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

2018年农业专题研究报告由中哲咨询研究员周彬提供。

周彬

从事研究经验:

农业模式研究

农业地区和企业标杆研究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

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演技

项目经验:

大冲山大嘉汇国家养生城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川健康管理学院项目建议书(进行中)

由于原研究报告文章篇幅较多,所以初期先介绍四种农业模式,后续再发布最后五种农业模式。

本报告分为word版本和ppt版本,小编会结合文字和ppt版本一起发布,各位对下期内容或者是ppt版本感兴趣的朋友们都可以直接在文章最下方留言部分直接给小编留言进行索要。

本期农业模式内容包括:

1、生物农业

2、精准农业

3、旱作农业

4、高效农业

word版本

一、传统农业的新发展

1、发展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的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由于投入和产出的比重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比重逐步下调。作为发达国家而言农业比重已经相当低,以美国为例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在2%以下。但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农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动力,目前我国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仍在10%左右,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带来传统行业的新形态,行业分支不断细致,而有着相同发展倾向和发展行为的行业往往可以进行新的结合,这种结合是有机的是有严密逻辑的,继而形成新的模式。农业作为一种分支广泛的产业,与其他行业的结合是必然的而且是不断发展的。

二、农业模式研究

1、生物农业

释义:生物农业指按照生物学规律,采取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高产、高效地生产优质农产品以及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和 产业模式。

类别:

类别一:生物种业

类别二:生物型生产资料

类别三:生物型食品加工业

类别四:生物能源

特点:

特点一集生产功能、 生态功能、 生活功能于一体

生物农业可以提供更为安全、优质、丰富的农产品;提供生态产品 (如清洁的空气、 优美的环境等)供人们消费,植被还具有保持水土和调节生态环境的功能;旅游观光为主的生活功能。

特点二:有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

生物农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涉及农业、医药、能源、环境、食品等多门学科领域,生物技术对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扩散,带动了多种学科融合以及不同产业资源的整合。

特点三: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生物农业强调通过促进自然过程和生物循环保持土地生产力,用生物学方法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该产业模式主要包括生物种业、生物肥料业、生物饲料业、生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业等一系列生产和研究活动。

发展路径:

1.延伸农业产业链

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研究水平方面,中国且拥有一支相当规模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生物农业

部分领域的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这为进一步加快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技术、人才和产业基础,完善提升农产品生物育种、生物农业生产、加工、贸易产业链,建立优势产业联盟,整合产业资源,抢占产业上游的龙头,谋求对生物农业产业链的掌控主动性。

2.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

当前,中国已形成了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大中型

沼气、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农村沼气形成了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植物生产的循环农业模式,秸秆能源化利用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推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

3.发展发展循环经济

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过程资源消耗减量化和生产结果无害化农业循环经济。一要以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二要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实行集约化经营;三要开发利用农村新型能源。加快对太阳能、 风能、小水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4.促进生态产业发展

发展和提升以农业为基础的生态产业,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将现代科学与中国农业的传统经验相结合;三是将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四是要综合性与区域性相结

合。

我国生物农业的困境与方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农业产业起步较晚,目前面临六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品种良莠不齐

2.植物病虫草害危害严重

3.饲料、肥料资源短缺

4.自动化程度低

5.食品加工落后

6.科研方面仍有不足

我国生物农业发展的总结

1、我国生物农业的起步晚,但经过常年的发展,目前在生物育种和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两大领域,包括转基因作物、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饲料添加剂、组织培养、兽用疫苗等细分行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

2、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已有一定成效我国动植物育种经历了系统选育、杂交选育、杂种优势利用等常规技术不断发展的历程。一批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中国荷斯坦牛、中国美利奴羊、小型蛋鸡等成果。

3、绿色农用生物制品部分规模生产并推广应用我国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动物疫苗、生长调节剂等部分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上已取得积极进展,部分产品已推广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由于国情和发展上的历史原因,我国生物农业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仍旧还有许多不足,这就始终需要做出长足的努力,未来科研和农业发展仍旧仍中道远。建立高效有力的科研队伍,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在科研上取得新进展,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从而使得我国生物农业得到长足发展!

