写的时候唰唰唰唰,做的时候拖拖拉拉,这样的【A2】不写也罢。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放弃的艺术》(【美】 佩格·斯特里普 艾伦·伯恩斯坦 著),给了我一些启发,想分享给大家,以便于对拆书技能的讨论和有效应用。
一、原滋原味的说法
我们可以从《这样读书就够了》第二版里可以找到关于应该如何书写【A2】的说法:
【A2】便签:应用知识的标准
1.目标:是否规划了目标?目标是否符合 SMART原则?
2.行动: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具体行动步骤如何?行动人是谁?在哪里?何时开始?行动频率如何?
3.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便签的方法
4.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动他人做到的吗?能量化做的程度吗?行动够显性化吗?
关于具体该如何写【A2】,并无更多指导内容。
二、步步走来的款式
拆书家打怪升级到TF3-3时,我们回头再来看看从TF1-1到TF3-3,【A2】要求是如何款款渐变的:
TF1-1:【A2】便签,规划了对知识的具体运用,听起来够清晰、能执行。P11。
TF1-2:指令清晰。每个学习者都写下了一个包含具体做法,有明确时限和可衡量或可观测预期结果的便签。P20。
TF2-2:分步催化中,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到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分步催化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规划出了以后可以如何做的具体计划。P41。
TF2-4:对便签和分步催化的综合运用。
TF3-1:【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剧本)。剧本包括背景、人物设置、人物动作、人物对话等等。有角色应用刚刚学的知识成功解决了问题。P71。
TF3-2:【A2】环节指令清晰,布置任务,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P87。
TF3-3:对编故事(剧本)和布置任务的综合运用。
我们的【A2】,步步走来,内容越来越显得贴近学习者,越来越鲜活,越来越有生活气息,参与人数也从单一到多人,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起来,从手写便签到发挥想象的分步催化,再到独自编涉及他人的故事剧本,最后是找人实践。
但从包装的逼格来看,是不是缺乏整体性?比如缺少写出来的目的?缺少计划感?经常缺少场景?缺少学习者情感转变或投入?剩下的只有干货,行动步骤。那都是在单单调调地完成晋级任务。
三、突发奇想的设计
关于【A2】的目标、行动、关联、可控要求,拆书家应该非常熟悉了不是?但是到底该怎么写【A2】,是不是感觉还是少了一些方向感?写下的【A2】该如何体现我们对改变的渴望?照着写下的步骤去做就行了吗?就真能够坚持下来做到改变了吗?可我一直感觉还少了些东西,来鼓励和支持学习者去积极实践。
这是我前几天看到的一句话,“目标脱离要在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这4个层面同时发生。随着我们对这些层面的描述和解释,你会清楚地知道,改变动机和行为,完全取决于认知和情感脱离的实现。”(《放弃的艺术》,P57)
作者在讲,放弃一个目标是比较困难的(目标脱离),需要从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4个层面下手才行。由此,给了我几点启发:
1.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反过来讲,也告诉了我们,目标脱离必须从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4个层面下手,那,我们要达成目标时,是不是也需要从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这4个层面入手呢?拔毒要去根,播种也要养根啊。
2.之前我在其他提及的三脑假说(认知脑、情感脑、行为脑,“三脑假说”带给我的拆书启示录),只有当我们推动至少其中两只脑一起协作、一致活动起来,人的改变才会发生。
3.康贝尔( Cambell)认为,态度是针对一组社会事物而产生的具有一致性的反应群。态度包括认识(尤其是评价性认知)、情感和行动倾向三种成分(怎么设计出一个帅气逼人的大表哥?-谈谈量表自测题之几点思量。)。态度是一个人最难改变的,也涉及了认知、情感、行动倾向三部分。
4.一些心理学家提出,制订并写出一个相对具体的行动计划,是解决拖延症好的开端。
