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5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

自2017版新课标出炉以来,“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了老师们的热门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具体到我们英语学科,又有哪些素养呢?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的学习笔记,聊一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

No.1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最早在1997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当时,他们采用了competence这个术语,并做了如下定义:

A competence is more than just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involves the ability to meet complex demands, by drawing on an d mobilizing psychosocial resources (including skills and attitudes)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从最开始,“素养”的内涵就是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它涉及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如何运用和调动所有的认知和社会资源去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此后,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纷纷构建起自己的素养框架。

比如,美国在2007年提出了修订后的素养框架,包括:①学习与创新技能 ②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 ③生活与职业技能。

澳大利亚也在2008年的《墨尔本宣言》中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卓越,培养青少年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且有创造力的个体和主动明智的公民。

“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素养要素的选取,都反映了整个国际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最新要求,如:创新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和社会责任,以及自我规划等等。”

我们中国也不例外。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将其划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又由两个素养组成,依次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以及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在这个框架下,英语学科在原有的三维目标基础上,构建出了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No.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自2004年高中课程改革起,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就被界定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表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由下图中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五个要素构成。


2018-11-25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_第1张图片

而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体现本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那么首先,什么是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呢?

在原有的五个课程目标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而成的语言能力,就属于英语学科的首要关键能力。为什么要将二者结合呢?因为他们都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学生必须既有知识又会技能才能发展出语言能力。

同理,原有的学习策略也是仅仅停留在策略层面,学生只知道怎么做是不行的,必须要真的会做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学习能力成为英语学科的第二个关键能力。

此外,核心素养对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要求,原有的课程目标并未体现出来,所以新增加的思维品质成为英语学科的第三个关键能力。同时它也是学生必备的品格,属于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兼而有之,所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核心素养。

以上三点,就属于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涵盖了原有课程目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三个方面。所以,剩下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就成为了英语学科的必备品格。

但2017年新课标并未直接将这两个目标作为核心素养,而是整合成了文化意识。也就是说,虽然和原来课程目标中的文化意识同名,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其实包含了这两个层面。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整合呢?主要是由于当情感态度被单独列为课程目标的时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并未从所学内容和知识出发进行升华,而是被单独割裂出来,普遍存在“贴标签、喊口号、空谈大道理”的不和谐现象。

所以整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教师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必须依托学科特定的内容和活动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依托于语言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中外优秀的人文和科学知识,在参与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过程中,理解其内涵,比较其异同,判断其价值,汲取其精华,从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心,由此提升文化修养,构建积极的情感态度,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至此,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正式构建完成(如下图所示)。


2018-11-25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_第2张图片

No.3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了解了核心素养的构建,我们来看看它们各自的内涵(以及我个人的理解)。

(注:新的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四个核心素养,还对各个核心素养进行了要素界定,并对每个要素的发展进行了三个水平的划分。也就是说,核心素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虚无缥缈,它是有具体的评价标准的。

但由于划分的标准内容较多,本文不再单独列出,仅提供划分的维度供各位老师作了解之用。想了解更详细的三级划分标准,可以查阅17版新课标117页到120页的附录1。更详细的解读也可以在《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一书的第三者第二节(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中找到。)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及情感态度的能力,其水平划分包括:语言意识、语感、语言理解、语篇能力、语言表达、语言交际等六个维度。

首先,语言的使用一定是在社会情境中发生的,不可能脱离情景,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构建真实的语境,而不是就语言知识教授语言知识。

比如说我最近一直很困惑,在公开课上,学生很显然已经知道这节课的主题,那我们再进行主题上的导入是否有必要?学生已经知道了还要假装不知道,假装很惊喜的话,还算不算真实的语言情景呢?

其次,“看”已经被明确地纳入了语言运用能力,它和“听、说、读、写”一样,既是教学的途径也是教学的目的。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其水平划分包括: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目标与计划、学习意志与自信、学习自主与合作、学习资源与渠道、学习活动与交流等六个维度。

学习能力是我个人非常关注的一个核心素养,我对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语言能力,因为我认为语言能力是有学科边界的,而学习能力既包括英语学科独有的学习策略,也包括了能够被其他所有学科共享的学习方法。一个学生可以不会学英语,但一定要会学习本身。

根据解读,学习能力受到两个关键方面的影响,即:积极运用和主动调试。但我个人的理解是,学习方法的知识储备是学习能力形成和提升的必备基础。学生要首先知道有哪些学习策略可以供运用和选择,教师才有可能谈能力的培养。

所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41页至47页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学习策略内容要求”不仅应该成为我们老师进行学习能力培养的出发点,也应该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的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在英语学科中,主要强调对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的培养,其水平划分包括: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等四个维度。

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这三个词看起来很抽象,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①有理有据地用英语进行意义和意图的表达(逻辑性),②能够用英语提出问题,或用英文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判断,以及评价他人的观点是否合理(批判性)。③在实现前两点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运用英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

我个人的理解是,上面这段话如果再接地气一点,和高考接轨的话,就是:①写出有逻辑的英语作文(逻辑性) ②能完成听力和阅读理解中的题目并就听或读到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批判性)③整合自己的观点,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创新性)

当然了,英语学习并不只高考这一个维度,这只是我个人试图理解思维品质这一素养的一种简化论证,希望能帮助各位理解。

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学生再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认同,也是学生再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其水平划分包括:文化获取、文化比较、文化交流、文化理解与自信、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传播等六个维度。

前文已经提到,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比原有课程目标中的文化意识内涵更加丰富,其形成是基于学生对文化知识地学习、理解和比较,而非教师直接呈现的说教性的标语和口号,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如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具体的内容和知识当中去?

总的来说,语言能力是基础,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思维平直是心智特征,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他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

No.4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

为了实现以上四个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了英语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要求以此为出发点来描述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具体来说,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

语篇类型包括口头和书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为语言学习提供文本素材。

语言知识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

语言技能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写、看。

文化知识指中外优秀的人文和科学知识,是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涵养人文和科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知识源泉。

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

也就是说,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学生在这个语境下,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写到这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就聊得差不多啦,不知道我写得够不够清楚,对你有没有帮助呢?如果有我理解得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如果觉得有用,也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教师朋友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2】梅德明, 王蔷.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

【3】梅德明, 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25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