2、精准农业

释义:

精准农业是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并以3S(CNSS,GIS,RS)技术为支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精准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就是将最先进的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技术基础:

GNSSGNSS的全称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它是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还涵盖在建和以后要建设的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RS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思路:

1.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

2.结合需求发展农业智能化装备

3.发展节 水 、 节肥精 准 农 业

4.积极推进无线传感技术的普及和 应用

5.大力推进地区性设施农业示范工程的发展

6.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多种多样

7.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借鉴各国经验

8.应该分层级、分阶段发展精准农业

3、旱作农业

释义:

旱作农业就是在降雨量不足,没有灌溉的条件下,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及其他农业生产。旱作农业的核心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降水量的多少能被利用%)和利用效率(每毫米降水可生产多少产物kg/mm.亩)。旱地占我国总耕地面积的50%左右。

特点:

1、降水量不足(年降水 250~600 mm 的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7、8、9 三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 %。包括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

2、土地资源多,光热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北方旱区人均耕地

0.2~0.7 hm2,全国 0.09

hm2)。光能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光照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大。土地多,有利于调整种植结构和种养结构,光热资源丰富可一年多熟,水是影响旱作农业区光、热、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限制因素。

3、农业生产水平低。灌溉农业区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70%,旱作区占30 %(面积占50%),其中,北方旱作区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24%(面积占 40 %)。说明旱作区生产的粮食主要来自北方旱作区,同时也说明北方旱作区单产低,潜力大。

应用机械化旱作农业耕作模式:

硬茬作物模式:

模式一:用组合式旋耕多用机,大型拖拉机秋收后一次进地完成旋耕、灭茬、起垄、镇压达 到待播状态—春施肥播种、镇压—中耕管理(机械除草或药剂灭草、定苗、追肥等)。

模式二:小型拖拉机秋收后灭茬—大型拖拉机深松(或超深松)—春施肥播种、起垄、镇压—中耕管理(机械除草或药剂灭草、定苗、追肥等)。

软茬作物模式:模式一:大型拖拉机秋收后一次进地完成深松(或超深松)、起垄、镇压—春施肥播种、镇压—中耕管理 (药剂灭草等)。

模式二:大型拖拉机秋收后一次进地完成浅翻(旋耕)、 起垄—春施肥播种、镇压—中耕管理(药剂灭草等)。

模式三:免耕种植。土壤前一年秋天不耕翻、作物留茬—春播采用封闭式精量播种机直接施肥播种—免中耕管理(只进行药剂灭草)。这种模式是旱作农业的发展趋势。

提升旱作农业水平的主要技术:

1.以地膜覆盖为主的地面覆盖蓄水保墒技术

旱作农业技术的核心是如何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用好地表水,通过雨水拦蓄入渗、覆盖抑蒸、雨水富集叠加利用, 实现用水、保水、蓄水、拦水、截水五大环节的高效用水。因此,地面覆盖蓄水保墒技术是旱作农业的核心技术措施。

2.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科学施肥、培肥地力技术

旱作农业区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面积大,

把耕地质量建设的重点放在中低产田改造上,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增施有机肥等科学施肥技术以及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增加产量、培肥地力、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特别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建立科学施肥体系为目标,测土配方施肥从技术措施上升到政策层面,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等重点环节,做到“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通过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以大幅度提高产量,挖掘有限土地资源的增产潜力,促进耕地质量水平的明显提高。

3.以抗耐旱品种为主的结构调整和生物抗旱技术

突出耐旱、抗旱节水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结构,

选用水分利用效率高、需水规律与降水规律较吻合的品种,如玉米、马铃薯、糜谷、紫花苜蓿、沙打旺等抗旱耐旱作物,适雨种植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大力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等配套技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作农业区特别是半湿润偏旱区要根据雨热同季的特点,充分利用水热资源优势,在夏作收获后大力发展复种技术;积极发展粮粮、粮菜、粮经、粮饲、粮果等间作套种技术,通过提高种植指数来增加单位面积年产量和年产值。