5.运动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显示,“在大脑里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尤其是当我们把场景、过程想象得越详尽、越具体,越等同于实际做了一遍。
6.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Kenneth ·Craik)1943年提出心智模式(Mental ·Model)。彼得·圣吉将其定义为: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他人、组织和整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诸多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印象等。
由于心智模式隐而不见,而且具有自我增强的特性,它常常变得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彼得·圣吉指出,改善心智模式的过程,从本质上是把镜子转向自己,试着看清楚自己的思考与行为如何形成,并尝试以“新眼睛”获得新的信息、以新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思考和决策。
当我们在书写与某个场景有关的一个认知(或情感)的时候,实际上,这也算是在向自己确认和显性化某个需要改变的心智模式。这一行为,是非常有利于我们做出心智改变的。
基于上面几点理由,我们似乎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让学习者的【A2】具有实践价值,学习者愿意积极坚持去做,在其书写的时候,可以做出一些要求,即按照一定格式去书写一个行动计划。
这就是说,要给【A2】一个有逼格的形象包装。这既是从心理学角度考虑的需要,也是促动学习者行动起来的需要。
我推荐一个自己思考得来的,包含5部分的【A2】书写模型:
1.目的(动机):学习者愿意为之努力改变的、一个期待的行动结果。比如,改善与上级(夫妻、孩子、父母、同事)之间的关系。
2.场景:学习者必须为之预设一个未来极有可能遇到的一个场景(也即为学习者最想在这个场景下自己发生改变的场景),育儿、在职学习、日常工作、亲密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都有可能。这也是学习者寻求改变的动力所在。要包含人物、起因、事由、可能发生的潜在冲突等。如果是明确可预期的时间(下周二上午召开部门会议时,下周六一家人一起出游时,……),就应该把它写入计划。这也是不断实践、不断迭代和熟能生巧的要求。
3.改变:认知、情感、行为的三维改变才是真改变,才能真改变。
3.1认知改变:由之前的旧认知调整为现在的新认知,是基于之前对……缺乏了解造成的,原来可以……如此这般去看这件事。
3.2情感改变:之前基于旧认知下,自己的对待此事的态度(情感)是……,现在自己对此事的态度(情感)可以是……或者……。应该是要积极的、愉悦的、愿意接受的。
3.3行为改变:具体执行计划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反观之前学习者书写的【A2】,大多数情况下,差不多就只是上面的3.3模样就结束了。
现在包含5项内容的【A2】行动包,让未来规划有了逼格,让行动更富含目的性和情感,有场景有故事,更富有人情味了,写起来也更加生动有趣了。
《一出好戏》里面的马进,痴心梦想追求美丽的女同事姗姗,竟然臆想出来如此一个荒岛逃生好戏。梦里,人性善恶美丑毕现,梦外,草根依旧还是一个草根。
梦醒处,马进应该是心境大变,面对姗姗、同事和自己的处境,应该是可以应对自如了。因为在梦里,点点滴滴、彻彻底底,他经历过了。在最后一个彩蛋里,徐峥想多了。
电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醉拥美人的勇气,就演不来一出好戏!”
当学习者按照这个模型写下自己的【A2】,应该和之前有不一样的效果。所以,我会说,没有逼格的【A2】,就不是好【A2】!
特此说明一下,这个新模型与【A2】撰写应满足的【目标、行动、关联、可控】模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四、实践期间的变数
1.【A2】内容一定是要与【I】里的How有关联的,必须“动用”到【I】环节表述的How的关键步骤,可不必全部覆盖和采纳使用。
2.【A2】应该包含部分可观测、可测量的行为或者动作。有些改变是学习者内在表现,有些是外在表现。那些外在表现的改变,需要尽可能地显性化、可视化。
有兴趣的伙伴,可以这个换了新包装新逼格的【A2】试试。
反正我今后设计的【A2】是必须包含5部分的:运用目的、应用场景、认知改变、情感改变、行为改变。那,才有高大上的逼格啊,正能量满格的哦。
有不同体验效果的拆书家伙伴,请在评论栏留言。
一家之言,欢迎留言。
您的点赞、评论、分享、质疑、讨论,当然包括打赏,将激励我写更多、更好的关于拆书技能主题的。
这里是拆书帮成都蜀汉分舵三级拆书家 杨聚东 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