4.各种抗旱播种技术

旱农区早春(3~5月)降雨稀少,土壤墒情极差,常常导致玉米等春播作物无法下种。采取点浇点灌、注水沟播、坐水播种、玉米撮苗、马铃薯整薯坑种等抗旱播种技术,通过雨水注入、耐旱品种及农艺抗旱技术三种措施的结合来保全苗、促壮苗,可有效解决春旱无法下种的问题。

旱作农业区特别是年降雨300~400mm的半干旱易旱区要把这项技术作为保证春播出苗的重要措施来长抓不懈。

5.以集雨补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

集雨补灌是实现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具有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旱作农业应始终把集雨补灌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群众利用庭院、道路、荒山荒坡修建集流场,多挖蓄水窖,拦蓄自然降水。

6.以深松耕、少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免耕或少耕技术,秸秆残茬覆盖及表土处理技术,深松耕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可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休闲期土壤蓄水量;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生产作业工序,节约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

4、高效农业

释义:

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科学集成,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多系列、多品种、高产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

我国高效农业发展成就:

各地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末,江苏省徐州市各地区温室、大棚、生产用房种植面积达2.6万hm2,巨型棚、钢结构的设施农业从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规模

;江苏省沛县年出栏肉鸭9000万羽,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基地,纯利75000元/hm2,初步形成苗鸭孵化、宰杀、羽绒、饲料为一体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四川南部的宜宾市翠萍区沙坪镇建立了稻鱼蛙示范基地,2003年面积发展到35hm2。稻鱼蛙共养不仅消灭大量有害生物,而且大幅度提高稻田整体经济效益。据调查,与单种水稻相比,水稻平均增产加上蛙、鱼的销售收益纯收入增加了10倍以上,形成了多元高效立体的种植模式。

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矛盾:

①土地流转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但随着土地收益不断增加,土地流转成本加大。

②农业投入问题。涉农部门都掌握一定数量的资金,但因资金用途限制不能满足农民需要。

③高端产业发展问题。农业产业链不长 ,带动力不够 ,集约经营尚处起步阶段。

④集体经济问题。镇村两级经济实力不均衡。

⑤农业服务体系问题。良种推广、防疫灭病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甚至出现线断人散的现象。

⑥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由于知识层次、因事因病返贫、缺少劳动力等因素,仍有一定比例的弱势群体。

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的困境:

1.生产基础落后

农业开发项目区由于投资的标准低,配套标准也相对较低,项目区里还有未治理到的区域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说,农业在抗御旱涝灾害上仍然落后,从而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2.生产技术推广受制

随着城乡经济管理传统格局的打破及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广大农村留守的农民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从比较效益说,农业比其他产业收益较

低,而且时间长、风险大、劳动强度大、环

境艰苦。这就使农业难以留住青年农民,造成了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提高过慢,对先进技术不易接受,制约了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经营格局分散

把农业当作主业的只有少数农户,多数农民只把农业当作收入渠道的一部分,多数时间外出打工,每年用于农业的时间较少;以致使用农家肥越来越少,对种植技术也没有兴趣和精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户均土地太少,农民如果专一从事农业显然难以取得高收入。然而大多数农民都不轻易放弃土地,从而造成农业规模小、不重视投入、生产技术难提高、现代化格局难突破。

4.农业经济组织体系陈旧乏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用全新的经营理念、组织方法和先进生产技术来武装。大包干以来,用市场的分配来管理农业是一种进步,这种管理方式持续至今,虽然也锻炼了一批高智商的农民,但大多数农民还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在组织现代农业方面显现出其观念与方法的陈旧乏力。

ppt版本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2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3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4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5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6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7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8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9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0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1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2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3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4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5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6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7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8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19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20张图片


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_第21张图片

此报告供客户内部使用,未经中哲咨询书面许可,其他机构不得擅自传阅、引用或复制。

下期农业模式包括:

1、观光休闲农业

2、互联网+农业

3、众筹农业

4、创意农业

5、多功能农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年九种农业模式专题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